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為什麼要假裝方便,以故意和康熙皇帝拉開距離?難道就只為了躲開那個肯定會打來的巴掌?

肯定不是!

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康熙皇帝行在的安全防衛和必要巡檢工作是圖裡琛等人的主要職責,所以圖裡琛不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發生了此等醜事,但就因為醜事主角乃系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嬪妃鄭春華,所以這件醜事就是關係康熙皇帝臉面乃至整個皇室臉面的大事。而且,無論從男人角色還是皇帝角色來看,康熙皇帝都不希望這件事被別人知道,更不希望被自己近前的侍衛知道。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我不知道”

但等到康熙皇帝撞見此等醜事以後,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會首先將罪責怪在“巡防”的侍衛頭上,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罪責難逃。那麼,這時候圖裡琛要不要說出早已經知道了這件醜事的發生?

說,就等於圖裡琛早知道這件事,卻並沒有稟報,一是隱瞞不報之罪;二是會嚴重傷及康熙皇帝的自尊和權威;

不說,就說明自己的保全守衛工作和夜晚巡防工作沒有做到位,如此低級的錯誤發生在御前侍衛領班的身上,罪責之大,不必多說。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遠離事件的爆發中心,等到康熙皇帝自己看到醜事發生以後,再聽從康熙皇帝的安排,實施行動。而且,在得到康熙皇帝的明確指令以後,圖裡琛下手穩準狠,將這件醜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最小範圍。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為什麼要假裝方便,以故意和康熙皇帝拉開距離?難道就只為了躲開那個肯定會打來的巴掌?

肯定不是!

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康熙皇帝行在的安全防衛和必要巡檢工作是圖裡琛等人的主要職責,所以圖裡琛不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發生了此等醜事,但就因為醜事主角乃系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嬪妃鄭春華,所以這件醜事就是關係康熙皇帝臉面乃至整個皇室臉面的大事。而且,無論從男人角色還是皇帝角色來看,康熙皇帝都不希望這件事被別人知道,更不希望被自己近前的侍衛知道。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我不知道”

但等到康熙皇帝撞見此等醜事以後,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會首先將罪責怪在“巡防”的侍衛頭上,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罪責難逃。那麼,這時候圖裡琛要不要說出早已經知道了這件醜事的發生?

說,就等於圖裡琛早知道這件事,卻並沒有稟報,一是隱瞞不報之罪;二是會嚴重傷及康熙皇帝的自尊和權威;

不說,就說明自己的保全守衛工作和夜晚巡防工作沒有做到位,如此低級的錯誤發生在御前侍衛領班的身上,罪責之大,不必多說。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遠離事件的爆發中心,等到康熙皇帝自己看到醜事發生以後,再聽從康熙皇帝的安排,實施行動。而且,在得到康熙皇帝的明確指令以後,圖裡琛下手穩準狠,將這件醜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最小範圍。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就圖裡琛久經沙場,並且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情況來看,他的手下功夫肯定了得,制服一個太監,而且控制在適當尺度之內絕對不是一件難事,或者根本就是圖裡琛司空見慣的事情。

那麼,這個把風的太監為何就會被圖裡琛“失手”弄死了呢?

這就是圖裡琛不再裝糊塗,展現聰明的時候。

將把風太監直接弄死,就是為了縮小這件醜事的影響範圍,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住康熙皇帝和大清皇室的臉面。將太監一下弄死並不是圖裡琛的本意而是康熙皇帝希望的事情,而且就當是的情況而言,將把風太監弄死才是最穩妥的處置。

失手弄死一個太監,而且是在那種情況下,圖裡琛完全可以不必彙報,甚至不必理會,可他卻彙報了:

“皇上,奴才失手,他死了!”

這就是圖裡琛在告訴康熙皇帝,我已經把知情最深的太監弄死了,您就放心吧!不會太過丟臉的!

展現了自己的聰明以後,再明確的告訴康熙皇帝,讓康熙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和無奈何,並最大程度的滿足康熙皇帝心中的期許,這就是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於職場中,於現實生活中,撞見上級領導醜事的情況,相信肯定會有,如何處理這份尷尬,如何最大程度的維護領導的臉面,如何將醜事影響縮小在最小範圍,就是一個職場人是否優秀的重要考量因素。圖裡琛在糊塗和聰明之間的高超變換就是這種職場生存技巧的最好教材。

2、面對領導階層內部矛盾,不糊塗也要裝糊塗

“花錢買命案”中,皇八子胤禩假傳聖旨,套出刑部堂官肖國興的口供,遷出了案件背後主謀——太子胤礽。掌握了胤礽罪證的皇八子胤禩連夜進宮,將罪證上報康熙皇帝。但在經過張廷玉的“深通上意”的操作下,康熙皇帝只是將肖國興外放看押,並沒有處理太子胤礽。而將肖國興壓赴盛京看押的執行人就是圖裡琛。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為什麼要假裝方便,以故意和康熙皇帝拉開距離?難道就只為了躲開那個肯定會打來的巴掌?

肯定不是!

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康熙皇帝行在的安全防衛和必要巡檢工作是圖裡琛等人的主要職責,所以圖裡琛不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發生了此等醜事,但就因為醜事主角乃系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嬪妃鄭春華,所以這件醜事就是關係康熙皇帝臉面乃至整個皇室臉面的大事。而且,無論從男人角色還是皇帝角色來看,康熙皇帝都不希望這件事被別人知道,更不希望被自己近前的侍衛知道。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我不知道”

但等到康熙皇帝撞見此等醜事以後,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會首先將罪責怪在“巡防”的侍衛頭上,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罪責難逃。那麼,這時候圖裡琛要不要說出早已經知道了這件醜事的發生?

說,就等於圖裡琛早知道這件事,卻並沒有稟報,一是隱瞞不報之罪;二是會嚴重傷及康熙皇帝的自尊和權威;

不說,就說明自己的保全守衛工作和夜晚巡防工作沒有做到位,如此低級的錯誤發生在御前侍衛領班的身上,罪責之大,不必多說。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遠離事件的爆發中心,等到康熙皇帝自己看到醜事發生以後,再聽從康熙皇帝的安排,實施行動。而且,在得到康熙皇帝的明確指令以後,圖裡琛下手穩準狠,將這件醜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最小範圍。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就圖裡琛久經沙場,並且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情況來看,他的手下功夫肯定了得,制服一個太監,而且控制在適當尺度之內絕對不是一件難事,或者根本就是圖裡琛司空見慣的事情。

那麼,這個把風的太監為何就會被圖裡琛“失手”弄死了呢?

這就是圖裡琛不再裝糊塗,展現聰明的時候。

將把風太監直接弄死,就是為了縮小這件醜事的影響範圍,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住康熙皇帝和大清皇室的臉面。將太監一下弄死並不是圖裡琛的本意而是康熙皇帝希望的事情,而且就當是的情況而言,將把風太監弄死才是最穩妥的處置。

失手弄死一個太監,而且是在那種情況下,圖裡琛完全可以不必彙報,甚至不必理會,可他卻彙報了:

“皇上,奴才失手,他死了!”

這就是圖裡琛在告訴康熙皇帝,我已經把知情最深的太監弄死了,您就放心吧!不會太過丟臉的!

展現了自己的聰明以後,再明確的告訴康熙皇帝,讓康熙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和無奈何,並最大程度的滿足康熙皇帝心中的期許,這就是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於職場中,於現實生活中,撞見上級領導醜事的情況,相信肯定會有,如何處理這份尷尬,如何最大程度的維護領導的臉面,如何將醜事影響縮小在最小範圍,就是一個職場人是否優秀的重要考量因素。圖裡琛在糊塗和聰明之間的高超變換就是這種職場生存技巧的最好教材。

2、面對領導階層內部矛盾,不糊塗也要裝糊塗

“花錢買命案”中,皇八子胤禩假傳聖旨,套出刑部堂官肖國興的口供,遷出了案件背後主謀——太子胤礽。掌握了胤礽罪證的皇八子胤禩連夜進宮,將罪證上報康熙皇帝。但在經過張廷玉的“深通上意”的操作下,康熙皇帝只是將肖國興外放看押,並沒有處理太子胤礽。而將肖國興壓赴盛京看押的執行人就是圖裡琛。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康熙皇帝問道:

“肖國興一路上說了什麼?”

