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 安眠藥 精神病 戀愛 藝術 曲瑋瑋 2019-08-22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他跟我說:“你別這樣,我挺害怕的。”

► @如花姐

我猜應該愛情可能會把TA從地獄帶回天堂,

也可能會讓TA墜入更深的地獄。

► @春風仍遲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他跟我說:“你別這樣,我挺害怕的。”

► @如花姐

我猜應該愛情可能會把TA從地獄帶回天堂,

也可能會讓TA墜入更深的地獄。

► @春風仍遲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扶蘇

我什麼都不能做,唯有抱緊她,

不斷逗她開心。

她的笑如同春天第一縷陽光一樣活潑,

可惜,是春天。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他跟我說:“你別這樣,我挺害怕的。”

► @如花姐

我猜應該愛情可能會把TA從地獄帶回天堂,

也可能會讓TA墜入更深的地獄。

► @春風仍遲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扶蘇

我什麼都不能做,唯有抱緊她,

不斷逗她開心。

她的笑如同春天第一縷陽光一樣活潑,

可惜,是春天。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理解和包容,說起來很簡單的兩個詞,當真正運用起來,卻需要極大的堅持才能一直做到。

► @Void

我要說的,就是一句話:

別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們的世界。

實用一點的就是:

不要在他們狀態不好的時候,

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他跟我說:“你別這樣,我挺害怕的。”

► @如花姐

我猜應該愛情可能會把TA從地獄帶回天堂,

也可能會讓TA墜入更深的地獄。

► @春風仍遲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扶蘇

我什麼都不能做,唯有抱緊她,

不斷逗她開心。

她的笑如同春天第一縷陽光一樣活潑,

可惜,是春天。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理解和包容,說起來很簡單的兩個詞,當真正運用起來,卻需要極大的堅持才能一直做到。

► @Void

我要說的,就是一句話:

別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們的世界。

實用一點的就是:

不要在他們狀態不好的時候,

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愛一個抑鬱患者會很艱難,因為他們經常會太焦慮或抑鬱,無法給你的生活帶來正能量。當你無法理解一個人在經歷什麼的時候,去認真聆聽會相當困難。

所以要保證,你自己也有自己充足的空間梳理內心。

► @匿名用戶

我最希望別人

像上帝一樣 保持沉默

► @匿名用戶

如果你做了能做的一切,他都無動於衷,

那你可以放棄你的努力,

但一定不要放棄你的朋友,就這樣。

就陪伴就好了。

► @池澤

不要強迫患者改變想法。

很多抑鬱症患者的想法普通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這些想法其實就像感冒了會打噴嚏一樣,都是抑鬱症的症狀,在病好轉之前是改變不了的,強迫改變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他跟我說:“你別這樣,我挺害怕的。”

► @如花姐

我猜應該愛情可能會把TA從地獄帶回天堂,

也可能會讓TA墜入更深的地獄。

► @春風仍遲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扶蘇

我什麼都不能做,唯有抱緊她,

不斷逗她開心。

她的笑如同春天第一縷陽光一樣活潑,

可惜,是春天。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理解和包容,說起來很簡單的兩個詞,當真正運用起來,卻需要極大的堅持才能一直做到。

► @Void

我要說的,就是一句話:

別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們的世界。

實用一點的就是:

不要在他們狀態不好的時候,

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愛一個抑鬱患者會很艱難,因為他們經常會太焦慮或抑鬱,無法給你的生活帶來正能量。當你無法理解一個人在經歷什麼的時候,去認真聆聽會相當困難。

所以要保證,你自己也有自己充足的空間梳理內心。

► @匿名用戶

我最希望別人

像上帝一樣 保持沉默

► @匿名用戶

如果你做了能做的一切,他都無動於衷,

那你可以放棄你的努力,

但一定不要放棄你的朋友,就這樣。

就陪伴就好了。

► @池澤

不要強迫患者改變想法。

很多抑鬱症患者的想法普通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這些想法其實就像感冒了會打噴嚏一樣,都是抑鬱症的症狀,在病好轉之前是改變不了的,強迫改變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他跟我說:“你別這樣,我挺害怕的。”

