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牛的人,越愛讀書、會讀書!看張瑞敏、馮侖、俞敏洪你就懂了

張瑞敏 馮侖 俞敏洪 文學 正和島 正和島 2017-09-04

島君說:

很多活躍在企業一線的大佬們,不乏出身草根的人,他們因讀書而改變命運,比如郭廣昌、劉強東、潘石屹等人。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袁嶽也曾講如果他不讀書,“今天可能就是蘇北農村的一個農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企業家作為一個企業的船長,其遠見卓識、對外界的判斷決定企業發展的方向,不斷地學習也顯得格外重要。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閱讀。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曾國藩說“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讀書有種獨特的吸引力。如今企業家們到底在讀什麼書?他們的讀書方法又是什麼?島君做了以下總結。


作 者 | 曹雨欣

來 源 | 正和島(ID:zhenghedao)

先講幾個企業家的讀書故事。

張瑞敏:生活完全被企業和讀書填滿

海爾的成功與領航人張瑞敏、與他的閱讀不無關係。

張瑞敏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喜歡應酬,愛好是讀書和與專家懇談。張瑞敏甚至有一個外號——“書呆子”。有人曾經問張瑞敏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他回答:是學習和讀書。華夏基石董事長彭劍鋒在書中《海爾:能否重生》也曾提到,張瑞敏從來不出去陪人吃飯喝酒,從來不去任何休閒娛樂場所,生活完全被企業和讀書填滿。

對於閱讀的熱愛早在童年時代就植根於張瑞敏的心中,他從小喜歡的是文學,一心想做記者。

1949年出生的張瑞敏精力充沛,他沒有睡午覺的習慣,數十年如一日再忙,也要堅持天天讀書。他平均一週會看兩本書以上,一年下來大概要看一百多本書。張瑞敏2016年在公開或者內部的演講中,至少提及了51本書、7本雜誌、1份報紙和1篇文章。若列出一份書單,則有上百項。(文末有彩蛋)

越牛的人,越愛讀書、會讀書!看張瑞敏、馮侖、俞敏洪你就懂了

▲網上流傳的在某機場抓拍到張瑞敏在讀書

馮侖:“山洞”裡讀經典

作為房地產界的思想家、段子手,馮侖之所以能侃侃而談,與他大量的閱讀和思考密不可分。

“人一出生沒有不同,但隨著人的狀態、相貌、衣著、語言、教育等綜合實踐,人才開始產生差異,而讀書則可以培養大局觀”,馮侖這樣說。

越牛的人,越愛讀書、會讀書!看張瑞敏、馮侖、俞敏洪你就懂了

馮侖曾經講他小時候讀書,沒有特別亮的燈光,也沒有其他干擾因素,就只有放在手頭的書。這樣的環境對他讀書很有幫助,相當於在山洞裡讀經典,非常安靜

馮侖說他經常碰到一些人,歲數不大,但給人感覺很老舊,因為他們講出來的詞彙,大都是20年前的。一個人講話的時候所使用的詞彙,反映了他的思想。不經常讀書的人,他的詞彙會枯竭,思想會停滯。經常讀書,而且讀緊跟時代的書的人,與他聊天,會覺得他很年輕。

馮侖從小喜歡“學先進”,有時看到報紙上有“英雄人物”的事蹟,還會寫信跟對方交流。這種與優秀人的溝通何嘗不是一種等同於,甚至優於讀書的方法呢?

俞敏洪:不讀書,人和豬還有什麼區別

俞敏洪好讀書是出了名的,他也常常寫東西、演講,激情澎湃的金句激勵了很多的年輕人。

書被俞敏洪視為擁有的最奢侈的東西。曾曲折考進北大,俞敏洪坦言說北大給他留下的最好的兩個東西: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自由精神,和友誼。而獲得前者的重要途徑就是不斷地閱讀。甚至他說到“一個人的讀書數量和他的獨立精神是可以直接連在一起的”、“不讀書人和豬還有什麼區別?”。

越牛的人,越愛讀書、會讀書!看張瑞敏、馮侖、俞敏洪你就懂了

多年的讀書讓俞敏洪有這樣的心得:

讀書給你帶來三樣東西:情懷、胸懷和氣質。這三者絕對是長遠能把事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個動力;讀書是生存競爭的最高手段。

事實上,新東方的現實版“中國合夥人”徐小平、王強無不都是愛書之人。據說書痴王強的家中收藏了約7萬本書。島君不得不先腦補書房有多大。

除了這三個人,企業家中保持大量閱讀的人不在少數,黃怒波、宋志平、寧高寧、潘石屹、任正非,他們無不手不釋卷。前中糧集團、現中國中化董事長寧高寧最大的樂趣就是“逛書店買書”,他在《黃金屋》中寫道“能不斷讀點書看來是件挺要緊的事,不管你是幹什麼的”,喜歡讀書的人,壞不到哪兒去。潘石屹則把讀書視為觀察這個世界與自我改變、自我完善的辦法。

企業家都在讀什麼?

