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


"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文/劉先澄

閬中光燦奪目的人文歷史軌跡上,鑲嵌著歷代賢官良吏一路走來的足跡,屹立著一座座用道德和血汗構建的豐碑。這裡千古流傳的淳風厚俗、至今還大放異彩的人文勝蹟,無一不是他們品節、智慧和奉獻的結晶。他們中,不僅有由閬山閬水養育出來的俊彥英才、被朝廷派到全國各地任職的官員,也有欽派外省人蒞臨任職、稱得上清廉勤政、百姓愛戴的“閬中官”。更有從閬中這塊人文熱土起步,成長為朝廷大臣的好官。明代閬中法官胡執禮,就是典型之一例。

胡執禮,字汝立,號雅齋,祖籍蘭州,自其父始,為今甘肅永昌人。幼年好學,十一歲為“博士弟子員”(明清生員的別稱,即秀才)。十七歲中舉人,二十一歲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進士。授任四川保寧府推官,就任於閬中,因才能卓越,清廉公正,剛直不阿,頗有政績,累官至“副部級”的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與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海瑞同在朝廷為官,死後贈戶部尚書(正部級名號)。在其家鄉河西地區,胡執禮是負有盛名的歷史人物,人稱“胡閣老”,《閬中縣誌》、《保寧府志》也有記載。


"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文/劉先澄

閬中光燦奪目的人文歷史軌跡上,鑲嵌著歷代賢官良吏一路走來的足跡,屹立著一座座用道德和血汗構建的豐碑。這裡千古流傳的淳風厚俗、至今還大放異彩的人文勝蹟,無一不是他們品節、智慧和奉獻的結晶。他們中,不僅有由閬山閬水養育出來的俊彥英才、被朝廷派到全國各地任職的官員,也有欽派外省人蒞臨任職、稱得上清廉勤政、百姓愛戴的“閬中官”。更有從閬中這塊人文熱土起步,成長為朝廷大臣的好官。明代閬中法官胡執禮,就是典型之一例。

胡執禮,字汝立,號雅齋,祖籍蘭州,自其父始,為今甘肅永昌人。幼年好學,十一歲為“博士弟子員”(明清生員的別稱,即秀才)。十七歲中舉人,二十一歲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進士。授任四川保寧府推官,就任於閬中,因才能卓越,清廉公正,剛直不阿,頗有政績,累官至“副部級”的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與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海瑞同在朝廷為官,死後贈戶部尚書(正部級名號)。在其家鄉河西地區,胡執禮是負有盛名的歷史人物,人稱“胡閣老”,《閬中縣誌》、《保寧府志》也有記載。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明朝官員圖

青年胡執禮在閬中任職時所表現的操行和才幹,為官民欽佩,後世傳頌,至今仍值得考述。

推官唐朝始置,以後歷代均設,為掌治地方刑獄案件的官員。明朝的推官是各府掌理刑獄的佐貳官,除京城外,地方各府推官,相當於如今的中級法院院長,還兼審計職能,為正七品。

年方弱冠的胡執禮來閬中就任保寧府推官時,保寧知府羅廷紳見其稚氣未脫,有幾分輕慢,曾當著面說:“胡大人如此年輕就中進士,又當上本府推官,想必是朝中有靠山吧?”胡執禮答道:“如今朝廷大臣,幾乎都是中原江南的名人,我祖籍為偏遠的甘肅,即使想攀附,也不知能找何人!”羅知府笑道:“當今世風日下,有錢也能使鬼推磨。”胡執禮正色嚴詞答道:“大人此言差矣。一則學生家境貧寒,無錢賄及朝臣;二則自幼受父母教誨,師尊明訓,行賄乃為不義之舉。大人若視學生年幼,可還曾記否秦之甘羅、西漢霍去病、東吳周瑜,他們年未及冠,即成大用。學生自愧不才,二十有餘,尚才涉事,今又被大人譏笑,實在羞愧。”羅廷紳十分尷尬,笑道:“如此說來老夫年過半百,也才作個知府,更是無地自容了。”

胡執禮上任伊始,立即投入工作,將府轄二州八縣歷年舊案一一翻檢。三日後,他帶著全部舊案文牘一百餘件去拜見知府。羅知府大為遲疑:“難道這麼神速就閱完了全部卷宗?”胡執禮答道:“知府大人如有不信,可隨意抽查。”當羅隨便翻了幾卷後便問胡:“看完卷後,有何想法?”胡答:“有三十六卷,判決有誤,須重新審理。尤以劍州(今四川劍閣)趙廷強姦民女、逼死人命一案,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此案若不糾正就難以伸張我大明王法。”

羅廷紳系陝西淳化人氏,中舉後宦海沉浮,五十出頭才升至保寧知府,深諳世俗官風,除官場應酬外,多熱衷於打雀牌和賞玩金石文物,對政務擅於敷衍、推諉,處事力求四平八穩。想不到如今遇上個初生牛犢,既不諳事理,又不通人情,還執意較真,志在扶正祛邪、除暴安良。更要命的是胡推官所提到的趙廷,乃當朝兵部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趙炳然的公子。羅知府想從中阻繞,讓胡執禮沒去得罪權貴,但被這書呆子頂了回去,只好藉故迴避。

其時,胡執禮完全知道趙廷是當朝重臣趙炳然的兒子。但他更清楚,原籍保寧府劍州的趙斌然,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清正廉明,體恤民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他一生戎馬倥傯,南征北戰,平定滇南叛亂,掃清東南倭寇侵擾,揮師漠北抵禦外侮,戰功卓著,為國家民族立下了卓越功勳,口碑卓然。特別是在任順天府巡按御史、江西監察御史、宣化大同總督等任上,他手持“繩愆糾謬”監察大印,曾彈劾前後督撫樊繼祖和史道、監司楊銳、指揮馮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破獲數起瀆職腐敗案件,查處了多名貪官,成為著名的監察官,多次受到皇上獎賜。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楊慎曾題詩《趙劍門侍御》讚歎:“窮海炎荒想震霆,倚天長劍試新刑。乾坤剩有埋輪地,煙霧難迷執法星。涇渭兩行分白簡,梟鸞六合判青冥。九苞一響律千仞,憔悴尤能澤畔聽。”胡執禮相信:蜚聲朝野的好官趙炳然,絕不會姑息其子敗壞朝綱、損其名節!

