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在這裡,社會對我們的角色期待,已經內化為了女性對自己的期待:把重心放在家庭。即便有工作,也得兩邊兼顧。

它就像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個概念來源於一個實驗:給一個公立小學做測試,然後告訴老師部分學生是天才。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和期待,結果這些學生真的就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增長。

而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期待。



- 3 -


這種期待,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波伏娃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那麼這種期待就是一條社會已經設計好的軌道。我們走上這條軌道,掉入「平衡」的陷阱,去承擔幾乎所有家庭勞動和育兒的責任。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我3月份的時候寫過的一篇文章。當時微博有條熱搜: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猝死,因為通宵玩手機。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在這裡,社會對我們的角色期待,已經內化為了女性對自己的期待:把重心放在家庭。即便有工作,也得兩邊兼顧。

它就像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個概念來源於一個實驗:給一個公立小學做測試,然後告訴老師部分學生是天才。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和期待,結果這些學生真的就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增長。

而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期待。



- 3 -


這種期待,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波伏娃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那麼這種期待就是一條社會已經設計好的軌道。我們走上這條軌道,掉入「平衡」的陷阱,去承擔幾乎所有家庭勞動和育兒的責任。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我3月份的時候寫過的一篇文章。當時微博有條熱搜: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猝死,因為通宵玩手機。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有人噴她熬夜理由可笑:自己不自律,怪手機咯?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在這裡,社會對我們的角色期待,已經內化為了女性對自己的期待:把重心放在家庭。即便有工作,也得兩邊兼顧。

它就像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個概念來源於一個實驗:給一個公立小學做測試,然後告訴老師部分學生是天才。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和期待,結果這些學生真的就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增長。

而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期待。



- 3 -


這種期待,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波伏娃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那麼這種期待就是一條社會已經設計好的軌道。我們走上這條軌道,掉入「平衡」的陷阱,去承擔幾乎所有家庭勞動和育兒的責任。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我3月份的時候寫過的一篇文章。當時微博有條熱搜: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猝死,因為通宵玩手機。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有人噴她熬夜理由可笑:自己不自律,怪手機咯?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沒當過媽。

為什麼那麼多媽媽喜歡熬夜?知乎上有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明白,所有時間都被佔據,只有深夜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才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不用再為孩子、家庭和工作忙碌。不然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就像一個機器。

就像那個猝死的媽媽,評論裡就有人為她發聲:她死時確實在玩手機,但那也只是為了給她的寶寶購買衣物……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在這裡,社會對我們的角色期待,已經內化為了女性對自己的期待:把重心放在家庭。即便有工作,也得兩邊兼顧。

它就像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個概念來源於一個實驗:給一個公立小學做測試,然後告訴老師部分學生是天才。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和期待,結果這些學生真的就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增長。

而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期待。



- 3 -


這種期待,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波伏娃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那麼這種期待就是一條社會已經設計好的軌道。我們走上這條軌道,掉入「平衡」的陷阱,去承擔幾乎所有家庭勞動和育兒的責任。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我3月份的時候寫過的一篇文章。當時微博有條熱搜: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猝死,因為通宵玩手機。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有人噴她熬夜理由可笑:自己不自律,怪手機咯?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沒當過媽。

為什麼那麼多媽媽喜歡熬夜?知乎上有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明白,所有時間都被佔據,只有深夜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才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不用再為孩子、家庭和工作忙碌。不然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就像一個機器。

就像那個猝死的媽媽,評論裡就有人為她發聲:她死時確實在玩手機,但那也只是為了給她的寶寶購買衣物……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真的,每次看到這種消息都太讓人難過了。

今天早上也是,我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上海一家睡眠門診部裡,每週一早上都擠滿了來看失眠的人。

其中除了商務人士,最多的就數寶媽群體。——她們臉色灰暗、精神不振,像極了「過勞」。

「過勞」是什麼?1974年,心理學家赫伯特·弗洛伊登伯格首次將它描述為:一種因過度工作或壓力導致的身體或精神崩潰。

它和疲勞的區別是,即使你已經很累很累了,也還是會繼續強迫自己勞作,難以安心休息和睡眠。

在中國,「過勞」多用於那些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心理壓力過重的職場人士。但媽媽們呢?有人關注到媽媽這個群體嗎?她們很多人比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更累:白天上白班,晚上還要上夜班。

