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

從雲南麻栗坡縣城出發,順“彈石公路”向大山深處行駛大約140公里。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恍如隔世的原始村落漸入眼簾……城寨,這個居住著的94戶人家411位白倮人的古老村寨透過歲月留痕的洗禮,向世人述說那份滄桑與神祕。

"

從雲南麻栗坡縣城出發,順“彈石公路”向大山深處行駛大約140公里。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恍如隔世的原始村落漸入眼簾……城寨,這個居住著的94戶人家411位白倮人的古老村寨透過歲月留痕的洗禮,向世人述說那份滄桑與神祕。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走進城寨,恍如隔世,就像午後不經意間打開的一本泛黃的線裝書,細細品味,試圖去解讀存於它字裡行間的古樸章節。

放眼望去,一棟棟幹欄式建築隱約穿插在樹林之中,整座房屋除屋頂用瓦片外,其餘全部用木料。整座房屋用56或66根圓木支撐,前後排成六排的柱子和木板,蓋成長約10米到20米、寬10米左右一樓一底的上下兩層的木樓。而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白倮人在木樓修建的過程中全程只用斧子,無需用鋸子、鑿子、錛、推刨以及其他器械,他們用斧子劈出各種掛口、方木、圓木、木板,然後環環相扣而成,不僅工藝精美,還劈出花廊走道。

"

從雲南麻栗坡縣城出發,順“彈石公路”向大山深處行駛大約140公里。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恍如隔世的原始村落漸入眼簾……城寨,這個居住著的94戶人家411位白倮人的古老村寨透過歲月留痕的洗禮,向世人述說那份滄桑與神祕。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走進城寨,恍如隔世,就像午後不經意間打開的一本泛黃的線裝書,細細品味,試圖去解讀存於它字裡行間的古樸章節。

放眼望去,一棟棟幹欄式建築隱約穿插在樹林之中,整座房屋除屋頂用瓦片外,其餘全部用木料。整座房屋用56或66根圓木支撐,前後排成六排的柱子和木板,蓋成長約10米到20米、寬10米左右一樓一底的上下兩層的木樓。而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白倮人在木樓修建的過程中全程只用斧子,無需用鋸子、鑿子、錛、推刨以及其他器械,他們用斧子劈出各種掛口、方木、圓木、木板,然後環環相扣而成,不僅工藝精美,還劈出花廊走道。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的木樓一般窗戶較小,從房屋中間的樓梯上到二樓,就會發現白倮人的房屋主要分裡外兩大部分,外屋主要是客廳用,而裡屋主要是居住用。每戶人家客廳裡用泥土做的火塘都長年不熄,生活取暖做飯都靠這個火塘。火塘上簡單地支著三個石頭或一個鐵製三腳架,安口鍋便可煮飯,晚上就在火塘旁的地板上鋪上草蓆睡覺,早上起來又將鋪蓋收好存放起來。

"

從雲南麻栗坡縣城出發,順“彈石公路”向大山深處行駛大約140公里。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恍如隔世的原始村落漸入眼簾……城寨,這個居住著的94戶人家411位白倮人的古老村寨透過歲月留痕的洗禮,向世人述說那份滄桑與神祕。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走進城寨,恍如隔世,就像午後不經意間打開的一本泛黃的線裝書,細細品味,試圖去解讀存於它字裡行間的古樸章節。

放眼望去,一棟棟幹欄式建築隱約穿插在樹林之中,整座房屋除屋頂用瓦片外,其餘全部用木料。整座房屋用56或66根圓木支撐,前後排成六排的柱子和木板,蓋成長約10米到20米、寬10米左右一樓一底的上下兩層的木樓。而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白倮人在木樓修建的過程中全程只用斧子,無需用鋸子、鑿子、錛、推刨以及其他器械,他們用斧子劈出各種掛口、方木、圓木、木板,然後環環相扣而成,不僅工藝精美,還劈出花廊走道。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的木樓一般窗戶較小,從房屋中間的樓梯上到二樓,就會發現白倮人的房屋主要分裡外兩大部分,外屋主要是客廳用,而裡屋主要是居住用。每戶人家客廳裡用泥土做的火塘都長年不熄,生活取暖做飯都靠這個火塘。火塘上簡單地支著三個石頭或一個鐵製三腳架,安口鍋便可煮飯,晚上就在火塘旁的地板上鋪上草蓆睡覺,早上起來又將鋪蓋收好存放起來。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不是凡人,而是從天上飛來的仙鳥。後人為了紀念祖先,建房時特意在房屋的東西兩側多建一道飛簷,象徵祖先神鳥的翅膀。

