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懊悔 | 心理諮詢'

原汁原味的德系SUV 馬克斯·舍勒 心之愛心理諮詢 2019-08-10
"


"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時間不會倒流

人永遠在犯錯

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本訂閱號第388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時間不會倒流

人永遠在犯錯

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本訂閱號第388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時間不會倒流

人永遠在犯錯

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本訂閱號第388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懊悔是對事情原本可能變得更好的痛苦意識覺察。人們通常會採取兩種策略,一是避免覺察而高喊:“在我的字典裡沒有後悔二字”、“時光不會倒流,後悔無用,那就不如忘卻”;二是沉溺於懊悔的情緒之中,彷彿美好盡失[辜負了自我]、罪孽深重[傷害了他人]。然而,無悔的人生幾乎是不存在的,而懊悔的人生又實在可怖,那麼我們將如何自處?

有調查發現,容易導致人們後悔的事情主要是戀愛、友情、學業、事業、休閒興趣、自我提升等,而這也是他們感到最有機會改變的。當和自我實現扯上關係時,後悔將更深重。相對於沒完成的責任義務,人們沒能實現理想中的目標、野心、夢想時,衍生出來的後悔更強烈。由是觀之,如果有人說他的人生無悔,我會擔心他的人生會美好得不真實。有人可能會認為我混淆了無憾與無悔,人生完全可以做到有憾而無悔,我倒認為這是一種虛構的理想主義。夜闌人靜時,你能不會回憶那遺失和錯過的美好而心無波瀾?我更願意相信,懊悔中隱含的自戀憤怒和對他人的內疚是更真實的人性存在。

因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而感到懊悔和自責,是一種具有道德感的自我修正情緒。如果明知犯錯而毫無悔意,個體基本就是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了。正如德國哲學家舍勒所言:“懊悔使人在德性上恢復青春。在每個個體的心靈中都沉睡著青春般、尚未被罪過玷汙的活力。”故而,有時苦口婆心地勸別人不要懊悔是無效的,甚至是適得其反的!



"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時間不會倒流

人永遠在犯錯

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本訂閱號第388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懊悔是對事情原本可能變得更好的痛苦意識覺察。人們通常會採取兩種策略,一是避免覺察而高喊:“在我的字典裡沒有後悔二字”、“時光不會倒流,後悔無用,那就不如忘卻”;二是沉溺於懊悔的情緒之中,彷彿美好盡失[辜負了自我]、罪孽深重[傷害了他人]。然而,無悔的人生幾乎是不存在的,而懊悔的人生又實在可怖,那麼我們將如何自處?

有調查發現,容易導致人們後悔的事情主要是戀愛、友情、學業、事業、休閒興趣、自我提升等,而這也是他們感到最有機會改變的。當和自我實現扯上關係時,後悔將更深重。相對於沒完成的責任義務,人們沒能實現理想中的目標、野心、夢想時,衍生出來的後悔更強烈。由是觀之,如果有人說他的人生無悔,我會擔心他的人生會美好得不真實。有人可能會認為我混淆了無憾與無悔,人生完全可以做到有憾而無悔,我倒認為這是一種虛構的理想主義。夜闌人靜時,你能不會回憶那遺失和錯過的美好而心無波瀾?我更願意相信,懊悔中隱含的自戀憤怒和對他人的內疚是更真實的人性存在。

因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而感到懊悔和自責,是一種具有道德感的自我修正情緒。如果明知犯錯而毫無悔意,個體基本就是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了。正如德國哲學家舍勒所言:“懊悔使人在德性上恢復青春。在每個個體的心靈中都沉睡著青春般、尚未被罪過玷汙的活力。”故而,有時苦口婆心地勸別人不要懊悔是無效的,甚至是適得其反的!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懊悔意味著對個體生命的一段過去反躬自省,由此賦予這段過去一個新的意義環節和一種新的價值環節。時間不會倒流,人永遠在犯錯,註定人永遠在懊悔。不過,人能做到的是不在相似和同一件事情上反覆犯錯、反覆懊悔。

有人的懊悔給人生厭、軟綿無力,喋喋不休的感覺,那是因為他們的懊悔只是停留在情緒水平,沒能深深地觸及認知結構。心理分析認為這種後悔是一種針對自己的否定,看起來是指向過去的我,本質上是攻擊當下的自己。由於這種懊悔沒有觸及認知結構而是沉溺於自我攻擊,故而很難採用事後補償行為以彌補後悔誘發事件造成的損失,或從該事件中總結經驗、尋找積極意義以降低後悔體驗強度。研究發現,通過對自身重要人格品質的評價,可顯著降低被試的消極情緒強度和後悔體驗強度,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強度。也許當悔意湧上心頭時,你不再要求自己做個完人,且判斷自己整體上是個不錯的人,感覺或許會好些。當面對無法改變的現狀,我們傾向於將情境合理化,比如找到事件中的幸運點,把某種選擇賦予獨特的自我價值等等。比如,那時討好是我的生存方式,否則我會活不下來!即使我討厭現在這個慣於討好的自己,可是我不否認當時討好的價值。

總體來說,我們要避免過度後悔,因為過度懊悔意味著被自責包圍。自責情緒往往會伴隨羞恥感、愧疚感、悲傷、懊悔、挫敗等負面情緒,容易讓人陷入對消極情緒的反覆思索[強迫思維]裡,而讓你的人生暗無天日。故而,後悔時需要打破自我責備的思維圈,將後悔情緒進行分散,不如試著:

[1]承認事情已經發生,即使結果不盡如你意。

[2]通過傾訴、吐槽排解負面情緒,或者找到分心的放鬆方式。

[3]收集個人信息,反問當初由於哪些動機、情緒原因、信息因素做出的選擇,是因為信息收集不足?時間匆忙思考時間不夠,還是忽視了自己的某個需求?