可是沒有人會說一個媽媽買菜、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帶娃是她的工作,因為這些都被看成了是「一個母親的天職」。

不僅是中國,韓國、日本,整個東亞文化都是如此。豆瓣9.1分的日劇《坡道上的家》裡,妻子每天都要幹活奶娃,而老公只需要回到家往沙發上一躺,嚷嚷著「給我來罐啤酒」。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在這裡,社會對我們的角色期待,已經內化為了女性對自己的期待:把重心放在家庭。即便有工作,也得兩邊兼顧。

它就像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個概念來源於一個實驗:給一個公立小學做測試,然後告訴老師部分學生是天才。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和期待,結果這些學生真的就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增長。

而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期待。



- 3 -


這種期待,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波伏娃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那麼這種期待就是一條社會已經設計好的軌道。我們走上這條軌道,掉入「平衡」的陷阱,去承擔幾乎所有家庭勞動和育兒的責任。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我3月份的時候寫過的一篇文章。當時微博有條熱搜: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猝死,因為通宵玩手機。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有人噴她熬夜理由可笑:自己不自律,怪手機咯?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沒當過媽。

為什麼那麼多媽媽喜歡熬夜?知乎上有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明白,所有時間都被佔據,只有深夜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才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不用再為孩子、家庭和工作忙碌。不然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就像一個機器。

就像那個猝死的媽媽,評論裡就有人為她發聲:她死時確實在玩手機,但那也只是為了給她的寶寶購買衣物……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真的,每次看到這種消息都太讓人難過了。

今天早上也是,我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上海一家睡眠門診部裡,每週一早上都擠滿了來看失眠的人。

其中除了商務人士,最多的就數寶媽群體。——她們臉色灰暗、精神不振,像極了「過勞」。

「過勞」是什麼?1974年,心理學家赫伯特·弗洛伊登伯格首次將它描述為:一種因過度工作或壓力導致的身體或精神崩潰。

它和疲勞的區別是,即使你已經很累很累了,也還是會繼續強迫自己勞作,難以安心休息和睡眠。

在中國,「過勞」多用於那些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心理壓力過重的職場人士。但媽媽們呢?有人關注到媽媽這個群體嗎?她們很多人比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更累:白天上白班,晚上還要上夜班。

可是沒有人會說一個媽媽買菜、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帶娃是她的工作,因為這些都被看成了是「一個母親的天職」。

不僅是中國,韓國、日本,整個東亞文化都是如此。豆瓣9.1分的日劇《坡道上的家》裡,妻子每天都要幹活奶娃,而老公只需要回到家往沙發上一躺,嚷嚷著「給我來罐啤酒」。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而如果把這個角色換作男性,只要他稍微洗個碗,長輩、朋友們看到都會把他誇上天,還用羨慕的語氣誇你,「你真有福氣,嫁了個好老公,知道疼人。」

因為他做了一件超出社會期待的事情。而這句話的反面是:男性做家務、帶小孩不在社會對他的期待之中。

很少有人會察覺這套規則的不對勁,我們比較常見的不滿方式是「喊苦喊累」,而且很多時候是邊喊還邊幹活。我們迷失在了「如何把活兒幹好」裡,卻很少有人會去質疑更背後的規則:「或許,我根本沒必要做這活兒。」

除了體力上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和育兒義務外,很多女性也會因為這種期待而降低自己的事業野心。

我們曾經做過一箇中國女性性別態度調查,其中一道題是:生育後,您可能會做出的職場決定是?

