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張家川恭門鎮:隴山掩古鎮 白起留傳奇

一人,在地為將,在天為神。這人就是白起!

一人,縱橫沙場幾十年,指揮殺人過百萬,最終卻以自殺謝幕!這人還是白起。

秦人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人能最終統一天下,有一人不能不說,這人依舊是白起。

人們說,隴山西麓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恭門鎮,曾是戰神白起的駐防之地!千年後,這裡會留下些什麼呢?

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隴山古堡

大山滾滾而來,忽然又分為兩股,留下一個不大不小的盆地,孕育出一座城鎮,就頭也不回地扎進了更大的山中了。

山在隴山(在甘肅省東部、陝西省西部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古名隴坻、隴阪、分水嶺。因山上有固關,俗稱關山)西側,盆地在隴山懷抱,鎮在隴山腳下,一切以隴山為依託,視隴山為根脈。這個群山環繞中的小鎮就是千年古鎮——恭門鎮。恭門鎮又叫弓門堡。據縣誌記載,公元前293年,白起曾駐防這裡,修築了弓門堡,民國初年才改為恭門。

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夜晚,一場細雨悄然而至,吸走了所有的聲音,清早將一場驚喜帶給我們;一大早,我們踩著露珠出了張家川縣城,直奔恭門鎮。恭門鎮距張家川縣城10公里,聽著近,走起來遠。很快,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就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沿盤山公路一點點向上攀升,視野逐漸開闊了。金黃的油菜花開始綻放了,麥苗也有了精神,一朵朵白雲呈現著奇幻的圖形,讓人猜不透。

下山,就是恭門鎮了。

給我們帶路的馬國強,長期研究張家川文史,曾多次到恭門鎮考察。我們穿恭門鎮而過,直奔鎮東頭的樊河,河邊就是東堡子,這算是恭門鎮的東門了。沿小路而上,登上東堡子,只見鎮內房舍鱗次櫛比,鎮外農田如錦,鎮北邊的山上幾段城牆蜿蜒前行。

恭門鎮四面環山,發源於隴山的樊河,由鎮東而來,在東堡子腳下拐了個彎,由南向西潺潺而去。這裡依山傍水,自古為兵家必選之地。再加之,這裡是翻隴山入關中的重要埡口,過了恭門鎮60裡左右就是咸宜關道上的重要站點——長寧驛。

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東堡子是弓門(恭門)堡的核心建築。馬國強認為,這裡應該是白起的“司令部”。公元前293年,白起修築弓門堡時,以弓門為總城堡,呼應東堡子、石咀堡、白起堡等堡寨,形成五堡聯防的防禦體系,同時又在附近山頭上修建了烽火臺,構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馬國強認為,這應該是秦國長城的雛形,比秦始皇修築的萬里長城早八十年的秦國長城。

從白起修堡算起,恭門鎮也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可惜的是人們只在張家川縣誌上找到一點白起修築弓門堡的記載,其他的一切都被茫茫歲月所湮沒。

秦人源地

這天,不逢集,街道上行人寥寥,異常安靜。我們在一處古店鋪前停住腳步。這是一個臨街的二層小樓,門窗看上去有些年頭,鑲嵌在門面牆上的雕花,依稀解說著這裡昔日的輝煌。

在馬國強的帶領下,我們先到鎮北的山上考察了那段城牆。城牆保存比較完整,大約2米寬,4米高,城牆外邊是寬大的護城河。村民說,這並不是護城河,而是當年修築城牆時取土留下的。古人挖溝取土,修築高牆,結果溝更深,牆更高,防衛力量倍增,這種智慧不能不讓我們讚歎。鎮內中學邊上也有一段城牆,高3米多,2米多厚,至今依然在發揮著作用。

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鎮子西面有個高臺,就是白起堡。走出鎮子,高大的白起堡在田野中很是突兀,有些睥睨天下的霸氣。沿山路而上,當年高大的城堡早已成了農田。田地一角,是一堆殘磚斷瓦,寬大的秦磚,平整的漢瓦,精緻的龍身磚雕,閃著光芒的琉璃瓦……無聲地訴說著曾經的一切。