"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文/劉先澄

閬中光燦奪目的人文歷史軌跡上,鑲嵌著歷代賢官良吏一路走來的足跡,屹立著一座座用道德和血汗構建的豐碑。這裡千古流傳的淳風厚俗、至今還大放異彩的人文勝蹟,無一不是他們品節、智慧和奉獻的結晶。他們中,不僅有由閬山閬水養育出來的俊彥英才、被朝廷派到全國各地任職的官員,也有欽派外省人蒞臨任職、稱得上清廉勤政、百姓愛戴的“閬中官”。更有從閬中這塊人文熱土起步,成長為朝廷大臣的好官。明代閬中法官胡執禮,就是典型之一例。

胡執禮,字汝立,號雅齋,祖籍蘭州,自其父始,為今甘肅永昌人。幼年好學,十一歲為“博士弟子員”(明清生員的別稱,即秀才)。十七歲中舉人,二十一歲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進士。授任四川保寧府推官,就任於閬中,因才能卓越,清廉公正,剛直不阿,頗有政績,累官至“副部級”的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與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海瑞同在朝廷為官,死後贈戶部尚書(正部級名號)。在其家鄉河西地區,胡執禮是負有盛名的歷史人物,人稱“胡閣老”,《閬中縣誌》、《保寧府志》也有記載。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明朝官員圖

青年胡執禮在閬中任職時所表現的操行和才幹,為官民欽佩,後世傳頌,至今仍值得考述。

推官唐朝始置,以後歷代均設,為掌治地方刑獄案件的官員。明朝的推官是各府掌理刑獄的佐貳官,除京城外,地方各府推官,相當於如今的中級法院院長,還兼審計職能,為正七品。

年方弱冠的胡執禮來閬中就任保寧府推官時,保寧知府羅廷紳見其稚氣未脫,有幾分輕慢,曾當著面說:“胡大人如此年輕就中進士,又當上本府推官,想必是朝中有靠山吧?”胡執禮答道:“如今朝廷大臣,幾乎都是中原江南的名人,我祖籍為偏遠的甘肅,即使想攀附,也不知能找何人!”羅知府笑道:“當今世風日下,有錢也能使鬼推磨。”胡執禮正色嚴詞答道:“大人此言差矣。一則學生家境貧寒,無錢賄及朝臣;二則自幼受父母教誨,師尊明訓,行賄乃為不義之舉。大人若視學生年幼,可還曾記否秦之甘羅、西漢霍去病、東吳周瑜,他們年未及冠,即成大用。學生自愧不才,二十有餘,尚才涉事,今又被大人譏笑,實在羞愧。”羅廷紳十分尷尬,笑道:“如此說來老夫年過半百,也才作個知府,更是無地自容了。”

胡執禮上任伊始,立即投入工作,將府轄二州八縣歷年舊案一一翻檢。三日後,他帶著全部舊案文牘一百餘件去拜見知府。羅知府大為遲疑:“難道這麼神速就閱完了全部卷宗?”胡執禮答道:“知府大人如有不信,可隨意抽查。”當羅隨便翻了幾卷後便問胡:“看完卷後,有何想法?”胡答:“有三十六卷,判決有誤,須重新審理。尤以劍州(今四川劍閣)趙廷強姦民女、逼死人命一案,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此案若不糾正就難以伸張我大明王法。”

羅廷紳系陝西淳化人氏,中舉後宦海沉浮,五十出頭才升至保寧知府,深諳世俗官風,除官場應酬外,多熱衷於打雀牌和賞玩金石文物,對政務擅於敷衍、推諉,處事力求四平八穩。想不到如今遇上個初生牛犢,既不諳事理,又不通人情,還執意較真,志在扶正祛邪、除暴安良。更要命的是胡推官所提到的趙廷,乃當朝兵部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趙炳然的公子。羅知府想從中阻繞,讓胡執禮沒去得罪權貴,但被這書呆子頂了回去,只好藉故迴避。