結果38%的女性選擇從事時間更靈活的工作,18.5%的女性因為家庭原因拒絕有挑戰性的工作等。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在這裡,社會對我們的角色期待,已經內化為了女性對自己的期待:把重心放在家庭。即便有工作,也得兩邊兼顧。

它就像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個概念來源於一個實驗:給一個公立小學做測試,然後告訴老師部分學生是天才。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和期待,結果這些學生真的就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增長。

而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期待。



- 3 -


這種期待,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波伏娃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那麼這種期待就是一條社會已經設計好的軌道。我們走上這條軌道,掉入「平衡」的陷阱,去承擔幾乎所有家庭勞動和育兒的責任。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我3月份的時候寫過的一篇文章。當時微博有條熱搜: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猝死,因為通宵玩手機。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有人噴她熬夜理由可笑:自己不自律,怪手機咯?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沒當過媽。

為什麼那麼多媽媽喜歡熬夜?知乎上有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明白,所有時間都被佔據,只有深夜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才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不用再為孩子、家庭和工作忙碌。不然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就像一個機器。

就像那個猝死的媽媽,評論裡就有人為她發聲:她死時確實在玩手機,但那也只是為了給她的寶寶購買衣物……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真的,每次看到這種消息都太讓人難過了。

今天早上也是,我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上海一家睡眠門診部裡,每週一早上都擠滿了來看失眠的人。

其中除了商務人士,最多的就數寶媽群體。——她們臉色灰暗、精神不振,像極了「過勞」。

「過勞」是什麼?1974年,心理學家赫伯特·弗洛伊登伯格首次將它描述為:一種因過度工作或壓力導致的身體或精神崩潰。

它和疲勞的區別是,即使你已經很累很累了,也還是會繼續強迫自己勞作,難以安心休息和睡眠。

在中國,「過勞」多用於那些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心理壓力過重的職場人士。但媽媽們呢?有人關注到媽媽這個群體嗎?她們很多人比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更累:白天上白班,晚上還要上夜班。

可是沒有人會說一個媽媽買菜、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帶娃是她的工作,因為這些都被看成了是「一個母親的天職」。

不僅是中國,韓國、日本,整個東亞文化都是如此。豆瓣9.1分的日劇《坡道上的家》裡,妻子每天都要幹活奶娃,而老公只需要回到家往沙發上一躺,嚷嚷著「給我來罐啤酒」。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而如果把這個角色換作男性,只要他稍微洗個碗,長輩、朋友們看到都會把他誇上天,還用羨慕的語氣誇你,「你真有福氣,嫁了個好老公,知道疼人。」

因為他做了一件超出社會期待的事情。而這句話的反面是:男性做家務、帶小孩不在社會對他的期待之中。

很少有人會察覺這套規則的不對勁,我們比較常見的不滿方式是「喊苦喊累」,而且很多時候是邊喊還邊幹活。我們迷失在了「如何把活兒幹好」裡,卻很少有人會去質疑更背後的規則:「或許,我根本沒必要做這活兒。」

除了體力上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和育兒義務外,很多女性也會因為這種期待而降低自己的事業野心。

我們曾經做過一箇中國女性性別態度調查,其中一道題是:生育後,您可能會做出的職場決定是?

結果38%的女性選擇從事時間更靈活的工作,18.5%的女性因為家庭原因拒絕有挑戰性的工作等。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媽媽們為了家庭付出,真的很讓人敬佩,但這應該是她們個人心甘情願的選擇, 而不是一種所有女性都該完成的KPI。

那會給女性太大的壓力,這不公平,非常非常的不公平!



- 4 -


有人可能會說,你是不是有點反應過激,太錙銖必較了?人家提問者也沒惡意。

這樣的話,我的一位男性朋友也跟我說過,「你不就是想說女性多難多慘,這套文化對女性有多不公平嗎?我覺得我們做男人的才慘呢。你們不想工作了,還可以迴歸家庭,沒有人會說什麼;我們呢?就只能在外面拼命搬磚,根本無路可退。」

他說得沒錯,但他的話恰恰說明了,要求女性平衡事業和家庭的說法,其實也是對男性的束縛。

男性從小就被教育要「像個男人」,社會對他們的角色期待,就是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如果他們經濟收入不如老婆,或者沒有事業成就光在家當全職奶爸,就會收到很多路人奇怪的審視目光。

papi醬之前就在節目裡自爆,因為收入是老公的十倍,她一度試探性地問老公心裡介不介意。

但男性真的就更應該打拼事業,有更高的職業收入,男性真的就不擅長帶小孩嗎?