圖裡琛答道:

“一路上,肖國興不斷地叫屈。他說八爺說過,皇上答應過,他只要說出太子的事,皇上就會既往不咎!”

康熙皇帝聞之神色大變,口中唸唸有詞:

“該死,該死!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圖裡琛聽聞以後,立馬說道:

“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

康熙皇帝說:

“誰讓你殺了肖國興!”

一個小小的刑部堂官,康熙皇帝想要除掉他就只是一句話的事,他為何要留著這個禍根,只是遠放而不是祕密處死呢?就是為了探明案件背後的真實情況,探明皇八子胤禩和皇太子胤扔在此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所以,康熙皇帝不會殺掉肖國興,圖裡琛也知道他不會殺掉肖國興,他更清楚康熙皇帝口中“其心可誅”的對象就是皇八子胤禩。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為什麼要假裝方便,以故意和康熙皇帝拉開距離?難道就只為了躲開那個肯定會打來的巴掌?

肯定不是!

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康熙皇帝行在的安全防衛和必要巡檢工作是圖裡琛等人的主要職責,所以圖裡琛不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發生了此等醜事,但就因為醜事主角乃系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嬪妃鄭春華,所以這件醜事就是關係康熙皇帝臉面乃至整個皇室臉面的大事。而且,無論從男人角色還是皇帝角色來看,康熙皇帝都不希望這件事被別人知道,更不希望被自己近前的侍衛知道。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我不知道”

但等到康熙皇帝撞見此等醜事以後,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會首先將罪責怪在“巡防”的侍衛頭上,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罪責難逃。那麼,這時候圖裡琛要不要說出早已經知道了這件醜事的發生?

說,就等於圖裡琛早知道這件事,卻並沒有稟報,一是隱瞞不報之罪;二是會嚴重傷及康熙皇帝的自尊和權威;

不說,就說明自己的保全守衛工作和夜晚巡防工作沒有做到位,如此低級的錯誤發生在御前侍衛領班的身上,罪責之大,不必多說。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遠離事件的爆發中心,等到康熙皇帝自己看到醜事發生以後,再聽從康熙皇帝的安排,實施行動。而且,在得到康熙皇帝的明確指令以後,圖裡琛下手穩準狠,將這件醜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最小範圍。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就圖裡琛久經沙場,並且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情況來看,他的手下功夫肯定了得,制服一個太監,而且控制在適當尺度之內絕對不是一件難事,或者根本就是圖裡琛司空見慣的事情。

那麼,這個把風的太監為何就會被圖裡琛“失手”弄死了呢?

這就是圖裡琛不再裝糊塗,展現聰明的時候。

將把風太監直接弄死,就是為了縮小這件醜事的影響範圍,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住康熙皇帝和大清皇室的臉面。將太監一下弄死並不是圖裡琛的本意而是康熙皇帝希望的事情,而且就當是的情況而言,將把風太監弄死才是最穩妥的處置。

失手弄死一個太監,而且是在那種情況下,圖裡琛完全可以不必彙報,甚至不必理會,可他卻彙報了:

“皇上,奴才失手,他死了!”

這就是圖裡琛在告訴康熙皇帝,我已經把知情最深的太監弄死了,您就放心吧!不會太過丟臉的!

展現了自己的聰明以後,再明確的告訴康熙皇帝,讓康熙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和無奈何,並最大程度的滿足康熙皇帝心中的期許,這就是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於職場中,於現實生活中,撞見上級領導醜事的情況,相信肯定會有,如何處理這份尷尬,如何最大程度的維護領導的臉面,如何將醜事影響縮小在最小範圍,就是一個職場人是否優秀的重要考量因素。圖裡琛在糊塗和聰明之間的高超變換就是這種職場生存技巧的最好教材。

2、面對領導階層內部矛盾,不糊塗也要裝糊塗

“花錢買命案”中,皇八子胤禩假傳聖旨,套出刑部堂官肖國興的口供,遷出了案件背後主謀——太子胤礽。掌握了胤礽罪證的皇八子胤禩連夜進宮,將罪證上報康熙皇帝。但在經過張廷玉的“深通上意”的操作下,康熙皇帝只是將肖國興外放看押,並沒有處理太子胤礽。而將肖國興壓赴盛京看押的執行人就是圖裡琛。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康熙皇帝問道:

“肖國興一路上說了什麼?”

圖裡琛答道:

“一路上,肖國興不斷地叫屈。他說八爺說過,皇上答應過,他只要說出太子的事,皇上就會既往不咎!”

康熙皇帝聞之神色大變,口中唸唸有詞:

“該死,該死!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圖裡琛聽聞以後,立馬說道:

“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

康熙皇帝說:

“誰讓你殺了肖國興!”

一個小小的刑部堂官,康熙皇帝想要除掉他就只是一句話的事,他為何要留著這個禍根,只是遠放而不是祕密處死呢?就是為了探明案件背後的真實情況,探明皇八子胤禩和皇太子胤扔在此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所以,康熙皇帝不會殺掉肖國興,圖裡琛也知道他不會殺掉肖國興,他更清楚康熙皇帝口中“其心可誅”的對象就是皇八子胤禩。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那麼圖裡琛為何故意強調自己會錯了康熙皇帝的意思呢?

1、康熙皇帝對於皇八子胤禩“其心可誅”、“該死”的評價乃系一個父親對於犯錯兒子的責罵和評價,雖然過於嚴厲,但還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失望甚至死心。這本就是康熙皇帝的家裡事,和外人無關,更不需外人的理解和插手,所以圖裡琛只能假裝“沒聽懂”

2、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皇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都是圖裡琛的主子,都屬於領導階層。康熙皇帝和兩位皇子之間的矛盾只是領導階層的內部矛盾,還輪不到一個奴才插手,更輪不到圖裡琛一個下屬主動請纓有所動作處理。既然不需要,那就只好裝作沒聽懂甚至會錯意。

3、康熙皇帝雖然對於胤禩的舉動很生氣,很失望,但他畢竟是康熙皇帝的皇子,還沒有失去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機會。也就是說康熙皇帝還沒有將和胤禩之間的矛盾公開,所以圖裡琛“不能知道”康熙皇帝和胤禩之間的矛盾。

4、在“九王奪嫡”事件呈現愈演愈烈的局勢下,康熙皇帝對於皇子的聖心、恩寵如何都關乎著皇子的最終地位,這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大事,更是關乎清朝國運氣脈的政治大事,是不能被一個御前侍衛知曉的!即使知道了,圖裡琛也只能裝作不知道。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裝糊塗!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為什麼要假裝方便,以故意和康熙皇帝拉開距離?難道就只為了躲開那個肯定會打來的巴掌?

肯定不是!

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康熙皇帝行在的安全防衛和必要巡檢工作是圖裡琛等人的主要職責,所以圖裡琛不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發生了此等醜事,但就因為醜事主角乃系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嬪妃鄭春華,所以這件醜事就是關係康熙皇帝臉面乃至整個皇室臉面的大事。而且,無論從男人角色還是皇帝角色來看,康熙皇帝都不希望這件事被別人知道,更不希望被自己近前的侍衛知道。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我不知道”

但等到康熙皇帝撞見此等醜事以後,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會首先將罪責怪在“巡防”的侍衛頭上,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罪責難逃。那麼,這時候圖裡琛要不要說出早已經知道了這件醜事的發生?

說,就等於圖裡琛早知道這件事,卻並沒有稟報,一是隱瞞不報之罪;二是會嚴重傷及康熙皇帝的自尊和權威;

不說,就說明自己的保全守衛工作和夜晚巡防工作沒有做到位,如此低級的錯誤發生在御前侍衛領班的身上,罪責之大,不必多說。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遠離事件的爆發中心,等到康熙皇帝自己看到醜事發生以後,再聽從康熙皇帝的安排,實施行動。而且,在得到康熙皇帝的明確指令以後,圖裡琛下手穩準狠,將這件醜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最小範圍。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就圖裡琛久經沙場,並且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情況來看,他的手下功夫肯定了得,制服一個太監,而且控制在適當尺度之內絕對不是一件難事,或者根本就是圖裡琛司空見慣的事情。

那麼,這個把風的太監為何就會被圖裡琛“失手”弄死了呢?

