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教育人物|英山縣直機關幼兒園園長段金容:微笑每一天

幼兒園 玩偶遊戲 童話 音樂 黃岡教育網 2017-05-03

黃岡教育網www.hgjyw.cn消息(通訊員畢朝暉 唐海朋 陸明洋)一步入英山縣直機關幼兒園大門,彷彿就進入了童話世界:五顏六色的建築,綴滿星星的牆壁,紅色的塑膠跑道中間是碧綠的地毯。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天早晨,段金容園長都會笑盈盈地在校門口迎接著一個個幼兒。這位孩子眼中的溫柔媽媽、老師的知心姐姐,熱情地招呼可愛的孩子們,臉上綻放著幸福之花。

把快樂送給孩子

一個幼兒一個童話,段金容在這個“童話王國”工作了27年,在這27年裡,每天無論天氣如何,心情如何,段金容都會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神清氣爽地來到幼兒園,然後走遍整個幼兒園和每個小朋友微笑著打招呼,摸摸這個的頭,挨挨那個的臉,讓這份微笑傳遍整個園區。

孩子們都很喜歡和她親近,一看見她就會圍過來喊她“段媽媽”。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下,一些膽小、內向的孩子也漸漸開朗了起來,也會主動和她打招呼了。

“她認為幼教就應該做幼教人的事,不能揠苗助長,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鄭學紅既是段金容20多年的老同事,也是她同時期的園領導,見證了段金容的成長曆程。

她的“育兒經”裡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去小學化”。幼教小學化是指一些幼兒園為迎合部分家長的錯誤需要,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教育的不良傾向,甚至把幼兒園的學前班辦成了“小學預科”班。“去小學化”就是還原幼教本位,以兒童發展為本,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通過遊戲等形式開發孩子智力、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然而童話總是完美的,現實卻有諸多不順。當很多幼兒園開始興起雙語教學、提早教授漢語拼音和數學運算的時候,很多家長來幼兒園裡提意見,要求多教孩子知識,以便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上”,更有激進的家長揚言要讓孩子轉園。

出於對專業領域的自信,段金容仍然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她認為教育不能迎合家長,不能被社會綁架,應該用自己的思想來感染家長,用自己的專業素養來說服家長。她常耐心地與家長溝通深入淺出地向家長們闡釋科學的幼兒教學理念,並邀請家長們進園體驗,參加親子活動。慢慢的,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轉變觀念,支持段金容的“去小學化”理念了。

“把孩子交給段園長,我放心,因為孩子每天回家都是開心的,連週末都吵著要到幼兒園來。”一位家長滿懷信心地說。

針對家長們關心的“幼小銜接”問題,段金容邀請小學骨幹教師來園進行《幼小銜接我們如何做家長》專題培訓,讓家長們徹底解除擔憂。另外,她又組織了大班小朋友“參觀小學”活動,體驗小學生的生動課堂,與小學生哥哥、姐姐進行互動,以便畢業後能更好地融入小學生活。

在段金容的帶領下,幼兒園開設的課程以健康、禮儀、科學、藝術、社會為主,開展區角活動、體智能活動等多種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孩子們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學會了合作,樂於表現。

把幸福帶給老師

“一個缺乏幸福感的老師,永遠不可能傳遞給孩子們幸福。”

這是段金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她心目中,一名園長應該時時為老師著想,處處為老師服務,把滿滿的幸福感送給老師。

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教師節、元旦等節日,幼兒園都會組織文藝活動、野外拉練等文體活動,讓老師盡情地釋放激情與活力,增進同事之間的情誼,增強學校的向心力。

幼兒園的一位老師感覺到自己雖然很努力,但工作無多大起色,開始有些消極自棄。針對這個情況,段金容主動開導她說:“比我差的人還沒放棄,比我好的人還在努力,我沒資格說無能為力。”後來,這位老師所帶的班級各項活動跟上來了,她感慨地說:“段園長的話彷彿給我打了雞血,不但有了自信,而且渾身來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段金容在生活中關心每一位老師,於細微處彰顯人文關懷。教職工生日,她會送上祝福;教職工生病,她會慰問;教職工家中有事,她會雪中送炭。

“我們中年老師既要承擔撫養下一代的責任,又要照顧家裡的老人。當家庭壓力和教學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的時候,我們園長總會在這樣的時候,走到你身邊,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然後適時給幾個中肯的意見。有這樣的大姐在背後鼓勵我、支持我,再大的困難和煩心事都不怕了!”王志敏老師動情地說。

幼兒園老師的工作沉重而繁瑣,很容易讓人產生職業倦怠感。在工作機制上,段金容做到公正公平,讓所有的老師都安心從教,決不把時間浪費在內耗上。在教師激勵上,段金容鼓勵老師發揮自己的舞蹈、美術、音樂等特長,幫助他們提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經驗,讓每一位老師都能在這份工作上感受到成就感。在管理上,段金容實施人文管理,不以硬性量化等管理手段讓教師做事,而是給教師營造寬鬆和諧的工作環境。

毛寶紅、餘琳、彭亮幾個老師在採訪中不約而同告訴我們,工作之餘,段金容是園中眾多老師的姐妹。她經常和老師一起開開玩笑、品品美食、晒晒“雞湯”。

這種幸福的交流,是一種思想的碰撞,更是情感的交融。老師們分享到更多的幸福,體會到更多生活的美好。

把生活帶進課堂

“一個班級、一所學校都是一個小社會,讓孩子們在這裡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學會將來生活中所應具備的本領,從娃娃時抓起,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們將來就少走一些彎路。”段金容告訴我們。

午睡前,美妙的音樂響起。孩子知道現在要“洗澡”休息了。洗臉、搓手、擦肩膀……孩子們煞有介事“洗”起來。這是園裡編排的“幹浴操”。“既培養了孩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還鍛鍊了身體,將來服務社會,就要先學會服務自己。”段金容說。

園裡組織的區角遊戲為孩子們拓展了生活的小天地。在遊戲中,孩子們扮演醫生,給“病人”治病;扮演商人,在與“顧客”討價還價;扮演大堂經理,接待“客人”的光臨……禮儀、交際……這些遊戲,讓孩子們懂得了許多。

段金容還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片區外的家長要送孩子來縣直幼兒園就讀,他的理由是:“我沒讀幼兒園是遺憾,我的孩子再不能不上縣直幼兒園,這裡的孩子不必整天死磨a、b、c、d和加減乘除,可學到了將來生活中用得上的東西。”

一天,段金容在查看孩子們的遊戲活動中,發現遊戲結束後,不少的幼兒都將道具亂七八糟地丟在一起,就想改變這種現狀,讓孩子們養成收拾整理的習慣。

於是,經過認真思考,學校申報了湖北省十二五課題《幼兒收拾整理習慣養成的研究》,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孩子們的習慣較之前有天壤之別:遊戲結束後,許多孩子都主動把道具擺放得整整齊齊,甚至還學著“打理”自己的穿著。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這是段金容非常推崇的一句話。她也以此作為自己的辦園理念,在這條充滿愛心的道路上探索,讓孩子們的人生快樂起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