昨天微博上有一條熱搜,是一位爸爸處理孩子哭鬧的辦法太妙!讓很多媽媽看完都自愧不如!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在這裡,社會對我們的角色期待,已經內化為了女性對自己的期待:把重心放在家庭。即便有工作,也得兩邊兼顧。

它就像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個概念來源於一個實驗:給一個公立小學做測試,然後告訴老師部分學生是天才。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和期待,結果這些學生真的就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增長。

而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期待。



- 3 -


這種期待,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波伏娃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那麼這種期待就是一條社會已經設計好的軌道。我們走上這條軌道,掉入「平衡」的陷阱,去承擔幾乎所有家庭勞動和育兒的責任。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我3月份的時候寫過的一篇文章。當時微博有條熱搜: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猝死,因為通宵玩手機。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有人噴她熬夜理由可笑:自己不自律,怪手機咯?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沒當過媽。

為什麼那麼多媽媽喜歡熬夜?知乎上有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明白,所有時間都被佔據,只有深夜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才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不用再為孩子、家庭和工作忙碌。不然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就像一個機器。

就像那個猝死的媽媽,評論裡就有人為她發聲:她死時確實在玩手機,但那也只是為了給她的寶寶購買衣物……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真的,每次看到這種消息都太讓人難過了。

今天早上也是,我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上海一家睡眠門診部裡,每週一早上都擠滿了來看失眠的人。

其中除了商務人士,最多的就數寶媽群體。——她們臉色灰暗、精神不振,像極了「過勞」。

「過勞」是什麼?1974年,心理學家赫伯特·弗洛伊登伯格首次將它描述為:一種因過度工作或壓力導致的身體或精神崩潰。

它和疲勞的區別是,即使你已經很累很累了,也還是會繼續強迫自己勞作,難以安心休息和睡眠。

在中國,「過勞」多用於那些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心理壓力過重的職場人士。但媽媽們呢?有人關注到媽媽這個群體嗎?她們很多人比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更累:白天上白班,晚上還要上夜班。

可是沒有人會說一個媽媽買菜、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帶娃是她的工作,因為這些都被看成了是「一個母親的天職」。

不僅是中國,韓國、日本,整個東亞文化都是如此。豆瓣9.1分的日劇《坡道上的家》裡,妻子每天都要幹活奶娃,而老公只需要回到家往沙發上一躺,嚷嚷著「給我來罐啤酒」。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而如果把這個角色換作男性,只要他稍微洗個碗,長輩、朋友們看到都會把他誇上天,還用羨慕的語氣誇你,「你真有福氣,嫁了個好老公,知道疼人。」

因為他做了一件超出社會期待的事情。而這句話的反面是:男性做家務、帶小孩不在社會對他的期待之中。

很少有人會察覺這套規則的不對勁,我們比較常見的不滿方式是「喊苦喊累」,而且很多時候是邊喊還邊幹活。我們迷失在了「如何把活兒幹好」裡,卻很少有人會去質疑更背後的規則:「或許,我根本沒必要做這活兒。」

除了體力上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和育兒義務外,很多女性也會因為這種期待而降低自己的事業野心。

我們曾經做過一箇中國女性性別態度調查,其中一道題是:生育後,您可能會做出的職場決定是?

結果38%的女性選擇從事時間更靈活的工作,18.5%的女性因為家庭原因拒絕有挑戰性的工作等。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媽媽們為了家庭付出,真的很讓人敬佩,但這應該是她們個人心甘情願的選擇, 而不是一種所有女性都該完成的KPI。

那會給女性太大的壓力,這不公平,非常非常的不公平!