其時,胡執禮完全知道趙廷是當朝重臣趙炳然的兒子。但他更清楚,原籍保寧府劍州的趙斌然,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清正廉明,體恤民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他一生戎馬倥傯,南征北戰,平定滇南叛亂,掃清東南倭寇侵擾,揮師漠北抵禦外侮,戰功卓著,為國家民族立下了卓越功勳,口碑卓然。特別是在任順天府巡按御史、江西監察御史、宣化大同總督等任上,他手持“繩愆糾謬”監察大印,曾彈劾前後督撫樊繼祖和史道、監司楊銳、指揮馮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破獲數起瀆職腐敗案件,查處了多名貪官,成為著名的監察官,多次受到皇上獎賜。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楊慎曾題詩《趙劍門侍御》讚歎:“窮海炎荒想震霆,倚天長劍試新刑。乾坤剩有埋輪地,煙霧難迷執法星。涇渭兩行分白簡,梟鸞六合判青冥。九苞一響律千仞,憔悴尤能澤畔聽。”胡執禮相信:蜚聲朝野的好官趙炳然,絕不會姑息其子敗壞朝綱、損其名節!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胡執禮決心重審此案。公堂上,雖人證、物證確鑿,飛揚跋扈的趙廷還想百般抵賴,但囂張氣焰已有些收斂。胡執禮擔心此案會株連到趙炳然大人,便決定親自將案卷送往刑部,再到兵部面見趙大人說明情況,防備佞臣伺隙攻擊。正欲動身出發,時任四川巡撫(相當於四川省長)張時竟親臨保寧府,聲色俱厲地斥責胡執禮:“趙廷一案已結,且報刑部批示,今何以又作折騰?”胡執禮坦然答道:“雖已結案,但審之不公,而今重審,正是為正國法、雪民冤,有何不可?”張時說道:“重審此案,到底受何人旨意?”胡執禮說道“全是下官的主意。”張時說:“你違抗刑部批示,擅自重審舊案,該當何罪?”胡執禮說道:“除暴安良,為民雪冤,乃我大明王法之宗旨,況刑律一百二十條中有‘審冤案,先不經刑部’之定法,大人該不會忘記吧?”張巡撫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胡執禮快馬晝夜兼程,終於趕到京城,拜見刑部尚書(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鄭曉,當面呈上重審趙犯的案卷,並反覆強調:“趙廷逼死人命,當問斬刑。況此人一貫作惡鄉里,魚肉百姓,實屬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告慰冤魂和平息民怨”。他又到兵部拜見趙炳然侍郎並將實情相告。趙大人沉默良久,哽咽道:“都怪老夫教子無方。孽子犯罪,按王法處置,決不姑息縱容……”。趙不愧是大義滅親的好官,寫了親筆信,讓胡轉交四川巡撫張時。當初受趙炳然舉薦才到四川任職的張巡撫,閱信後只好同意將事先已帶走的趙廷,押回保寧府。當年秋天,在劍州斬首,終於大快民心。

胡執禮在推官任上發奸擿伏(擿讀tan。揭發隱祕的壞人壞事。語出班固《漢書·趙廣漢傳》:“其發奸擿伏如神”),執法嚴明,不避權貴,才能卓越,使保寧知府羅廷紳十分敬畏。羅知府便主動向朝廷舉薦,不久胡被提升為刑部主事,相當於最高法院辦公廳主任(正六品)。

"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文/劉先澄

閬中光燦奪目的人文歷史軌跡上,鑲嵌著歷代賢官良吏一路走來的足跡,屹立著一座座用道德和血汗構建的豐碑。這裡千古流傳的淳風厚俗、至今還大放異彩的人文勝蹟,無一不是他們品節、智慧和奉獻的結晶。他們中,不僅有由閬山閬水養育出來的俊彥英才、被朝廷派到全國各地任職的官員,也有欽派外省人蒞臨任職、稱得上清廉勤政、百姓愛戴的“閬中官”。更有從閬中這塊人文熱土起步,成長為朝廷大臣的好官。明代閬中法官胡執禮,就是典型之一例。

胡執禮,字汝立,號雅齋,祖籍蘭州,自其父始,為今甘肅永昌人。幼年好學,十一歲為“博士弟子員”(明清生員的別稱,即秀才)。十七歲中舉人,二十一歲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進士。授任四川保寧府推官,就任於閬中,因才能卓越,清廉公正,剛直不阿,頗有政績,累官至“副部級”的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與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海瑞同在朝廷為官,死後贈戶部尚書(正部級名號)。在其家鄉河西地區,胡執禮是負有盛名的歷史人物,人稱“胡閣老”,《閬中縣誌》、《保寧府志》也有記載。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明朝官員圖

青年胡執禮在閬中任職時所表現的操行和才幹,為官民欽佩,後世傳頌,至今仍值得考述。

推官唐朝始置,以後歷代均設,為掌治地方刑獄案件的官員。明朝的推官是各府掌理刑獄的佐貳官,除京城外,地方各府推官,相當於如今的中級法院院長,還兼審計職能,為正七品。

年方弱冠的胡執禮來閬中就任保寧府推官時,保寧知府羅廷紳見其稚氣未脫,有幾分輕慢,曾當著面說:“胡大人如此年輕就中進士,又當上本府推官,想必是朝中有靠山吧?”胡執禮答道:“如今朝廷大臣,幾乎都是中原江南的名人,我祖籍為偏遠的甘肅,即使想攀附,也不知能找何人!”羅知府笑道:“當今世風日下,有錢也能使鬼推磨。”胡執禮正色嚴詞答道:“大人此言差矣。一則學生家境貧寒,無錢賄及朝臣;二則自幼受父母教誨,師尊明訓,行賄乃為不義之舉。大人若視學生年幼,可還曾記否秦之甘羅、西漢霍去病、東吳周瑜,他們年未及冠,即成大用。學生自愧不才,二十有餘,尚才涉事,今又被大人譏笑,實在羞愧。”羅廷紳十分尷尬,笑道:“如此說來老夫年過半百,也才作個知府,更是無地自容了。”

胡執禮上任伊始,立即投入工作,將府轄二州八縣歷年舊案一一翻檢。三日後,他帶著全部舊案文牘一百餘件去拜見知府。羅知府大為遲疑:“難道這麼神速就閱完了全部卷宗?”胡執禮答道:“知府大人如有不信,可隨意抽查。”當羅隨便翻了幾卷後便問胡:“看完卷後,有何想法?”胡答:“有三十六卷,判決有誤,須重新審理。尤以劍州(今四川劍閣)趙廷強姦民女、逼死人命一案,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此案若不糾正就難以伸張我大明王法。”

羅廷紳系陝西淳化人氏,中舉後宦海沉浮,五十出頭才升至保寧知府,深諳世俗官風,除官場應酬外,多熱衷於打雀牌和賞玩金石文物,對政務擅於敷衍、推諉,處事力求四平八穩。想不到如今遇上個初生牛犢,既不諳事理,又不通人情,還執意較真,志在扶正祛邪、除暴安良。更要命的是胡推官所提到的趙廷,乃當朝兵部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趙炳然的公子。羅知府想從中阻繞,讓胡執禮沒去得罪權貴,但被這書呆子頂了回去,只好藉故迴避。

