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臨這一回火得好!

翟天臨 新民晚報 2019-06-13

研究生、科研人員,這些人的素質都關係著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堅守嚴謹、認真的態度,而不是功利、浮躁,才可能真正助推科技創新,為企業、為國家創造經得起考驗的財富價值。

撰稿 | 菲尼克斯

學術不端偏還要自吹自擂,幾個月前翟天臨的“大瓜”以當事人被撤銷博士學位和博士後研究資格告終。互聯網上的熱點瞬息萬變,眼看人們可能要漸漸淡忘這件事兒了,結果這兩天他又火了。

原來,各高校畢業論文答辯的時間到了。有些學生覺得,“翟天臨事件”讓高校今年對畢業論文的質量把關普遍比之前更加嚴格,給他們“增負”了,這些累壞了的學生紛紛跑到翟天臨的微博下留言,怪他害了自己。

當然,學生們這樣做有開玩笑為自己減壓的動機。但玩笑歸玩笑,這些留言背後反映出來的真實現象卻讓人笑不出來:確實有不少研究生沒有安心做研究,連基本的學術規範和學術要求都難以達到,臨到答辯了還要點燈熬蠟臨陣磨槍以求通過。

這個鍋,翟天臨不背!

反過來說,如果翟天臨多火幾次,可以讓學術更加規範嚴謹,那是大大的好事。我們力挺他更火些!

學校念起學術規範的“緊箍咒”,肯定會讓一些學生感到“心力交瘁”,但這恰恰是當下我們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急需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要讓那些“南郭先生”不能再矇混過關。

事實證明,這問題要根治,很難。

小編最近圍觀了某高校的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某名學生的論文被現場的答辯評議教師指出“有嚴重的邏輯結構混亂問題”,但最後依然通過答辯。在點評另一名學生的論文時,一位評議教師表示,其實他很早就向該學生指出了論文的幾處關鍵不足,並詳細提供了改進方案,但發現到了答辯時,這些不足都還存在;對於原因,該學生承認:“我近半年都忙於找工作去了”……

實際上,該院系的畢業論文把關流程已經包含數次預答辯;在正式答辯前,論文指導組的教師也進行過多輪意見反饋,可以算是比較嚴格了。但到最後,仍然沒法對某些有重大瑕疵的論文“痛下殺手”。

可想而知,一旦答辯通過,還有多少學生有時間、有意願再按教師的意見去下工夫修改?這樣,不僅炮製了低水平的論文,也慣出了學生不較真的心。

該院系的情況顯然不是孤例,也不是近期才有的現象。為獲取學位而寫的論文,可能算是要求最基礎的一類。而當這些碩士生、博士生接下來進入科研崗位時,之前被縱容出來的學術不端習慣進一步爆發,帶來的結果更是災難性的。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18年年初的統計,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科技論文發表總數量最多的國家。然而,權威的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顯示,到了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的指標時,中國就跌到了第15名。

從普蕾全球撤稿數據庫可以發現,2007年至2017年間,中國每千篇論文被國際學術刊物撤稿率高達1.13,位於世界第三位。當然,撤稿的原因有很多種,有些是正當理由,比如作者無法按照審稿意見修改、論文不能在作者預期的時間內發表等;但是,數據證明,抄襲、操控審稿等學術不端,是中國學者被撤稿的主要原因。

從學位論文到科研論文,這絕不僅僅是寫文章的事,而是涉及處事的基本態度。研究生、科研人員,這些人的素質都關係著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堅守嚴謹、認真的態度,而不是功利、浮躁,才可能真正助推科技創新,為企業、為國家創造經得起考驗的財富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