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本質不過就是結構的改變,我們這一代本應最無懼死亡

宇宙 地球 歷史 科學信仰 2019-04-07
死亡的本質不過就是結構的改變,我們這一代本應最無懼死亡

無論多麼英雄蓋世,都會對一件事情心存恐懼,這件事就是死亡。

沒有任何一個處於正常狀態下的人可以直面死亡。而面對死亡毫無畏懼的人,要麼處於情緒失控的狀態,要麼處於精神失常的狀態。這足以說明死亡是每個人內心最大的恐懼。死亡的恐懼一方面來自於終結與失去,死亡代表著一切的終結,代表著一切的失去,你生前視若珍寶的名畫器物在死亡來臨的一刻就與你毫無關係,千百年後,你曾經珍愛的東西可能已在千萬裡之外一個與你毫不相干的人手上,而這件東西也並不會永遠屬於他。

死亡的本質不過就是結構的改變,我們這一代本應最無懼死亡

死亡的恐懼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未知,未知是所有恐懼的源泉,所以人們總是想要追問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死亡的本質是什麼?

很有意思,死亡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而思考死亡卻會令人感到愉快。其實關於死亡的本質並非沒有答案,要認知死亡的本質,先要從“生”說起。你我都不是一開始便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上的,整個人類的出現也不過200萬年而已,而在1萬年以前,人類才誕生了文明。不僅人類不是一開始就有,就連生命都是在一個偶然的過程中出現的,在地球誕生的初期,這是一顆沒有生機的星球 。

死亡的本質不過就是結構的改變,我們這一代本應最無懼死亡

當然,那個時期的地球也並不算是一顆宜居星球。

隨著歲月的演變,第一個生命於地球上出現,從此地球便開始奏響了生命的讚歌。相對於宇宙間的其它物質而言,生命顯得是那麼特別,尤其是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就更可以稱之為是宇宙中的精靈,然而從本質上來講,人類與宇宙間的任何物質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人體由六十餘種元素所組成,這六十餘種元素又都是由基本粒子所組成,其中沒有任何一種元素或粒子是特殊的,如果非要說特殊,那就是這些物質的組成結構了。相同的物質因為不同的結構而形成了不一樣的事物。

死亡的本質不過就是結構的改變,我們這一代本應最無懼死亡

而組成我們身體的這些基本粒子,從一開始便存在於宇宙之中,只不過那個時候,它們還不屬於我們的身體,它們或飄散於宇宙之間,或為木為石。

而當我們的生命終結之時,這些曾經組成我們身體的基本粒子同樣也不會消失,它們仍然存在於宇宙之間,它們有的會成為另一個人身體的組成部分,有的或成為一隻小鳥羽毛上的一點,有的會成為一顆大樹,還有的可能會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之後參與到一顆新行星的誕生之中。總之,它們不會消失,只是結構發生了變化,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其實並沒有生與死,只是結構的變化。

死亡的本質不過就是結構的改變,我們這一代本應最無懼死亡

死亡是任何事物畢竟的過程,對於生命而言就更是如此。因為死亡,物種才能夠不斷進化,因為死亡,生命才能夠生生不息。

​我們讚歎生的美好,所以我們經常會發出這樣的讚歎“人為什麼要死亡呢?如果人類是永生的那該多好”,其實這並不好,如果人類真的是永生的,那你和我根本沒有“生”的機會。人類文明已經有一萬年的歷史了,如果人不會死亡,以人類的生育週期來計算,地球早就發生了人口大爆炸,而人類也必然在這災難性的人口大爆炸中走向滅亡。所以我們應該感謝死亡,因為是死亡賦予了我們生命的機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