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你真的可以做好嗎?|張韶涵事業被毀,看她的父母背後做了什麼

張韶涵 早期教育 親子成長 心理 映爾性情 2017-07-16

當父母,你真的可以做好嗎?|張韶涵事業被毀,看她的父母背後做了什麼

當年歌手張韶涵被父母狠狠坑了一把,在國外做心臟手術回來,錢被捲走了,什麼都沒了,父母還爆她吸毒,有這麼對親生女兒的嗎?

我們一直都在謳歌父母的偉大,神化父母的責任,但不是所有的父母稱得上是稱職的父母,更不是誰都可以做偉大的父母。

有些父母對孩子從不上心,子女的生命不是他們用心用愛創造的,而是不負責任的意外結果。

他們把子女當拖累,稍不順心就衝子女打罵。

他們把孩子當成沒有靈魂的寵物,必須控制在手心裡,聽自己的安排,不允許孩子自我成長,不允許孩子有亂動、亂跑、亂走、亂哭和不聽話的適齡行為。

他們對孩子沒有愛,沒有關注,當然和孩子相處時也感到無聊幼稚。

當父母意味著把屎把尿,伺候吃穿喝用,完全沒有任何樂趣,孩子就是討債鬼,專門折磨壓榨他們的。

所以孩子來到世上他們不會用愛迎接,而是選擇了冷臉相迎的可能性更大。

他們也許沒有從自己父母身上看到做父母的幸福體驗,所以他們對自己做父母也沒有絲毫的期待,他們對孩子感情是很淡薄的,甚至是嫌棄。

他們有的人也把子女當籌碼,現在所有在用你身上的,將來我都要索取回來,我曾經的損失,需要從你身上提供補償。

這樣的例子生活裡10個家庭裡就會有1例,比如我身邊的某些奇葩家庭,當然,明星家庭裡也依然有,比如:

曾經的臺灣小天后張韶涵,她的歌溫暖了很多人的中學時代,名氣和星途本是無量,但卻被她的父母拽進了事業低谷。

以前她就肩負了家庭經濟來源的重任,賺回家產卻被母親覬覦,雙方為財產進行撕比大作戰,就在張韶涵因心臟問題在加拿大治療期間,各種髒水也開始往張韶涵身上潑,不孝,不盡贍養父母的責任。

當父母,你真的可以做好嗎?|張韶涵事業被毀,看她的父母背後做了什麼

親生父母這樣不遺餘力毀自己孩子,他們的心裡真的有對孩子的愛意嗎?

早年張韶涵家庭生活艱險,父母二人受生活拖累也不少。所以他們自身都顧及不暇時,他們是沒有能力來給予孩子關愛,承擔父母的責任,發展培養為人父母的感情的。

就像我媽說:那時候供有吃有穿就不錯了,誰還關心孩子心情好不好!有時候你爸啥事不管,又要照顧你又要做家務,忙不過來自然很來氣,看你一哭就想抽一巴掌。

存在的焦慮,生活的勞累,人際關係上的疲憊,要應付難題已經夠多了,結果還要承受照顧小孩子的壓力和折騰,哪有這個心情!哪有這個精力!

父母兩個人本來在人生路上彷徨掙扎,自己的生活一團亂,工作上也不開心,薪資又微薄,不能支撐大人對生活的要求時,或者大人對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身處各種糟糕負能量的人際關係裡,然後來一個孩子,拖著孩子在路上一起徘徊拉扯,誰有精力來管孩子?

比如工作回到家裡,聽到奶奶告狀說今天調皮做了哪些壞事,父母這時候很容易上火,對孩子一頓狂指責。

看似在教育孩子讓他學好對不對,但其實我們只是在發洩心裡的不爽而已,既沒有教育到孩子,反而迫使孩子出現更多“問題”行為。

當父母,你真的可以做好嗎?|張韶涵事業被毀,看她的父母背後做了什麼

很多人都很想對孩子好好負責,想給孩子許多愛,但是在這種自身有很多問題和焦慮的情況下,很難給到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這環境,不是指物質上,而是孩子成長需要的良好家庭氛圍、親子關係的環境。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提供一個較好的成長環境呢?

當我們個人對自己的人生不存在很多疑惑困擾之時,不會為自己的前途、周圍複雜的人和事物焦慮時,自我成就感得到一定的滿足時,我們走在自我成長的路上,沒有那麼大的焦慮時,再去做父母,我們的狀態可能更好,更容易為孩子提供一個有愛的環境。

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

很有可能的是,很多人一生,都要為工作前途、人際關係感到憂心忡忡,也許我們不能做到放開這些生活的焦慮,但是想要做父母的你,看到這篇文,可以儘量避免把自己的壓力和焦慮帶到孩子身上影響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