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結果結束後,李誕和于謙又開始說表演中的缺點,因為太像相聲的捧哏,按相聲的專業邏輯來看,他們不停“翻包袱”讓於老師“聽著著急”。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結果結束後,李誕和于謙又開始說表演中的缺點,因為太像相聲的捧哏,按相聲的專業邏輯來看,他們不停“翻包袱”讓於老師“聽著著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期節目裡,李誕向于謙介紹王建國,是這樣說的。“指不定能編出什麼玩意兒,他還講過那種周雲鵬的那一套。”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結果結束後,李誕和于謙又開始說表演中的缺點,因為太像相聲的捧哏,按相聲的專業邏輯來看,他們不停“翻包袱”讓於老師“聽著著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期節目裡,李誕向于謙介紹王建國,是這樣說的。“指不定能編出什麼玩意兒,他還講過那種周雲鵬的那一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周雲鵬是一個單口喜劇演員,李誕用這個電視觀眾更熟悉的人,根本不用介紹就知道什麼是“結巴式的脫口秀”表演。

這個細節,證明了《脫口秀大會》不僅從賽制上變得更有比賽元素,還想讓觀眾認可“脫口秀”是一種獨立的表演形態。

這就是李誕的“野心”,他想讓《脫口秀大會》脫離《吐槽大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更重要的是,他也想借此機會,讓脫口秀的專業定義在行業有更獨立更清晰的表達。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結果結束後,李誕和于謙又開始說表演中的缺點,因為太像相聲的捧哏,按相聲的專業邏輯來看,他們不停“翻包袱”讓於老師“聽著著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期節目裡,李誕向于謙介紹王建國,是這樣說的。“指不定能編出什麼玩意兒,他還講過那種周雲鵬的那一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周雲鵬是一個單口喜劇演員,李誕用這個電視觀眾更熟悉的人,根本不用介紹就知道什麼是“結巴式的脫口秀”表演。

這個細節,證明了《脫口秀大會》不僅從賽制上變得更有比賽元素,還想讓觀眾認可“脫口秀”是一種獨立的表演形態。

這就是李誕的“野心”,他想讓《脫口秀大會》脫離《吐槽大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更重要的是,他也想借此機會,讓脫口秀的專業定義在行業有更獨立更清晰的表達。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一招,是讓脫口秀演員“反思”。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結果結束後,李誕和于謙又開始說表演中的缺點,因為太像相聲的捧哏,按相聲的專業邏輯來看,他們不停“翻包袱”讓於老師“聽著著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期節目裡,李誕向于謙介紹王建國,是這樣說的。“指不定能編出什麼玩意兒,他還講過那種周雲鵬的那一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周雲鵬是一個單口喜劇演員,李誕用這個電視觀眾更熟悉的人,根本不用介紹就知道什麼是“結巴式的脫口秀”表演。

這個細節,證明了《脫口秀大會》不僅從賽制上變得更有比賽元素,還想讓觀眾認可“脫口秀”是一種獨立的表演形態。

這就是李誕的“野心”,他想讓《脫口秀大會》脫離《吐槽大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更重要的是,他也想借此機會,讓脫口秀的專業定義在行業有更獨立更清晰的表達。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一招,是讓脫口秀演員“反思”。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王建國遭遇脫口秀生涯滑鐵盧,第二期還上臺來反思自己出現“技術性問題”。

新人組合表演後,在臺下說自己“還是太緊張了”。

這些在之前的脫口秀節目裡都是絕對不會出現。現在的節目有意地將這種全景式記錄帶入,脫離舞臺本身,就是要展現脫口秀幕後的專業一面。

第二招,是讓脫口秀接受來自外行和同行的檢驗。

於是,這一季節目請來的吳昕、于謙,就像參照物一樣,有很強的功能意義。一個主持人,一個相聲捧哏,都是語言工作者,卻又和脫口秀有著專業能留上的差別。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結果結束後,李誕和于謙又開始說表演中的缺點,因為太像相聲的捧哏,按相聲的專業邏輯來看,他們不停“翻包袱”讓於老師“聽著著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期節目裡,李誕向于謙介紹王建國,是這樣說的。“指不定能編出什麼玩意兒,他還講過那種周雲鵬的那一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周雲鵬是一個單口喜劇演員,李誕用這個電視觀眾更熟悉的人,根本不用介紹就知道什麼是“結巴式的脫口秀”表演。

這個細節,證明了《脫口秀大會》不僅從賽制上變得更有比賽元素,還想讓觀眾認可“脫口秀”是一種獨立的表演形態。

這就是李誕的“野心”,他想讓《脫口秀大會》脫離《吐槽大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更重要的是,他也想借此機會,讓脫口秀的專業定義在行業有更獨立更清晰的表達。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一招,是讓脫口秀演員“反思”。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王建國遭遇脫口秀生涯滑鐵盧,第二期還上臺來反思自己出現“技術性問題”。

新人組合表演後,在臺下說自己“還是太緊張了”。

這些在之前的脫口秀節目裡都是絕對不會出現。現在的節目有意地將這種全景式記錄帶入,脫離舞臺本身,就是要展現脫口秀幕後的專業一面。

第二招,是讓脫口秀接受來自外行和同行的檢驗。

於是,這一季節目請來的吳昕、于謙,就像參照物一樣,有很強的功能意義。一個主持人,一個相聲捧哏,都是語言工作者,卻又和脫口秀有著專業能留上的差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幾乎每一個新穎的二人組合登臺,都會提問于謙,“這和相聲有什麼區別?”