其時,胡執禮完全知道趙廷是當朝重臣趙炳然的兒子。但他更清楚,原籍保寧府劍州的趙斌然,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清正廉明,體恤民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他一生戎馬倥傯,南征北戰,平定滇南叛亂,掃清東南倭寇侵擾,揮師漠北抵禦外侮,戰功卓著,為國家民族立下了卓越功勳,口碑卓然。特別是在任順天府巡按御史、江西監察御史、宣化大同總督等任上,他手持“繩愆糾謬”監察大印,曾彈劾前後督撫樊繼祖和史道、監司楊銳、指揮馮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破獲數起瀆職腐敗案件,查處了多名貪官,成為著名的監察官,多次受到皇上獎賜。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楊慎曾題詩《趙劍門侍御》讚歎:“窮海炎荒想震霆,倚天長劍試新刑。乾坤剩有埋輪地,煙霧難迷執法星。涇渭兩行分白簡,梟鸞六合判青冥。九苞一響律千仞,憔悴尤能澤畔聽。”胡執禮相信:蜚聲朝野的好官趙炳然,絕不會姑息其子敗壞朝綱、損其名節!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胡執禮決心重審此案。公堂上,雖人證、物證確鑿,飛揚跋扈的趙廷還想百般抵賴,但囂張氣焰已有些收斂。胡執禮擔心此案會株連到趙炳然大人,便決定親自將案卷送往刑部,再到兵部面見趙大人說明情況,防備佞臣伺隙攻擊。正欲動身出發,時任四川巡撫(相當於四川省長)張時竟親臨保寧府,聲色俱厲地斥責胡執禮:“趙廷一案已結,且報刑部批示,今何以又作折騰?”胡執禮坦然答道:“雖已結案,但審之不公,而今重審,正是為正國法、雪民冤,有何不可?”張時說道:“重審此案,到底受何人旨意?”胡執禮說道“全是下官的主意。”張時說:“你違抗刑部批示,擅自重審舊案,該當何罪?”胡執禮說道:“除暴安良,為民雪冤,乃我大明王法之宗旨,況刑律一百二十條中有‘審冤案,先不經刑部’之定法,大人該不會忘記吧?”張巡撫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胡執禮快馬晝夜兼程,終於趕到京城,拜見刑部尚書(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鄭曉,當面呈上重審趙犯的案卷,並反覆強調:“趙廷逼死人命,當問斬刑。況此人一貫作惡鄉里,魚肉百姓,實屬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告慰冤魂和平息民怨”。他又到兵部拜見趙炳然侍郎並將實情相告。趙大人沉默良久,哽咽道:“都怪老夫教子無方。孽子犯罪,按王法處置,決不姑息縱容……”。趙不愧是大義滅親的好官,寫了親筆信,讓胡轉交四川巡撫張時。當初受趙炳然舉薦才到四川任職的張巡撫,閱信後只好同意將事先已帶走的趙廷,押回保寧府。當年秋天,在劍州斬首,終於大快民心。

胡執禮在推官任上發奸擿伏(擿讀tan。揭發隱祕的壞人壞事。語出班固《漢書·趙廣漢傳》:“其發奸擿伏如神”),執法嚴明,不避權貴,才能卓越,使保寧知府羅廷紳十分敬畏。羅知府便主動向朝廷舉薦,不久胡被提升為刑部主事,相當於最高法院辦公廳主任(正六品)。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從此後,胡執禮任京官十餘年,官職屢有升遷。他先調任吏部文選司郎中,相當於人事部管理幹部升遷調動的司長(正五品);又晉升為右通政提督譽黃,負責收受、檢查內外奏章和申訴文書,相當於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正四品);後又調升為任掌管車馬的太僕寺卿、專司御膳的光祿寺卿、掌管宗廟禮儀的太常寺卿(均為從三品);再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相當於中央紀委、監察部副部長(正三品);接著遷任應天巡撫,即巡視京畿南京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從二品);又調任戶部左侍郎兼總督倉場,相當於財政部管理全國糧倉的副部長;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正二品)。受過閬中文化薰陶成長起來的胡執禮,無論任什麼官職,總是廉潔奉公,正直有為,建樹多多,堪稱政績卓越。

更為難得的是,胡執禮功高績著,職位顯赫,卻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勤政廉潔,不懼邪惡,體恤民情的優良品質。而恰在任職京都的這個時期,他卻面臨著艱險的考驗。

萬曆初年,張居正主持朝政,胡執禮與權傾一時的張居正同朝為官。一次,張居正虛構罪名,整理假材料,欲誣陷持不同政見的官員。在閬中挺著腰桿秉公執法、從無迎奉諂媚的胡執禮,豈能昧著良心枉法害人!他堅持依律辦事,正直不阿,拒絕在材料上簽字,義正言辭地說:“殺人媚人,吾不為也”。胡執禮公開抵制張居正誣陷忠良的行為,引起張的不滿,遭到張黨羽的中傷,但他仍然持正不阿,浩氣凜然。

"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文/劉先澄

閬中光燦奪目的人文歷史軌跡上,鑲嵌著歷代賢官良吏一路走來的足跡,屹立著一座座用道德和血汗構建的豐碑。這裡千古流傳的淳風厚俗、至今還大放異彩的人文勝蹟,無一不是他們品節、智慧和奉獻的結晶。他們中,不僅有由閬山閬水養育出來的俊彥英才、被朝廷派到全國各地任職的官員,也有欽派外省人蒞臨任職、稱得上清廉勤政、百姓愛戴的“閬中官”。更有從閬中這塊人文熱土起步,成長為朝廷大臣的好官。明代閬中法官胡執禮,就是典型之一例。