白起堡的位置似乎比東堡子更為重要。這裡是山前的一塊高地,它的南側是一個峽口,峽口東南面的山頂上,有一座烽火臺。西北側則是通往張家川縣城的路。東面正好俯瞰恭門鎮。

堡內的農田裡,小麥高及小腿,那場雨來得很及時,小麥長得很旺。

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張家川和禮縣都是秦人的源地。張家川縣城西南瓦泉村一帶是秦人的早期都邑秦亭的所在地,1975年瓦泉村附近曾出土鋪首銜環銅壺、陶蒜頭壺。可惜這一點卻被人們忽視了,直到近幾年張家川馬家塬的戰國墓發掘,這裡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秦人是怎麼來張家川的呢?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祕史。秦人善養馬,周孝王時,秦人首領大駱(生活在西垂,今禮縣一帶,駱是白馬黑鬃之意。)的庶子非子繼承秦人養馬的傳統,成為養馬高手。後來非子到隴山東側汧渭之會給周孝王養馬。孝王對非子異常讚賞,在他的支持下,讓非子繼承了嬴秦“祭統”。後來,周王室衰微,無力庇護非子後人,到秦仲(公元前837年——822年)時將部族遷到了張家川至清水一帶。就在秦仲在張家川一帶發展時,西垂的秦人卻遭到毀滅性打擊,部眾四散,大部分人投靠秦仲,這就是史書上說的“秦仲始大”。秦仲聞訊後,帶兵救援禮縣,結果被犬戎擊敗,戰死。

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此時,周王室伸出了援手,派出七千大軍,由秦仲兄長率領,在秦仲兒子莊公的協助下,擊敗犬戎,收復西垂。莊公後來被封為西垂大夫。至此,兩支秦人才合為一體。秦人才真正走上一統六合的道路。

其實,翻開秦人的歷史,就是一部血戰史,一部艱苦的奮鬥史。秦人向東發展中,雖有多位國王戰死,但依舊九死不悔。秦仲到張家川一帶時,這裡環境比現在惡劣得多,然而,堅韌的秦人在這裡紮下了根。他們發揮自身養馬的優勢,在隴山留下的一個個空隙中艱難經營。距恭門鎮20公里就是秦家塬,當地傳說,那裡曾是白起養馬的地方。我想,恐怕在白起之前就有無數的秦人在那裡養馬,只不過白起的名氣大而已。

這座表面平靜的城堡,地下卻湧動著無盡的謎團。人們曾在東邊斷層崖上發現大量人、馬骨骼。1975年挖出一件六稜銅鐵複合殳,長43釐米,重1.5公斤。馬國強認為,此兵器極有可能是白起受命征伐羌戎時秦兵所用武器。

名將白起

我們在白起堡上撿了幾塊殘磚斷瓦,然後沿著山路慢慢而回。黑雲低垂,田野空曠,在茫茫天地間,我們如草芥,如螻蟻。歲月無情,即便是強悍如白起,千年後也不過留下一段小傳,幾個傳說而已。

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白起奠定了秦人統一大業的基石。關於他的故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開頭就說,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為左庶長,攻韓國,第二年,主持尹闕之戰,以秦軍斬首24萬而結束。這是白起的成名之戰,此後白起的策略就是以消滅六國的有生力量為主,最終坑殺趙卒40萬,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在地為人,在天成神。姜子牙是這樣,白起也是這樣。恭門鎮曾就有座白起祠,不過現在早就沒有了。

我們向東穿過鎮子,過樊河大橋,來到了城子村,這裡曾有座凰祥府。有人認為,凰祥府是戰國時秦人設立的■縣的所在地。如今這裡早已成為農田了,曾經的白起祠,也早就成為平地了。只留下了一塊石碑,訴說著人們對戰神的崇拜。馬國強說,發現的石碑叫“重修武安君(白起封號武安君)祠堂碑”。碑是1097年清水縣兵馬都監魏城在弓門寨北山重修白起祠堂時所豎立的。算起來也近千年了,可見白起祠由來已久。如今凰祥府只剩下一塊殘跡,這裡究竟發生過什麼誰也說不清了。

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返回時,再次路過東堡子。據說,在文革時期曾發生過戰鬥,兩派造反派在此交火,戰鬥中一位造反派陣亡。這算是東堡子的最後的一次戰鬥。很快,造反派就把堡子上的房屋拆除,運到鎮子修建了公社辦公場所。曾經輝煌一時的弓門堡也就此徹底衰落了。

建築承載著文化,建築消失了文化就成了無本之木,只留下無盡的傳說讓人們回想。

甘肅千年古鎮,秦人守護家園的軍事要塞!修建者的名字,讓人顫抖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您的讚賞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