于謙每一次說“這和相聲不一樣”,都是撿到寶的新的“知識點”。

而吳昕的點評,也常常從節奏、包袱角度切入,但她更大的價值是提出“他的稿子是自己寫的嗎”這樣的疑問,這很顯然是一個解構脫口秀生產領域的問題——誰來寫段子,這是區別於主持人、相聲的判斷標準嗎?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結果結束後,李誕和于謙又開始說表演中的缺點,因為太像相聲的捧哏,按相聲的專業邏輯來看,他們不停“翻包袱”讓於老師“聽著著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期節目裡,李誕向于謙介紹王建國,是這樣說的。“指不定能編出什麼玩意兒,他還講過那種周雲鵬的那一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周雲鵬是一個單口喜劇演員,李誕用這個電視觀眾更熟悉的人,根本不用介紹就知道什麼是“結巴式的脫口秀”表演。

這個細節,證明了《脫口秀大會》不僅從賽制上變得更有比賽元素,還想讓觀眾認可“脫口秀”是一種獨立的表演形態。

這就是李誕的“野心”,他想讓《脫口秀大會》脫離《吐槽大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更重要的是,他也想借此機會,讓脫口秀的專業定義在行業有更獨立更清晰的表達。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一招,是讓脫口秀演員“反思”。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王建國遭遇脫口秀生涯滑鐵盧,第二期還上臺來反思自己出現“技術性問題”。

新人組合表演後,在臺下說自己“還是太緊張了”。

這些在之前的脫口秀節目裡都是絕對不會出現。現在的節目有意地將這種全景式記錄帶入,脫離舞臺本身,就是要展現脫口秀幕後的專業一面。

第二招,是讓脫口秀接受來自外行和同行的檢驗。

於是,這一季節目請來的吳昕、于謙,就像參照物一樣,有很強的功能意義。一個主持人,一個相聲捧哏,都是語言工作者,卻又和脫口秀有著專業能留上的差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幾乎每一個新穎的二人組合登臺,都會提問于謙,“這和相聲有什麼區別?”

于謙每一次說“這和相聲不一樣”,都是撿到寶的新的“知識點”。

而吳昕的點評,也常常從節奏、包袱角度切入,但她更大的價值是提出“他的稿子是自己寫的嗎”這樣的疑問,這很顯然是一個解構脫口秀生產領域的問題——誰來寫段子,這是區別於主持人、相聲的判斷標準嗎?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于謙接茬,至少德雲社的相聲是自己寫的。

第一期節目,馬東作為前相聲演員、現知名主持人導演,也去說了一段脫口秀。但說實話,沒有那麼精彩。

結束後李誕也不留情面:脫口秀的確是人人都能說,但不一定人人都能說好。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結果結束後,李誕和于謙又開始說表演中的缺點,因為太像相聲的捧哏,按相聲的專業邏輯來看,他們不停“翻包袱”讓於老師“聽著著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期節目裡,李誕向于謙介紹王建國,是這樣說的。“指不定能編出什麼玩意兒,他還講過那種周雲鵬的那一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周雲鵬是一個單口喜劇演員,李誕用這個電視觀眾更熟悉的人,根本不用介紹就知道什麼是“結巴式的脫口秀”表演。

這個細節,證明了《脫口秀大會》不僅從賽制上變得更有比賽元素,還想讓觀眾認可“脫口秀”是一種獨立的表演形態。

這就是李誕的“野心”,他想讓《脫口秀大會》脫離《吐槽大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更重要的是,他也想借此機會,讓脫口秀的專業定義在行業有更獨立更清晰的表達。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一招,是讓脫口秀演員“反思”。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王建國遭遇脫口秀生涯滑鐵盧,第二期還上臺來反思自己出現“技術性問題”。

新人組合表演後,在臺下說自己“還是太緊張了”。

這些在之前的脫口秀節目裡都是絕對不會出現。現在的節目有意地將這種全景式記錄帶入,脫離舞臺本身,就是要展現脫口秀幕後的專業一面。

第二招,是讓脫口秀接受來自外行和同行的檢驗。

於是,這一季節目請來的吳昕、于謙,就像參照物一樣,有很強的功能意義。一個主持人,一個相聲捧哏,都是語言工作者,卻又和脫口秀有著專業能留上的差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幾乎每一個新穎的二人組合登臺,都會提問于謙,“這和相聲有什麼區別?”