"

從雲南麻栗坡縣城出發,順“彈石公路”向大山深處行駛大約140公里。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恍如隔世的原始村落漸入眼簾……城寨,這個居住著的94戶人家411位白倮人的古老村寨透過歲月留痕的洗禮,向世人述說那份滄桑與神祕。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走進城寨,恍如隔世,就像午後不經意間打開的一本泛黃的線裝書,細細品味,試圖去解讀存於它字裡行間的古樸章節。

放眼望去,一棟棟幹欄式建築隱約穿插在樹林之中,整座房屋除屋頂用瓦片外,其餘全部用木料。整座房屋用56或66根圓木支撐,前後排成六排的柱子和木板,蓋成長約10米到20米、寬10米左右一樓一底的上下兩層的木樓。而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白倮人在木樓修建的過程中全程只用斧子,無需用鋸子、鑿子、錛、推刨以及其他器械,他們用斧子劈出各種掛口、方木、圓木、木板,然後環環相扣而成,不僅工藝精美,還劈出花廊走道。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的木樓一般窗戶較小,從房屋中間的樓梯上到二樓,就會發現白倮人的房屋主要分裡外兩大部分,外屋主要是客廳用,而裡屋主要是居住用。每戶人家客廳裡用泥土做的火塘都長年不熄,生活取暖做飯都靠這個火塘。火塘上簡單地支著三個石頭或一個鐵製三腳架,安口鍋便可煮飯,晚上就在火塘旁的地板上鋪上草蓆睡覺,早上起來又將鋪蓋收好存放起來。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不是凡人,而是從天上飛來的仙鳥。後人為了紀念祖先,建房時特意在房屋的東西兩側多建一道飛簷,象徵祖先神鳥的翅膀。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據考證,幹欄式建築起源於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至少已萬年曆史,在中國其它地方,這種建築早已絕絕,而在城寨村卻被一代代傳承人傳承了下來,根據一些民族學專家們的考察推測,城寨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

從雲南麻栗坡縣城出發,順“彈石公路”向大山深處行駛大約140公里。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恍如隔世的原始村落漸入眼簾……城寨,這個居住著的94戶人家411位白倮人的古老村寨透過歲月留痕的洗禮,向世人述說那份滄桑與神祕。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走進城寨,恍如隔世,就像午後不經意間打開的一本泛黃的線裝書,細細品味,試圖去解讀存於它字裡行間的古樸章節。

放眼望去,一棟棟幹欄式建築隱約穿插在樹林之中,整座房屋除屋頂用瓦片外,其餘全部用木料。整座房屋用56或66根圓木支撐,前後排成六排的柱子和木板,蓋成長約10米到20米、寬10米左右一樓一底的上下兩層的木樓。而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白倮人在木樓修建的過程中全程只用斧子,無需用鋸子、鑿子、錛、推刨以及其他器械,他們用斧子劈出各種掛口、方木、圓木、木板,然後環環相扣而成,不僅工藝精美,還劈出花廊走道。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的木樓一般窗戶較小,從房屋中間的樓梯上到二樓,就會發現白倮人的房屋主要分裡外兩大部分,外屋主要是客廳用,而裡屋主要是居住用。每戶人家客廳裡用泥土做的火塘都長年不熄,生活取暖做飯都靠這個火塘。火塘上簡單地支著三個石頭或一個鐵製三腳架,安口鍋便可煮飯,晚上就在火塘旁的地板上鋪上草蓆睡覺,早上起來又將鋪蓋收好存放起來。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不是凡人,而是從天上飛來的仙鳥。後人為了紀念祖先,建房時特意在房屋的東西兩側多建一道飛簷,象徵祖先神鳥的翅膀。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據考證,幹欄式建築起源於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至少已萬年曆史,在中國其它地方,這種建築早已絕絕,而在城寨村卻被一代代傳承人傳承了下來,根據一些民族學專家們的考察推測,城寨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聽人們說,繼承了這種房屋建築的匠人們,一般是沒有金錢報酬的,村裡只要有人家建房蓋屋,匠人們都會義務幫忙。完工後,主人家殺只雞作為答謝宴,一起吃幾頓飯就可以了。

