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

——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

文:樑 鴻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像

『書道而今重野狂,二王風韻久微茫。世人誰識吳迂叟?鐵畫銀鉤五色光。』這是家父樑志斌於一九七五年拜訪吳玉如先生時所作的七絕,當時吳先生看後儒雅笑稱『不敢當』。如今過去了四十三年,『重野狂』『尚醜書』的書壇現狀是否有所改觀呢?

吳玉如作為二十世紀京津地區以書法聞名的學者詩家,有著『南沈北吳』的書法高度和大家地位,但其為人為藝的純粹和高深還未被時人所識進而充分了解。有關吳玉如的已有研究大致分三類:一類是其學生整理的吳玉如年表和詩稿手跡,一類是關於吳玉如書學思想的論文,一類是作品賞析及回憶文章。在倡導文化自信、重溫經典的當下,在吳玉如誕辰一百二十週年之際,我們有必要更有責任對吳玉如做一全面系統的梳理。本文試從散藏的資料入手,參借樑志斌口述的一手材料,分三個方面闡述吳玉如潔身自好的人品、曠達超邁的詩品和翰逸神飛的書品,旨在弘揚其剛正不阿且不諳世故的可貴人品,彰顯其或慷慨激昂或天真唯美的風雅詩品,研習其碑帖共融、師古不泥的至美書品。凡此一脈相承的內在關聯和互為表裡的三位一體,成就了以書法神采示人的吳玉如,這也是吳玉如書藝之所以『鬱郁芊芊』、高山仰止的底蘊所在,更對當下在『士先器而後文藝』的導向上有著示範的價值和意義。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文字湖山七言聯 1937

一 潔身自好的可貴人品

眾所周知,論書重人品乃中華傳統。蘇東坡有過『古之論書者,兼論其生平,苟非其人,雖工亦不貴也』的權威論述,這似乎已成為公認的中國特色的價值判斷和美學標準。所謂的『作字先做人』便是這個道理,吳玉如則正是這方面『心正則筆正』的榜樣人物。

吳玉如(一八九八—一九八二)名家琭,安徽涇縣茂林人,早號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久居津門,晚年客居京城。一生命運多舛,顛沛流離,幾經戰亂和各種運動,但他潔身自好、痴心不改且終貫一生。吳玉如耿介不染、不事趨謁的品性主要表現在他幾度去留與輾轉之間的抉擇上。

一九一二年,十五歲的吳玉如入天津新學書院學習。十六歲因不滿該校教育轉入天津南開學校學習,恰與周恩來同班。因品學兼優,深受南開校長嚴範孫、張伯苓的賞識與獎掖。十八歲入北京大學預科旋而轉入朝陽大學。不久父親去世,生活發生鉅變,不得不輟學赴吉林謀生。此後至一九二九年,吳玉如供職於黑龍江鐵路交涉總局,曾任哈爾濱第一任市長馬忠駿祕書。期間,吳玉如於詩詞、書法大為精進,參加了哈爾濱著名的『鬆濱吟社』,活動於遁園(馬忠駿的私家花園),那是當時北方文化人的雅集場所,三省名流、京津文人每聚於此,諸如林紓、成多祿、張朝墉、張伯英、鍾廣生等皆為座上常客,當時的吳玉如屬於青年才俊,所謂『同來攜手誰年少?惟有涇川吳玉如』便是佐證。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猶期好是七言聯 1942

一九三二年,吳玉如入關途經長春。鄭孝胥曾挽留吳玉如在偽滿洲國任職,吳玉如力辭不就,繞道回京,在某一稅務部門工作,因看不慣當時的黑暗,吳玉如不甘同流合汙,不久便毅然辭職。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天津被佔。南開大學奉教育部之命,與清華、北大南遷合組西南聯合大學。之後吳玉如準備去昆明西南聯大任教,途經重慶時拜訪張伯苓校長,被執意挽留,任參政會祕書。重慶當局有人擬介紹吳玉如加入國民黨,吳玉如認為重慶『只宜花木不宜人』,便以『君子不黨』為由堅辭。後,得知蔣介石欲召見,無奈之下與張伯苓不辭而別,留下『個郎生小郾王侯,恥縛功名作死囚』的詩句來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和立場,繞道返津,從此深居簡出。後來吳玉如能為張伯苓夫婦合襯撰寫碑文並書,也算是告慰老師的知遇之恩和師生之情。因在重慶參政會常用『吳家琭』一名,回津後怕日本人發現惹來麻煩,便以其字『玉如』為用,從此以字行世。