胡執禮,字汝立,號雅齋,祖籍蘭州,自其父始,為今甘肅永昌人。幼年好學,十一歲為“博士弟子員”(明清生員的別稱,即秀才)。十七歲中舉人,二十一歲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進士。授任四川保寧府推官,就任於閬中,因才能卓越,清廉公正,剛直不阿,頗有政績,累官至“副部級”的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與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海瑞同在朝廷為官,死後贈戶部尚書(正部級名號)。在其家鄉河西地區,胡執禮是負有盛名的歷史人物,人稱“胡閣老”,《閬中縣誌》、《保寧府志》也有記載。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明朝官員圖

青年胡執禮在閬中任職時所表現的操行和才幹,為官民欽佩,後世傳頌,至今仍值得考述。

推官唐朝始置,以後歷代均設,為掌治地方刑獄案件的官員。明朝的推官是各府掌理刑獄的佐貳官,除京城外,地方各府推官,相當於如今的中級法院院長,還兼審計職能,為正七品。

年方弱冠的胡執禮來閬中就任保寧府推官時,保寧知府羅廷紳見其稚氣未脫,有幾分輕慢,曾當著面說:“胡大人如此年輕就中進士,又當上本府推官,想必是朝中有靠山吧?”胡執禮答道:“如今朝廷大臣,幾乎都是中原江南的名人,我祖籍為偏遠的甘肅,即使想攀附,也不知能找何人!”羅知府笑道:“當今世風日下,有錢也能使鬼推磨。”胡執禮正色嚴詞答道:“大人此言差矣。一則學生家境貧寒,無錢賄及朝臣;二則自幼受父母教誨,師尊明訓,行賄乃為不義之舉。大人若視學生年幼,可還曾記否秦之甘羅、西漢霍去病、東吳周瑜,他們年未及冠,即成大用。學生自愧不才,二十有餘,尚才涉事,今又被大人譏笑,實在羞愧。”羅廷紳十分尷尬,笑道:“如此說來老夫年過半百,也才作個知府,更是無地自容了。”

胡執禮上任伊始,立即投入工作,將府轄二州八縣歷年舊案一一翻檢。三日後,他帶著全部舊案文牘一百餘件去拜見知府。羅知府大為遲疑:“難道這麼神速就閱完了全部卷宗?”胡執禮答道:“知府大人如有不信,可隨意抽查。”當羅隨便翻了幾卷後便問胡:“看完卷後,有何想法?”胡答:“有三十六卷,判決有誤,須重新審理。尤以劍州(今四川劍閣)趙廷強姦民女、逼死人命一案,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此案若不糾正就難以伸張我大明王法。”

羅廷紳系陝西淳化人氏,中舉後宦海沉浮,五十出頭才升至保寧知府,深諳世俗官風,除官場應酬外,多熱衷於打雀牌和賞玩金石文物,對政務擅於敷衍、推諉,處事力求四平八穩。想不到如今遇上個初生牛犢,既不諳事理,又不通人情,還執意較真,志在扶正祛邪、除暴安良。更要命的是胡推官所提到的趙廷,乃當朝兵部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趙炳然的公子。羅知府想從中阻繞,讓胡執禮沒去得罪權貴,但被這書呆子頂了回去,只好藉故迴避。

其時,胡執禮完全知道趙廷是當朝重臣趙炳然的兒子。但他更清楚,原籍保寧府劍州的趙斌然,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清正廉明,體恤民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他一生戎馬倥傯,南征北戰,平定滇南叛亂,掃清東南倭寇侵擾,揮師漠北抵禦外侮,戰功卓著,為國家民族立下了卓越功勳,口碑卓然。特別是在任順天府巡按御史、江西監察御史、宣化大同總督等任上,他手持“繩愆糾謬”監察大印,曾彈劾前後督撫樊繼祖和史道、監司楊銳、指揮馮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破獲數起瀆職腐敗案件,查處了多名貪官,成為著名的監察官,多次受到皇上獎賜。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楊慎曾題詩《趙劍門侍御》讚歎:“窮海炎荒想震霆,倚天長劍試新刑。乾坤剩有埋輪地,煙霧難迷執法星。涇渭兩行分白簡,梟鸞六合判青冥。九苞一響律千仞,憔悴尤能澤畔聽。”胡執禮相信:蜚聲朝野的好官趙炳然,絕不會姑息其子敗壞朝綱、損其名節!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胡執禮決心重審此案。公堂上,雖人證、物證確鑿,飛揚跋扈的趙廷還想百般抵賴,但囂張氣焰已有些收斂。胡執禮擔心此案會株連到趙炳然大人,便決定親自將案卷送往刑部,再到兵部面見趙大人說明情況,防備佞臣伺隙攻擊。正欲動身出發,時任四川巡撫(相當於四川省長)張時竟親臨保寧府,聲色俱厲地斥責胡執禮:“趙廷一案已結,且報刑部批示,今何以又作折騰?”胡執禮坦然答道:“雖已結案,但審之不公,而今重審,正是為正國法、雪民冤,有何不可?”張時說道:“重審此案,到底受何人旨意?”胡執禮說道“全是下官的主意。”張時說:“你違抗刑部批示,擅自重審舊案,該當何罪?”胡執禮說道:“除暴安良,為民雪冤,乃我大明王法之宗旨,況刑律一百二十條中有‘審冤案,先不經刑部’之定法,大人該不會忘記吧?”張巡撫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胡執禮快馬晝夜兼程,終於趕到京城,拜見刑部尚書(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鄭曉,當面呈上重審趙犯的案卷,並反覆強調:“趙廷逼死人命,當問斬刑。況此人一貫作惡鄉里,魚肉百姓,實屬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告慰冤魂和平息民怨”。他又到兵部拜見趙炳然侍郎並將實情相告。趙大人沉默良久,哽咽道:“都怪老夫教子無方。孽子犯罪,按王法處置,決不姑息縱容……”。趙不愧是大義滅親的好官,寫了親筆信,讓胡轉交四川巡撫張時。當初受趙炳然舉薦才到四川任職的張巡撫,閱信後只好同意將事先已帶走的趙廷,押回保寧府。當年秋天,在劍州斬首,終於大快民心。