這就是圖裡琛不再裝糊塗,展現聰明的時候。

將把風太監直接弄死,就是為了縮小這件醜事的影響範圍,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住康熙皇帝和大清皇室的臉面。將太監一下弄死並不是圖裡琛的本意而是康熙皇帝希望的事情,而且就當是的情況而言,將把風太監弄死才是最穩妥的處置。

失手弄死一個太監,而且是在那種情況下,圖裡琛完全可以不必彙報,甚至不必理會,可他卻彙報了:

“皇上,奴才失手,他死了!”

這就是圖裡琛在告訴康熙皇帝,我已經把知情最深的太監弄死了,您就放心吧!不會太過丟臉的!

展現了自己的聰明以後,再明確的告訴康熙皇帝,讓康熙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和無奈何,並最大程度的滿足康熙皇帝心中的期許,這就是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於職場中,於現實生活中,撞見上級領導醜事的情況,相信肯定會有,如何處理這份尷尬,如何最大程度的維護領導的臉面,如何將醜事影響縮小在最小範圍,就是一個職場人是否優秀的重要考量因素。圖裡琛在糊塗和聰明之間的高超變換就是這種職場生存技巧的最好教材。

2、面對領導階層內部矛盾,不糊塗也要裝糊塗

“花錢買命案”中,皇八子胤禩假傳聖旨,套出刑部堂官肖國興的口供,遷出了案件背後主謀——太子胤礽。掌握了胤礽罪證的皇八子胤禩連夜進宮,將罪證上報康熙皇帝。但在經過張廷玉的“深通上意”的操作下,康熙皇帝只是將肖國興外放看押,並沒有處理太子胤礽。而將肖國興壓赴盛京看押的執行人就是圖裡琛。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康熙皇帝問道:

“肖國興一路上說了什麼?”

圖裡琛答道:

“一路上,肖國興不斷地叫屈。他說八爺說過,皇上答應過,他只要說出太子的事,皇上就會既往不咎!”

康熙皇帝聞之神色大變,口中唸唸有詞:

“該死,該死!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圖裡琛聽聞以後,立馬說道:

“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

康熙皇帝說:

“誰讓你殺了肖國興!”

一個小小的刑部堂官,康熙皇帝想要除掉他就只是一句話的事,他為何要留著這個禍根,只是遠放而不是祕密處死呢?就是為了探明案件背後的真實情況,探明皇八子胤禩和皇太子胤扔在此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所以,康熙皇帝不會殺掉肖國興,圖裡琛也知道他不會殺掉肖國興,他更清楚康熙皇帝口中“其心可誅”的對象就是皇八子胤禩。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那麼圖裡琛為何故意強調自己會錯了康熙皇帝的意思呢?

1、康熙皇帝對於皇八子胤禩“其心可誅”、“該死”的評價乃系一個父親對於犯錯兒子的責罵和評價,雖然過於嚴厲,但還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失望甚至死心。這本就是康熙皇帝的家裡事,和外人無關,更不需外人的理解和插手,所以圖裡琛只能假裝“沒聽懂”

2、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皇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都是圖裡琛的主子,都屬於領導階層。康熙皇帝和兩位皇子之間的矛盾只是領導階層的內部矛盾,還輪不到一個奴才插手,更輪不到圖裡琛一個下屬主動請纓有所動作處理。既然不需要,那就只好裝作沒聽懂甚至會錯意。

3、康熙皇帝雖然對於胤禩的舉動很生氣,很失望,但他畢竟是康熙皇帝的皇子,還沒有失去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機會。也就是說康熙皇帝還沒有將和胤禩之間的矛盾公開,所以圖裡琛“不能知道”康熙皇帝和胤禩之間的矛盾。

4、在“九王奪嫡”事件呈現愈演愈烈的局勢下,康熙皇帝對於皇子的聖心、恩寵如何都關乎著皇子的最終地位,這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大事,更是關乎清朝國運氣脈的政治大事,是不能被一個御前侍衛知曉的!即使知道了,圖裡琛也只能裝作不知道。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裝糊塗!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02 圖裡琛在關鍵時刻“站位選擇”問題上的巔峰操作

作為御前侍衛,作為皇帝身邊的近侍,圖裡琛的政治站位對於皇帝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他幾乎可以在一瞬間決定皇帝的生死!

關於站位問題,圖裡琛的巔峰操作發生在廉親王胤禩聯合四位旗主王爺向雍正皇帝“逼宮”事件中。

雍正皇帝登基後,皇八子胤禩一直心有不甘,在雍正皇帝推行新政得罪了朝臣、傷及了滿洲八旗利益的時候,胤禩終於等到了機會,聯合從關外來的四位旗主王爺,發動了“逼宮”事件。在此事件中,胤禩可謂準備充分,先是拉攏了掌管宮中宿衛和京城安全巡防的隆科多,然後將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將領共管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

在雍正皇帝意識到當日朝會就是胤禩等人來逼宮以後,讓圖裡琛調一棚御林軍來鎮住場面的時候,圖裡琛卻說:

“皇上,奴才失職!奴才的手下都讓隆科多大人調來的人給換防了!”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為什麼要假裝方便,以故意和康熙皇帝拉開距離?難道就只為了躲開那個肯定會打來的巴掌?

肯定不是!

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康熙皇帝行在的安全防衛和必要巡檢工作是圖裡琛等人的主要職責,所以圖裡琛不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發生了此等醜事,但就因為醜事主角乃系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嬪妃鄭春華,所以這件醜事就是關係康熙皇帝臉面乃至整個皇室臉面的大事。而且,無論從男人角色還是皇帝角色來看,康熙皇帝都不希望這件事被別人知道,更不希望被自己近前的侍衛知道。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我不知道”

但等到康熙皇帝撞見此等醜事以後,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會首先將罪責怪在“巡防”的侍衛頭上,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罪責難逃。那麼,這時候圖裡琛要不要說出早已經知道了這件醜事的發生?

說,就等於圖裡琛早知道這件事,卻並沒有稟報,一是隱瞞不報之罪;二是會嚴重傷及康熙皇帝的自尊和權威;

不說,就說明自己的保全守衛工作和夜晚巡防工作沒有做到位,如此低級的錯誤發生在御前侍衛領班的身上,罪責之大,不必多說。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遠離事件的爆發中心,等到康熙皇帝自己看到醜事發生以後,再聽從康熙皇帝的安排,實施行動。而且,在得到康熙皇帝的明確指令以後,圖裡琛下手穩準狠,將這件醜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最小範圍。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就圖裡琛久經沙場,並且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情況來看,他的手下功夫肯定了得,制服一個太監,而且控制在適當尺度之內絕對不是一件難事,或者根本就是圖裡琛司空見慣的事情。

那麼,這個把風的太監為何就會被圖裡琛“失手”弄死了呢?

這就是圖裡琛不再裝糊塗,展現聰明的時候。

將把風太監直接弄死,就是為了縮小這件醜事的影響範圍,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住康熙皇帝和大清皇室的臉面。將太監一下弄死並不是圖裡琛的本意而是康熙皇帝希望的事情,而且就當是的情況而言,將把風太監弄死才是最穩妥的處置。

失手弄死一個太監,而且是在那種情況下,圖裡琛完全可以不必彙報,甚至不必理會,可他卻彙報了:

“皇上,奴才失手,他死了!”

這就是圖裡琛在告訴康熙皇帝,我已經把知情最深的太監弄死了,您就放心吧!不會太過丟臉的!

展現了自己的聰明以後,再明確的告訴康熙皇帝,讓康熙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和無奈何,並最大程度的滿足康熙皇帝心中的期許,這就是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於職場中,於現實生活中,撞見上級領導醜事的情況,相信肯定會有,如何處理這份尷尬,如何最大程度的維護領導的臉面,如何將醜事影響縮小在最小範圍,就是一個職場人是否優秀的重要考量因素。圖裡琛在糊塗和聰明之間的高超變換就是這種職場生存技巧的最好教材。

2、面對領導階層內部矛盾,不糊塗也要裝糊塗

“花錢買命案”中,皇八子胤禩假傳聖旨,套出刑部堂官肖國興的口供,遷出了案件背後主謀——太子胤礽。掌握了胤礽罪證的皇八子胤禩連夜進宮,將罪證上報康熙皇帝。但在經過張廷玉的“深通上意”的操作下,康熙皇帝只是將肖國興外放看押,並沒有處理太子胤礽。而將肖國興壓赴盛京看押的執行人就是圖裡琛。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康熙皇帝問道:

“肖國興一路上說了什麼?”

