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

曹操麾下眾將中,跟隨他南征北戰卻早逝於曹丕立國之前的名將有不少,也許你首先想到的是死於218年的樂進,或者是215年逍遙津之戰後沒等到正式封賞下來就離世的李典,又或者是死於210年的虎豹騎統領曹純,卻很少有人會想到死得更早的曹操前期重要大將李通。

李通在《三國演義》中純粹是跑龍套的角色,只出場過兩次,一次是宛城之戰後曹操再次和張繡作戰,李通前來接應;一次就是潼關之戰中死於馬超之手,然而事實上正史中的李通不僅功勳卓著,而且勇冠諸將,若非早死五子良將或許有他一席之地,我們來看一下。

"

曹操麾下眾將中,跟隨他南征北戰卻早逝於曹丕立國之前的名將有不少,也許你首先想到的是死於218年的樂進,或者是215年逍遙津之戰後沒等到正式封賞下來就離世的李典,又或者是死於210年的虎豹騎統領曹純,卻很少有人會想到死得更早的曹操前期重要大將李通。

李通在《三國演義》中純粹是跑龍套的角色,只出場過兩次,一次是宛城之戰後曹操再次和張繡作戰,李通前來接應;一次就是潼關之戰中死於馬超之手,然而事實上正史中的李通不僅功勳卓著,而且勇冠諸將,若非早死五子良將或許有他一席之地,我們來看一下。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李通不是最早一批追隨曹操之人,他投效於曹操麾下時間遲于于禁、樂進和李典等人,甚至也不如朱靈,但是李通卻有一點使得曹操對他另眼相看,那就是李通入夥帶來了相當多的兵馬:李通有點類似於甘寧,早年橫行江湖算得上是個草莽英雄,史稱其“以俠聞於江、汝之間。”他先後兼併了不少人的隊伍,其中甚至包括黃巾軍大帥吳霸,“建安初,通舉眾詣太祖於許。拜通振威中郎將,屯汝南西界”,196年他追隨曹操麾下時至少帶來了幾千兵馬。

"

曹操麾下眾將中,跟隨他南征北戰卻早逝於曹丕立國之前的名將有不少,也許你首先想到的是死於218年的樂進,或者是215年逍遙津之戰後沒等到正式封賞下來就離世的李典,又或者是死於210年的虎豹騎統領曹純,卻很少有人會想到死得更早的曹操前期重要大將李通。

李通在《三國演義》中純粹是跑龍套的角色,只出場過兩次,一次是宛城之戰後曹操再次和張繡作戰,李通前來接應;一次就是潼關之戰中死於馬超之手,然而事實上正史中的李通不僅功勳卓著,而且勇冠諸將,若非早死五子良將或許有他一席之地,我們來看一下。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李通不是最早一批追隨曹操之人,他投效於曹操麾下時間遲于于禁、樂進和李典等人,甚至也不如朱靈,但是李通卻有一點使得曹操對他另眼相看,那就是李通入夥帶來了相當多的兵馬:李通有點類似於甘寧,早年橫行江湖算得上是個草莽英雄,史稱其“以俠聞於江、汝之間。”他先後兼併了不少人的隊伍,其中甚至包括黃巾軍大帥吳霸,“建安初,通舉眾詣太祖於許。拜通振威中郎將,屯汝南西界”,196年他追隨曹操麾下時至少帶來了幾千兵馬。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李通在官渡之戰中功勞相當大,雖然他不是處於官渡最前線和袁紹作戰,但是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李通立場堅定和在後方給予曹操極大支援的話,曹操未必能取得勝利,之所以這麼說是基於以下兩點:

第一,李通駐守汝南,汝南是個大郡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和南陽、許都、官渡前線都不遠,袁紹為了拉攏他下了大血本,專門派使者到李通駐地封他為徵南將軍(這在當時軍銜普遍不高的情形下可是個相當了不得的職位),結果李通不僅拒絕了,而且還斬殺了袁紹使者並把徵南將軍印交給了曹操以示決心。

"

曹操麾下眾將中,跟隨他南征北戰卻早逝於曹丕立國之前的名將有不少,也許你首先想到的是死於218年的樂進,或者是215年逍遙津之戰後沒等到正式封賞下來就離世的李典,又或者是死於210年的虎豹騎統領曹純,卻很少有人會想到死得更早的曹操前期重要大將李通。

