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跟中國合作研發大飛機項目遭遇大困難:沒想到真無捷徑可走

國產運-20服役之後,數量正在逐步增加之中,從已公開運20生產線照片看,已經實現脈動式生產,我軍缺少大型運輸機的局面正在改變,未來大型空中加油機平臺與預警機平臺也有望了。

烏克蘭跟中國合作研發大飛機項目遭遇大困難:沒想到真無捷徑可走

運20生產線

我們不會止步,向更大的運輸機發動挑戰已成期待,我們花了不到10年時間,就成了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開始全面投產200噸級別軍用大型運輸機。

這事總讓人期待烏克蘭提供的支援,也不斷有相關的好消息,烏方向中國轉讓發動機的協議簽定,安225技術轉讓似乎已解決了,但是實際情況不容樂觀。

烏克蘭跟中國合作研發大飛機項目遭遇大困難:沒想到真無捷徑可走

批量交付

所謂中烏的航空技術合作,處於初期的合作,許多細節合作尚沒有出臺,有關安124或安225的技術轉讓沒有具體的實施。國內也沒有超大型運輸機項目立項之類的消息。

為什麼不借著烏克蘭提供的轉讓技術,開啟國產超大運項目那?正當人們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我們不夠大膽之時,從烏克蘭卻一再傳來壞消息,先是烏方對飛機制造商安東諾夫進行清算,隨後烏地方法院凍結了中方在烏方發動機企業中的股權。

烏克蘭跟中國合作研發大飛機項目遭遇大困難:沒想到真無捷徑可走

安124

不用懷疑,烏克蘭跟中國合作研發大飛機項目遭遇大困難。也許有人要說了,烏克蘭不是說轉讓大飛機技術給中國,怎麼轉身就後悔了?這算什麼意外的,相反是必然。類似於大型運輸機這樣的高端項目中根本沒有捷徑可走,不要指望別人幫忙了,還得靠自已搞。

以前中國被封鎖時,把希望放到別人的施捨上,如今有了不小的成就,反而對自已失去信心,開始期待別人給予什麼;這次的事情就是某些人抱著有捷徑可走,只要花錢就可以得到的想法,沒想到真無捷徑可走,這也許是最大的成果。如果是真可以買回來的話,全球能造200噸以上大飛機的國家就不是今天的中美俄三國了。

烏克蘭跟中國合作研發大飛機項目遭遇大困難:沒想到真無捷徑可走

安225

也許在許多人的認識中,烏克蘭為製造大型運輸機的國家,可惜錯了。自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實際上失去了生產大型飛機的能力,已完成一半的第二架安225中斷後就沒有恢復過,安124的生產也已中止,在失去俄羅斯的支持後,烏克蘭沒有生產一架新的運輸機,安-70項目實際已破產。

烏克蘭自已都無法生產出一架超大型運輸機,憑什麼說能助我們造出來那?烏方提供一些設計資料幾乎沒什麼意義,完成運20之後,設計對我們已不算難算,解決了設計問題僅僅是開始!更大的問題是如何造出來,這需要大量的配套企業,大量的協作單位。

烏克蘭跟中國合作研發大飛機項目遭遇大困難:沒想到真無捷徑可走

安225

烏克蘭的幫助相當有益,卻不具有決定,除了提供設計經驗之外,也就是組裝的經驗,其他事情依賴於我們,而不是別人。組裝廠房要我們自已建,各類航空材料與設備等我們解決,各類加工設備等也要我們自已弄,烏方發揮的作用相當有限。既然這事依賴於我們自已,那麼自然要好好考慮了,這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考慮的問題太多,我們不可能輕易決定上馬項目,中國的發展一直是務實的,不可能學印度,拍腦袋作決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