復辟失敗後的張勳去了哪兒?不再過問政事,搞投資晚年生活滋潤

張勳 故宮 段祺瑞 溥儀 國家人文歷史 2017-06-17

文 | 周渝

復辟失敗後的張勳去了哪兒?不再過問政事,搞投資晚年生活滋潤

晚年張勳肖像

7月12日天剛拂曉,北京城內槍聲大作,朝陽門外的討逆軍打到了永定門,辮子軍且戰且退。此時的北京城一片狼藉,滿地都是髮辮和破龍旗,這大清又要完。

中午時分,討逆軍炮火擊中張勳住宅,隨後起火,這場大火間接救了張勳。原來,前一日萬繩栻自作主張與荷蘭公使歐登科達成約定,讓張勳到荷蘭使館避難。所以當歐登科發現張宅起火後,立即命人開車前往,據在場者回憶,幾位外國人抵達張宅時,張勳還叉著腰站在庭院中間指揮救火,看上去很鎮定。幾個外國人勸他離開,他死活不肯,最後生拉硬拽拖其上車,衣服都扯破了,其中一個荷蘭人還被張勳咬了一口。但無論如何,張勳在城破之日避入荷蘭使館,暫時無生命之憂。

復辟派的大臣或散或逃,此時最驚恐的就是紫禁城裡的滿清王公貴族們。失敗已成定局的7月11日,小朝廷竟然還煞有其事地給東北的張作霖發了一道“上諭”,要他進京“勤王”,還沒出京就被截獲。“上諭”發佈的第二天,早晨,外面的槍炮聲響得更密集了,到了中午槍聲漸息,奏事處的太監來報,說是張大帥的部隊打了勝仗,段祺瑞的軍隊全敗了,此消息一經傳開宮中眾人頓時眉開眼笑,其間還有人說什麼關二爺寶馬出了汗,是武聖顯靈之類的胡話。這天晚上大家睡了個安穩覺,第二天一清早,內務府就傳來消息:“張勳已經逃到荷蘭使館去了……”

復辟失敗後的張勳去了哪兒?不再過問政事,搞投資晚年生活滋潤

1917 年7 月12 日,張勳住宅被討逆軍的炮火擊中起火,張勳隨後逃往荷蘭使館。圖為戰後只剩殘垣斷

這次復辟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沒有人知道段祺瑞會如何處置小朝廷。連張大帥都跑去避難了,他們還能做什麼呢?這時候陳寶琛和醇親王載灃垂頭喪氣地來了,他們給小皇帝帶來擬好的“退位詔書”,準備再次“退位”。據滿清王公們的估計,這次對他們的處罰最輕都會取消優待條例。但事情在這時候反轉了,張勳失敗之時,段祺瑞等北洋大佬就達成共識,不追究清室責任。要使這個定調成立,清室的“退位詔書”是萬不可發的,否則怎麼是“被脅迫”呢。在討逆軍這邊派去的人不斷暗示下,紫禁城方面終於心領神會,擬好的退位詔書也不發了,改為由內務府發個聲明。

“詔書”與“聲明”有本質上的差別,而且在這份聲明中,小朝廷不提“臨朝聽政”,而是表明自己“本無私政之心”,都是張勳“入宮盤踞,矯發諭旨”,反正都是張勳的鍋。把所有髒水都潑向張勳後,清室以受害者小白兔的形象出現,紫禁城在這次復辟中的作為,就這樣被輕輕掩蓋過去。

復辟失敗後的張勳去了哪兒?不再過問政事,搞投資晚年生活滋潤

/張勳復辟之時,北京城大街小巷在警察要求下,掛滿了五花八門的龍旗,圖為掛著黃龍旗的北京街頭

復辟如曇花一現,給北京留下了滿地的辮子與龍旗。京師的媒體見風使舵,紛紛去宣統年號,改用民國年號,有份報刊改用陽曆時未將之前的“清”字刪去,以至於刊發後首列出現“中清民國七月十三日”九字,見者無不捧腹,此怪象也算是這場滑稽鬧劇之尾聲。張勳開始了他的避難生活,共計一年零三個月。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禍首和丁巳復辟案犯一律實行特赦,但不包括首犯張勳。直到10月23日,新任大總統徐世昌親自簽署了對張勳的特赦令,辮帥才重獲自由。

此後,張勳一直蟄居天津德租界6號寓所。這位鬆壽老人(張自號)晚年生活幸福滋潤,他獨資或投資經營的各種店鋪、工廠等企業多達70多家,家中的傭人不下百餘,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警察站崗。不過在復辟失敗後,張勳從此不問政事,舊友新朋幾次請他出山均被拒絕,直到1923年9月12日病逝,終年69歲。溥儀賜諡“忠武”。

張勳死後一年,紫禁城內的“大清”也亡了。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末代皇帝溥儀終於被徹底拉下皇位,小朝廷從此不復存在。至今為止,一直不乏聲音批評北京政變違反清室優待條例,是背信棄義之行。若要如此算賬,紫禁城在丁巳復辟中的所作所為,早已違約在先,北京政變只是遲到了7年的懲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