- 4 -


有人可能會說,你是不是有點反應過激,太錙銖必較了?人家提問者也沒惡意。

這樣的話,我的一位男性朋友也跟我說過,「你不就是想說女性多難多慘,這套文化對女性有多不公平嗎?我覺得我們做男人的才慘呢。你們不想工作了,還可以迴歸家庭,沒有人會說什麼;我們呢?就只能在外面拼命搬磚,根本無路可退。」

他說得沒錯,但他的話恰恰說明了,要求女性平衡事業和家庭的說法,其實也是對男性的束縛。

男性從小就被教育要「像個男人」,社會對他們的角色期待,就是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如果他們經濟收入不如老婆,或者沒有事業成就光在家當全職奶爸,就會收到很多路人奇怪的審視目光。

papi醬之前就在節目裡自爆,因為收入是老公的十倍,她一度試探性地問老公心裡介不介意。

但男性真的就更應該打拼事業,有更高的職業收入,男性真的就不擅長帶小孩嗎?

昨天微博上有一條熱搜,是一位爸爸處理孩子哭鬧的辦法太妙!讓很多媽媽看完都自愧不如!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所以男性同樣未必要按社會所期待的樣子生活。

而且現在這個社會,全職奶爸的人數已經越來越多。他們很多人幹起家務帶起孩子來,比媽媽還厲害;就像很多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絲毫不比男性遜色。

可是我們的性別文化,依然停留在傳統的遠古時代:讓男性外出狩獵,競爭養家;女性在家照顧孩子,保證基因的傳承。

就像董小姐所說,這個智能化的時代,已經不是過去那種靠傳統體力勞動來支撐的時代了,男女性別其實早已沒有那麼大的差異。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在這裡,社會對我們的角色期待,已經內化為了女性對自己的期待:把重心放在家庭。即便有工作,也得兩邊兼顧。

它就像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個概念來源於一個實驗:給一個公立小學做測試,然後告訴老師部分學生是天才。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和期待,結果這些學生真的就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增長。

而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期待。



- 3 -


這種期待,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波伏娃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那麼這種期待就是一條社會已經設計好的軌道。我們走上這條軌道,掉入「平衡」的陷阱,去承擔幾乎所有家庭勞動和育兒的責任。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我3月份的時候寫過的一篇文章。當時微博有條熱搜: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猝死,因為通宵玩手機。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有人噴她熬夜理由可笑:自己不自律,怪手機咯?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沒當過媽。

為什麼那麼多媽媽喜歡熬夜?知乎上有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明白,所有時間都被佔據,只有深夜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才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不用再為孩子、家庭和工作忙碌。不然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就像一個機器。

就像那個猝死的媽媽,評論裡就有人為她發聲:她死時確實在玩手機,但那也只是為了給她的寶寶購買衣物……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真的,每次看到這種消息都太讓人難過了。

今天早上也是,我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上海一家睡眠門診部裡,每週一早上都擠滿了來看失眠的人。

其中除了商務人士,最多的就數寶媽群體。——她們臉色灰暗、精神不振,像極了「過勞」。

「過勞」是什麼?1974年,心理學家赫伯特·弗洛伊登伯格首次將它描述為:一種因過度工作或壓力導致的身體或精神崩潰。

它和疲勞的區別是,即使你已經很累很累了,也還是會繼續強迫自己勞作,難以安心休息和睡眠。

在中國,「過勞」多用於那些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心理壓力過重的職場人士。但媽媽們呢?有人關注到媽媽這個群體嗎?她們很多人比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更累:白天上白班,晚上還要上夜班。

可是沒有人會說一個媽媽買菜、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帶娃是她的工作,因為這些都被看成了是「一個母親的天職」。

不僅是中國,韓國、日本,整個東亞文化都是如此。豆瓣9.1分的日劇《坡道上的家》裡,妻子每天都要幹活奶娃,而老公只需要回到家往沙發上一躺,嚷嚷著「給我來罐啤酒」。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而如果把這個角色換作男性,只要他稍微洗個碗,長輩、朋友們看到都會把他誇上天,還用羨慕的語氣誇你,「你真有福氣,嫁了個好老公,知道疼人。」

因為他做了一件超出社會期待的事情。而這句話的反面是:男性做家務、帶小孩不在社會對他的期待之中。

很少有人會察覺這套規則的不對勁,我們比較常見的不滿方式是「喊苦喊累」,而且很多時候是邊喊還邊幹活。我們迷失在了「如何把活兒幹好」裡,卻很少有人會去質疑更背後的規則:「或許,我根本沒必要做這活兒。」

除了體力上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和育兒義務外,很多女性也會因為這種期待而降低自己的事業野心。

我們曾經做過一箇中國女性性別態度調查,其中一道題是:生育後,您可能會做出的職場決定是?