圖裡琛答道:

“一路上,肖國興不斷地叫屈。他說八爺說過,皇上答應過,他只要說出太子的事,皇上就會既往不咎!”

康熙皇帝聞之神色大變,口中唸唸有詞:

“該死,該死!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圖裡琛聽聞以後,立馬說道:

“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

康熙皇帝說:

“誰讓你殺了肖國興!”

一個小小的刑部堂官,康熙皇帝想要除掉他就只是一句話的事,他為何要留著這個禍根,只是遠放而不是祕密處死呢?就是為了探明案件背後的真實情況,探明皇八子胤禩和皇太子胤扔在此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所以,康熙皇帝不會殺掉肖國興,圖裡琛也知道他不會殺掉肖國興,他更清楚康熙皇帝口中“其心可誅”的對象就是皇八子胤禩。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那麼圖裡琛為何故意強調自己會錯了康熙皇帝的意思呢?

1、康熙皇帝對於皇八子胤禩“其心可誅”、“該死”的評價乃系一個父親對於犯錯兒子的責罵和評價,雖然過於嚴厲,但還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失望甚至死心。這本就是康熙皇帝的家裡事,和外人無關,更不需外人的理解和插手,所以圖裡琛只能假裝“沒聽懂”

2、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皇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都是圖裡琛的主子,都屬於領導階層。康熙皇帝和兩位皇子之間的矛盾只是領導階層的內部矛盾,還輪不到一個奴才插手,更輪不到圖裡琛一個下屬主動請纓有所動作處理。既然不需要,那就只好裝作沒聽懂甚至會錯意。

3、康熙皇帝雖然對於胤禩的舉動很生氣,很失望,但他畢竟是康熙皇帝的皇子,還沒有失去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機會。也就是說康熙皇帝還沒有將和胤禩之間的矛盾公開,所以圖裡琛“不能知道”康熙皇帝和胤禩之間的矛盾。

4、在“九王奪嫡”事件呈現愈演愈烈的局勢下,康熙皇帝對於皇子的聖心、恩寵如何都關乎著皇子的最終地位,這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大事,更是關乎清朝國運氣脈的政治大事,是不能被一個御前侍衛知曉的!即使知道了,圖裡琛也只能裝作不知道。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裝糊塗!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02 圖裡琛在關鍵時刻“站位選擇”問題上的巔峰操作

作為御前侍衛,作為皇帝身邊的近侍,圖裡琛的政治站位對於皇帝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他幾乎可以在一瞬間決定皇帝的生死!

關於站位問題,圖裡琛的巔峰操作發生在廉親王胤禩聯合四位旗主王爺向雍正皇帝“逼宮”事件中。

雍正皇帝登基後,皇八子胤禩一直心有不甘,在雍正皇帝推行新政得罪了朝臣、傷及了滿洲八旗利益的時候,胤禩終於等到了機會,聯合從關外來的四位旗主王爺,發動了“逼宮”事件。在此事件中,胤禩可謂準備充分,先是拉攏了掌管宮中宿衛和京城安全巡防的隆科多,然後將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將領共管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

在雍正皇帝意識到當日朝會就是胤禩等人來逼宮以後,讓圖裡琛調一棚御林軍來鎮住場面的時候,圖裡琛卻說:

“皇上,奴才失職!奴才的手下都讓隆科多大人調來的人給換防了!”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我們暫且不論圖裡琛一個御前侍衛領班被人換防的可能性有多小,也先不說他的手下被換防為何不提前上報,單就胤祥在掌控住局面以後,圖裡琛立馬吩咐手下看住隆科多就能看出他手中還是有部分御林軍可以調用的。

雖然這部分御林軍可能對大局無用,但如果圖裡琛運用得當,先將朝堂之內的皇八子胤禩和四位旗主王爺控制住,就算是再多兵馬逼宮,也怕是會失敗。那麼,在雍正皇帝的要求下,圖裡琛為何沒這樣做呢?是覺得對大局無用嗎?

肯定不是!

而是圖裡琛在選擇站位!

就當時的情形而言,胤禩等人手中掌握著步軍統領衙門的兵馬,而且這些兵馬已經控制了皇宮;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將領共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等於將京城外圍的守衛部隊也已控制;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除了一個“糊里糊塗”的皇五子弘晝,誰也不知道胤祥哪裡去了。此等情形之下,就連雍正皇帝當時也認為,胤禩等人的逼宮行為就要成功了,圖裡琛更是覺得雍正皇帝就要失去皇位,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了!

所以,圖裡琛在面對站位時出現了猶豫,他在形勢沒明朗之前選擇了旁觀,而不是隻身涉險,進入衝突之中。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沒有明確表現出對雍正皇帝的放棄,更沒有明確表現出對廉親王胤禩的倒戈。他在觀望,他在等待局勢的進一步發展,畢竟那個可以擎天保駕的怡親王胤祥還沒有出現。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為什麼要假裝方便,以故意和康熙皇帝拉開距離?難道就只為了躲開那個肯定會打來的巴掌?

肯定不是!

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康熙皇帝行在的安全防衛和必要巡檢工作是圖裡琛等人的主要職責,所以圖裡琛不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發生了此等醜事,但就因為醜事主角乃系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嬪妃鄭春華,所以這件醜事就是關係康熙皇帝臉面乃至整個皇室臉面的大事。而且,無論從男人角色還是皇帝角色來看,康熙皇帝都不希望這件事被別人知道,更不希望被自己近前的侍衛知道。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我不知道”

但等到康熙皇帝撞見此等醜事以後,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會首先將罪責怪在“巡防”的侍衛頭上,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罪責難逃。那麼,這時候圖裡琛要不要說出早已經知道了這件醜事的發生?

說,就等於圖裡琛早知道這件事,卻並沒有稟報,一是隱瞞不報之罪;二是會嚴重傷及康熙皇帝的自尊和權威;

不說,就說明自己的保全守衛工作和夜晚巡防工作沒有做到位,如此低級的錯誤發生在御前侍衛領班的身上,罪責之大,不必多說。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遠離事件的爆發中心,等到康熙皇帝自己看到醜事發生以後,再聽從康熙皇帝的安排,實施行動。而且,在得到康熙皇帝的明確指令以後,圖裡琛下手穩準狠,將這件醜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最小範圍。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就圖裡琛久經沙場,並且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情況來看,他的手下功夫肯定了得,制服一個太監,而且控制在適當尺度之內絕對不是一件難事,或者根本就是圖裡琛司空見慣的事情。

那麼,這個把風的太監為何就會被圖裡琛“失手”弄死了呢?

這就是圖裡琛不再裝糊塗,展現聰明的時候。

將把風太監直接弄死,就是為了縮小這件醜事的影響範圍,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住康熙皇帝和大清皇室的臉面。將太監一下弄死並不是圖裡琛的本意而是康熙皇帝希望的事情,而且就當是的情況而言,將把風太監弄死才是最穩妥的處置。

失手弄死一個太監,而且是在那種情況下,圖裡琛完全可以不必彙報,甚至不必理會,可他卻彙報了:

“皇上,奴才失手,他死了!”

這就是圖裡琛在告訴康熙皇帝,我已經把知情最深的太監弄死了,您就放心吧!不會太過丟臉的!

展現了自己的聰明以後,再明確的告訴康熙皇帝,讓康熙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和無奈何,並最大程度的滿足康熙皇帝心中的期許,這就是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於職場中,於現實生活中,撞見上級領導醜事的情況,相信肯定會有,如何處理這份尷尬,如何最大程度的維護領導的臉面,如何將醜事影響縮小在最小範圍,就是一個職場人是否優秀的重要考量因素。圖裡琛在糊塗和聰明之間的高超變換就是這種職場生存技巧的最好教材。

2、面對領導階層內部矛盾,不糊塗也要裝糊塗

“花錢買命案”中,皇八子胤禩假傳聖旨,套出刑部堂官肖國興的口供,遷出了案件背後主謀——太子胤礽。掌握了胤礽罪證的皇八子胤禩連夜進宮,將罪證上報康熙皇帝。但在經過張廷玉的“深通上意”的操作下,康熙皇帝只是將肖國興外放看押,並沒有處理太子胤礽。而將肖國興壓赴盛京看押的執行人就是圖裡琛。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康熙皇帝問道:

“肖國興一路上說了什麼?”