[4]積極尋找彌補方案,期待提升,如果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像體諒朋友的難處一樣允許自我原諒。


--- 參考資料 ---

1.《愛的秩序》馬克斯·舍勒 林克譯/ 三聯書店 / 1995

2. 《後悔情緒的自我損耗效應及自我肯定的緩衝作用》選自於《保定學院學報》

文/高紅梅

3. 《他們最後悔的事,是沒能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 公眾號/果殼 文/iris

(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時間不會倒流

人永遠在犯錯

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本訂閱號第388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懊悔是對事情原本可能變得更好的痛苦意識覺察。人們通常會採取兩種策略,一是避免覺察而高喊:“在我的字典裡沒有後悔二字”、“時光不會倒流,後悔無用,那就不如忘卻”;二是沉溺於懊悔的情緒之中,彷彿美好盡失[辜負了自我]、罪孽深重[傷害了他人]。然而,無悔的人生幾乎是不存在的,而懊悔的人生又實在可怖,那麼我們將如何自處?

有調查發現,容易導致人們後悔的事情主要是戀愛、友情、學業、事業、休閒興趣、自我提升等,而這也是他們感到最有機會改變的。當和自我實現扯上關係時,後悔將更深重。相對於沒完成的責任義務,人們沒能實現理想中的目標、野心、夢想時,衍生出來的後悔更強烈。由是觀之,如果有人說他的人生無悔,我會擔心他的人生會美好得不真實。有人可能會認為我混淆了無憾與無悔,人生完全可以做到有憾而無悔,我倒認為這是一種虛構的理想主義。夜闌人靜時,你能不會回憶那遺失和錯過的美好而心無波瀾?我更願意相信,懊悔中隱含的自戀憤怒和對他人的內疚是更真實的人性存在。

因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而感到懊悔和自責,是一種具有道德感的自我修正情緒。如果明知犯錯而毫無悔意,個體基本就是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了。正如德國哲學家舍勒所言:“懊悔使人在德性上恢復青春。在每個個體的心靈中都沉睡著青春般、尚未被罪過玷汙的活力。”故而,有時苦口婆心地勸別人不要懊悔是無效的,甚至是適得其反的!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懊悔意味著對個體生命的一段過去反躬自省,由此賦予這段過去一個新的意義環節和一種新的價值環節。時間不會倒流,人永遠在犯錯,註定人永遠在懊悔。不過,人能做到的是不在相似和同一件事情上反覆犯錯、反覆懊悔。

有人的懊悔給人生厭、軟綿無力,喋喋不休的感覺,那是因為他們的懊悔只是停留在情緒水平,沒能深深地觸及認知結構。心理分析認為這種後悔是一種針對自己的否定,看起來是指向過去的我,本質上是攻擊當下的自己。由於這種懊悔沒有觸及認知結構而是沉溺於自我攻擊,故而很難採用事後補償行為以彌補後悔誘發事件造成的損失,或從該事件中總結經驗、尋找積極意義以降低後悔體驗強度。研究發現,通過對自身重要人格品質的評價,可顯著降低被試的消極情緒強度和後悔體驗強度,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強度。也許當悔意湧上心頭時,你不再要求自己做個完人,且判斷自己整體上是個不錯的人,感覺或許會好些。當面對無法改變的現狀,我們傾向於將情境合理化,比如找到事件中的幸運點,把某種選擇賦予獨特的自我價值等等。比如,那時討好是我的生存方式,否則我會活不下來!即使我討厭現在這個慣於討好的自己,可是我不否認當時討好的價值。

總體來說,我們要避免過度後悔,因為過度懊悔意味著被自責包圍。自責情緒往往會伴隨羞恥感、愧疚感、悲傷、懊悔、挫敗等負面情緒,容易讓人陷入對消極情緒的反覆思索[強迫思維]裡,而讓你的人生暗無天日。故而,後悔時需要打破自我責備的思維圈,將後悔情緒進行分散,不如試著:

[1]承認事情已經發生,即使結果不盡如你意。

[2]通過傾訴、吐槽排解負面情緒,或者找到分心的放鬆方式。

[3]收集個人信息,反問當初由於哪些動機、情緒原因、信息因素做出的選擇,是因為信息收集不足?時間匆忙思考時間不夠,還是忽視了自己的某個需求?

[4]積極尋找彌補方案,期待提升,如果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像體諒朋友的難處一樣允許自我原諒。


--- 參考資料 ---

1.《愛的秩序》馬克斯·舍勒 林克譯/ 三聯書店 / 1995

2. 《後悔情緒的自我損耗效應及自我肯定的緩衝作用》選自於《保定學院學報》

文/高紅梅

3. 《他們最後悔的事,是沒能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 公眾號/果殼 文/iris

(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論懊悔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