吳玉如自律不涉足政界、不與當局接觸,但有一次破例。據吳玉如之子吳同賓記載,天津解放前夕,周恩來弟弟周同宇突然被捕,南開舊友紛紛串聯,設法營救。但要聯名遞呈保狀,須有社會知名人士而且是當局尊崇者領銜出面,才可能奏效。於是,在擬定的名單裡就有吳玉如。有人說,吳玉如從不參與政治,恐怕不肯出面。但當南開校友找到吳玉如時,他問明情況,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並且首先在保狀上簽字。他說:『周同宇只不過是周恩來的兄弟,哥哥的事為什麼一定要兄弟負責?如果沒有真憑實據就捕人,那是株連。我們保的是周同宇本人,反對的是株連。光明磊落,義正詞嚴,不怕別人說三道四。』他還主張將此意寫進保狀裡。保狀遞上後,周同宇終於被保釋。此事充分反映出文人吳玉如在大義面前的正義感和擔當勇氣,這是文人最為難能可貴的品質。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書李珣詞《漁歌子》 1947

一九五一年,吳玉如因與津沽大學負責人發生齟齬而毅然決然辭職。自此年始,便以『迂叟』為號,此後吳玉如在京津兩地以教書、鬻字維持生計,併為中華書局《辭海》、商務印書館《辭源》編撰條目。

凡此輾轉和去留之間,都盡顯吳玉如耿介不染、剛正不阿的民族氣節與操守,這是中國傳統文人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吳玉如不肯苟同、直言不諱甚至不計後果的品性則體現在他毅然決然的一次次辭職上。而當自己的生活陷入窘境時,他清高、自尊的性格又讓他難以啟齒、不懇求人。

據樑志斌回憶,一九七二年政治運動呈疾風暴雨之勢,七十五歲的吳玉如痛心疾首,集宋人詞句為聯:『更能銷幾番風雨(辛棄疾句),最可惜一片江山(姜夔句)』以解心中憂患之情。吳玉如的生活也日趨清貧甚至窘迫,常常依靠老友章士釗接濟,直至無力接濟。有一次,章士釗竟向身邊的服務員借五十元賙濟吳玉如,併力勸吳玉如給周恩來寫信。章士釗說:『周恩來念舊……』吳玉如依舊不肯。無奈之下還是章士釗告知周恩來。周恩來立即致函天津有關部門。不久,吳玉如被天津市人民圖書館聘為顧問,每月有六十元生活費。至此七十六歲時,吳玉如的生活才得以保障。吳玉如親口把這些經歷說給學生樑志斌,並囑咐樑記下此事,要寫給後人,讓後人瞭解周恩來、瞭解章士釗、瞭解這其中諸位君子的品性以及他們之間的深厚情義。

一九七六年,周恩來去世。吳玉如老淚縱橫、痛心不已,寫下了《哭翔宇四首》。其一雲:『十五同窗事眼前,百年到此哭誰邊。終身相業清無我,盡瘁生靈百可傳。』又寫下輓聯,並對樑志斌說:『周恩來對我有恩吶!』不久,天津『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建成,請吳玉如題字。他當即寫下了周恩來詩句:『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他稱讚此句辭情真切,用典自然,少年英氣汩汩而出。這幅字一直懸在紀念館的會客室裡。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戊辰中秋寄琴娘 1952

吳玉如對學生的態度更能彰顯其正直、真誠、寬厚、率直的品性。他的學生多是慕名而來的,他都循循善誘,課書必先授立身之道,教導學生寫字必先讀書,學書先學做人。以『身正則筆正』的傳統正脈言傳身教,影響後學。以『功夫到時文章老,學問深處意氣平』勉勵後學。樑志斌說自己也受益於吳先生的引導,更欽佩其學者風範和師長苦心。特殊時期的古文類書籍難以找到,吳玉如曾親自動手用複寫紙為學生複寫古文(一次可複寫四份),而且多是默寫。他敦促學生一定要趁年輕記憶力強,多讀多背古文古詩,必將受益終生。在『批林批孔』時期,吳玉如告誡樑志斌說:『要利用這個時間念《論語》,你就看那些被批的內容,記下來回家背……』在文化被虐的特殊時期,吳玉如常常吟誦清人陳恭尹的《讀秦紀》:『謗聲易弭怨難除,秦法雖嚴亦甚疏,夜半橋邊呼孺子,人間猶有未燒書。』只有心存著薪火相傳的責任感的人,才會義不容辭、不厭其煩的為學生抄書,甚至『口無遮攔』、無懼危險地具體指導。這正是吳玉如令人肅然起敬之處;其毫無防範與世故的君子之心亦可見一斑,其膽量勇氣更非一般文人書生所及。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桃李江湖七言聯 1952

