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款換皮遊戲被steam封殺,可它們到底是怎麼上架的?

國慶節前,Steam一口氣從頁面上移除了173款遊戲,成為平臺史上單日移除遊戲最多的一次,而所有這些被移除的遊戲全部來源於一家名為Silicon Echo工作室(也被稱為Zonitron Productions);節後,Silicon Echo工作室發佈聲明,稱因失去Steam平臺,工作室已經無法維持正常運營,宣佈永久退出遊戲業,到新的領域謀求發展。

173款換皮遊戲被steam封殺,可它們到底是怎麼上架的?

為什麼Steam會如此強硬的一次性移除如此多遊戲產品?

據悉,由於Steam更改了遊戲上架審核機制,遊戲開發者只需繳納100美元費用即可上線作品,如此低門檻的審核機制,給了Silicon Echo漏洞可鑽,其在兩個月內就上線了80多款遊戲,佔到當時Steam平臺全部上架遊戲的10%。

而這些遊戲大部分是通過如Unity這樣的廣泛應用的遊戲引擎通過自帶資源粘貼複製出來的,Valve稱之為“假遊戲(Fake Games)”,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換皮”。這種行為及遊戲在Steam看來將導致平臺劣質遊戲氾濫,最終導致Steam商城市場混亂,失去原有意義。畢竟,Silicon Echo將這些遊戲或免費贈送或低成本捆綁銷售給想升級Steam社區等級或者想在市場上出售卡牌的用戶,這樣導致Steam用戶購買遊戲的花費無形中被抵消掉。

此種情況下,這種無法帶來價值和樂趣的“假遊戲”以及“擾亂市場”的操作,必然導致Steam痛下殺手,將Silicon Echo的173款遊戲全部移除。

Steam Direct機制不是投機取巧

其實,對於Steam而言,這種大規模的移除無疑是在應對玩家及媒體對現行審核機制存在漏洞的質疑,或許也是大踏步前進的一種市場規則的滌盪。

2017年6月,Steam取消青睞之光(greenlight,又稱綠光)機制,上線Steam Direct 直接發行機制,隨後,其平臺遊戲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僅8月份第一週,就上架了215款遊戲,相比7月第一週僅有的84款遊戲,可以說是突飛猛進。

173款換皮遊戲被steam封殺,可它們到底是怎麼上架的?

而根據分析師Daniel Ahmad給出的數據顯示,2017年到現在,Steam上發售的遊戲總數已經超過2015年整年,正在逼近2016年的數據,甚至目前為止,發售的遊戲總數已經超過了2006年至2014年發售的遊戲總和。

Steam平臺遊戲數量狂飆突進,最大的功臣莫過於“Steam Direct”,這一更加簡單、直接的遊戲發行制度。按照V社規劃,Steam Direct的存在是為了給全球廣大的開發者提供一個“可理解和可預測的途徑”,方便他們把遊戲帶入Steam。

此種情況下,遊戲開發者只需要填寫相應的表格,包括輸入銀行和稅務信息以及通過快速的身份驗證過程,提交遊戲的兼容性測試並在支付相關的費用之後就可以讓遊戲登陸Steam平臺了。而與青睞之光一次性繳費100美元就可以不論數量地上架遊戲不同,在Direct上,開發者需要為他們發佈的每個遊戲單獨支付100美元的可補償費用,而當該遊戲的銷售額達到1000美元后,此費用將退還給開發者。

按照規劃,Steam Direct的存在不僅可以幫助Steam在遊戲數量方面保持領先地位,降低的門檻還可以幫助更多遊戲開發商及遊戲產品出現在玩家面前,玩家也可以“喜加一”。現實也基本是按照Steam的規劃進行的,平臺遊戲數量直線上升是最好的佐證。

然而,在Steam Direct的簡單審核機制下,任何一款遊戲都可以藉由“直接發行”登陸Steam,這種情況必然導致遊戲品質的難以把控,如果不能夠進行嚴格把控,整個平臺都有可能淪為爛作遍地的垃圾場,最終無人問津。Silicon Echo工作室的173款遊戲集中被移除也為Steam敲響機制警鐘,是時候對遊戲品質進行更加嚴格的把控了。

淨化遊戲市場?平臺+玩家+開發者,缺一不可

在遊戲領域,“換皮”現象十分常見,不止Steam,任何一家遊戲平臺都有可能遇到。此時,考驗的就是平臺、玩家的辨別能力與水平了;不僅如此,由於遊戲市場競爭激烈,玩噱頭、打擦邊球的遊戲也有很多,但遊戲產品究竟如何,也值得深究。所以,想要對遊戲品質進行把控,不僅需要遊戲平臺更加鐵血的手腕,更需要玩家、開發者的共同努力。

首先,作為連接遊戲開發者與玩家的橋樑,遊戲平臺簡單有效的機制是好,但是在追求平臺遊戲數量的同時,更需要秉持對玩家、對遊戲產品負責的態度,慎重的選擇並推出一款遊戲產品。畢竟長期浸淫在盜版氛圍中的國內玩家,在領略到國外精品遊戲的魅力之後,對盜版、低質遊戲的忍耐度已經降低,更加渴望高品質遊戲產品的出現。所以,為了滿足玩家的需求,遊戲平臺不僅要有簡單便捷的遊戲上傳機制,更要有高質高效的遊戲審核機制,如此才能滿足玩家及市場的真正需求。

其次,對玩家而言,在追求“喜加一”的同時,擁有一款深愛的遊戲才是更加幸福的事情,適度對目標遊戲產品進行篩選甄別,才能真正體驗到遊戲帶來的樂趣。所以,無論是“收藏”派玩家,還是“喜加一”派玩家,只有處於遊戲的態度才能收穫自己喜愛的遊戲產品,而盲目的增加遊戲,則有可能為投機取巧者提供可乘之機,最終擾亂遊戲市場,玩家本身利益也有可能受損。

第三,對於開發者而言,秉持高質高量的遊戲產品才能獲得長久的效益,否則最終只能害人害己。被Steam移除了173款遊戲的Silicon Echo工作室就是最佳的反面教材,其最終退出遊戲市場也是自己咎由自取。所以,踏踏實實做遊戲,即便是低成本的獨立遊戲,也能夠贏得玩家的喜愛與尊重,這才是遊戲開發者的良心之選。

如今,隨著政策、市場等因素的變化,玩家、開發者、平臺等的遊戲審美有著極大的改觀。作為遊戲市場的參與者,想要破除市場亂象,除了遊戲行業自身的優勝略汰之外,更需要遊戲市場任一參與者能夠從自身出發,從源頭出發,自覺抵制低劣、媚俗的遊戲產品,這樣才會有更多精品遊戲的出現,遊戲市場才能得到更好的淨化。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樊佩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