孩子一出生就要拜“乾爹”

白倮人原本只是一個部落,並沒有任何族別,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被劃歸為彝族的一個支系。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有關族群的歷史和傳說只能依靠一代代人口耳相傳。寨裡的老人常說,白倮人的祖先來自崑崙山,因遭遇天災人禍,不得不離開家園南下逃荒,向水土豐裕的地區遷移,幾近周折,最後才抵達雲南定居城寨,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

而老人們口中的這段遷徙史,因缺乏文字記載,已無從考證,只能透過他們世代傳唱的歌謠去聯想那個時期白倮人敢於拼搏,樂於生活的生活面貌。

"

從雲南麻栗坡縣城出發,順“彈石公路”向大山深處行駛大約140公里。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恍如隔世的原始村落漸入眼簾……城寨,這個居住著的94戶人家411位白倮人的古老村寨透過歲月留痕的洗禮,向世人述說那份滄桑與神祕。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走進城寨,恍如隔世,就像午後不經意間打開的一本泛黃的線裝書,細細品味,試圖去解讀存於它字裡行間的古樸章節。

放眼望去,一棟棟幹欄式建築隱約穿插在樹林之中,整座房屋除屋頂用瓦片外,其餘全部用木料。整座房屋用56或66根圓木支撐,前後排成六排的柱子和木板,蓋成長約10米到20米、寬10米左右一樓一底的上下兩層的木樓。而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白倮人在木樓修建的過程中全程只用斧子,無需用鋸子、鑿子、錛、推刨以及其他器械,他們用斧子劈出各種掛口、方木、圓木、木板,然後環環相扣而成,不僅工藝精美,還劈出花廊走道。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的木樓一般窗戶較小,從房屋中間的樓梯上到二樓,就會發現白倮人的房屋主要分裡外兩大部分,外屋主要是客廳用,而裡屋主要是居住用。每戶人家客廳裡用泥土做的火塘都長年不熄,生活取暖做飯都靠這個火塘。火塘上簡單地支著三個石頭或一個鐵製三腳架,安口鍋便可煮飯,晚上就在火塘旁的地板上鋪上草蓆睡覺,早上起來又將鋪蓋收好存放起來。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不是凡人,而是從天上飛來的仙鳥。後人為了紀念祖先,建房時特意在房屋的東西兩側多建一道飛簷,象徵祖先神鳥的翅膀。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據考證,幹欄式建築起源於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至少已萬年曆史,在中國其它地方,這種建築早已絕絕,而在城寨村卻被一代代傳承人傳承了下來,根據一些民族學專家們的考察推測,城寨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聽人們說,繼承了這種房屋建築的匠人們,一般是沒有金錢報酬的,村裡只要有人家建房蓋屋,匠人們都會義務幫忙。完工後,主人家殺只雞作為答謝宴,一起吃幾頓飯就可以了。

孩子一出生就要拜“乾爹”

白倮人原本只是一個部落,並沒有任何族別,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被劃歸為彝族的一個支系。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有關族群的歷史和傳說只能依靠一代代人口耳相傳。寨裡的老人常說,白倮人的祖先來自崑崙山,因遭遇天災人禍,不得不離開家園南下逃荒,向水土豐裕的地區遷移,幾近周折,最後才抵達雲南定居城寨,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

而老人們口中的這段遷徙史,因缺乏文字記載,已無從考證,只能透過他們世代傳唱的歌謠去聯想那個時期白倮人敢於拼搏,樂於生活的生活面貌。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遷徙到城寨後,由於這裡山高林茂,荒無人煙……千年間,白倮人幾乎與外界斷絕了來往。長期的封閉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保護了這個古老族群的文化習俗。