據樑志斌口述,一九七五年,歐陽中石引薦他拜訪了吳玉如。吳先生非常欣賞年輕人喜歡詩書,建議樑志斌寫『二王』、寫《書譜》,並當場給樑寫下一首自書詩:『一枝誰折擲泥塗,已分香魂不可呼。插向瓦甕才幾日?花頭扶起葉新蘇。』吳先生解釋說,他曾在妹妹家養病期間,拾起過一枝折斷棄地的花,插在盆裡,不久花活了,他的病也好了,於是即興成詩。由此可見吳玉如憐香惜玉的詩人情懷和美好風雅的精神世界。吳玉如所贈的此幅佳作也成為樑志斌日後每每講席示範時的展品,想讓更多的學生親眼目睹和領略吳玉如典雅雋逸的詩書作品。但終身遺憾也因此而生。樑志斌說,他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北京市西城區少年宮兼授書法課,照例懸掛了吳先生此作,供學生欣賞臨摹。在座一學生懇請借去臨摹,下次上課歸還。樑覺得此學生一向書法寫得好,目的一定單純,因此免於戒心,表示應允。遺憾的是吳先生的這幅佳作與這位年少的學生從此音信全無。每每想起此事,樑志斌感慨又無奈,至今依然記得這位學生的名字……但只能用吳先生『開卷有益』的事例自我安慰。樑志斌說吳先生心地單純,當年遇到學生拿走了自己的書籍,還會心平氣和地說:『我的書都是開卷有益的,雖不必楚弓必楚得,但不論誰拿去,希望能好好讀一讀,千萬不要束之高閣充門面用……』這就是吳迂叟,一位學者的風範和師長的氣度昭然若揭。樑志斌也希望被學生拿走的吳老佳作安然無恙,保存完好。

可以說,我們所見的吳玉如書法既下筆千鈞又風雅如斯,既法度森嚴、格調高古又氣韻生動、翰逸神飛,這源自他持正守中、潔身自好的君子品性和學養。所謂『字如其人』,吳玉如恰如其分。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書自作詩《書憤》 1955

二 曠達超邁的風雅詩品

『詩言志』,吳玉如的詩正是他人品、學問、志向和才情的完美結合。他一生詩作,不計其數,但幾經動盪,大多散佚。再之,吳玉如不求聞達,一生不著,對自己的心血結晶不甚在意。吳玉如之子、北京大學教授吳小如言:『舊體詩是他生前唯一的文學創作。至於他作詩,從目前我們能找到的遺稿來看,最早的作品大抵是十八、九歲寫的,然而技巧已相當成熟,可見他學習寫作的時間應該更早一些。我們不妨推定,他一生寫了將近七十年的詩,這個估計似乎不會相差太遠。搜求先人的遺詩要比輯理他的遺墨更難。他從一開始寫詩就沒有留底稿的習慣,即興而成,寫完便隨手棄擲,並不珍惜。雖然他在寫作過程中還是字斟句酌,一改再改的,這從保存下來的先人手稿上完全看得出來,可是一經脫稿,好象他已把靈感安置在字裡行間,便算如願以償,再不考慮它是否有保留價值了。』所以其現存的自書詩稿是學生整理彙集出版的。按其內容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憂國憂民詩,一類是文人墨客詩。吳玉如詩品基本屬於宋詩範疇,卻又不同於一般專學宋詩的『同光體』詩人,而能直入宋人堂奧,與之比肩,並不遜色。此外,『他對元白長慶體、溫李歌行體和綺麗多姿的「無題」體,也下過很大工夫。……八首《落花》詩,雖近似西昆卻遠勝西昆,沒有「選學」駢儷的功底是寫不出的。當然,這只是就藝術水平而言,若論夫作品中的精神面貌,雖說寫的是舊體詩,卻完全具有二十世紀一位中國公民的愛祖國、愛和平、盼解放、盼統一的時代特徵』。吳小如對其父詩詞的註腳和評價是恰如其分的。這裡按內容大致分兩類,其實也是難以截然分開的,只是便於分析而已。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安樂涉獵五言聯 1957

(一)憂國憂民詩

『除歲君家一局棋,甘貧樂志兩相宜。喜君兒女能忘俗,問字從容不忍離。萬里驚心憂故國,幾人雪涕盼清時。歸仍兀守青氈坐,走筆懷君寄小詩。』此詩是吳玉如寫給老友安壽頤的,二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哈爾濱即為至交。顛沛流離數十年,二人志趣相投,時相往來,成為通家之好。此詩是吳玉如來北平與安家一聚後返津所作。此詩前四句極言除夕歡洽,娓娓道出對友人一家的深情與不捨;後四句昇華,表現出淪陷區的一位愛國知識分子的憂傷情懷。其中吳玉如的一句『喜君兒女能忘俗』凸顯出他對『俗』的排斥和對『忘俗』的讚賞。可以說,超凡脫俗是吳玉如一生的追求和準則;另外,吳玉如詩常出現『一局棋』,一則是吳玉如擅長下棋,這是常態化描述;二則深而化之的是,他胸中始終存有『一盤棋』,那是華夏民族整體、那是正脈文化全部……