李通在《三國演義》中純粹是跑龍套的角色,只出場過兩次,一次是宛城之戰後曹操再次和張繡作戰,李通前來接應;一次就是潼關之戰中死於馬超之手,然而事實上正史中的李通不僅功勳卓著,而且勇冠諸將,若非早死五子良將或許有他一席之地,我們來看一下。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李通不是最早一批追隨曹操之人,他投效於曹操麾下時間遲于于禁、樂進和李典等人,甚至也不如朱靈,但是李通卻有一點使得曹操對他另眼相看,那就是李通入夥帶來了相當多的兵馬:李通有點類似於甘寧,早年橫行江湖算得上是個草莽英雄,史稱其“以俠聞於江、汝之間。”他先後兼併了不少人的隊伍,其中甚至包括黃巾軍大帥吳霸,“建安初,通舉眾詣太祖於許。拜通振威中郎將,屯汝南西界”,196年他追隨曹操麾下時至少帶來了幾千兵馬。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李通在官渡之戰中功勞相當大,雖然他不是處於官渡最前線和袁紹作戰,但是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李通立場堅定和在後方給予曹操極大支援的話,曹操未必能取得勝利,之所以這麼說是基於以下兩點:

第一,李通駐守汝南,汝南是個大郡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和南陽、許都、官渡前線都不遠,袁紹為了拉攏他下了大血本,專門派使者到李通駐地封他為徵南將軍(這在當時軍銜普遍不高的情形下可是個相當了不得的職位),結果李通不僅拒絕了,而且還斬殺了袁紹使者並把徵南將軍印交給了曹操以示決心。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第二,袁紹就是豫州汝南人,袁氏在汝南根基很深,在當時袁紹實力遠強過曹操的情形下,汝南人心思變不少郡縣都紛紛反叛響應袁紹,李通不僅堅決站在曹操一邊,而且重拳出擊打擊郡內響應袁紹的賊寇勢力,有力的支援了官渡前線。

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此時李通投靠袁紹的話,那對曹操來說簡直就是在心窩裡面捅了一刀,後院起火曹操分心汝南局勢,很有可能不用荀彧勸阻就退兵回許都了,也正因為李通功勳卓著,曹丕登基後特意下詔:“昔袁紹之難,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通秉義不顧,使攜貳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雖已襲爵,未足酬其庸勳。基兄緒,前屯樊城,又有功。世篤其勞,其以基為奉義中郎將,緒平虜中郎將,以寵異焉。”

"

曹操麾下眾將中,跟隨他南征北戰卻早逝於曹丕立國之前的名將有不少,也許你首先想到的是死於218年的樂進,或者是215年逍遙津之戰後沒等到正式封賞下來就離世的李典,又或者是死於210年的虎豹騎統領曹純,卻很少有人會想到死得更早的曹操前期重要大將李通。

李通在《三國演義》中純粹是跑龍套的角色,只出場過兩次,一次是宛城之戰後曹操再次和張繡作戰,李通前來接應;一次就是潼關之戰中死於馬超之手,然而事實上正史中的李通不僅功勳卓著,而且勇冠諸將,若非早死五子良將或許有他一席之地,我們來看一下。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李通不是最早一批追隨曹操之人,他投效於曹操麾下時間遲于于禁、樂進和李典等人,甚至也不如朱靈,但是李通卻有一點使得曹操對他另眼相看,那就是李通入夥帶來了相當多的兵馬:李通有點類似於甘寧,早年橫行江湖算得上是個草莽英雄,史稱其“以俠聞於江、汝之間。”他先後兼併了不少人的隊伍,其中甚至包括黃巾軍大帥吳霸,“建安初,通舉眾詣太祖於許。拜通振威中郎將,屯汝南西界”,196年他追隨曹操麾下時至少帶來了幾千兵馬。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李通在官渡之戰中功勞相當大,雖然他不是處於官渡最前線和袁紹作戰,但是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李通立場堅定和在後方給予曹操極大支援的話,曹操未必能取得勝利,之所以這麼說是基於以下兩點:

第一,李通駐守汝南,汝南是個大郡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和南陽、許都、官渡前線都不遠,袁紹為了拉攏他下了大血本,專門派使者到李通駐地封他為徵南將軍(這在當時軍銜普遍不高的情形下可是個相當了不得的職位),結果李通不僅拒絕了,而且還斬殺了袁紹使者並把徵南將軍印交給了曹操以示決心。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第二,袁紹就是豫州汝南人,袁氏在汝南根基很深,在當時袁紹實力遠強過曹操的情形下,汝南人心思變不少郡縣都紛紛反叛響應袁紹,李通不僅堅決站在曹操一邊,而且重拳出擊打擊郡內響應袁紹的賊寇勢力,有力的支援了官渡前線。

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此時李通投靠袁紹的話,那對曹操來說簡直就是在心窩裡面捅了一刀,後院起火曹操分心汝南局勢,很有可能不用荀彧勸阻就退兵回許都了,也正因為李通功勳卓著,曹丕登基後特意下詔:“昔袁紹之難,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通秉義不顧,使攜貳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雖已襲爵,未足酬其庸勳。基兄緒,前屯樊城,又有功。世篤其勞,其以基為奉義中郎將,緒平虜中郎將,以寵異焉。”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赤壁之戰後的209年周瑜攻打南郡,曹操為救曹仁從四周調兵遣將,連遠在汝南的李通也奉命前往南郡救援,此時他的對手是關羽,當時孫劉結盟共抗曹操,關羽的任務就是“絕北道”阻擋各方對曹仁的救援,《三國志-李通傳》記載:“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一句勇冠諸將可見李通勇往直前異常勇猛善戰,不過“通道得病薨”道路打通了李通卻病死了,至於真實情況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