白倮人對樹總有一種宗教似的崇拜,他們相信樹木是有靈魂的,樹木和他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很大的關係。剛出生的嬰兒,要將胎衣裝進一個竹筒裡掛著一棵樹上,並祭拜這棵樹為“乾爹”,寓意今後孩子和大樹同生同長。

"

從雲南麻栗坡縣城出發,順“彈石公路”向大山深處行駛大約140公里。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恍如隔世的原始村落漸入眼簾……城寨,這個居住著的94戶人家411位白倮人的古老村寨透過歲月留痕的洗禮,向世人述說那份滄桑與神祕。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走進城寨,恍如隔世,就像午後不經意間打開的一本泛黃的線裝書,細細品味,試圖去解讀存於它字裡行間的古樸章節。

放眼望去,一棟棟幹欄式建築隱約穿插在樹林之中,整座房屋除屋頂用瓦片外,其餘全部用木料。整座房屋用56或66根圓木支撐,前後排成六排的柱子和木板,蓋成長約10米到20米、寬10米左右一樓一底的上下兩層的木樓。而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白倮人在木樓修建的過程中全程只用斧子,無需用鋸子、鑿子、錛、推刨以及其他器械,他們用斧子劈出各種掛口、方木、圓木、木板,然後環環相扣而成,不僅工藝精美,還劈出花廊走道。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的木樓一般窗戶較小,從房屋中間的樓梯上到二樓,就會發現白倮人的房屋主要分裡外兩大部分,外屋主要是客廳用,而裡屋主要是居住用。每戶人家客廳裡用泥土做的火塘都長年不熄,生活取暖做飯都靠這個火塘。火塘上簡單地支著三個石頭或一個鐵製三腳架,安口鍋便可煮飯,晚上就在火塘旁的地板上鋪上草蓆睡覺,早上起來又將鋪蓋收好存放起來。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不是凡人,而是從天上飛來的仙鳥。後人為了紀念祖先,建房時特意在房屋的東西兩側多建一道飛簷,象徵祖先神鳥的翅膀。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據考證,幹欄式建築起源於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至少已萬年曆史,在中國其它地方,這種建築早已絕絕,而在城寨村卻被一代代傳承人傳承了下來,根據一些民族學專家們的考察推測,城寨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聽人們說,繼承了這種房屋建築的匠人們,一般是沒有金錢報酬的,村裡只要有人家建房蓋屋,匠人們都會義務幫忙。完工後,主人家殺只雞作為答謝宴,一起吃幾頓飯就可以了。

孩子一出生就要拜“乾爹”

白倮人原本只是一個部落,並沒有任何族別,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被劃歸為彝族的一個支系。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有關族群的歷史和傳說只能依靠一代代人口耳相傳。寨裡的老人常說,白倮人的祖先來自崑崙山,因遭遇天災人禍,不得不離開家園南下逃荒,向水土豐裕的地區遷移,幾近周折,最後才抵達雲南定居城寨,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

而老人們口中的這段遷徙史,因缺乏文字記載,已無從考證,只能透過他們世代傳唱的歌謠去聯想那個時期白倮人敢於拼搏,樂於生活的生活面貌。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遷徙到城寨後,由於這裡山高林茂,荒無人煙……千年間,白倮人幾乎與外界斷絕了來往。長期的封閉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保護了這個古老族群的文化習俗。

白倮人對樹總有一種宗教似的崇拜,他們相信樹木是有靈魂的,樹木和他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很大的關係。剛出生的嬰兒,要將胎衣裝進一個竹筒裡掛著一棵樹上,並祭拜這棵樹為“乾爹”,寓意今後孩子和大樹同生同長。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因為白倮人對樹木的崇拜,一律不砍寨中和周圍的大樹的祖訓,不知從那一代就開始傳了下來,如今即使樹木枯死倒在地上,他們也任其腐爛,歸於泥土。至於建蓋房屋用到的樹木,白倮人寧願出錢到寨外購買,也不願砍伐自己村中的樹。

"