結果38%的女性選擇從事時間更靈活的工作,18.5%的女性因為家庭原因拒絕有挑戰性的工作等。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媽媽們為了家庭付出,真的很讓人敬佩,但這應該是她們個人心甘情願的選擇, 而不是一種所有女性都該完成的KPI。

那會給女性太大的壓力,這不公平,非常非常的不公平!



- 4 -


有人可能會說,你是不是有點反應過激,太錙銖必較了?人家提問者也沒惡意。

這樣的話,我的一位男性朋友也跟我說過,「你不就是想說女性多難多慘,這套文化對女性有多不公平嗎?我覺得我們做男人的才慘呢。你們不想工作了,還可以迴歸家庭,沒有人會說什麼;我們呢?就只能在外面拼命搬磚,根本無路可退。」

他說得沒錯,但他的話恰恰說明了,要求女性平衡事業和家庭的說法,其實也是對男性的束縛。

男性從小就被教育要「像個男人」,社會對他們的角色期待,就是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如果他們經濟收入不如老婆,或者沒有事業成就光在家當全職奶爸,就會收到很多路人奇怪的審視目光。

papi醬之前就在節目裡自爆,因為收入是老公的十倍,她一度試探性地問老公心裡介不介意。

但男性真的就更應該打拼事業,有更高的職業收入,男性真的就不擅長帶小孩嗎?

昨天微博上有一條熱搜,是一位爸爸處理孩子哭鬧的辦法太妙!讓很多媽媽看完都自愧不如!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所以男性同樣未必要按社會所期待的樣子生活。

而且現在這個社會,全職奶爸的人數已經越來越多。他們很多人幹起家務帶起孩子來,比媽媽還厲害;就像很多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絲毫不比男性遜色。

可是我們的性別文化,依然停留在傳統的遠古時代:讓男性外出狩獵,競爭養家;女性在家照顧孩子,保證基因的傳承。

就像董小姐所說,這個智能化的時代,已經不是過去那種靠傳統體力勞動來支撐的時代了,男女性別其實早已沒有那麼大的差異。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所以,希望有一天,我們會為女性的自我實現而感到高興,而不是玩味地去挖掘她在另一方面,有沒有做到兼顧家庭?

當這個社會,不再因為性別而給出一些束縛,當我們無論面對想回歸家庭的爸爸,還是想在職場衝殺的媽媽,都能淡然的接受:這只是每個人的選擇而已。

那,才是一種真正的「平衡」。

References:

Sandberg, S. (2013). Lean in: Women, work,and the will to lead. Random House.
Oxfam. R. (2018). Reward Work, Not Wealth. Oxfam
SM Okin M. (1991). Justi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Basic Books
Anne Helen Petersen, S. (2019). How Millennials Became The Burnout Generation. BuzzFeedNews


- END -

撰稿:微微

配圖:Weibo

"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1 -

如果有人問你,你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你會怎麼回答?

當TA問你這個問題時,TA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嗎?

最近,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因為一組訪談視頻上了熱搜,瞬間創下了600多萬次觀看的驚人記錄,引發了8萬多人共鳴。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事實上,張泉靈不是第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幾乎所有成功女性接受採訪時,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什麼她就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因為她的回答真的太漂亮了!

△ 牆裂推薦,一定要看!

