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和奶奶親?別再怪孩子了,這幾點很少有父母能做到!

聰明孩子養成記 玩具 敏感期 早期教育 情感 小不點的育兒經 2019-03-06

文|小不點

前幾天,一位同事(小林)抱怨孩子和自己不親,每次回到家都不會跑過來和自己擁抱,奶奶如果回家的時候,孩子總會衝到門口抱著奶奶的腿,而且如果兩人都在家,孩子更喜歡和奶奶玩,這讓她覺得非常難過,自己陪孩子的時間雖然少了點,但是也沒少給他買玩具啊,總感覺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孩子為什麼和奶奶親?別再怪孩子了,這幾點很少有父母能做到!

隔代撫養的孩子容易和父母不親

有不少寶媽都有同感,自己和婆婆比起來,孩子明顯對奶奶更親,其實在現在社會條件下,多數父母都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經常都是自己生完孩子然後匆匆趕到單位上班,結果孩子從小就一直是奶奶陪著成長,父母為了補償對孩子的愧疚,往往會以買玩具的方式代替,但是這樣做仍然不夠,隔代撫養的情況下,孩子普遍都和自己不親。

孩子為什麼和奶奶親?別再怪孩子了,這幾點很少有父母能做到!

這幾點對於孩子很重要

孩子的世界既簡單又單純,所以想要孩子對你好也很容易,只要父母做好這幾點就可以,但是現實中很多父母都做不到!

孩子為什麼和奶奶親?別再怪孩子了,這幾點很少有父母能做到!

一:花時間陪伴

陳奕迅有一句歌詞特別能打動人心,“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非常強,只要有父母陪著,就算一個最簡單的遊戲,他也能非常開心的和你玩一天,筆者曾經就和寶寶一起玩一輛玩具車,從早到晚不變任何花樣,但是孩子卻一直都很開心,這讓我突然覺得大人的思想太複雜,我們想方設法地討好孩子,其實還抵不上陪他一起玩遊戲,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更加有耐心,所以孩子也會覺得奶奶是一個非常可靠的“玩伴”。

孩子為什麼和奶奶親?別再怪孩子了,這幾點很少有父母能做到!

二:注重早期教育

從幼兒心理學上來講,早期教育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最為關鍵,而0~3歲這段時間,寶寶的心理變化很大,他們從開始認識事物、認識人、認識對錯,這些都需要父母一點一點的培養,早期教育不僅僅包括幼兒餵養,兒童心理成長更是父母應該重視的。

孩子在3~6歲會有一個心理敏感期,這段時間孩子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兒童心理問題,父母的陪伴或者奶奶的陪伴對孩子的影響不同,孩子在3歲以後就會更希望媽媽陪著自己,但是每次睜開眼發現媽媽已經去上班了,所以父母早期教育的缺席會導致孩子和自己不親。

孩子為什麼和奶奶親?別再怪孩子了,這幾點很少有父母能做到!

三:對孩子講誠信

現在父母普遍喜歡對孩子許承諾,因為平時上班忙,孩子又經常鬧,所以隨口就會對孩子許下承諾,“下週爸爸帶你去動物園”、“下次媽媽帶你去遊樂場”,父母的許諾能夠有效地安慰孩子,給孩子一種心理上的期盼和等待,但是父母如果做不到自己的諾言,那麼她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更糟。

有句古話說得好,“輕諾則寡信”,父母隨隨便便答應孩子,很容易造成自己失信,父母很忙容易忘記自己的許諾,而且因為工作原因,可能也會把這件“小事”往後一推再推,但是對於孩子來言,父母不看重的“小事”卻是自己一直期盼的“大事”,因此對孩子講誠信就非常重要,誠信不僅影響孩子對父母的看法,也會影響孩子內心的發展,所以想要孩子對自己親,首先要做到言出必行。

孩子為什麼和奶奶親?別再怪孩子了,這幾點很少有父母能做到!

父母和老人角色顛倒

不知從何時開始,養育孩子的環節就出現了一個“怪象”,父母生老人養越來越流行,年輕人生完孩子之後就交給老人來帶,自己在養孩子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父母給的僅僅是經濟上的支持。

孩子為什麼和奶奶親?別再怪孩子了,這幾點很少有父母能做到!

在孩子養育的環節,父母和老人的角色發生了顛倒,養育孩子注重的是“親子成長”,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培養孩子的性格,但是現在變成了奶奶陪孩子成長,體現不了“親子”,所以“子”和你不親也就很正常了,所以父母也別怪孩子和自己不親,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內向。

生娃容易養娃難,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難處,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如果能夠多抽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親子互動,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那樣就算是奶奶帶大的娃,也不會和媽媽不親。

今日話題:您家的孩子是奶奶帶大的還是媽媽帶大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