『無睡城隅信步行,柳風鴉陣曉寒輕。長街雪後春泥泥,短夢燈前淚瑩瑩。生死方滋情格悔,慧痴都昧世紛獰。莫言老去詩篇苦,唯可心聲此自傾。』吳詩中那畫面意境、那工謹對仗、那起伏跌宕、那苦中的希望,五十六字淋漓盡致。倘若比肩李商隱、王鍾美等唐宋諸賢,此詩似無遜避之處。

吳玉如的《書憤》也同樣不遜宋詩,『剩水殘山一局棋,世間甚處武陵溪。同為華夏分吳越,難答滕公事楚齊。我自死心安腐朽,誰能繫念到黔黎。家居洪浸今何日,涉想堯年未可稽。』此詩情感沉鬱,抑揚頓挫,可謂慷慨悲歌、激揚文字,超越了文人書生之手筆。

吳玉如所作的『今日神州屬少年,幾多熱血瀝桑田。橫流滄海終枯竭,天道好還明者邊』,更是立意高遠、意境曠達的佳句。即使今日讀吳玉如之《今日》,依然給人以波瀾壯闊、頓挫激昂的振奮感和正能量;再如『男兒卓犖心光遠,只注浮名不值錢』句,更體現出吳玉如志存高遠的精神境界,同時對當下追名逐利的浮誇現象,也具有點醒和告誡的現實作用。這就是永不過時的經典詩句的魅力,吳玉如詩正是如此。

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期,浮誇之風愈演愈烈,吳玉如鍼砭時弊作對聯並掛於牆上:『不尚浮誇實事求是,都歸安定終和且平。』他敢發他人不敢發之言,這是吳玉如的膽識和率直的性格使然,有著文人可貴的品性。如果以此聯映照當下學界書壇的某種現象,是否依舊會一語中的、一針見血呢?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獨居古義五言聯 1957

『文革』期間遭遇抄家,吳玉如的萬卷藏書及珍貴碑帖被洗劫一空、化為灰燼。他在痛心疾首之下,以丁未年(一九六七)為冠頂作對聯:『丁叔末,肝膽輪囷,不逐波流成俯仰;未殂謝,心田活潑,庸因老困便頹唐。』並作七絕:『少時吐屬何危苦?世亂悲涼百感並。頭白才知真亂世,兒時世亂是昇平。』在欲加之罪、動輒得咎的無情歲月裡,吳玉如的這些詩句更具有撼人心魄的沉鬱、跌宕與悲憤之感,可與陸游、辛棄疾的深邃鬱拔相比肩,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是也。吳玉如在民族危難時刻與國家動盪時期所表現出的憂國憂民的赤誠和以身殉道的膽識,都在他的無數詩篇中汩汩流淌,也會在他翰逸神飛的墨跡中代代相傳。

一九七二年,吳玉如欣聞中日復交,日本民間訪華團將首次來訪,作詩《感述》:『幾千年後吳儕越,江浙那曾是兩家。嘗膽臥薪生死搏,挫齊滅楚撲侵奢。興衰轉盼憐王霸,骨肉還期泯怨嗟。世世從今好兄弟,人寰當洗劫蟲沙。』此詩將回顧歷史和盼望和平的願望濃縮在對仗講究的八句中,將學者的嚴謹與詩人的情懷融合得渾然天成、打動人心,這恐怕也是吳玉如詩的特點和感染力。當年樑志斌問學於吳玉如時,手抄過此詩,印象極深。

改革開放後,面對天津道路改造狀況,吳玉如有感而發,曾作:『大地豔陽萬態新,一花一草綽丰神。縱然斫盡籠堤柳,不信人間無好春。』耄耋迂叟的萬丈豪情躍然紙上。此詩與宋詩人王令的『三月殘花落更開,小簷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之結構相彷彿,但吳詩脫去了王詩的悽美之嘆,凸顯了激揚超邁之音,從立意和格調上不遜避古人,甚至還有出藍之處。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節臨《雁塔聖教序》 1957