大眾對企業家的書單總有一種濃厚的興趣。時不時地,各種大佬私人書單流傳出來,受人追捧。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弗蘭西斯·培根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每類書塑造的人也會有差異。

寧高寧家中的藏書裡,商業管理的書籍只佔20%,其餘主要是歷史、社會類和文學類。王石則說,那些只讀跟工作有關的書籍的人,會讓自己的思維越來越狹窄。打穿專業、打破界線,進行互聯式地學習,非常有必要。

島君參加北京電視臺的總裁讀書會欄目錄制時,發現大佬們讀書很雜,他們推薦的書覆蓋管理學、歷史、政治、社會、文學等眾多領域;不僅有中文書,還有外文書。他們的讀書結構更像一個“T”字形,既有見識的廣度,又有專業的深度。T形的一橫很寬,讀書的面要寬;對一些特別感興趣、專業領域,則可以把書讀深一點,這就是T形的一豎。

也正是這些多元知識的獵取、多種思想衝擊碰撞,這些企業家們在獨立思考中,又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成為優秀思想的集大成者。關於企業家到底更喜歡讀哪類書,島君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總結。

1.經典讓人的精神長骨頭

凡是能流傳下來的,都是歷經了時間考驗的好書,這就是經典。經典書籍可以讓人的精神長骨頭,很多時候奠定了一個人此後的格局。估計很多人在自己老闆的辦公室的書架上,都見過《道德經》、《孫子兵法》等書籍。

實際上,經典書涵蓋的範圍很大,每一個學科都有幾本經典書。島君單獨把這項列出來,是想把此類書與快餐書,還有一些雜誌等有所區分

張瑞敏每年讀上百本書,他說:“《老子》幫助我確立企業經營發展的大局觀,《論語》培育我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剛健有為的浩然正氣,《孫子兵法》幫助我形成具體的管理方法和企業競爭謀略……”,當然他還格外喜歡讀德魯克的書,甚至有人評價他是“既懂外國的經營管理,又懂中國的《孫子兵法》,又懂《共產黨宣言》的企業家”。

馮侖把自己現在思考問題相對清晰的邏輯思路,歸功於當初研究黑格爾哲學,比如“大前提、小前提,最後結論,基本上是訓練你的思考。”對一些經典,馮侖認為要下狠勁、死下工夫。儘可能“吃下去”,融化成自己的智慧、生命、思考方式,對人的一生都有受益。

還有一些大佬們似乎並沒有那麼喜歡讀書,馬雲的辦公室沒有書架,還曾因說過“不讀書也挺好的”而受到質疑,但他直言《論語》、《道德經》等書是值得反覆看的。

經典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即原典。現在越來越多的外文書引入中國,中文版一定程度上夾雜了譯者的理解,而讀原版書則儘可能迴歸到作者的本意。像楊瀾就曾說“很多人都聽說過達爾文的大名,但不一定真讀過他的原著,其實《論物種的起源》很有可讀性,內容豐富,如果不讀原著只聽二道販子介紹,是無法獲得其中真樂趣的”。

2.管理者讀管理

管理者日常工作中面臨大量的管理問題,經管書無疑是他們常讀的書。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日本的大前研一是很多管理者推崇的國外管理大師。尤其是德魯克思想自20世紀80年代被引入中國,對中國早期的管理者完成了第一次管理學科普工作,張瑞敏、陳春花是這位大師的中國擁躉。

在國外管理學方面,張瑞敏說自己主要讀的是彼得·德魯克系列。他認為所有的管理學方面的書,沒有誰能像德魯克寫得這麼高明。陳春花以其在學術與企業實踐中的跨界、多產的著作、研究成果近些年引發國內管理者的關注與推崇。她本人寫的《激活個體》、《激活組織》、《管理的常識》都曾給島君帶來諸多啟發。巧的是,張與陳兩人都格外推崇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

馮侖對讀管理學的書持有不同的建議,他不主張創業者看太多關於管理的書。他說:

