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來源 | 微信公眾號:墨騰創投)

“孫權”胡曉明從阿里雲總裁調任至螞蟻金服總裁,據說內部都很振奮。在金服內外,胡曉明都有很多粉絲。他的迴歸,會為金服這幾年重點推進的國際化戰略帶來什麼樣的提振呢?

胡曉明是是馬雲親自招的第一個金融專業人才。在螞蟻金服還沒有成立之前,他開創了阿里小貸,後來發展成網商銀行。而他任上最成功的產品是花唄,國內一眾的大小互金企業望塵莫及的信貸產品。

此外,他也是芝麻信用的早期操盤人。

“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2010年,胡曉明在阿里內部創業的“牧羊犬”上線

在消息公佈之後,他自己也發朋友圈表示“這是第三次回到金融科技主戰場”。

“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比起上面那張照片老成了很多

三進三出,裡面的故事應該不少。也透露出瞭如今如日中天的螞蟻金服一路來的艱辛。

2015年,馬雲曾提出:“未來十年海外市場要佔到阿里收入的一半”。也是當年,阿里雲和螞蟻金服幾乎同時定下了國際化的目標。

現在,阿里雲已經成為繼亞馬遜AWS、微軟Azure之後全球第三大公有云服務商,在全球好幾個大區都有了明顯的存在感。而螞蟻金服的成效還不太顯著,除了對中國遊客的收單和在東南亞印度的投資之外,存在感還有待提高。

“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誠然,阿里雲的產品和技術相對比較直接,在海外很多國家互聯網發展的早期,相對當地的對手優勢非常明顯。 而且,在海外直接用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通過投資和技術輸出)讓阿里雲在市場和推廣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相對來說,螞蟻金服在海外遇到的環境要複雜得多。挑戰也往往來自多個層面。

不過,雖然困難種種,國際化必須做下去。在國內,螞蟻金服雖然把同行業的競爭對手遠遠甩在了後面,但是往後的發展基本上已經到了瓶頸期,直接和銀行競爭不太現實,而轉型為技術和信息公司又意味著短期的收益會受到影響。下一步國際化帶來的廣闊空間對於以後的增長前景至關重要。

金融背景+阿里雲的國際化經驗,胡曉明的一下步會怎麼走?

阿里雲的國際化

從阿里雲這幾年的發展,或許可以看到胡曉明的國際化思路。

到目前為止,阿里雲在全球19個地區擁有52個可用性區域,覆蓋範圍覆蓋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日本、澳大利亞、中東、歐盟和美國。

“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值得指出的是,阿里雲國際化遇到的競爭對手相當強大。看看下圖亞馬遜的全球基礎設施分佈就知道了:

“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從2015年開始發力海外之後,阿里雲經過不斷的試錯和調整,最終確定發展四類重點客戶:

1)有出海需求的中國企業客戶。其中,又詳細劃分為“一帶一路”亞歐非沿線的中國出海企業客戶、風投VC的出海項目、在海外的中國企業家們等。例如,大疆創新、以及阿里旗下的UC瀏覽器等。

2)阿里生態體系內的合作伙伴。如已入駐天貓國際的品牌客戶、支付寶海外直購客戶等;如Costco、Macy’s等。

3)有拓展亞洲業務的國際企業客戶;

4)與海外企業合資拓展當地業務。

重點行業則是在國內已經有卓有成效的電商新零售、互聯網金融等。阿里雲在印尼的節點就快速符合了數據本地化的要求,能夠有效服務大量在印尼淘金的中國互金企業。而亞馬遜由於種種原因,電商和雲業務都還沒有進入印尼。

同時, 公有云作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基礎設施,在重點客戶和行業之上還可以順著需求發展更多的行業和解決方案。

國際化不能沒有人。阿里雲在海外拓展的過程中挖了很多華為的員工為其開疆拓土。原因也很明顯,華為在在地市場有激進推廣的經驗,而且非常熟悉雲計算關係密切的電信行業環境。

“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2016年阿里雲在迪拜開幕

還有,其他行業也真不能系統性地短期內找到這麼多有海外經驗的中國人了。

螞蟻金服的國際化思路

螞蟻金服的國際化思路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根據金服對外的描述,國際化分為三步:

第一步,先拿下出國的中國遊客的收單業務。在東南亞國家的主要旅遊城市、迪拜、澳洲等,都已經逐漸普及。不過既然是面向中國遊客,推廣和服務主要以中文出現。

第二步,讓非中國消費者使用支付寶在阿里巴巴平臺上購物。

第三步,同時輸出技術和商業模式,構建國際化支付系統。

以東南亞為例,目前螞蟻金服在東南亞有三塊業務:支付寶海外遊客收單、電商(Lazada)後臺支付、以及投資各國的錢包和支付系統(例如:印尼的Dana、菲律賓的Mynt、泰國的Ascend Money等)。