(二)文人墨客詩

新中國初期,吳玉如繼任津沽大學國文系主任,聘請裴學海講授訓詁,壽石工、俞平伯講授詩詞,華粹深講授戲曲,可謂群賢畢至、學者雲集。俞平伯有《天津贈吳玉如先生》:『十載京塵永,今茲喜出遊。梅陰才入夏,客鬢屢經秋。邂逅苔岑樂,縈紆家國憂。深慚懸榻意,珍重為君留。』吳玉如隨即和詩云:『詞客灑然至,亂離欣與遊。風華餘百首,述作有千秋。閒話襟彌遠,邊氛事可憂。中原何日靖,牢落此淹留。』詩中抒發了兩位學者的相互尊重和憂國之心。

另一首寫給錦州老友許壯圖的《七律》,也是頗見功力和才情的佳作,詩云:『何期遠道殷勤問,三十年前愧舊知。往事百非餘老大,今生一憾號書痴。縱然筆法窺唐晉,已是雕蟲隔路歧。爾我或當同此感,勉從真率答明時。』詩中傳遞出了沉實的友情和學書歷程的慨嘆;展示出吳詩對仗的講究、上下的呼應、韻律的起伏等過人的詩作功力,即使放在杜詩裡恐怕也是上乘之屬,只是吳玉如被公認為書家,其實質更是詩家,他的博學卓識及深厚學養才是他書法造詣精湛的內在支撐。

一九五一年,吳玉如因與學校某負責人發生齟齬而毅然決然辭職。自此年始,便以『迂叟』為號,並作《自嘲》詩:『吳迂莫認作倪迂,能學倪迂似不迂。貌得倪迂迂可笑,能從神入便非迂。』由此可知吳玉如追慕古賢、力行不惑的內心世界和渾成自然、別有妙趣的詩人表達。他不肯從俗的個性始終不變,哪怕付出巨大的代價,一生中早年的轉學和晚年的辭職都是他的性格使然。但也正因為吳玉如的提前退休,才免於接下來的各種運動的直接衝擊。試想,憑藉吳迂叟如此耿介直率、不留餘地的性格,恐怕在運動中必會凶多吉少。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書稼軒詞《好事近》 1957

對於簡化漢字,吳玉如極其反對甚而痛心不已,曾有『文字國之魂,魂亡生何寄』之呼聲。尤其看到漢字簡化草案時,痛心疾呼:『生為華夏人,應重己文字。毋為敗家兒,摧毀等兒戲。』『五千年上下,多少歌哭事。一一文字中,何可遂廢置。』作為傳統文人,他對中華文化的敬畏之心和維護意識是令人尊敬的。他一度在處理來信時,但凡收到用簡化字寫來的,他都一概不拆,說不認識這些字,以示自己的抗議。他的執拗之舉天真可愛。他堅守『海王星數數冥王,冥想星河無竟疆。文字漢唐才幾日,眇予何事哭興亡』。他自信『文字語言為國寶,驚魂欲利判人禽。要知舜禹非容易,百代兒孫擎此心。』可見八十一歲的吳迂叟對中國文化的拳拳之心和對傳承正脈的殷殷之情。

吳玉如鼓勵讀書、不負光陰的詩句也不讓唐宋名句,諸如:『弱歲讀書老未忘,休將弱歲等閒忙。要知老去回頭省,年矢無情悔不償。』『學豈能開頃刻花,惠風蘇雨怒春芽。生無一曝十寒理,悟有峰迴路轉崖。』『衰柳屋頭猶帶綠,搖風可似好春前』『不盡黃河悲往事,少年莫負好時光』『平世功名須晚節,人生華實粹中年』這些詩句可與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朱熹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等名家勵志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吳玉如的《春早二首》這樣寫道:『不管彌天冷燒紅,風溫依舊碧茸茸。深幽窮巷無人跡,濃郁芳茵見化工。萬里情殷山色外,一堤影亂柳光中。無私造化青青意,寫到天然境自融。謝家池館動高吟,極目東風散曉陰。何必萬花紛照眼,惟然一色可清心。生憎鬧市回形跡,自愛藏山忘淺深。最是天街酥小雨,卻無好處到而今。』這兩首七律從立意格調的典雅和遣詞造句的精嚴上欣賞,都是經得起推敲和玩味的佳作。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書辛稼軒詞一首 1957

吳玉如一生堅守『道不同,不能相為謀』的交友原則,作《孔曰二首》為證:『孔曰道不同,不能相為謀。此語四十年,為之驗心頭。酸鹹各有味,知己非強求。勢利是交道,愛惡有等儔。古者金石心,今人誰可侔。』『微生之所尚,書詩是所貪。古人多有之,今人已不談。隨人之不談,棄之心不甘。我嗜成我好,逐流無乃慚。縱無同心者,獨往意彌酣。』吳玉如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盡顯其中。