胡執禮在推官任上發奸擿伏(擿讀tan。揭發隱祕的壞人壞事。語出班固《漢書·趙廣漢傳》:“其發奸擿伏如神”),執法嚴明,不避權貴,才能卓越,使保寧知府羅廷紳十分敬畏。羅知府便主動向朝廷舉薦,不久胡被提升為刑部主事,相當於最高法院辦公廳主任(正六品)。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從此後,胡執禮任京官十餘年,官職屢有升遷。他先調任吏部文選司郎中,相當於人事部管理幹部升遷調動的司長(正五品);又晉升為右通政提督譽黃,負責收受、檢查內外奏章和申訴文書,相當於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正四品);後又調升為任掌管車馬的太僕寺卿、專司御膳的光祿寺卿、掌管宗廟禮儀的太常寺卿(均為從三品);再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相當於中央紀委、監察部副部長(正三品);接著遷任應天巡撫,即巡視京畿南京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從二品);又調任戶部左侍郎兼總督倉場,相當於財政部管理全國糧倉的副部長;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正二品)。受過閬中文化薰陶成長起來的胡執禮,無論任什麼官職,總是廉潔奉公,正直有為,建樹多多,堪稱政績卓越。

更為難得的是,胡執禮功高績著,職位顯赫,卻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勤政廉潔,不懼邪惡,體恤民情的優良品質。而恰在任職京都的這個時期,他卻面臨著艱險的考驗。

萬曆初年,張居正主持朝政,胡執禮與權傾一時的張居正同朝為官。一次,張居正虛構罪名,整理假材料,欲誣陷持不同政見的官員。在閬中挺著腰桿秉公執法、從無迎奉諂媚的胡執禮,豈能昧著良心枉法害人!他堅持依律辦事,正直不阿,拒絕在材料上簽字,義正言辭地說:“殺人媚人,吾不為也”。胡執禮公開抵制張居正誣陷忠良的行為,引起張的不滿,遭到張黨羽的中傷,但他仍然持正不阿,浩氣凜然。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萬曆皇帝

萬曆六年(1578),胡執禮在應天府巡撫都御史任上,通過近兩年對江南一帶水患的深入調查講究,向朝廷請旨疏通吳淞江、黃浦江,全面治理長江下游太湖地區一帶的水澇災害。獲准後,他主持疏通了幹河支港數百條,大江洩水入海,小河通湖達江,小小溪則引流灌田。同時修復了白茆塘,秀州塘,蒲匯塘,孟瀆河,舜河,青港。繼而又建議獲准疏疏浚了支河,疏通吳淞江160裡,築塘90餘處,新開河道123條,疏通舊河道139條,並在上海李家洪,老鴉嘴一帶築堤壩36裡。水患消除,政績卓著,獲得明神宗皇帝的信任。這使張居正更加忌妒,更遭到其黨羽誹謗。

胡執禮得罪了張居正,受到攻擊後,並不屈從。惹不起躲得起,他於萬曆九年(1581年)稱病告老還鄉。回到家鄉永昌後,他創辦學塾,親自執教,籌設學租三百多石,扶植後學,造福桑梓,後人十分崇敬。

萬曆十年(1582)張居正死後,胡執禮又被重新起用,仍任戶部左侍郞,兼南京戶部右侍郞。十六年(1588),南北各省連荒,民多流離失所,胡執禮上疏賑災,救活無數饑民。還做了許多體恤民困、懲治貪官、疏浚河道的業績。他還先後兩次為廉吏海瑞鳴不平,申奏上書。

萬曆十七年(1589),胡執禮以勞致疾,卒於官邸,年僅51歲。因其政績顯異,皇帝贈戶部尚書(正一品,相當於正部長待遇)。在其家鄉永昌,流傳著胡執禮靈柩歸鄉的傳說。

相傳胡執禮因為官廉潔,家中清貧,親人送靈柩還鄉時,竟沒有什麼財物。老家人以磚瓦裝袋馱運,強撐面子。不料有人嚮明神宗進讒言,欲加之罪。神宗派人驗看後才知真情,大為感動,特降旨:置辦大紅棺材和三丈六尺高的引魂幡,還特准靈柩所過之處,遇著州府縣城樓門,魂幡子可不低頭,“遇州拆州,遇府拆府,遇縣拆縣”。人們說,神宗是在用這種辦法,向沿途州府縣為胡執禮籌劃魂歸故里的盤纏。據說永昌喪葬習俗流行大紅棺材和三丈六尺高的引魂幡,就緣起於此。

"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文/劉先澄

閬中光燦奪目的人文歷史軌跡上,鑲嵌著歷代賢官良吏一路走來的足跡,屹立著一座座用道德和血汗構建的豐碑。這裡千古流傳的淳風厚俗、至今還大放異彩的人文勝蹟,無一不是他們品節、智慧和奉獻的結晶。他們中,不僅有由閬山閬水養育出來的俊彥英才、被朝廷派到全國各地任職的官員,也有欽派外省人蒞臨任職、稱得上清廉勤政、百姓愛戴的“閬中官”。更有從閬中這塊人文熱土起步,成長為朝廷大臣的好官。明代閬中法官胡執禮,就是典型之一例。