圖裡琛答道:

“一路上,肖國興不斷地叫屈。他說八爺說過,皇上答應過,他只要說出太子的事,皇上就會既往不咎!”

康熙皇帝聞之神色大變,口中唸唸有詞:

“該死,該死!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圖裡琛聽聞以後,立馬說道:

“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

康熙皇帝說:

“誰讓你殺了肖國興!”

一個小小的刑部堂官,康熙皇帝想要除掉他就只是一句話的事,他為何要留著這個禍根,只是遠放而不是祕密處死呢?就是為了探明案件背後的真實情況,探明皇八子胤禩和皇太子胤扔在此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所以,康熙皇帝不會殺掉肖國興,圖裡琛也知道他不會殺掉肖國興,他更清楚康熙皇帝口中“其心可誅”的對象就是皇八子胤禩。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那麼圖裡琛為何故意強調自己會錯了康熙皇帝的意思呢?

1、康熙皇帝對於皇八子胤禩“其心可誅”、“該死”的評價乃系一個父親對於犯錯兒子的責罵和評價,雖然過於嚴厲,但還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失望甚至死心。這本就是康熙皇帝的家裡事,和外人無關,更不需外人的理解和插手,所以圖裡琛只能假裝“沒聽懂”

2、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皇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都是圖裡琛的主子,都屬於領導階層。康熙皇帝和兩位皇子之間的矛盾只是領導階層的內部矛盾,還輪不到一個奴才插手,更輪不到圖裡琛一個下屬主動請纓有所動作處理。既然不需要,那就只好裝作沒聽懂甚至會錯意。

3、康熙皇帝雖然對於胤禩的舉動很生氣,很失望,但他畢竟是康熙皇帝的皇子,還沒有失去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機會。也就是說康熙皇帝還沒有將和胤禩之間的矛盾公開,所以圖裡琛“不能知道”康熙皇帝和胤禩之間的矛盾。

4、在“九王奪嫡”事件呈現愈演愈烈的局勢下,康熙皇帝對於皇子的聖心、恩寵如何都關乎著皇子的最終地位,這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大事,更是關乎清朝國運氣脈的政治大事,是不能被一個御前侍衛知曉的!即使知道了,圖裡琛也只能裝作不知道。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裝糊塗!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02 圖裡琛在關鍵時刻“站位選擇”問題上的巔峰操作

作為御前侍衛,作為皇帝身邊的近侍,圖裡琛的政治站位對於皇帝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他幾乎可以在一瞬間決定皇帝的生死!

關於站位問題,圖裡琛的巔峰操作發生在廉親王胤禩聯合四位旗主王爺向雍正皇帝“逼宮”事件中。

雍正皇帝登基後,皇八子胤禩一直心有不甘,在雍正皇帝推行新政得罪了朝臣、傷及了滿洲八旗利益的時候,胤禩終於等到了機會,聯合從關外來的四位旗主王爺,發動了“逼宮”事件。在此事件中,胤禩可謂準備充分,先是拉攏了掌管宮中宿衛和京城安全巡防的隆科多,然後將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將領共管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

在雍正皇帝意識到當日朝會就是胤禩等人來逼宮以後,讓圖裡琛調一棚御林軍來鎮住場面的時候,圖裡琛卻說:

“皇上,奴才失職!奴才的手下都讓隆科多大人調來的人給換防了!”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我們暫且不論圖裡琛一個御前侍衛領班被人換防的可能性有多小,也先不說他的手下被換防為何不提前上報,單就胤祥在掌控住局面以後,圖裡琛立馬吩咐手下看住隆科多就能看出他手中還是有部分御林軍可以調用的。

雖然這部分御林軍可能對大局無用,但如果圖裡琛運用得當,先將朝堂之內的皇八子胤禩和四位旗主王爺控制住,就算是再多兵馬逼宮,也怕是會失敗。那麼,在雍正皇帝的要求下,圖裡琛為何沒這樣做呢?是覺得對大局無用嗎?

肯定不是!

而是圖裡琛在選擇站位!

就當時的情形而言,胤禩等人手中掌握著步軍統領衙門的兵馬,而且這些兵馬已經控制了皇宮;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將領共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等於將京城外圍的守衛部隊也已控制;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除了一個“糊里糊塗”的皇五子弘晝,誰也不知道胤祥哪裡去了。此等情形之下,就連雍正皇帝當時也認為,胤禩等人的逼宮行為就要成功了,圖裡琛更是覺得雍正皇帝就要失去皇位,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了!

所以,圖裡琛在面對站位時出現了猶豫,他在形勢沒明朗之前選擇了旁觀,而不是隻身涉險,進入衝突之中。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沒有明確表現出對雍正皇帝的放棄,更沒有明確表現出對廉親王胤禩的倒戈。他在觀望,他在等待局勢的進一步發展,畢竟那個可以擎天保駕的怡親王胤祥還沒有出現。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如果,胤祥出現並且力挽狂瀾,那麼圖裡琛的手下就會及時出現,控制住朝堂、控制住見勢不妙想要溜走的隆科多;

如果,胤祥不出現或者胤祥出現也於事無補,那麼圖裡琛的手下可能也會出現,只是它們會成為胤禩的助攻,成為新皇弘時的忠臣!

值得圖裡琛慶幸的是,他的猶豫,也正是圖裡琛的猶豫讓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官職祿位,保住了自己“忠誠”的形象。

於職場中,領導之間發生衝突的情況時常可見,甚至主管領導之間也會出現“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如何站位,如何跟隨領導的腳步,應該跟隨哪位領導的腳步,都是考驗職場人的重要因素。遇到這種事情,不妨和圖裡琛學習一下,不妨將自己置身事外;如果已經處在事件中間,那就不妨等等看看,猶豫一下,再做決定。

有時候,猶豫是一種保命的手段,是一種職場長青的必然。

03 圖裡琛忠心的延續,完成了從康熙到雍正,從雍正到乾隆的爆表操作

康熙皇帝駕崩後,雍正皇帝延續了對圖裡琛的信任和倚重,甚至數次將其作為欽差大臣使用,可見他在康熙、雍正兩朝的具體表現確實收到了實際效果。那麼,雍正皇帝過後的乾隆皇帝呢?表現如此突出的職場精英沒給自己鋪設後路嗎?雍正皇帝駕崩以後,圖裡琛又該何去何從呢?這份對於皇帝的忠心會不會再被乾隆皇帝認可呢?

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答案就在雍正皇帝處死皇三子弘時以後。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為什麼要假裝方便,以故意和康熙皇帝拉開距離?難道就只為了躲開那個肯定會打來的巴掌?

肯定不是!

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康熙皇帝行在的安全防衛和必要巡檢工作是圖裡琛等人的主要職責,所以圖裡琛不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發生了此等醜事,但就因為醜事主角乃系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嬪妃鄭春華,所以這件醜事就是關係康熙皇帝臉面乃至整個皇室臉面的大事。而且,無論從男人角色還是皇帝角色來看,康熙皇帝都不希望這件事被別人知道,更不希望被自己近前的侍衛知道。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我不知道”

但等到康熙皇帝撞見此等醜事以後,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會首先將罪責怪在“巡防”的侍衛頭上,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罪責難逃。那麼,這時候圖裡琛要不要說出早已經知道了這件醜事的發生?

說,就等於圖裡琛早知道這件事,卻並沒有稟報,一是隱瞞不報之罪;二是會嚴重傷及康熙皇帝的自尊和權威;

不說,就說明自己的保全守衛工作和夜晚巡防工作沒有做到位,如此低級的錯誤發生在御前侍衛領班的身上,罪責之大,不必多說。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遠離事件的爆發中心,等到康熙皇帝自己看到醜事發生以後,再聽從康熙皇帝的安排,實施行動。而且,在得到康熙皇帝的明確指令以後,圖裡琛下手穩準狠,將這件醜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最小範圍。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就圖裡琛久經沙場,並且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情況來看,他的手下功夫肯定了得,制服一個太監,而且控制在適當尺度之內絕對不是一件難事,或者根本就是圖裡琛司空見慣的事情。

那麼,這個把風的太監為何就會被圖裡琛“失手”弄死了呢?