在吳玉如不計其數的詩篇中,除大量的慷慨激昂的憂國憂民詩和文人墨客詩以外,還有不少風花雪月詩,例如《茂林居士憶琴百首》,表達自己對亡妻的懷念與幽思;若干首《落花詩》也是吳玉如的代表作,節選其作於一九四八年的《落花詩·其一》:『海棠謝後和風換,點點飄殘簇簇霞。芳草豔陽疑洞府,香魂綺夢泊天涯,明知悽戀終無主,忍說泥塗便是家。寫到迴腸詩筆苦,不堪冷月聽蝦蟆……』《後落花·其一》:『一丸涼月舊窗紗,紅雨階前惜歲華。頑蝶只爭春一晌,啼鵑何止哭千家。牆籬壞引東風惡,茅舍陰連北郭斜。似此香魂誰與託,一枝一葉莫興嗟……』可以說,吳玉如的《落花詩》在才情和立意上不遜避唐寅的《落花詩》;而在格調上,吳詩的典雅脫俗超越了前人。只是目前吳玉如的詩詞成就還未受到關注和研究。

總之,吳玉如能駕馭不同風格的詩詞,能達到曠達超邁、綺麗多姿的歷史高度,這是因為他痴迷中華傳統文化,在詩詞方面所下功夫與書法不相上下,因而有著深厚的詩詞功力和修養,否則是難窺堂奧的。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不尚都歸七言聯 1958

三 翰逸神飛的至美書品

儘管吳玉如『從十歲以前就學習書法,到一九八二年病重入院以前,寫了七十幾年的字,幾乎從未間斷過』,但卻從不以書家自居,他曾風趣地打比方說:『寫字就跟撿糞拾柴火一樣,沒什麼了不起。』樑志斌也曾親耳聽過吳老此言,便將這一玩笑語編成了『撿糞拾柴如寫字,莫將翰墨話神奇』以示紀念吳老的獨特比喻。那麼為什麼吳玉如不以『書法家』自封而我們自封的『書法家』竟多如牛毛呢?

談書法與書法家必要先談前提和規範。所謂書法,正如吳小如所言:『指臨池濡翰必有法度準繩,而非師心自用,任意胡來;所謂書法家,必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之功……始足以冠名「家」。』『倘不守法度而信筆塗鴉,或逞意妄為以譁眾取寵,或招搖撞騙行同駔僧,或缺少文化無異匠人,皆屬旁門左道,不過博虛名浮利於一時之野狐禪而已。』吳小如的這一闡述犀利地甄別出了真偽書法家,也無需再解釋為什麼自封的書法家如此之多了。如果用規範了的這一觀念和準繩論列古今之書法家,撰寫中華之書法史,將有益於弘揚光大書道正脈,而不致誤導後人陷入歧途。吳玉如正是這樣一位實至名歸的書法家抑或是書家中的佼佼者。

吳玉如書法的顯著特點是臨摹古人,神形兼備,如臨李邕《麓山寺碑》、米芾題跋、趙孟《三門記》、王鐸《擬山園帖》《崔敬邕墓誌》、趙之謙、翁同龢諸家之筆,皆能傳神得意,更為難得的是在神形兼備之外,還參入原作沒有的筆意韻致,此乃功力既深,水到渠成之上的造詣。這得益於吳玉如同條共貫、博採眾長的通達理念和泥古而化、羽化而出的書法實踐,是他超越前賢與同儕的獨步之處。例如蘇東坡、文徵明、董其昌、王文治諸家難免有千篇一律之識。另外,贊同吳小如所言:『當代諸多名家,每號稱臨摹諸體,其實卻只是他個人本色,不論所臨者為何朝之人之書,其字皆如出一轍,而先父獨無此弊。』可以說吳玉如達到的這一高度,應該算是書家中的翹楚。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理到心隨七言聯 1959

吳玉如書法的高超之處更在於,所書諸體手跡,竟達到既不千篇一律,又不各自為政的融會貫通的高遠境界。樑志斌曾聽吳玉如講過:『學古人書,必要有自家立腳處,一味著力於形貌,去神態愈遠矣。』這與黃庭堅『隨人學人成舊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的主張完全契合,這正是但凡大家所共有的自覺認知和智慧總結。因此,吳玉如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就有著『三百年無此大手筆』之譽。即一九四二年吳玉如曾在天津舉辦書法展覽,這是其生前唯一的一次個展。他不求聞達、不求名利的個性也許不被今人所理解、認同或效仿,但是,這就是吳玉如,這就是似蘭斯馨的高貴之處。吳小如說:『我最初聽到「三百年來無此大手筆」的讚語,以為不免言過其實,半個世紀三復斯言,始漸悟其說確非謬賞。……我雖喜作毛筆字,曠日費時,亦不可謂用功不勤,然從不敢以「書法家」頭銜妄加於己,正由於先父矩範在前,他生前尚不敢自詡為「書法家」。』這恐怕正是吳玉如『能從律己莫尤人,便是乾坤不壞身。墨墨魚魚空度日,洪荒甚處覓精神』的非等閒之輩的境界使然吧?