胡執禮,字汝立,號雅齋,祖籍蘭州,自其父始,為今甘肅永昌人。幼年好學,十一歲為“博士弟子員”(明清生員的別稱,即秀才)。十七歲中舉人,二十一歲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進士。授任四川保寧府推官,就任於閬中,因才能卓越,清廉公正,剛直不阿,頗有政績,累官至“副部級”的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與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海瑞同在朝廷為官,死後贈戶部尚書(正部級名號)。在其家鄉河西地區,胡執禮是負有盛名的歷史人物,人稱“胡閣老”,《閬中縣誌》、《保寧府志》也有記載。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明朝官員圖

青年胡執禮在閬中任職時所表現的操行和才幹,為官民欽佩,後世傳頌,至今仍值得考述。

推官唐朝始置,以後歷代均設,為掌治地方刑獄案件的官員。明朝的推官是各府掌理刑獄的佐貳官,除京城外,地方各府推官,相當於如今的中級法院院長,還兼審計職能,為正七品。

年方弱冠的胡執禮來閬中就任保寧府推官時,保寧知府羅廷紳見其稚氣未脫,有幾分輕慢,曾當著面說:“胡大人如此年輕就中進士,又當上本府推官,想必是朝中有靠山吧?”胡執禮答道:“如今朝廷大臣,幾乎都是中原江南的名人,我祖籍為偏遠的甘肅,即使想攀附,也不知能找何人!”羅知府笑道:“當今世風日下,有錢也能使鬼推磨。”胡執禮正色嚴詞答道:“大人此言差矣。一則學生家境貧寒,無錢賄及朝臣;二則自幼受父母教誨,師尊明訓,行賄乃為不義之舉。大人若視學生年幼,可還曾記否秦之甘羅、西漢霍去病、東吳周瑜,他們年未及冠,即成大用。學生自愧不才,二十有餘,尚才涉事,今又被大人譏笑,實在羞愧。”羅廷紳十分尷尬,笑道:“如此說來老夫年過半百,也才作個知府,更是無地自容了。”

胡執禮上任伊始,立即投入工作,將府轄二州八縣歷年舊案一一翻檢。三日後,他帶著全部舊案文牘一百餘件去拜見知府。羅知府大為遲疑:“難道這麼神速就閱完了全部卷宗?”胡執禮答道:“知府大人如有不信,可隨意抽查。”當羅隨便翻了幾卷後便問胡:“看完卷後,有何想法?”胡答:“有三十六卷,判決有誤,須重新審理。尤以劍州(今四川劍閣)趙廷強姦民女、逼死人命一案,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此案若不糾正就難以伸張我大明王法。”

羅廷紳系陝西淳化人氏,中舉後宦海沉浮,五十出頭才升至保寧知府,深諳世俗官風,除官場應酬外,多熱衷於打雀牌和賞玩金石文物,對政務擅於敷衍、推諉,處事力求四平八穩。想不到如今遇上個初生牛犢,既不諳事理,又不通人情,還執意較真,志在扶正祛邪、除暴安良。更要命的是胡推官所提到的趙廷,乃當朝兵部侍郎(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趙炳然的公子。羅知府想從中阻繞,讓胡執禮沒去得罪權貴,但被這書呆子頂了回去,只好藉故迴避。

其時,胡執禮完全知道趙廷是當朝重臣趙炳然的兒子。但他更清楚,原籍保寧府劍州的趙斌然,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清正廉明,體恤民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他一生戎馬倥傯,南征北戰,平定滇南叛亂,掃清東南倭寇侵擾,揮師漠北抵禦外侮,戰功卓著,為國家民族立下了卓越功勳,口碑卓然。特別是在任順天府巡按御史、江西監察御史、宣化大同總督等任上,他手持“繩愆糾謬”監察大印,曾彈劾前後督撫樊繼祖和史道、監司楊銳、指揮馮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破獲數起瀆職腐敗案件,查處了多名貪官,成為著名的監察官,多次受到皇上獎賜。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楊慎曾題詩《趙劍門侍御》讚歎:“窮海炎荒想震霆,倚天長劍試新刑。乾坤剩有埋輪地,煙霧難迷執法星。涇渭兩行分白簡,梟鸞六合判青冥。九苞一響律千仞,憔悴尤能澤畔聽。”胡執禮相信:蜚聲朝野的好官趙炳然,絕不會姑息其子敗壞朝綱、損其名節!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胡執禮決心重審此案。公堂上,雖人證、物證確鑿,飛揚跋扈的趙廷還想百般抵賴,但囂張氣焰已有些收斂。胡執禮擔心此案會株連到趙炳然大人,便決定親自將案卷送往刑部,再到兵部面見趙大人說明情況,防備佞臣伺隙攻擊。正欲動身出發,時任四川巡撫(相當於四川省長)張時竟親臨保寧府,聲色俱厲地斥責胡執禮:“趙廷一案已結,且報刑部批示,今何以又作折騰?”胡執禮坦然答道:“雖已結案,但審之不公,而今重審,正是為正國法、雪民冤,有何不可?”張時說道:“重審此案,到底受何人旨意?”胡執禮說道“全是下官的主意。”張時說:“你違抗刑部批示,擅自重審舊案,該當何罪?”胡執禮說道:“除暴安良,為民雪冤,乃我大明王法之宗旨,況刑律一百二十條中有‘審冤案,先不經刑部’之定法,大人該不會忘記吧?”張巡撫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胡執禮快馬晝夜兼程,終於趕到京城,拜見刑部尚書(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鄭曉,當面呈上重審趙犯的案卷,並反覆強調:“趙廷逼死人命,當問斬刑。況此人一貫作惡鄉里,魚肉百姓,實屬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告慰冤魂和平息民怨”。他又到兵部拜見趙炳然侍郎並將實情相告。趙大人沉默良久,哽咽道:“都怪老夫教子無方。孽子犯罪,按王法處置,決不姑息縱容……”。趙不愧是大義滅親的好官,寫了親筆信,讓胡轉交四川巡撫張時。當初受趙炳然舉薦才到四川任職的張巡撫,閱信後只好同意將事先已帶走的趙廷,押回保寧府。當年秋天,在劍州斬首,終於大快民心。

