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腦洞的歸腦洞,實物的歸實物

考古 良渚文化 夏鼐 玉器大講堂 2017-04-03

古玉收藏|腦洞的歸腦洞,實物的歸實物

沒有玩過古玉的人要表示自己懂玉,最便捷的切入點便是文獻,特別是分類和標準,記起來簡單省力,背出來氣吞山河。比如《爾雅》璧、瑗、環的分類,很多人倒背如流之後便急於來市場得澀。

殊不知,中國古代文獻尤其漢儒文獻,大多帶有理想化色彩,越是規則化、規律化的描繪,越有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念想,而非實物實情。因此在考古證據沒有大規模系統面世前,許多古人的腦洞都成了今人的坑。

節選一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明達《良渚文化玉璧研究》中的文字,言簡意賅地梳理了璧、瑗、環這段玄虛:

古玉收藏|腦洞的歸腦洞,實物的歸實物

《爾雅》有所謂“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的尺寸標準而加以區分,就是把環帶狀的器身(即“肉”)與中部圓孔(即“好”)的比例不同來命名。

夏鼐先生早就指出,“這是漢初經學家故弄玄虛,強加區分”,“發掘所得的實物,肉好的比例,很不規則”。

夏鼐先生雖然主要分析的是商周和漢的玉器情況,大量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璧,也不存這樣規則的肉好比例。事實上,考古發掘的實物絕大部分都不符合上述的三種比例。

古玉收藏|腦洞的歸腦洞,實物的歸實物

而即便是按照《爾雅》的標準,也可有兩種量法,如近人吳大澂和那志良便作出不同的解釋。

一般來說,我們把扁平、圓大、中部有圓孔的玉器,凡是圓孔小於器身的稱為璧,圓孔大於器身的稱為環。至於稱為瑗的玉器,依夏鼐先生的意見,似可放棄不用。

古玉收藏|腦洞的歸腦洞,實物的歸實物

各位看官,器物學永遠實物、實戰為先,讀書僅能作為輔助,卻無法替代實戰。套用蘋果那句經典廣告詞“Bigger than Bigger”的翻譯,背文獻當然略顯B格,然而比B格更有B格的,是對實物的瞭解。

配圖為國家博物館藏幾枚高古環形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