吳玉如雖然學識豐贍,但他無心聞達,往往述而不著,與我們今天動輒出文集、言必稱專著的流行風氣截然不同。他許許多多的智慧總結,多是以三言五語式面授給學生或在碑帖跋語中言簡意賅地闡述出來的,這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他對《元略墓誌》等碑帖的點評,可謂鞭辟入裡、一語中的,既與古人神契,更令今人受益。在今天看來,這一共識依然具有現實意義。吳玉如的口述散論至少涉及三方面貢獻: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書明解縉吟小松詩

(一)同條共貫的碑帖觀

吳玉如索解古人的主張是同條共貫,兼收並容的。沒有時代之隔、字體之分、碑帖之別、風格之異等門戶之見的侷限。正如他自述所言:『吾十五六歲喜蘇,亦不過臨《豐樂亭》《醉翁亭》大楷,至《西樓帖》,夢寐以之不能見也。至十八九則喜黃,弱冠後見即廣,始知《淳化》《澄清》《大觀》之佳者,《蘭亭》十餘種之不同處,《聖教》雖為集字,實為懷仁整臨一過,謂大小不一,行氣不貫,為耳食之論也。手初掌實而腕著案,二十五以後,始悟空掌懸肘之用,又知行草為書法之極則,隸書不過四百年即夭折,佳者十數種而盡。非魏吾愛《元略》,方筆《張猛龍》,圓筆《鄭文公》,《崔敬邕》兼有之。《張黑女》直人羲之小楷之室矣。』這是他在學書歷程中對歷代書家的參悟與瀝漉。大凡大家都有此共識和實踐,然後找到與自己最為契合的那一位。例如郭風惠詩『南帖北碑多涉獵,腕中有鬼愛瑗翁』便是例證,郭風惠最鍾愛瑗翁何紹基,而最貼近吳玉如氣質的便是『二王』風韻且寢饋一生。他對《元略墓誌》更是潛心研究,並得出『元略』之用筆與『二王』息息相通,結構似不同,實則由質而妍,亦自然趨勢的精闢論點。

『「二王」稱極則,顏李創其尤,米芾入晉唐,王鐸繼嗣響。』這是吳玉如用二十字言簡意賅地將行書發展脈絡濃縮得一清二楚。這既是他個人學書路徑的寶貴經驗,也是指導後學的津樑要義。吳玉如行書筆致流暢,遒力雋逸,凝鍊樸拙又率意淋漓。從『二王』、李邕、米芾一路羽化而出,自成吳體風貌。關於吳玉如書法成就的總結,學界已有相關涉及和研究,本文不再具體而微地就技法層面探討吳玉如書法,而是主要關注他對《書譜》的貢獻和對書壇亂象的前瞻性批評。

『翰逸神飛』來自《書譜》,用『翰逸神飛』形容吳玉如的至美書品,正凸顯出他與《書譜》的承傳與發展關係。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論書法 1962

(二)對《書譜》的進一步細化和深化

吳玉如極為推崇孫過庭之《書譜》,並指導後學研習書譜,曾多次告誡樑志斌一定要深諳《書譜》。正是由於吳玉如的言傳身教,樑志斌對《書譜》深下苦功,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講授《書譜》,直至二○一○年離開講臺止,數十年傳播《書譜》,讓廣大學書者真正理解並欣賞這幅辭翰雙美的經典作品。據樑志斌回憶,關於講《書譜》,吳玉如還有一件軼事。一九八○年前後,還未正式成立中國書法家協會之時,付家寶等人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了第一次講座,由吳玉如先生主講《書譜》。當時人們對《書譜》較為陌生,所以滿場座無虛席,結果吳先生只懸肘寫下了『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八個字。這是《書譜》的核心關鍵詞,然後說:『《書譜》還用逐句講嗎?講了也聽不懂,還是別講了。』之後離場,工作人員王逸如隨後解釋說:『沒跟吳老說清楚要講什麼,大家知道什麼是《書譜》嗎?都知道菜譜吧?書譜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如今誰也無從準確解釋吳玉如當時做法的動因,我們只能推測也許是吳玉如對《書譜》的深諳和當時《書譜》的非普及性之間的距離之大。這距離讓吳玉如並不『平易近人』的性格難以趨就隨和,故而留下了這個《書譜》軼事。