這就是圖裡琛不再裝糊塗,展現聰明的時候。

將把風太監直接弄死,就是為了縮小這件醜事的影響範圍,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住康熙皇帝和大清皇室的臉面。將太監一下弄死並不是圖裡琛的本意而是康熙皇帝希望的事情,而且就當是的情況而言,將把風太監弄死才是最穩妥的處置。

失手弄死一個太監,而且是在那種情況下,圖裡琛完全可以不必彙報,甚至不必理會,可他卻彙報了:

“皇上,奴才失手,他死了!”

這就是圖裡琛在告訴康熙皇帝,我已經把知情最深的太監弄死了,您就放心吧!不會太過丟臉的!

展現了自己的聰明以後,再明確的告訴康熙皇帝,讓康熙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和無奈何,並最大程度的滿足康熙皇帝心中的期許,這就是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於職場中,於現實生活中,撞見上級領導醜事的情況,相信肯定會有,如何處理這份尷尬,如何最大程度的維護領導的臉面,如何將醜事影響縮小在最小範圍,就是一個職場人是否優秀的重要考量因素。圖裡琛在糊塗和聰明之間的高超變換就是這種職場生存技巧的最好教材。

2、面對領導階層內部矛盾,不糊塗也要裝糊塗

“花錢買命案”中,皇八子胤禩假傳聖旨,套出刑部堂官肖國興的口供,遷出了案件背後主謀——太子胤礽。掌握了胤礽罪證的皇八子胤禩連夜進宮,將罪證上報康熙皇帝。但在經過張廷玉的“深通上意”的操作下,康熙皇帝只是將肖國興外放看押,並沒有處理太子胤礽。而將肖國興壓赴盛京看押的執行人就是圖裡琛。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康熙皇帝問道:

“肖國興一路上說了什麼?”

圖裡琛答道:

“一路上,肖國興不斷地叫屈。他說八爺說過,皇上答應過,他只要說出太子的事,皇上就會既往不咎!”

康熙皇帝聞之神色大變,口中唸唸有詞:

“該死,該死!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圖裡琛聽聞以後,立馬說道:

“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

康熙皇帝說:

“誰讓你殺了肖國興!”

一個小小的刑部堂官,康熙皇帝想要除掉他就只是一句話的事,他為何要留著這個禍根,只是遠放而不是祕密處死呢?就是為了探明案件背後的真實情況,探明皇八子胤禩和皇太子胤扔在此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所以,康熙皇帝不會殺掉肖國興,圖裡琛也知道他不會殺掉肖國興,他更清楚康熙皇帝口中“其心可誅”的對象就是皇八子胤禩。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那麼圖裡琛為何故意強調自己會錯了康熙皇帝的意思呢?

1、康熙皇帝對於皇八子胤禩“其心可誅”、“該死”的評價乃系一個父親對於犯錯兒子的責罵和評價,雖然過於嚴厲,但還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失望甚至死心。這本就是康熙皇帝的家裡事,和外人無關,更不需外人的理解和插手,所以圖裡琛只能假裝“沒聽懂”

2、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皇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都是圖裡琛的主子,都屬於領導階層。康熙皇帝和兩位皇子之間的矛盾只是領導階層的內部矛盾,還輪不到一個奴才插手,更輪不到圖裡琛一個下屬主動請纓有所動作處理。既然不需要,那就只好裝作沒聽懂甚至會錯意。

3、康熙皇帝雖然對於胤禩的舉動很生氣,很失望,但他畢竟是康熙皇帝的皇子,還沒有失去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機會。也就是說康熙皇帝還沒有將和胤禩之間的矛盾公開,所以圖裡琛“不能知道”康熙皇帝和胤禩之間的矛盾。

4、在“九王奪嫡”事件呈現愈演愈烈的局勢下,康熙皇帝對於皇子的聖心、恩寵如何都關乎著皇子的最終地位,這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大事,更是關乎清朝國運氣脈的政治大事,是不能被一個御前侍衛知曉的!即使知道了,圖裡琛也只能裝作不知道。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裝糊塗!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02 圖裡琛在關鍵時刻“站位選擇”問題上的巔峰操作

作為御前侍衛,作為皇帝身邊的近侍,圖裡琛的政治站位對於皇帝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他幾乎可以在一瞬間決定皇帝的生死!

關於站位問題,圖裡琛的巔峰操作發生在廉親王胤禩聯合四位旗主王爺向雍正皇帝“逼宮”事件中。

雍正皇帝登基後,皇八子胤禩一直心有不甘,在雍正皇帝推行新政得罪了朝臣、傷及了滿洲八旗利益的時候,胤禩終於等到了機會,聯合從關外來的四位旗主王爺,發動了“逼宮”事件。在此事件中,胤禩可謂準備充分,先是拉攏了掌管宮中宿衛和京城安全巡防的隆科多,然後將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將領共管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

在雍正皇帝意識到當日朝會就是胤禩等人來逼宮以後,讓圖裡琛調一棚御林軍來鎮住場面的時候,圖裡琛卻說:

“皇上,奴才失職!奴才的手下都讓隆科多大人調來的人給換防了!”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我們暫且不論圖裡琛一個御前侍衛領班被人換防的可能性有多小,也先不說他的手下被換防為何不提前上報,單就胤祥在掌控住局面以後,圖裡琛立馬吩咐手下看住隆科多就能看出他手中還是有部分御林軍可以調用的。

雖然這部分御林軍可能對大局無用,但如果圖裡琛運用得當,先將朝堂之內的皇八子胤禩和四位旗主王爺控制住,就算是再多兵馬逼宮,也怕是會失敗。那麼,在雍正皇帝的要求下,圖裡琛為何沒這樣做呢?是覺得對大局無用嗎?

肯定不是!

而是圖裡琛在選擇站位!

就當時的情形而言,胤禩等人手中掌握著步軍統領衙門的兵馬,而且這些兵馬已經控制了皇宮;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將領共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等於將京城外圍的守衛部隊也已控制;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除了一個“糊里糊塗”的皇五子弘晝,誰也不知道胤祥哪裡去了。此等情形之下,就連雍正皇帝當時也認為,胤禩等人的逼宮行為就要成功了,圖裡琛更是覺得雍正皇帝就要失去皇位,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了!

所以,圖裡琛在面對站位時出現了猶豫,他在形勢沒明朗之前選擇了旁觀,而不是隻身涉險,進入衝突之中。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沒有明確表現出對雍正皇帝的放棄,更沒有明確表現出對廉親王胤禩的倒戈。他在觀望,他在等待局勢的進一步發展,畢竟那個可以擎天保駕的怡親王胤祥還沒有出現。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如果,胤祥出現並且力挽狂瀾,那麼圖裡琛的手下就會及時出現,控制住朝堂、控制住見勢不妙想要溜走的隆科多;

如果,胤祥不出現或者胤祥出現也於事無補,那麼圖裡琛的手下可能也會出現,只是它們會成為胤禩的助攻,成為新皇弘時的忠臣!

值得圖裡琛慶幸的是,他的猶豫,也正是圖裡琛的猶豫讓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官職祿位,保住了自己“忠誠”的形象。

於職場中,領導之間發生衝突的情況時常可見,甚至主管領導之間也會出現“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如何站位,如何跟隨領導的腳步,應該跟隨哪位領導的腳步,都是考驗職場人的重要因素。遇到這種事情,不妨和圖裡琛學習一下,不妨將自己置身事外;如果已經處在事件中間,那就不妨等等看看,猶豫一下,再做決定。

有時候,猶豫是一種保命的手段,是一種職場長青的必然。

03 圖裡琛忠心的延續,完成了從康熙到雍正,從雍正到乾隆的爆表操作

康熙皇帝駕崩後,雍正皇帝延續了對圖裡琛的信任和倚重,甚至數次將其作為欽差大臣使用,可見他在康熙、雍正兩朝的具體表現確實收到了實際效果。那麼,雍正皇帝過後的乾隆皇帝呢?表現如此突出的職場精英沒給自己鋪設後路嗎?雍正皇帝駕崩以後,圖裡琛又該何去何從呢?這份對於皇帝的忠心會不會再被乾隆皇帝認可呢?