► @如花姐

我猜應該愛情可能會把TA從地獄帶回天堂,

也可能會讓TA墜入更深的地獄。

► @春風仍遲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扶蘇

我什麼都不能做,唯有抱緊她,

不斷逗她開心。

她的笑如同春天第一縷陽光一樣活潑,

可惜,是春天。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理解和包容,說起來很簡單的兩個詞,當真正運用起來,卻需要極大的堅持才能一直做到。

► @Void

我要說的,就是一句話:

別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們的世界。

實用一點的就是:

不要在他們狀態不好的時候,

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愛一個抑鬱患者會很艱難,因為他們經常會太焦慮或抑鬱,無法給你的生活帶來正能量。當你無法理解一個人在經歷什麼的時候,去認真聆聽會相當困難。

所以要保證,你自己也有自己充足的空間梳理內心。

► @匿名用戶

我最希望別人

像上帝一樣 保持沉默

► @匿名用戶

如果你做了能做的一切,他都無動於衷,

那你可以放棄你的努力,

但一定不要放棄你的朋友,就這樣。

就陪伴就好了。

► @池澤

不要強迫患者改變想法。

很多抑鬱症患者的想法普通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這些想法其實就像感冒了會打噴嚏一樣,都是抑鬱症的症狀,在病好轉之前是改變不了的,強迫改變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痊癒是一種什麼體驗?

“雖然每天都下著雨,溼漉漉的,但是總會有太陽出來,照到你窗臺上的那一天啊。”

► @沙鷗

我不知道抑鬱症完全痊癒是什麼體驗,

但我知道抑鬱症好轉的標誌是:

開始怕死了。

開始對一些和死亡有關的圖片、視頻、文字感到恐懼了。

開始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知道防火防電防交通事故了。

而這種體驗,是我以前從未有過的。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他跟我說:“你別這樣,我挺害怕的。”

► @如花姐

我猜應該愛情可能會把TA從地獄帶回天堂,

也可能會讓TA墜入更深的地獄。

► @春風仍遲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扶蘇

我什麼都不能做,唯有抱緊她,

不斷逗她開心。

她的笑如同春天第一縷陽光一樣活潑,

可惜,是春天。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理解和包容,說起來很簡單的兩個詞,當真正運用起來,卻需要極大的堅持才能一直做到。

► @Void

我要說的,就是一句話:

別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們的世界。

實用一點的就是:

不要在他們狀態不好的時候,

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愛一個抑鬱患者會很艱難,因為他們經常會太焦慮或抑鬱,無法給你的生活帶來正能量。當你無法理解一個人在經歷什麼的時候,去認真聆聽會相當困難。

所以要保證,你自己也有自己充足的空間梳理內心。

► @匿名用戶

我最希望別人

像上帝一樣 保持沉默

► @匿名用戶

如果你做了能做的一切,他都無動於衷,

那你可以放棄你的努力,

但一定不要放棄你的朋友,就這樣。

就陪伴就好了。

► @池澤

不要強迫患者改變想法。

很多抑鬱症患者的想法普通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這些想法其實就像感冒了會打噴嚏一樣,都是抑鬱症的症狀,在病好轉之前是改變不了的,強迫改變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痊癒是一種什麼體驗?

“雖然每天都下著雨,溼漉漉的,但是總會有太陽出來,照到你窗臺上的那一天啊。”

► @沙鷗

我不知道抑鬱症完全痊癒是什麼體驗,

但我知道抑鬱症好轉的標誌是:

開始怕死了。

開始對一些和死亡有關的圖片、視頻、文字感到恐懼了。

開始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知道防火防電防交通事故了。

而這種體驗,是我以前從未有過的。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tianyu wu

像是肖申克的救贖最後,安迪從滿是大糞汙垢的下水管道爬出來,在滂沱大雨中張開雙臂的那種自由感。

► @糖醋小妞

依舊會因為一些事情非常低落,非常敏感,情緒奔潰,哭成傻逼。比常人更容易感到無力,負面,自卑。

但是,哭個幾天之後,會有一種釋懷和放下的感覺,好像也沒有那麼大不了。情緒會慢慢回到正常線。

情緒化的感受折騰,但是最終,還是能理性的說服自己。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他跟我說:“你別這樣,我挺害怕的。”