胡執禮在推官任上發奸擿伏(擿讀tan。揭發隱祕的壞人壞事。語出班固《漢書·趙廣漢傳》:“其發奸擿伏如神”),執法嚴明,不避權貴,才能卓越,使保寧知府羅廷紳十分敬畏。羅知府便主動向朝廷舉薦,不久胡被提升為刑部主事,相當於最高法院辦公廳主任(正六品)。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從此後,胡執禮任京官十餘年,官職屢有升遷。他先調任吏部文選司郎中,相當於人事部管理幹部升遷調動的司長(正五品);又晉升為右通政提督譽黃,負責收受、檢查內外奏章和申訴文書,相當於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正四品);後又調升為任掌管車馬的太僕寺卿、專司御膳的光祿寺卿、掌管宗廟禮儀的太常寺卿(均為從三品);再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相當於中央紀委、監察部副部長(正三品);接著遷任應天巡撫,即巡視京畿南京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從二品);又調任戶部左侍郎兼總督倉場,相當於財政部管理全國糧倉的副部長;戶部右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正二品)。受過閬中文化薰陶成長起來的胡執禮,無論任什麼官職,總是廉潔奉公,正直有為,建樹多多,堪稱政績卓越。

更為難得的是,胡執禮功高績著,職位顯赫,卻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勤政廉潔,不懼邪惡,體恤民情的優良品質。而恰在任職京都的這個時期,他卻面臨著艱險的考驗。

萬曆初年,張居正主持朝政,胡執禮與權傾一時的張居正同朝為官。一次,張居正虛構罪名,整理假材料,欲誣陷持不同政見的官員。在閬中挺著腰桿秉公執法、從無迎奉諂媚的胡執禮,豈能昧著良心枉法害人!他堅持依律辦事,正直不阿,拒絕在材料上簽字,義正言辭地說:“殺人媚人,吾不為也”。胡執禮公開抵制張居正誣陷忠良的行為,引起張的不滿,遭到張黨羽的中傷,但他仍然持正不阿,浩氣凜然。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萬曆皇帝

萬曆六年(1578),胡執禮在應天府巡撫都御史任上,通過近兩年對江南一帶水患的深入調查講究,向朝廷請旨疏通吳淞江、黃浦江,全面治理長江下游太湖地區一帶的水澇災害。獲准後,他主持疏通了幹河支港數百條,大江洩水入海,小河通湖達江,小小溪則引流灌田。同時修復了白茆塘,秀州塘,蒲匯塘,孟瀆河,舜河,青港。繼而又建議獲准疏疏浚了支河,疏通吳淞江160裡,築塘90餘處,新開河道123條,疏通舊河道139條,並在上海李家洪,老鴉嘴一帶築堤壩36裡。水患消除,政績卓著,獲得明神宗皇帝的信任。這使張居正更加忌妒,更遭到其黨羽誹謗。

胡執禮得罪了張居正,受到攻擊後,並不屈從。惹不起躲得起,他於萬曆九年(1581年)稱病告老還鄉。回到家鄉永昌後,他創辦學塾,親自執教,籌設學租三百多石,扶植後學,造福桑梓,後人十分崇敬。

萬曆十年(1582)張居正死後,胡執禮又被重新起用,仍任戶部左侍郞,兼南京戶部右侍郞。十六年(1588),南北各省連荒,民多流離失所,胡執禮上疏賑災,救活無數饑民。還做了許多體恤民困、懲治貪官、疏浚河道的業績。他還先後兩次為廉吏海瑞鳴不平,申奏上書。

萬曆十七年(1589),胡執禮以勞致疾,卒於官邸,年僅51歲。因其政績顯異,皇帝贈戶部尚書(正一品,相當於正部長待遇)。在其家鄉永昌,流傳著胡執禮靈柩歸鄉的傳說。

相傳胡執禮因為官廉潔,家中清貧,親人送靈柩還鄉時,竟沒有什麼財物。老家人以磚瓦裝袋馱運,強撐面子。不料有人嚮明神宗進讒言,欲加之罪。神宗派人驗看後才知真情,大為感動,特降旨:置辦大紅棺材和三丈六尺高的引魂幡,還特准靈柩所過之處,遇著州府縣城樓門,魂幡子可不低頭,“遇州拆州,遇府拆府,遇縣拆縣”。人們說,神宗是在用這種辦法,向沿途州府縣為胡執禮籌劃魂歸故里的盤纏。據說永昌喪葬習俗流行大紅棺材和三丈六尺高的引魂幡,就緣起於此。

小小“閬中法官”剛正秉直,最後“混”到與海瑞、張居正同朝為官

明朝大臣塑像

胡執禮從閬中任保寧府推官起步,以清廉勤政,官至朝廷重臣,為官三十年,剛正不阿,功勳卓著,德高望重。當時文壇“後七子”領袖王世禎,對其推崇備至,在給胡執禮的餞別詩中寫道:“關西清白古來傳,數到胡威更瑩然”,“四十三臺爾最賢”。胡執禮去世後,永昌縣官民為紀念這位卓越的清正官員,在城中豎立“志存報國”、“早歲登瀛”、“黃甲開先”三座牌坊。現在民間還流傳著不少“胡閣老”的軼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