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答案就在雍正皇帝處死皇三子弘時以後。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不知道有沒有和小編一樣的看眾,在雍正皇帝處死皇三子弘時以後,作為一個父親,雍正皇帝的心中肯定是悲痛萬分,但為了大清江山、為了弘曆能夠成功繼承皇位,他又不得不這樣做。悲痛之餘的矛盾心理,讓宵衣旰食的雍正皇帝吐了一口鮮血,心疼不已的圖裡琛背起蒼老的皇帝一步一踉蹌的返回。

小編為雍正皇帝的無奈感嘆,也為雍正皇帝和圖裡琛之間的君臣感情感動,但同時,也為圖裡琛以後的職場生存擔心。要知道和雍正皇帝相比,已經確立了皇位繼承人身份的皇四子弘曆似乎心機更多、手段更多、多疑的性格更勝。

但是在雍正皇帝返回寢宮,弘曆前來請安,卻首先看向站在一旁的圖裡琛,圖裡琛輕輕閉眼用以表述確定,然後弘曆才問到:

“皇阿瑪,我三哥呢?”

弘曆是前來請安的,為什麼不先請安,先問皇三子弘時哪裡去了?

這說明他知道弘時已經被雍正皇帝處死了,而且就是圖裡琛提前將雍正皇帝打算處死弘時的消息透露給的弘曆。剛才圖裡琛那個表示確定的眼神就是在告訴弘曆,弘時已經被處死了,可以開始你的表演了!可以開始在你皇阿瑪面前展現你的“兄弟情深”和“不計前嫌”了。

"

導語:《雍正王朝》的經典之處在於它給予了觀看者一個長時間的思考和回味過程,劇情發展的環環相扣、職場陷阱的重重設置,彷彿讓人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便落入萬丈深淵。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此等情節中都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和戒備,手段心機的運用更是必須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才能保證最起碼的生存。

但如果想要於職場中保證自己的官職和地位,想要持續獲得皇帝聖心和恩寵,就必須陰謀陽謀同時用、韜略謀算一塊上。對於在皇帝身邊任職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而言,更是如此。

這個從康熙皇帝身邊走向雍正皇帝身邊的兩朝御前紅人,從一個帶刀“莽夫”硬生生的活成了一個職場精英!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在清朝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於康熙六年,病逝於乾隆五年,也是一位歷經三朝的老牌朝臣,但和劇中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圖裡琛乃是國子監出身的文臣。

本文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單就《雍正王朝》中對於御前侍衛領班的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剖析。從圖裡琛在劇中的具體操作,探究他為何會在如此敏感的位置上,穩立兩朝(甚至三朝)而不倒,深得皇帝恩寵的?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的聰明之處在於完美掩飾自己的聰明和糊塗,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明示自己的聰明和糊塗;在於懂得關鍵時期的站位,而且並不急於表態,等到局勢逐漸明朗再行押寶;在於隨時隨刻展現自己的忠心,而且這些必須保證這種忠心能夠得到有效延續,也就是後路的妥善安排。

就圖裡琛的具體表現來看,僅僅做一個御前侍衛領班似乎委屈了這個職場精英,但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表現張力太多決定了他斷不會成為類似李衛一樣的封疆大吏,更不會成為類似張廷玉一樣的朝中巨擘,對於這一部分,我們另成文論述。

01 圖裡琛對於“聰明和糊塗”的完美處理

從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再從劇中隱射的劇情能夠看出,圖裡琛在乾隆朝依然是囂張的存在。作為一個御前帶刀侍衛,圖裡琛深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康熙皇帝甚至數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這個看著“五大三粗”的行伍之人。圖裡琛之所以能被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如此看重,而並無過多戒備防範之心,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在康熙皇帝面前“該糊塗的時候糊塗、該聰明的時候聰明”。

1、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知道。

“花錢買命案”以後,內心煩憂的康熙皇帝帶領所有皇子前往熱河“木蘭秋獮”,在此期間,發生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皇帝撞見的醜事。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被李德全勸阻了連續“翻牌子”的康熙皇帝,帶領兩位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和德楞泰前往鹿苑散心,無意間撞見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好事”,但在進入鹿苑之前,原本應該和德楞泰一樣緊緊跟在康熙皇帝身邊的圖裡琛,卻故意落後,站在鹿苑門口方便起來。

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直接給了德楞泰一巴掌,為什麼打他?

在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竟然發生瞭如此醜事,即使不是康熙皇帝的后妃所為,也是皇宮中難以啟齒的醜聞,這說明作為御前侍衛領班的德楞泰等人沒有履行好夜晚巡防的職能,甚至沒有做好御駕守衛工作。

轉而一想,就德楞泰和圖裡琛平日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小事又不可能發生,而且就醜事發生的地點來看,也不是普通官員或者太監能夠成事的所在,所以康熙皇帝知道了房子裡男女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所以才會說出:

“外面肯定有把風的,抓!”

這時,德楞泰才快走幾步將假裝方便的圖裡琛拉回來:

“別裝假了,辦差去吧!”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圖裡琛為什麼要假裝方便,以故意和康熙皇帝拉開距離?難道就只為了躲開那個肯定會打來的巴掌?

肯定不是!

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康熙皇帝行在的安全防衛和必要巡檢工作是圖裡琛等人的主要職責,所以圖裡琛不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御駕附近發生了此等醜事,但就因為醜事主角乃系胤礽和康熙皇帝的嬪妃鄭春華,所以這件醜事就是關係康熙皇帝臉面乃至整個皇室臉面的大事。而且,無論從男人角色還是皇帝角色來看,康熙皇帝都不希望這件事被別人知道,更不希望被自己近前的侍衛知道。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我不知道”

但等到康熙皇帝撞見此等醜事以後,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會首先將罪責怪在“巡防”的侍衛頭上,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罪責難逃。那麼,這時候圖裡琛要不要說出早已經知道了這件醜事的發生?

說,就等於圖裡琛早知道這件事,卻並沒有稟報,一是隱瞞不報之罪;二是會嚴重傷及康熙皇帝的自尊和權威;

不說,就說明自己的保全守衛工作和夜晚巡防工作沒有做到位,如此低級的錯誤發生在御前侍衛領班的身上,罪責之大,不必多說。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糊塗,選擇了遠離事件的爆發中心,等到康熙皇帝自己看到醜事發生以後,再聽從康熙皇帝的安排,實施行動。而且,在得到康熙皇帝的明確指令以後,圖裡琛下手穩準狠,將這件醜事的影響控制在了最小範圍。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就圖裡琛久經沙場,並且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情況來看,他的手下功夫肯定了得,制服一個太監,而且控制在適當尺度之內絕對不是一件難事,或者根本就是圖裡琛司空見慣的事情。

那麼,這個把風的太監為何就會被圖裡琛“失手”弄死了呢?

這就是圖裡琛不再裝糊塗,展現聰明的時候。

將把風太監直接弄死,就是為了縮小這件醜事的影響範圍,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住康熙皇帝和大清皇室的臉面。將太監一下弄死並不是圖裡琛的本意而是康熙皇帝希望的事情,而且就當是的情況而言,將把風太監弄死才是最穩妥的處置。

失手弄死一個太監,而且是在那種情況下,圖裡琛完全可以不必彙報,甚至不必理會,可他卻彙報了:

“皇上,奴才失手,他死了!”

這就是圖裡琛在告訴康熙皇帝,我已經把知情最深的太監弄死了,您就放心吧!不會太過丟臉的!

展現了自己的聰明以後,再明確的告訴康熙皇帝,讓康熙皇帝知道自己的苦心和無奈何,並最大程度的滿足康熙皇帝心中的期許,這就是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於職場中,於現實生活中,撞見上級領導醜事的情況,相信肯定會有,如何處理這份尷尬,如何最大程度的維護領導的臉面,如何將醜事影響縮小在最小範圍,就是一個職場人是否優秀的重要考量因素。圖裡琛在糊塗和聰明之間的高超變換就是這種職場生存技巧的最好教材。

2、面對領導階層內部矛盾,不糊塗也要裝糊塗

“花錢買命案”中,皇八子胤禩假傳聖旨,套出刑部堂官肖國興的口供,遷出了案件背後主謀——太子胤礽。掌握了胤礽罪證的皇八子胤禩連夜進宮,將罪證上報康熙皇帝。但在經過張廷玉的“深通上意”的操作下,康熙皇帝只是將肖國興外放看押,並沒有處理太子胤礽。而將肖國興壓赴盛京看押的執行人就是圖裡琛。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康熙皇帝問道:

“肖國興一路上說了什麼?”

圖裡琛答道:

“一路上,肖國興不斷地叫屈。他說八爺說過,皇上答應過,他只要說出太子的事,皇上就會既往不咎!”

