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老師患病堅持任教25年:拒絕病退,教書是我的價值所在

“漸凍人”老師患病堅持任教25年:拒絕病退,教書是我的價值所在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 羅田怡 攝影 關天舜

今年47歲的詹光偉,是四川瀘州七中的一名語文老師。同時,也是一位“漸凍人”,他患有“運動神經元進行性肌肉萎縮症”,今年,是他患病後仍堅持任教的第25個年頭。

曾經有醫生預言他活不過40歲,但如今的詹光偉依舊堅持在講臺上。在他看來,自己生活的全部,就是教書,這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

談病痛

生活中的瑣碎令他倍感無力

從高中起,詹光偉便知道自己患有“運動神經元進行性肌肉萎縮症”。25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瀘州七中就簽下這位“在校成績好”的本科畢業生,擔心他找不到工作的家人朋友都高興極了。

剛入校時,詹光偉還能自己走動;十年過去,他拄拐,能扶著講臺勉強站著;大約10年前,他徹底喪失了走動的資格,從此再離不開輪椅。

肌無力的感覺是慢慢襲來的。四肢、腰腹、胸部……禁錮隨後蔓延至整個軀體。

這些年,他身體“墜崖式”下落,只能坐在輪椅上講課,手已抬不起來。他的身體還在不斷惡化,浮腫、疼痛等症狀時時刻刻伴隨著他,如影隨形。

而現實生活中,因為疾病,瑣碎的小事也常令他感覺很無力、很無助,“有的時候就是一支筆或者一杯水在你前面5公分,但是你拿不到。”

那是什麼樣的疼法?“像車輪活生生壓過你的那種感覺”,詹光偉說,“有時候晚上腰疼,動不了,就只能忍著到天亮。”有時候也在課堂上,疼的氣都提不上,但還是得咬牙堅持。

但在詹光偉看來,自己又是“幸運”的。據有效數據顯示,90%的“漸凍人”存活不超過5年時間,曾經有醫生預言他活不過40歲,但執教25年,如今的詹光偉依舊堅持在講臺上。

“漸凍人”老師患病堅持任教25年:拒絕病退,教書是我的價值所在

談教育

學會做人比取得高分更重要

詹光偉任教的八年級二班,就在教學樓的一樓。離教室大概100米的距離,是詹光偉的家,他的房子本是學校以前的教師宿舍,他買下來了,也在一樓,護工李大哥在這裡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每週一三五,詹光偉六點半左右起床,洗漱收拾、吃藥需要花去近一個小時,七點半左右,會有學生到寢室將他接到教室上早讀課。下課後,同學們又將他送回寢室,在平地和斜坡間,孩子們熟練地轉動輪椅,接送老師。

6月17日,星期一,同學們即將在下週迎來期末考試。這天的早讀課,詹光偉給同學們安排聽寫詞語,他雙手拿著課本,用洪亮的聲音讀出詞語,在聽寫的過程中,和同學們強調可能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可能讀錯的音……

聽寫完畢,他又挨著檢查每個小組的效果,對這一次聽寫結果,他並不滿意。隨後,一名女生在講臺上擔任“助教”,對於聽寫中錯誤率高的的詞語,詹光偉一遍一遍帶著同學們讀,他說,這個字大家要記住,女生便默契地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標上拼音。

事實上,在詹光偉的教育觀念裡,做人比得多少分更重要,所以他更希望,在性格和習慣的培養上,對學生有所幫助。25年的時間中,詹光偉執教過約1500名學生,他至今未婚。如今考慮到身體越來越差,他只教授一個班了。

“教書不僅是授業解惑,還是樹人的過程。”詹光偉笑道,在他看來,語文這門學科更容易看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所以在平時,除了教授知識點以外,閒暇時間他更喜歡找學生談心,他教過的很多學生在畢業後都和他保持聯繫,他們親切地稱呼他為“詹爸爸”。

“漸凍人”老師患病堅持任教25年:拒絕病退,教書是我的價值所在

談未來

仍要堅持上課多教一些學生

“我們這類人,其實殘疾人與病人兩類群體的交叉。”詹光偉表示,很多不瞭解“漸凍人”的人,從外觀上更多地會認為他們是殘疾人,殊不知,他們其實正在經歷比殘疾人更加痛苦的生活,甚至偶爾詹光偉更加羨慕殘疾人,因為有些存在缺陷的殘疾人不會惡化,而他們的病情,卻逐漸領著他們走向深淵。

近些年詹光偉的身體在不斷變差,但他依然沒有想過退休。與詹光偉共事19年的許老師說,幾年前,自己就勸過詹光偉,可以辦理病退手續,“他完全符合這個條件。”還有人建議,辦理病退手續後,可以開一個網課,以他的教學水平,完全可以掙到更多。

但詹光偉拒絕病退,他認為,那並不是他想要的教育。在他看來,教育是讓學生掌握知識,也培養做人。所教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很多處於迷茫期,需要用心引導。

他認為自己在教書育人方面,自己仍有價值,“也許我的作用並不是那麼大,但能勸好一個是一個。”或許明天自己的身體便會惡化,就再也上不了課了,但趁著自己還能動,自己就還有價值。

“漸凍人”老師患病堅持任教25年:拒絕病退,教書是我的價值所在

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他們與家人的感受,“時時刻刻懸在自己頭頂的一把劍”更為貼切,“因為隨著病情的惡化,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就像走在漆黑的夜裡,你不知道下一步是臺階還是深坑。”

“我希望社會上的人們能更加了解‘漸凍人’群體。”詹光偉說,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大家能給與更多支持,“這種支持不僅是經濟支持和物質支撐,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支持和溫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