曹操麾下眾將中,跟隨他南征北戰卻早逝於曹丕立國之前的名將有不少,也許你首先想到的是死於218年的樂進,或者是215年逍遙津之戰後沒等到正式封賞下來就離世的李典,又或者是死於210年的虎豹騎統領曹純,卻很少有人會想到死得更早的曹操前期重要大將李通。

李通在《三國演義》中純粹是跑龍套的角色,只出場過兩次,一次是宛城之戰後曹操再次和張繡作戰,李通前來接應;一次就是潼關之戰中死於馬超之手,然而事實上正史中的李通不僅功勳卓著,而且勇冠諸將,若非早死五子良將或許有他一席之地,我們來看一下。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李通不是最早一批追隨曹操之人,他投效於曹操麾下時間遲于于禁、樂進和李典等人,甚至也不如朱靈,但是李通卻有一點使得曹操對他另眼相看,那就是李通入夥帶來了相當多的兵馬:李通有點類似於甘寧,早年橫行江湖算得上是個草莽英雄,史稱其“以俠聞於江、汝之間。”他先後兼併了不少人的隊伍,其中甚至包括黃巾軍大帥吳霸,“建安初,通舉眾詣太祖於許。拜通振威中郎將,屯汝南西界”,196年他追隨曹操麾下時至少帶來了幾千兵馬。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李通在官渡之戰中功勞相當大,雖然他不是處於官渡最前線和袁紹作戰,但是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李通立場堅定和在後方給予曹操極大支援的話,曹操未必能取得勝利,之所以這麼說是基於以下兩點:

第一,李通駐守汝南,汝南是個大郡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和南陽、許都、官渡前線都不遠,袁紹為了拉攏他下了大血本,專門派使者到李通駐地封他為徵南將軍(這在當時軍銜普遍不高的情形下可是個相當了不得的職位),結果李通不僅拒絕了,而且還斬殺了袁紹使者並把徵南將軍印交給了曹操以示決心。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第二,袁紹就是豫州汝南人,袁氏在汝南根基很深,在當時袁紹實力遠強過曹操的情形下,汝南人心思變不少郡縣都紛紛反叛響應袁紹,李通不僅堅決站在曹操一邊,而且重拳出擊打擊郡內響應袁紹的賊寇勢力,有力的支援了官渡前線。

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此時李通投靠袁紹的話,那對曹操來說簡直就是在心窩裡面捅了一刀,後院起火曹操分心汝南局勢,很有可能不用荀彧勸阻就退兵回許都了,也正因為李通功勳卓著,曹丕登基後特意下詔:“昔袁紹之難,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通秉義不顧,使攜貳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雖已襲爵,未足酬其庸勳。基兄緒,前屯樊城,又有功。世篤其勞,其以基為奉義中郎將,緒平虜中郎將,以寵異焉。”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赤壁之戰後的209年周瑜攻打南郡,曹操為救曹仁從四周調兵遣將,連遠在汝南的李通也奉命前往南郡救援,此時他的對手是關羽,當時孫劉結盟共抗曹操,關羽的任務就是“絕北道”阻擋各方對曹仁的救援,《三國志-李通傳》記載:“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一句勇冠諸將可見李通勇往直前異常勇猛善戰,不過“通道得病薨”道路打通了李通卻病死了,至於真實情況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此人演義中跑龍套,正史卻是勇猛善戰,生前地位不在張郃徐晃之下

200年官渡之戰後李通已經是汝南太守,爵位是都亭侯,當時的張遼是裨將軍、關內侯,徐晃是偏將軍,張郃投降後是偏將軍、都亭侯,雖然正史中並沒有提到209年李通的軍職是什麼,但是很大的可能是和張遼蕩寇將軍級別相等的雜號將軍,或許比張郃的平狄將軍和徐晃的橫野將軍級別還要高一點。

而且李通牧守一方,汝南可是個大郡,汝南太守位高權重,他當時的地位或許比不上于禁、樂進和張遼,但是絕不在張郃、徐晃之下。李通可能是曹操麾下名將中去世最早的一位,陳壽作《三國志》時把他列入《三國志-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中,二李就是李典和李通,李通排在李典之後在此傳中位居第二,甚至比臧霸、文聘、許褚都要靠前,可想而知的是,他如果不是早逝的話,五子良將或許真的有他一席之地。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