在這段1分36秒的視頻裡,張泉靈從一開始,就很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要明確告訴你,我很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偏見。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好奇這個問題呢?因為你覺得應該平衡。你為什麼從來不好奇說,「你為什麼不跟姚明去打籃球?」因為你覺得我不需要達到這點。我特別好奇,你們採訪男性企業家的時候,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一出,鏡頭從張泉靈面前挪開了,開始對準了男記者。他錯愕地笑了笑說,「也會問。」

「你問過誰?他們怎麼回答的?」張泉靈繼續追問,毫不留情。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記者只好承認,「嗯……還是母親居多。」

到這裡,張泉靈顯然徹底完勝,看得人非常解氣。

可是冷靜下來後我想了想,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張泉靈,會對這個問題反應這麼激烈?為什麼我看完後會這麼解氣?

也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中已經忍耐了太久。只是張泉靈覺察出了這種不公,而很多女性還尚未察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我們根本不必做到平衡。

視頻的最後,張泉靈問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問到一個女性不管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她不成功?但得知男性不管家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男性有缺失呢?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問題就在這裡。

平衡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生活有一種平衡感。但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只要求女性達到這種「平衡」?而從來不要求男性?



- 2 -


同樣被問到這種問題的還有董明珠。

作為知名企業家,董明珠之前在節目上,就被人提問: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

她溫和地笑了笑說,「大概五分鐘」。於是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第一。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類似的,還有一直追問她工作之餘都在做什麼


像董小姐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女高管,即使她自己真的很快樂,恐怕在很多人眼裡也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她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什麼?在心理學上指社會或個人對某種角色應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期待。

比如社會對「男性」和「女性」這兩種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期待,它深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

我們從一出生,就被設定好了性別角色,它就像編碼一樣,是由社會「傳統性別文化」所設定的:古代有「你耕田來,我織布」;現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都是一種社會期待。

這種期待,經過「社會化」後,會在潛意識裡成為我們衡量自己的標準。

最常見的「社會化」形式就是網絡宣傳,宣傳一些完美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女性。比如貝嫂的這張圖,一度在網上被人瘋轉:

她一邊拿著手機處理工作,一邊還不忘穿著高跟鞋做拉伸、做護理,充滿了一種掌控生活的平衡感,因而被很多女性奉為楷模。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在這裡,社會對我們的角色期待,已經內化為了女性對自己的期待:把重心放在家庭。即便有工作,也得兩邊兼顧。

它就像心理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這個概念來源於一個實驗:給一個公立小學做測試,然後告訴老師部分學生是天才。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關注和期待,結果這些學生真的就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增長。

而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期待。



- 3 -


這種期待,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波伏娃說,「一個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那麼這種期待就是一條社會已經設計好的軌道。我們走上這條軌道,掉入「平衡」的陷阱,去承擔幾乎所有家庭勞動和育兒的責任。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我3月份的時候寫過的一篇文章。當時微博有條熱搜:浙江一位27歲媽媽深夜猝死,因為通宵玩手機。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有人噴她熬夜理由可笑:自己不自律,怪手機咯?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沒當過媽。

為什麼那麼多媽媽喜歡熬夜?知乎上有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明白,所有時間都被佔據,只有深夜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才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不用再為孩子、家庭和工作忙碌。不然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就像一個機器。

就像那個猝死的媽媽,評論裡就有人為她發聲:她死時確實在玩手機,但那也只是為了給她的寶寶購買衣物……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真的,每次看到這種消息都太讓人難過了。

今天早上也是,我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上海一家睡眠門診部裡,每週一早上都擠滿了來看失眠的人。

其中除了商務人士,最多的就數寶媽群體。——她們臉色灰暗、精神不振,像極了「過勞」。

「過勞」是什麼?1974年,心理學家赫伯特·弗洛伊登伯格首次將它描述為:一種因過度工作或壓力導致的身體或精神崩潰。

它和疲勞的區別是,即使你已經很累很累了,也還是會繼續強迫自己勞作,難以安心休息和睡眠。

在中國,「過勞」多用於那些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心理壓力過重的職場人士。但媽媽們呢?有人關注到媽媽這個群體嗎?她們很多人比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更累:白天上白班,晚上還要上夜班。

可是沒有人會說一個媽媽買菜、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帶娃是她的工作,因為這些都被看成了是「一個母親的天職」。

