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雕塑 手工藝 葫蘆 啟拍 2017-06-24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錢建良,蘇州市工藝美術師,蘇州玉雕吳中區非遺傳承人,中國玉雕高級技師,江蘇省玉石雕刻大師,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師,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蘇州市吳中區文化產業重點人才,江蘇省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蘇州市光福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光福分會會長。

1992年,隨民間玉雕藝人陸林英學習玉石雕刻技藝,1994年~1997年,在蘇州及各地方玉雕廠交流學習,其中得到張程康等老藝人的悉心指導並在1997年攜夫人陸彩英創立蘇州良緣玉雕工作室,落戶於“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譽的太湖之濱——光福鎮。

匠 心 · 歷 久 彌 新

自古以來姑蘇之地琢玉技藝精湛,能工巧匠輩出,以“空、飄、細”的藝術特色聞名全國。星移斗轉,如今這“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家錢建良便是當今古城琢玉的“妙手”之一。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用他的話來說,那個時候學玉雕只不過是為了學一門手藝,養家餬口罷了,但是隨著與玉的長期接觸,到後來真的開始慢慢喜歡這個行業,以至於一做就到現在,一晃20餘年。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進入工作室,就看到櫥窗裡精緻典雅的玉雕,彷彿每塊都藏著故事。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那透過兩層玻璃門仍舊可以看的到正在工作的匠人師傅,以及掛滿半面牆的原創申請證書。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工作臺上有一個小冊子,還有幾塊繪著圖案的玉石,翻開冊子,裡面是形態不同的設計圖案。錢老師說,如果一塊玉雕刻需要30天,設計圖案可能都要花費一半的時間,甚至更多。精益求精、反覆推敲,這大概就是匠人的精神。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工作臺上除了設計圖稿,還有很多設計半成品或者已經完成的玉,錢老師告訴我們,每一塊玉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這些玉遠遠看去,並無不同啊。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老師讓我們拿起來仔細看,我們把幾塊形狀相同的玉對比一下,除了形狀,上面雕刻的花紋完全不同,而且每一塊寓意也各有所指。內掏空、可入香,配上鏤空的花紋,原來這就是玉香囊。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香 囊 · 暗 香 浮 動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香囊又稱為花囊、香袋,也叫荷包,裡面裝以雄黃、茱萸、艾葉、冰片、藿香等中藥與香料。佩於身或懸於帳作為飾物,香氣撲鼻,既能清爽神志,又能驅蟲、避邪、保平安。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記載:“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香囊的材質種類很多,有玉鏤雕、金累絲、銀累絲、點翠鑲嵌和絲繡的,但以玉鏤雕者最是精美,而且也最為大眾所接受。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鏤雕,中國治玉工藝中的傳統技法。所謂鏤雕是指在一塊玉料上進行多次穿插透雕,或由余留的實體部分組成圖案,或由雕出的空白部分組成圖案,虛實相襯地突出玉器主體紋飾或造型輪廓,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福祿》(葫蘆)香囊

根據玉石的形雕刻,便有了這款精緻的葫蘆玉香囊。

葫蘆的諧音是“福祿”代表平平安安,財源滾滾。

葫蘆籽多,寓意子孫昌盛,多子多福 幸福綿長。

玉香囊設計需精簡,玉雕師們在製作香囊時常常本著“輕”、“巧”、“小”的特點,以便於攜帶。和田玉色澤溫潤,質感柔潤,彷彿一位翩翩君子。當它成為一枚香囊時,必將集玩賞與風雅於一身。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梅竹雙清》香囊

運用鏤雕技術,將梅花和竹子細緻的刻畫在玉石上。

打破傳統的雕刻方式,讓玉顯得更加靈動。

梅花,象徵高潔,謙虛。竹子象徵長壽幸福。

兩者皆為吉祥之意。

輕而不浮、巧有內涵、小中見大,不僅極盡工巧,更有穆穆古風,典雅尊貴。若放置香料佩於身側,可怡神養性,是為佳作。

吳中絕技傳人依舊,玉器雕刻妙手難求

搜索下載啟拍APP 發現更多玉香囊

- E N 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