于謙每一次說“這和相聲不一樣”,都是撿到寶的新的“知識點”。

而吳昕的點評,也常常從節奏、包袱角度切入,但她更大的價值是提出“他的稿子是自己寫的嗎”這樣的疑問,這很顯然是一個解構脫口秀生產領域的問題——誰來寫段子,這是區別於主持人、相聲的判斷標準嗎?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于謙接茬,至少德雲社的相聲是自己寫的。

第一期節目,馬東作為前相聲演員、現知名主持人導演,也去說了一段脫口秀。但說實話,沒有那麼精彩。

結束後李誕也不留情面:脫口秀的確是人人都能說,但不一定人人都能說好。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在人設“崩”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去年綜藝紅人李誕攜他的《脫口秀大會》第2季來啦。

但這一季有點不一樣。

《脫口秀大會》去年出來的時候,就是為《吐槽大會》選拔新的人才,龐博、思文,就這樣脫穎而出。網上至今還時不時流傳這一季節目走紅的程序員段子。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季,不再提這茬了。新的玩法是排名點贊,導師加權,既有名不見經傳的新人登臺,也有王建國、思文這樣的“老面孔”。

既然是比賽,就是脫口秀演員自己玩。沒有張紹剛也沒事,李誕自己cue節奏。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的演員自己表演砸了怎麼辦。也沒事,除了當著面評論的環節,還有不再當著面評論的環節。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選手候場等待票數結果的時機,就是導師們“揹著”選手點評表現的時候。這種神奇的設計導致節目裡出現了一些非常微妙的自相矛盾的場景:

在一對脫口秀組合表演完後,于謙讚不絕口,說自己忘了爆梗(表示喜歡,有票數加權),然後在李誕慫恿下還補了一個爆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結果結束後,李誕和于謙又開始說表演中的缺點,因為太像相聲的捧哏,按相聲的專業邏輯來看,他們不停“翻包袱”讓於老師“聽著著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二期節目裡,李誕向于謙介紹王建國,是這樣說的。“指不定能編出什麼玩意兒,他還講過那種周雲鵬的那一套。”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周雲鵬是一個單口喜劇演員,李誕用這個電視觀眾更熟悉的人,根本不用介紹就知道什麼是“結巴式的脫口秀”表演。

這個細節,證明了《脫口秀大會》不僅從賽制上變得更有比賽元素,還想讓觀眾認可“脫口秀”是一種獨立的表演形態。

這就是李誕的“野心”,他想讓《脫口秀大會》脫離《吐槽大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更重要的是,他也想借此機會,讓脫口秀的專業定義在行業有更獨立更清晰的表達。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第一招,是讓脫口秀演員“反思”。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王建國遭遇脫口秀生涯滑鐵盧,第二期還上臺來反思自己出現“技術性問題”。

新人組合表演後,在臺下說自己“還是太緊張了”。

這些在之前的脫口秀節目裡都是絕對不會出現。現在的節目有意地將這種全景式記錄帶入,脫離舞臺本身,就是要展現脫口秀幕後的專業一面。

第二招,是讓脫口秀接受來自外行和同行的檢驗。

於是,這一季節目請來的吳昕、于謙,就像參照物一樣,有很強的功能意義。一個主持人,一個相聲捧哏,都是語言工作者,卻又和脫口秀有著專業能留上的差別。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幾乎每一個新穎的二人組合登臺,都會提問于謙,“這和相聲有什麼區別?”

于謙每一次說“這和相聲不一樣”,都是撿到寶的新的“知識點”。

而吳昕的點評,也常常從節奏、包袱角度切入,但她更大的價值是提出“他的稿子是自己寫的嗎”這樣的疑問,這很顯然是一個解構脫口秀生產領域的問題——誰來寫段子,這是區別於主持人、相聲的判斷標準嗎?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于謙接茬,至少德雲社的相聲是自己寫的。

第一期節目,馬東作為前相聲演員、現知名主持人導演,也去說了一段脫口秀。但說實話,沒有那麼精彩。

結束後李誕也不留情面:脫口秀的確是人人都能說,但不一定人人都能說好。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請來吳昕和于謙當導師,李誕怎麼把《脫口秀大會》改造成這樣了



不僅隔著時空迴應了當年為什麼死活不下場辯論——李誕知道自己不適合辯論;也順便告訴觀眾,脫口秀是個專業行當——就跟主持人、前相聲演員馬東說不好脫口秀的道理一樣。

但搭建的這個遊戲設計仍然有個問題——

全場,李誕竟然成了脫口秀屆唯一的大咖,你說神不神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