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美國在二戰後便與蘇聯開展了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為了與蘇聯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美蘇雙方在國防各方面都在進行極激烈的對抗。這類對抗,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最為激烈。為了能夠戰勝真實的假想敵,雙方都在暗暗行動:美國有什麼,蘇聯也會相應地發展什麼。陸海空天的各類裝備,數不勝數。其中戰機之間的較量就從未停止,戰機到目前為止發展到了五代機,但是每一代的戰鬥機領先的必然是美俄的戰機。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美國空軍在1962年宣佈開展F-X項目,蘇聯後腳便在1969年宣佈研製T-10戰鬥機。F-15戰鬥機在1974年裝備,T-10項目的成果蘇-27在1979年定型。因為蘇-27在設計之初就明確了對抗F-15這一目標,因此這兩款戰鬥機的飛行性能不相上下,美國空軍只能藉助較為先進的機載航電、導彈等取得比較明顯的優勢。而蘇-27戰鬥機在機動性上更勝一籌。曾經在各大航展中,蘇-27完勝F-15。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為了拉開空軍戰鬥機的差距,在蘇聯空軍、國土防空軍爭奪制空權時十分必要。面對能在戰時大量生產的米格-29以及成群的米格-23、米格-21,性能優秀的蘇-27等等戰鬥機,當時的美國空軍似乎顯得力不從心。於是,在F-15裝備部隊不久後的1981年,美國空軍便正式提出研製F-15的下一代戰鬥機(ATF)項目,併為這一項目提出了著名的四代機的“4S”概念(Super Maneuverability、Super Sonic Cruise、Stealth、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即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超隱身能力、超感知能力。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無疑,當時能夠完成這四個硬性指標的航空工業公司也沒有多少。此前研製過B-2和A-12的諾斯羅普選擇了和麥道公司聯合研製,另一大航空巨頭波音也作出了行動:旗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立即開始設計原型機,以應對ATF項目的競標。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於是在新一代戰鬥機的測試中,有兩型原型機參加了競標,一款是諾斯羅普和麥道聯合研製的YF-23"黑寡婦",另一款則是洛克希德·馬丁研製的YF-22"猛禽"。這兩款都是貨真價實的隱形戰鬥機,而非F-117A這樣的並無空戰能力的"隱形攻擊機"。不過後面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2架XF23原型機在完成了試飛工作後便被封存,被送進了博物館。而YF-22成為勝利者,首架生產型F-22A在2005年正式服役,生產了187架後於2013年關閉生產線。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單從外形來看,YF-23相當地科幻。採用中單翼設計,兩側進氣道佈置在翼下。從正面看,還真和現在的蘇-57戰機外形有點相似。為了實現保證全向隱身和機動性能的同時存在,諾斯羅普也採用了部分B-2戰略轟炸機的技術。YF-23的機身後方並沒有傳統的平尾和垂尾,而是使用向外傾斜45度的V字尾將其替換。發動機排期也設計的相當隱身。因為採用了相當激進的設計,YF-23的氣動造型使其可以將四波瓣散射雷達波。而YF-22的氣動外形相對保守,只能八波瓣散射雷達波。隱身性對於隱形戰鬥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YF-23的隱身性甚至遠遠超過YF-22!放在現在也不是很落後的。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YF-23的機身細長,達到了20.6米。也是因為如此,YF-23的高速性能良好,一號原型機在首飛就飛出1.5馬赫的高速,甚至還以1.43馬赫的速度進行超音速巡航。YF-23的二號原型機換用了推力更大的YF120變循環發動機,超音速巡航速度甚至達到了空前的1.8馬赫。側重高速性能的它,甚至還在風洞測試中的高速狀態下飛出高達60度的攻角。這點YF-22可比不上,YF-22撐死了也就只能以1.2馬赫的高速超音速巡航。但也是由於機身設計重點放在高速性能,有飛行員反應該機的操縱慣性類似蘇-27一樣大,機動性卻沒有蘇-27那麼優秀。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在美軍宣佈YF-22競標成功時,YF-23仍然在不斷地改進。受限於機身內空間佈局,YF-23只在機身中前部擁有1個大型主彈艙,原定的格鬥彈艙和機炮仍然停留在圖紙上。由於後機身設計限制,YF-23也不會配備矢量發動機。洛馬的YF-22卻在設計之初就擁有了1個主彈艙+2個格鬥彈艙,並且採用了YF119矢量發動機。無疑,洛馬的設計是比較完整的。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確實,當時的ATF項目需要面對的是蘇聯各機場上成群的米格-29和蘇-27。ATF項目要求戰鬥機的內置彈倉可以攜帶8枚導彈,F-22A通過2個格鬥彈艙各攜帶1枚AIM9X近距空空格鬥導彈,主彈艙攜帶6枚AIM-120C中距空空導彈實現了,而YF-23的量產版本F-23A計劃在主彈艙前增加格鬥彈艙,攜彈量增加到8枚。在原型機階段,只有一個主彈艙可以攜帶4枚AIM-120C中距空空導彈,這是YF-23戰鬥機最大的缺點。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但是YF-23和YF-22都能夠滿足ATF項目對於戰鬥機性能的要求,美國空軍司令部必須要在這二者間做出選擇。在1991年4月23日,美軍還是宣佈選擇了YF-22,將YF-23拋棄了。當初拍板的美國空軍部長唐納德·賴斯認為,相比諾斯羅普和YF-23,洛馬的項目掌控能力更好,經費不會過度超支。YF-22成熟的氣動設計也能夠儘可能減少經費的消耗。這是他選擇YF-22的原因。當時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的一位僱員將YF-22形容為"超級F-15",這正中空軍決策者的下懷。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YF-23雖然是失敗者,但它並不是一個失敗的方案。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當今世界的五代機(包括原型機)中,只有YF-23真正地做到了四波瓣散射,時至今日YF-23的隱身設計都沒有過時。儘管YF-23的亞音速性能不夠好,在纏鬥中優勢不夠明顯。但在提倡超視距空戰的今天,隱身戰鬥機在空戰中進行纏鬥的機會並不會太多。當時的美國空戰司令部頑固不靈的老頭子們不太認可這個設計,仍然希望ATF項目是一款偏重於亞音速高性能的戰鬥機,能夠在視距內的纏鬥中獲勝。

這款戰機造型科幻前衛,卻因性能太過優異而被對手擊敗

事實證明,這樣的性能側重點在現代空戰中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戰鬥機的主要武器已經徹底地從機炮轉變為導彈,視距內發生的纏鬥幾乎不復存在。導彈的制導系統越來越精確、完善,千里之外直取敵將首級這一神話將逐漸變為可能。YF-23的底子並不差,但這一切都已經成了過去式。也許我們不應該扼腕嘆息,更應該暗自慶幸:幸虧當初勝出的不是YF-23而是性能平庸得多的YF-22。YF-23只是在錯誤的時間,誕生在了錯誤的地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