書裡的管理理論與現實中的很多情況相悖,滿街都是管理人才,卻到處都有破產企業。創業主要與人性打交道,要讀懂人性,瞭解人心。創業者最好看那種特別慘烈、對人性有挑戰的故事,比如《教父》《古惑仔》,還有上海灘二三十年代的小說,甚至民國醜聞,還有諜戰題材等等。這能在他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給予力量。

3.讀史明智,以史為鑑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可以培養大格局,穩定心性,而經商最主要的是判斷大勢。歷史書則是很好的選擇。

柳傳誌喜歡看歷史書,他認為歷史書能夠讓他深入思考,他善於從歷史故事中汲取企業管理的靈感,以史為鏡,從而保持清醒,不糊塗,把事情看得更透徹,更明白。

馮侖尤其喜歡讀歷史和哲學,在上大學前,最花精力去讀的就是這兩類。為什麼喜歡讀歷史?他形容道:“歷史是個望遠鏡,你一看遠了,什麼妖魔鬼怪都能看清;離得近,妖魔鬼怪看不見。”他還發現,史書很多都是講人物衝突與權力之爭,現在依然適用。

4.文學明人性,亦滋養心性

企業家面對眾多員工,常常解決的是人的問題。文學作為一個時代的折射,其細膩入微的手法、曲折的情景故事常能撥動讀者的心絃,而對人性的把握對企業管理者也有非常重要的啟發。喜歡文學的企業家不在少數。

柳傳誌喜歡讀小說,他說能從中對現實生活有所領悟。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喜歡聽評書《水滸傳》,後來把整套《水滸》的小人書翻了個遍,以至於能把108將背下來。他覺得這本書對此後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上中學之後,他主要看蘇聯小說,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牛虻》之類的。後來參軍之後,他愛看與軍事相關的人物傳記和小說,像《戰爭風雲》《戰爭與和平》等。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對很多人的成長產生了很大影響,潘石屹也尤為喜歡。路遙的文字給予了他許多力量。每當遇到挫折的時候,他選擇看路遙的書,常常能豁然開朗。他還喜歡讀陳忠實的《白鹿原》,也讀了好多遍餘秋雨的書。

而寧高寧喜歡讀林語堂、張愛玲、賈平凹。蓋茨曾自述,自己喜愛的書多半是非虛構類,《麥田裡的守望者》至今仍是他最喜愛的書之一。

5.王陽明心學、稻盛和夫熱

島君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陽明心學、稻盛和夫的學習熱潮在企業家中日益高漲。今年的正和島創變者年會上,設立了王陽明心學專題,場地容納400餘人,座無虛席。致良知四合院、盛和塾也格外受推崇。每年也都有大量的人奔赴龍場、日本現場感悟與學習。

據悉致良知四合院線上免費學員已有上萬名,在全國27個地區建立了公益性學習小組。而盛和塾官方網站顯示截至2017年3月,自1983年到現在,盛和塾在日本有64家分塾,在國外有32家分塾,有上萬名經營者參加了學習。

這些“提高心性、拓展經營”的方法讓企業經營管理者力圖汲取智慧和力量,並將之運用到的經營實踐中,知行合一。

除此之外,在談到讀什麼書,大佬們還有很多觀點。“少讀成功學的書,多看自傳。成功學的書基本沒有實幹,而僅是把一些理論串聯起來,並教導你模仿就可以成功。實際上每個人是不同的,成功模式也不同。而且,書中的他們真的算成功嗎?”李開復如是說。

馮侖有一個特別的習慣,看報紙是從八卦看起,然後看社會新聞,再看財經、房地產,最後看時政。這樣看報紙,那些非正規渠道的信息會刺激一個人思考,讓思維空間特別開闊,還能擴展知識面。

袁嶽則認為,常讀新書很重要。比如科幻書對人的想象力是有幫助的;知識前沿的書則可以讓人站在行業的第一線。

大佬們的讀書方法

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雖然沒有針對企業家群體做過嚴格的統計,但大佬們的讀書之多為公眾欽佩。

俞敏洪曾多次講到他在北大的時候四年讀了800本書,工作後年均60-100本。亞洲首富孫正義在生病3年期間讀了3000本書 。李開復也曾公開建議每人每年應該讀100本書。張瑞敏則基本上以每週兩本的速度速讀書籍。

讀書成為大佬們的一種日常習慣。人不讀書,一日則塵俗其間,二日則照鏡面目可憎,三日則對人言語無味。但讀書不是目的,這些大佬們究竟又是如何讀書的?他們有沒有獨特的讀書方法?