以上思路的第三步,應該是金服在海外最深度的滲透了,因為各國對外資在金融業的滲透在政策上都會很敏感。金服也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太可能去主導做金融, 所以利用輸出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數據風控等能力來構建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態系統。

在這方面,金服面對本地的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至少是有三五年的優勢的。所以未來的這幾年時間很關鍵,不能浪費。

目前有些眉目可以當作樣板的應該是印度的Paytm了。2015年1月和9月,螞蟻金服聯合阿里巴巴對Paytm開展兩輪投資,合計9億多美元,佔股40%,重金投入加上正趕上印度政府突然的廢鈔運動,再加上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和這兩年Jio推動的移動互聯網覆蓋迅猛發展,Paytm很快就發展成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

“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Paytm登報感謝莫迪總理的廢鈔運動

不過,印度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印度是美國、軟銀、中國資本角逐的主戰場,谷歌、孫正義、沃爾瑪、亞馬遜都把印度視為重點,而非常聰明的印度監管又通過UPI等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今年來大力推動Paytm Mall電商在內的不同場景,Paytm的戰略核心優勢並不明顯。

在國際化道路上還有個不小的坎坷,螞蟻曾在2017年宣佈收購全球第二大國際匯款公司速匯金,艱難談判一年多後,最終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否定。

而在東南亞,戰略是摸索對了。 然而在資源的配置、重心的選擇、和國內總部國外合作方以及監管的協調、人員的選擇方面,挑戰都不小。一個例子就是印尼、東南亞最大市場、的開發明顯滯後於泰國甚至菲律賓。不過最近金服在印尼合資的錢包Dana開始了奮起直追,還來得及。

總體上,隨著螞蟻金服的發展壯大,在國內都面臨現有的金融體系的衝突,又何況在國外?

“孫權”的挑戰

胡曉明本人很有開拓精神,帶領阿里內部的好幾個業務從零到一,其實相當不易。在接下來的發展歷程中,缺乏技術背景或許會是他的一個短板。

阿里本身已經越來越像個技術公司;而金服在技術得核心競爭力上也必須走得更深遠。

如上文所提到,因為金融本身是受管制的,一定會遇到政策上的天花板。螞蟻金服最好的出路,並不是金融本身,而是向金融科技這個思路發展。

或許,做最底層的金融技術平臺、數據信用平臺才是最好的發展方向。比如,搶在FICO之前,做信用評分的國際化。

不過,單做FICO肯定是不夠的。畢竟,FICO現在的市值只有不到60億美金。而金服上一輪融資之後的估值已經達到1500億美金了。

如何面對限制的同時最大化自己的價值,會是一個很有趣的挑戰。

而在國際化上面,胡曉明技術背景的缺乏或許並不是一個短板,反而能夠更有效地看清楚戰略。畢竟,如上文提到, 在大多數海外市場金服的技術優勢目前還是很絕對的。

“孫權”迴歸,螞蟻金服國際化即將騰飛?

阿里雲在海外一開始也是很艱難的,墨騰曾跟幾個區域的阿里雲高管聊過,在開疆闢土的初期,海外客戶只聽說過阿里巴巴是電商,但從未聽說過阿里雲。而選擇雲解決方案,可靠性和(金融科技客戶需要的)合規都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阿里雲在很多區域都是重度投入,設立數據中心、成立海外辦公室,從公司直派或從海外直接招聘BD和技術支持團隊。

可以想象,在金服的國際化上,接下來也許也會加快速度和投入。

只是,如果要加速拓展,就會遇到人才這個饒不過去的挑戰。金服的拓展,並不向阿里雲一樣有一個華為的人才庫可以直接挖。

不過,這一點上金服(甚至整個阿里)或許都可以考慮向華為學習,從大學生開始培養,直接把最優秀的年輕人通過激勵派到海外去開疆拓土。

雖然金服的出海要比阿里雲複雜很多,但是有了阿里雲的積累,胡曉明做起來可能會更加從容,對他來說也是個有趣的挑戰。

對於金服團隊來說,出海需要一個大家都信服的領軍人物,能夠幫助井棟賢分擔,同時有戰略眼光,能夠作出正確決策,對數字敏感的人。

不管怎麼說,螞蟻出海還是挺樂觀的。雖然無數的坑在那裡;但是,比金服更厲害的公司也已經沒有了。

所以一切都在自己的把握之中。

祝願成功

想要了解更多海外高速發展市場的最新資訊,聽聽當地商界精英獨到的見解和分析?不妨關注墨騰創投 (公眾號:墨騰創投,ID: MomentumWorks)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