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兩大科舉奇蹟”的這個縣,低調的讓你想象不到

科舉制度作為古代選拔人才的方式,一直持續了一千多年,是古時讀書人唯一施展才能報效國家的方式。但科舉考試沒有那麼容易,要經歷層層的選拔,最後才可金榜題名。科舉的第一名被稱為狀元,得狀元就更不容易了,必須是才能非常出眾的人才,據不完全統計,科舉存在的一千多年裡奪得狀元的人大概有九百多位。但在福建省的一個縣,曾經在七年裡出了三位狀元,另外還有一件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科舉傳奇。

誕生“兩大科舉奇蹟”的這個縣,低調的讓你想象不到

永泰縣位於福建省的東部,那裡自然環境優美,還被稱為“天然氧吧”。在歷史上永泰縣也很輝煌,出過很多歷史名人,其中最為榮耀的就是南宋時期,當時科舉為三年一試,從乾道二年到八年,三次科舉狀元蕭國樑、鄭僑、黃定都是永泰縣人,創造了科舉史上的奇蹟。

蕭國樑是永泰縣嶺路鄉陳山人,是乾道二年的科舉狀元,也是南宋的第十三位狀元。但當時的榜首其實是趙汝愚,趙汝愚的身份是皇室成員,皇上的親戚,而科舉的本質是為了選拔民間的賢才,於是趙汝愚沒有被提狀元,蕭國樑因此金榜題名,奪得狀元。蕭國樑的文采很出眾,之後任著作郎、禮部郎中等職。

誕生“兩大科舉奇蹟”的這個縣,低調的讓你想象不到

南宋第十四位狀元鄭僑,是永泰縣赤錫鄉雙桂村人,任過建寧、福州知府,最高做過樞密院事,地位可以媲美宰相。鄭僑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受災時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又給貧困地區減免賦稅。鄭僑在孝宗、光宗、寧宗期間都備受重用,是當之無愧的三朝元老。

黃定是第十五位南宋的狀元,永泰縣一都龍嶼村人。在任潮州知府時,做出不少功績,深受潮州的人民愛戴,後來又升為國子監祭酒,是最高學府的校長。

同一個地方連出三位狀元是科舉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因此在當時永泰縣也轟動一時。但永泰縣的輝煌不只是因為這一件事,還有“父子六進士,官帶十八條”更讓人驚歎。

誕生“兩大科舉奇蹟”的這個縣,低調的讓你想象不到

張肩孟是永泰縣月洲村人,在北宋皇祐五年時進士,歷任知府、刺史等官職,七十歲時辭官告老還鄉,後贈少師,諡文婧。張肩孟有五個兒子,接連進士為官。大兒子張勵官至中奉大夫;二兒子張勔官至朝散郎;三兒子張績官至太學博士;四兒子張勸官至工部尚書;五兒子張動官至龍圖閣直學士。

誕生“兩大科舉奇蹟”的這個縣,低調的讓你想象不到

父子六人同時在朝為官,讓張家名聲大噪,永泰縣也出了名,後來張家被讚美“靈椿一株秀,丹桂五枝芳”。除此之外,張肩孟共有十二位世孫,僅有兩人未入仕途,其餘十人也都做了官,另外張肩孟有兩個侄孫也入朝為官,因此加在一起祖孫三代共十八條官帶。

科舉歷史上的奇蹟有很多,像永泰縣這樣誕生兩大科舉傳奇的地方是極為少見的,雖然科舉制度早已流入歷史的長河中,但這樣的傳奇值得被後人廣為傳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