吳玉如關於書法的諸多領域都有涉獵,可以說有些方面是對《書譜》的進一步闡述,並加入了吳玉如自己的感悟。例如孫過庭在《書譜》裡闡明瞭學習書法要有正確的態度,即所謂『蓋有學而不能,未有不學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斷可明焉』,這裡是宏觀強調。而吳玉如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更為具體而切實可行。樑志斌曾受益於吳玉如對《書譜》的進一步細化指點,他至今猶記吳玉如所教:『作書要無論為隸、為楷、為行或草,必筆筆不苟,即一小點或一小轉折處亦不宜輕易放過,必使來蹤去跡,方圓長短,毫無拖泥帶水,浮、略、腫、率各病。持之久遠,然後可進而言神韻。初步潦草,終身無臻化境之日也。』對於正確的學習方法,孫過庭認為書法學習要經歷兩個階段,即入帖和出帖。他主張初學書法的人要『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意思是要用心觀察,貴在入帖。歷代有成就的書家無一不是從臨摹古人入手的,這也是書法藝術有別於其他藝術門類的一個顯著特徵。孫過庭強調做到『心不厭精,手不忘熟,意在筆先』的程度,才能做到食古而化,入古出新,寫出自己的風貌來,自然會進入到『翰逸神飛』的出帖境界。而吳玉如也有進一步的補充,並強調不按此規律學習書法的後果,他說:『臨古人書必先極似,能似得其貌,而後可言得其神。點畫使轉尚無門徑,動言遺貌取神,自欺欺人,此書法之所以不傳也。』這是吳玉如在長期書法實踐中的深刻體悟,對今天的學書者依然具有方向上和方法上的指導意義。倘若面對如今氾濫成災的俗書醜書,包括偽名人名家的歪理邪說,不知耿介率直的吳迂叟情何以堪?

世人誰識吳迂叟 鐵畫銀鉤五色光——吳玉如人品、詩品、書品論(2018.4)

吳玉如 萬卷一豪七言聯 1967

(三)關於書法批評

面對『「二王」風韻久微茫』的書壇狀況,吳玉如曾一針見血地提出了批評。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自是老杜豪語,亦自是其實在語。今人不讀書便自詡有神悟,誠不值方家一笑,要可以欺一時,不可以欺後世也。』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時,他說:『吾幼嗜臨池,不為俗說所搖,於今發斑斑白白,稍稍有悟。從吾學者,無不傾筐倒篋以援。蓋懼斯道之不傳也。然無天資者不能領會。聰穎者又多不肯朝夕與之,作而輒輟,而後知一藝之精之難也。又,不多讀書者,書法亦不能佳。』他告誡學生:『作字必具繩矩,而後可以示後。必具繩矩,而後始可縱橫而得不亂。今人縱字畫出於無規矩,楷書且不可識,遑論草書乎?』『今人作字率皆劍拔弩張,功夫不到,妄逞險怪,是誠書法之惡道。柔亦不茹,剛亦不吐,能悟斯旨,思過半矣。』對於『今人嗜書法者,動喜雲「脫窠臼」,此本是當行語。陳陳相因,固為病痛。然一捉毛錐,便想出人頭地,一鳴驚人而不誤,亦不知其可也。』另外特別強調:『作字首重結構,一入俗樣,便無意味。結構猶有跡可尋,用筆則不究古今變化接替之原,尤不足以言書法妙詣。』尤其『作書忌俗與熟,亦忌乖謬潦草,善書者雖筆墨縱橫,點畫狼藉,而一折一絲無不有來蹤去脈,絕無闒茸滓雜之弊。明此而後可與論臨池也』。這一個個切中要害的尖銳批評,都是吳迂叟於四十多年前即提出的,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同時也有針對性地指出瞭如何避免出現問題的方法。這些具體而微的深刻闡述,都是在《書譜》的基礎上進行的或細化或深化的發展,可以說是類似於『論語』形式的書法批評,是彌足珍貴的學書必修內容。

……

(本文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系中國藝術研究院課題《二十世紀北京文人書畫家研究》中期成果論文,立項號:2016—2—29)

(2018年4月總第161期)

轉載自《榮寶齋期刊》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經典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對話名家】補硯齋訪談錄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石渠寶笈》特展布重量級展品搶先看!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道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守正——全國百家楷書邀請展”

"望嶽——南嶽紀遊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山房寫字——廖偉夫書法作品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