不僅是中國,韓國、日本,整個東亞文化都是如此。豆瓣9.1分的日劇《坡道上的家》裡,妻子每天都要幹活奶娃,而老公只需要回到家往沙發上一躺,嚷嚷著「給我來罐啤酒」。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而如果把這個角色換作男性,只要他稍微洗個碗,長輩、朋友們看到都會把他誇上天,還用羨慕的語氣誇你,「你真有福氣,嫁了個好老公,知道疼人。」

因為他做了一件超出社會期待的事情。而這句話的反面是:男性做家務、帶小孩不在社會對他的期待之中。

很少有人會察覺這套規則的不對勁,我們比較常見的不滿方式是「喊苦喊累」,而且很多時候是邊喊還邊幹活。我們迷失在了「如何把活兒幹好」裡,卻很少有人會去質疑更背後的規則:「或許,我根本沒必要做這活兒。」

除了體力上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和育兒義務外,很多女性也會因為這種期待而降低自己的事業野心。

我們曾經做過一箇中國女性性別態度調查,其中一道題是:生育後,您可能會做出的職場決定是?

結果38%的女性選擇從事時間更靈活的工作,18.5%的女性因為家庭原因拒絕有挑戰性的工作等。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媽媽們為了家庭付出,真的很讓人敬佩,但這應該是她們個人心甘情願的選擇, 而不是一種所有女性都該完成的KPI。

那會給女性太大的壓力,這不公平,非常非常的不公平!



- 4 -


有人可能會說,你是不是有點反應過激,太錙銖必較了?人家提問者也沒惡意。

這樣的話,我的一位男性朋友也跟我說過,「你不就是想說女性多難多慘,這套文化對女性有多不公平嗎?我覺得我們做男人的才慘呢。你們不想工作了,還可以迴歸家庭,沒有人會說什麼;我們呢?就只能在外面拼命搬磚,根本無路可退。」

他說得沒錯,但他的話恰恰說明了,要求女性平衡事業和家庭的說法,其實也是對男性的束縛。

男性從小就被教育要「像個男人」,社會對他們的角色期待,就是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如果他們經濟收入不如老婆,或者沒有事業成就光在家當全職奶爸,就會收到很多路人奇怪的審視目光。

papi醬之前就在節目裡自爆,因為收入是老公的十倍,她一度試探性地問老公心裡介不介意。

但男性真的就更應該打拼事業,有更高的職業收入,男性真的就不擅長帶小孩嗎?

昨天微博上有一條熱搜,是一位爸爸處理孩子哭鬧的辦法太妙!讓很多媽媽看完都自愧不如!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所以男性同樣未必要按社會所期待的樣子生活。

而且現在這個社會,全職奶爸的人數已經越來越多。他們很多人幹起家務帶起孩子來,比媽媽還厲害;就像很多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絲毫不比男性遜色。

可是我們的性別文化,依然停留在傳統的遠古時代:讓男性外出狩獵,競爭養家;女性在家照顧孩子,保證基因的傳承。

就像董小姐所說,這個智能化的時代,已經不是過去那種靠傳統體力勞動來支撐的時代了,男女性別其實早已沒有那麼大的差異。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所以,希望有一天,我們會為女性的自我實現而感到高興,而不是玩味地去挖掘她在另一方面,有沒有做到兼顧家庭?

當這個社會,不再因為性別而給出一些束縛,當我們無論面對想回歸家庭的爸爸,還是想在職場衝殺的媽媽,都能淡然的接受:這只是每個人的選擇而已。

那,才是一種真正的「平衡」。

References:

Sandberg, S. (2013). Lean in: Women, work,and the will to lead. Random House.
Oxfam. R. (2018). Reward Work, Not Wealth. Oxfam
SM Okin M. (1991). Justi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Basic Books
Anne Helen Petersen, S. (2019). How Millennials Became The Burnout Generation. BuzzFeedNews


- END -

撰稿:微微

配圖:Weibo

張泉靈用1分鐘懟得記者啞口無言,1000萬中國媽媽卻還無處可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