1.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能將所讀所學靈活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張瑞敏是一個非常好的代表。

張瑞敏說自己的閱讀是實用主義,讀書都是為了管理。讀書要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放進去。他從管理的角度,把儒家的“四書五經”提煉成四個字:“內聖外王”,但在實踐中,張瑞敏把順序改成“外王內聖”。“外王”是確定創立世界名牌的目標,再倒逼“內聖”,也就是倒逼個人的學習。張瑞敏說,傳統時代,可能儒家文化更合適,因為它體現了團隊精神。而如今我們身處互聯網時代,《道德經》更切合實際,像“道法自然”、“無為無不為”這樣的道理,對現在的實際指導意義會更大。

海爾“供應鏈無尺度”的理念,來自約瑟夫.派恩等人所著《體驗經濟》。張瑞敏所做的解讀是從企業為中心變成用戶為中心。

正是張瑞敏的活學活用,通過研讀大師的管理原著,領略前人的管理智慧,將融會貫通的研讀心得付諸實際,創新實施了“海爾模式”。

任正非對讀書的喜愛,也延伸到華為的管理中。比如華為員工中有一個“3+1”計劃:“3”是愛上一項運動、交一個朋友、有一項愛好,“1”是週末讀一本好書。

2.碎片化閱讀

大佬們每年繁忙工作之外,還能保持大量的閱讀,這來自於他們的碎片化時間閱讀。

寧高寧在兩個地方讀書時間最多,一個是廁所裡,一個是飛機上。飛機晚點卻是寧高寧的幸福時光:“一晚點我就想,我也沒有辦法,這些時間就全是我的了。非常享受。”

坐飛機、坐汽車是俞敏洪讀書的時間。他說自己從小到大,坐汽車沒有暈過車,在特別顛簸的時候都可以用電腦工作。在汽車上看書、看視頻,用電腦十個小時,就感覺跟在辦公室一樣。

3.快速閱讀

袁嶽曾算過一筆賬,要實現古人常講的讀萬卷書,一個人至少要三天讀一本。他認為用一個月的長時間讀書跟用一天半讀書的效果是一樣的,主張快讀書一目十行,先看序言目錄,甚至只是書名,大致瞭解這本書的內容。

“對於許多書來說,這樣做就足夠了,可以積累大量的知識。試想下如果你有幾千本書的見識和你只有幾百本書的見識相比,你對世界的看法會很不同。”

據說一本400頁的書,任正非在飛機上5-6小時就能讀完,而且還能快速能抓住書中要點。

張瑞敏則認為,一般的書都是二八開,20%是非常核心的東西,80%是為了描述核心而產生的,只要你抓住那20%的要點,就抓住了這本書的核心意思。他讀書的時候,都會先快速地把書瀏覽一遍,然後挑選有興趣的章節進行細讀。

4.讀書要下笨功夫、下苦功夫

讀書既要快,講求效率的同時,一些企業家也選擇了慢讀書,下笨功夫、下苦功夫。

俞敏洪讀書堅持做筆記,平時讀書有意無意會寫一些新的觀點、新的想法。他的這種勤奮也能給他平時的思考和講課補充營養。

馮侖讀書不可謂不刻苦,他經常讀到半夜,使勁讀,反覆看。因為喜歡《史記》《漢書》,不懂文言文,他就使勁鑽研,把句法反覆弄懂。據他說,多年前在西安還買不到《史記》,他甚至想要抄一套,後來託人從天津買到。

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島君還有一個發現,一些愛讀書的大佬們也尤其喜歡寫作,比如俞敏洪、馮侖、袁嶽。他們通過寫博客、寫微信公號分享自己的見識、心得,而這進一步促使他們思考,加深對書、對某個觀點的的理解。很多看完書就忘、認為沒有太多價值的人倒可以試試內容輸出導向的方式。

結語

閱讀讓人走得更遠。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也日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腹有詩書氣自華,而《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亦是對讀書人的一種提醒。

讀過的好書,是我們在心裡種下的一顆顆種子。即使當前的一段時間裡,它尚沒有發芽、結果,但它在悄悄地和我們產生某種鏈接。某一天某一個時刻,它給我們呈現出更多的驚喜。

這些大佬們如今身價不菲,還在如此認真堅持閱讀,那我們呢?

部分參考資料:

向企業家討教讀書方法|王石、潘石屹們是怎麼讀書的(今日頭條)

張瑞敏自述:我的讀書方法(《經濟觀察報》)

馮侖:小時候,我在山洞裡讀經典(馮侖風馬牛)

附島君在海爾遊學時,張瑞敏在分享時提到的十本書:

越牛的人,越愛讀書、會讀書!看張瑞敏、馮侖、俞敏洪你就懂了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東方IC,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