從雲南麻栗坡縣城出發,順“彈石公路”向大山深處行駛大約140公里。一座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恍如隔世的原始村落漸入眼簾……城寨,這個居住著的94戶人家411位白倮人的古老村寨透過歲月留痕的洗禮,向世人述說那份滄桑與神祕。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走進城寨,恍如隔世,就像午後不經意間打開的一本泛黃的線裝書,細細品味,試圖去解讀存於它字裡行間的古樸章節。

放眼望去,一棟棟幹欄式建築隱約穿插在樹林之中,整座房屋除屋頂用瓦片外,其餘全部用木料。整座房屋用56或66根圓木支撐,前後排成六排的柱子和木板,蓋成長約10米到20米、寬10米左右一樓一底的上下兩層的木樓。而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白倮人在木樓修建的過程中全程只用斧子,無需用鋸子、鑿子、錛、推刨以及其他器械,他們用斧子劈出各種掛口、方木、圓木、木板,然後環環相扣而成,不僅工藝精美,還劈出花廊走道。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的木樓一般窗戶較小,從房屋中間的樓梯上到二樓,就會發現白倮人的房屋主要分裡外兩大部分,外屋主要是客廳用,而裡屋主要是居住用。每戶人家客廳裡用泥土做的火塘都長年不熄,生活取暖做飯都靠這個火塘。火塘上簡單地支著三個石頭或一個鐵製三腳架,安口鍋便可煮飯,晚上就在火塘旁的地板上鋪上草蓆睡覺,早上起來又將鋪蓋收好存放起來。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白倮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不是凡人,而是從天上飛來的仙鳥。後人為了紀念祖先,建房時特意在房屋的東西兩側多建一道飛簷,象徵祖先神鳥的翅膀。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據考證,幹欄式建築起源於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至少已萬年曆史,在中國其它地方,這種建築早已絕絕,而在城寨村卻被一代代傳承人傳承了下來,根據一些民族學專家們的考察推測,城寨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聽人們說,繼承了這種房屋建築的匠人們,一般是沒有金錢報酬的,村裡只要有人家建房蓋屋,匠人們都會義務幫忙。完工後,主人家殺只雞作為答謝宴,一起吃幾頓飯就可以了。

孩子一出生就要拜“乾爹”

白倮人原本只是一個部落,並沒有任何族別,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被劃歸為彝族的一個支系。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有關族群的歷史和傳說只能依靠一代代人口耳相傳。寨裡的老人常說,白倮人的祖先來自崑崙山,因遭遇天災人禍,不得不離開家園南下逃荒,向水土豐裕的地區遷移,幾近周折,最後才抵達雲南定居城寨,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

而老人們口中的這段遷徙史,因缺乏文字記載,已無從考證,只能透過他們世代傳唱的歌謠去聯想那個時期白倮人敢於拼搏,樂於生活的生活面貌。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遷徙到城寨後,由於這裡山高林茂,荒無人煙……千年間,白倮人幾乎與外界斷絕了來往。長期的封閉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保護了這個古老族群的文化習俗。

白倮人對樹總有一種宗教似的崇拜,他們相信樹木是有靈魂的,樹木和他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很大的關係。剛出生的嬰兒,要將胎衣裝進一個竹筒裡掛著一棵樹上,並祭拜這棵樹為“乾爹”,寓意今後孩子和大樹同生同長。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因為白倮人對樹木的崇拜,一律不砍寨中和周圍的大樹的祖訓,不知從那一代就開始傳了下來,如今即使樹木枯死倒在地上,他們也任其腐爛,歸於泥土。至於建蓋房屋用到的樹木,白倮人寧願出錢到寨外購買,也不願砍伐自己村中的樹。

從崑崙山遷徙至雲南,與世隔絕的白倮人出生就要拜大樹作“乾爹”

正因如此,城寨周圍保留大片珍貴的原始櫸木樹群。這種學名叫櫸樹的大樹,在當地叫榔樹。"千年的房子萬年的榔",說明這種生長慢、經久耐用的樹木十分珍貴。村中及周邊山上的櫸樹成片成群,足有上千棵之多,且樹齡均有數百年之久。這些原生態的古木,不僅給白倮村寨留下了綠色林海和秀麗的風光,也給崇拜樹木的白倮人以巨大的心靈寄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