康熙皇帝聞之神色大變,口中唸唸有詞:

“該死,該死!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圖裡琛聽聞以後,立馬說道:

“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

康熙皇帝說:

“誰讓你殺了肖國興!”

一個小小的刑部堂官,康熙皇帝想要除掉他就只是一句話的事,他為何要留著這個禍根,只是遠放而不是祕密處死呢?就是為了探明案件背後的真實情況,探明皇八子胤禩和皇太子胤扔在此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所以,康熙皇帝不會殺掉肖國興,圖裡琛也知道他不會殺掉肖國興,他更清楚康熙皇帝口中“其心可誅”的對象就是皇八子胤禩。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那麼圖裡琛為何故意強調自己會錯了康熙皇帝的意思呢?

1、康熙皇帝對於皇八子胤禩“其心可誅”、“該死”的評價乃系一個父親對於犯錯兒子的責罵和評價,雖然過於嚴厲,但還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失望甚至死心。這本就是康熙皇帝的家裡事,和外人無關,更不需外人的理解和插手,所以圖裡琛只能假裝“沒聽懂”

2、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皇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都是圖裡琛的主子,都屬於領導階層。康熙皇帝和兩位皇子之間的矛盾只是領導階層的內部矛盾,還輪不到一個奴才插手,更輪不到圖裡琛一個下屬主動請纓有所動作處理。既然不需要,那就只好裝作沒聽懂甚至會錯意。

3、康熙皇帝雖然對於胤禩的舉動很生氣,很失望,但他畢竟是康熙皇帝的皇子,還沒有失去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機會。也就是說康熙皇帝還沒有將和胤禩之間的矛盾公開,所以圖裡琛“不能知道”康熙皇帝和胤禩之間的矛盾。

4、在“九王奪嫡”事件呈現愈演愈烈的局勢下,康熙皇帝對於皇子的聖心、恩寵如何都關乎著皇子的最終地位,這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大事,更是關乎清朝國運氣脈的政治大事,是不能被一個御前侍衛知曉的!即使知道了,圖裡琛也只能裝作不知道。

所以,圖裡琛選擇了裝糊塗!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02 圖裡琛在關鍵時刻“站位選擇”問題上的巔峰操作

作為御前侍衛,作為皇帝身邊的近侍,圖裡琛的政治站位對於皇帝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他幾乎可以在一瞬間決定皇帝的生死!

關於站位問題,圖裡琛的巔峰操作發生在廉親王胤禩聯合四位旗主王爺向雍正皇帝“逼宮”事件中。

雍正皇帝登基後,皇八子胤禩一直心有不甘,在雍正皇帝推行新政得罪了朝臣、傷及了滿洲八旗利益的時候,胤禩終於等到了機會,聯合從關外來的四位旗主王爺,發動了“逼宮”事件。在此事件中,胤禩可謂準備充分,先是拉攏了掌管宮中宿衛和京城安全巡防的隆科多,然後將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將領共管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

在雍正皇帝意識到當日朝會就是胤禩等人來逼宮以後,讓圖裡琛調一棚御林軍來鎮住場面的時候,圖裡琛卻說:

“皇上,奴才失職!奴才的手下都讓隆科多大人調來的人給換防了!”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我們暫且不論圖裡琛一個御前侍衛領班被人換防的可能性有多小,也先不說他的手下被換防為何不提前上報,單就胤祥在掌控住局面以後,圖裡琛立馬吩咐手下看住隆科多就能看出他手中還是有部分御林軍可以調用的。

雖然這部分御林軍可能對大局無用,但如果圖裡琛運用得當,先將朝堂之內的皇八子胤禩和四位旗主王爺控制住,就算是再多兵馬逼宮,也怕是會失敗。那麼,在雍正皇帝的要求下,圖裡琛為何沒這樣做呢?是覺得對大局無用嗎?

肯定不是!

而是圖裡琛在選擇站位!

就當時的情形而言,胤禩等人手中掌握著步軍統領衙門的兵馬,而且這些兵馬已經控制了皇宮;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將領共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等於將京城外圍的守衛部隊也已控制;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除了一個“糊里糊塗”的皇五子弘晝,誰也不知道胤祥哪裡去了。此等情形之下,就連雍正皇帝當時也認為,胤禩等人的逼宮行為就要成功了,圖裡琛更是覺得雍正皇帝就要失去皇位,大清王朝馬上就要變天了!

所以,圖裡琛在面對站位時出現了猶豫,他在形勢沒明朗之前選擇了旁觀,而不是隻身涉險,進入衝突之中。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沒有明確表現出對雍正皇帝的放棄,更沒有明確表現出對廉親王胤禩的倒戈。他在觀望,他在等待局勢的進一步發展,畢竟那個可以擎天保駕的怡親王胤祥還沒有出現。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如果,胤祥出現並且力挽狂瀾,那麼圖裡琛的手下就會及時出現,控制住朝堂、控制住見勢不妙想要溜走的隆科多;

如果,胤祥不出現或者胤祥出現也於事無補,那麼圖裡琛的手下可能也會出現,只是它們會成為胤禩的助攻,成為新皇弘時的忠臣!

值得圖裡琛慶幸的是,他的猶豫,也正是圖裡琛的猶豫讓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官職祿位,保住了自己“忠誠”的形象。

於職場中,領導之間發生衝突的情況時常可見,甚至主管領導之間也會出現“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如何站位,如何跟隨領導的腳步,應該跟隨哪位領導的腳步,都是考驗職場人的重要因素。遇到這種事情,不妨和圖裡琛學習一下,不妨將自己置身事外;如果已經處在事件中間,那就不妨等等看看,猶豫一下,再做決定。

有時候,猶豫是一種保命的手段,是一種職場長青的必然。

03 圖裡琛忠心的延續,完成了從康熙到雍正,從雍正到乾隆的爆表操作

康熙皇帝駕崩後,雍正皇帝延續了對圖裡琛的信任和倚重,甚至數次將其作為欽差大臣使用,可見他在康熙、雍正兩朝的具體表現確實收到了實際效果。那麼,雍正皇帝過後的乾隆皇帝呢?表現如此突出的職場精英沒給自己鋪設後路嗎?雍正皇帝駕崩以後,圖裡琛又該何去何從呢?這份對於皇帝的忠心會不會再被乾隆皇帝認可呢?

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答案就在雍正皇帝處死皇三子弘時以後。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不知道有沒有和小編一樣的看眾,在雍正皇帝處死皇三子弘時以後,作為一個父親,雍正皇帝的心中肯定是悲痛萬分,但為了大清江山、為了弘曆能夠成功繼承皇位,他又不得不這樣做。悲痛之餘的矛盾心理,讓宵衣旰食的雍正皇帝吐了一口鮮血,心疼不已的圖裡琛背起蒼老的皇帝一步一踉蹌的返回。

小編為雍正皇帝的無奈感嘆,也為雍正皇帝和圖裡琛之間的君臣感情感動,但同時,也為圖裡琛以後的職場生存擔心。要知道和雍正皇帝相比,已經確立了皇位繼承人身份的皇四子弘曆似乎心機更多、手段更多、多疑的性格更勝。

但是在雍正皇帝返回寢宮,弘曆前來請安,卻首先看向站在一旁的圖裡琛,圖裡琛輕輕閉眼用以表述確定,然後弘曆才問到:

“皇阿瑪,我三哥呢?”

弘曆是前來請安的,為什麼不先請安,先問皇三子弘時哪裡去了?

這說明他知道弘時已經被雍正皇帝處死了,而且就是圖裡琛提前將雍正皇帝打算處死弘時的消息透露給的弘曆。剛才圖裡琛那個表示確定的眼神就是在告訴弘曆,弘時已經被處死了,可以開始你的表演了!可以開始在你皇阿瑪面前展現你的“兄弟情深”和“不計前嫌”了。

雍正王朝:這個擔任御前侍衛領班的“莽夫”,竟也是個職場精英

這說明這個已經受兩代帝王恩寵的御前帶刀侍衛又和雍正皇帝的接班人——乾隆皇帝達成了默契,獲得了第三代帝王的信任。

於職場中,領導階層更迭的情況更是經常遇見,如何獲得新領導的信任和倚重,如何快速穩固在新領導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就是職場人在日常工作和具體言行中時刻需要注意的!這裡面並不僅僅是忠誠在起作用,幫助新領導迅速樹立絕對權威,幫助領導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才是至為關鍵的所在。

參考文獻: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