► @如花姐

我猜應該愛情可能會把TA從地獄帶回天堂,

也可能會讓TA墜入更深的地獄。

► @春風仍遲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扶蘇

我什麼都不能做,唯有抱緊她,

不斷逗她開心。

她的笑如同春天第一縷陽光一樣活潑,

可惜,是春天。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理解和包容,說起來很簡單的兩個詞,當真正運用起來,卻需要極大的堅持才能一直做到。

► @Void

我要說的,就是一句話:

別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們的世界。

實用一點的就是:

不要在他們狀態不好的時候,

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愛一個抑鬱患者會很艱難,因為他們經常會太焦慮或抑鬱,無法給你的生活帶來正能量。當你無法理解一個人在經歷什麼的時候,去認真聆聽會相當困難。

所以要保證,你自己也有自己充足的空間梳理內心。

► @匿名用戶

我最希望別人

像上帝一樣 保持沉默

► @匿名用戶

如果你做了能做的一切,他都無動於衷,

那你可以放棄你的努力,

但一定不要放棄你的朋友,就這樣。

就陪伴就好了。

► @池澤

不要強迫患者改變想法。

很多抑鬱症患者的想法普通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這些想法其實就像感冒了會打噴嚏一樣,都是抑鬱症的症狀,在病好轉之前是改變不了的,強迫改變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痊癒是一種什麼體驗?

“雖然每天都下著雨,溼漉漉的,但是總會有太陽出來,照到你窗臺上的那一天啊。”

► @沙鷗

我不知道抑鬱症完全痊癒是什麼體驗,

但我知道抑鬱症好轉的標誌是:

開始怕死了。

開始對一些和死亡有關的圖片、視頻、文字感到恐懼了。

開始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知道防火防電防交通事故了。

而這種體驗,是我以前從未有過的。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tianyu wu

像是肖申克的救贖最後,安迪從滿是大糞汙垢的下水管道爬出來,在滂沱大雨中張開雙臂的那種自由感。

► @糖醋小妞

依舊會因為一些事情非常低落,非常敏感,情緒奔潰,哭成傻逼。比常人更容易感到無力,負面,自卑。

但是,哭個幾天之後,會有一種釋懷和放下的感覺,好像也沒有那麼大不了。情緒會慢慢回到正常線。

情緒化的感受折騰,但是最終,還是能理性的說服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Infinity723

沒有所謂的痊癒。

你要明白,高興的你,抑鬱的你,都是你。

什麼時候你能坦然接受這一點,什麼時候這就不再是一個問題。

► @匿名用戶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要用你一生的時間和它戰鬥。

一個出色的戰士,能夠永遠佔據上風,牢牢控制住局勢。

► @匿名用戶

有希望。

"

之前有人發起一個活動,在黃昏時去問二十多歲的人,你最近生活快樂嗎,你覺得大多數回答是什麼樣的?評論裡大多數人都說,一點也不快樂,勉強苟活。仔細想想,你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了?

不僅僅是二十多歲的階段,感覺「喪」,感覺情緒低落,時常不快樂,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這種低落的情緒,有的來自孤獨。無法和孤獨和平相處,像周國平說的,「惶惶不安,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只能忍受喧囂而不能忍受獨處,時常感受空虛的熬煎。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有的來自不順。總想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長期處於不順的狀態便開始懷疑選擇是否正確,懷疑命運是否公平,懷疑明天是否能變好。

有的僅僅是喜歡「跟風」,或者說不知足。把頹喪的狀態當成一種潮流,一種示弱,一種博得關注的途徑,永遠不滿足於所得,永遠想索求更多。

上面這些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加以改善的。

但有一些人,是因為病症——準確地來說,是不受控制地一直保持著失去希望的狀態,甚至每天都想著如何放棄所擁有的一切。

我們通常稱他們,抑鬱症患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今天的話題回答來自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未知的事物總讓人恐懼,當你願意正視它,對抗它,事情也許不會變得更好——但絕不會更糟。

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柔相待。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得過抑鬱症是怎樣一種經歷?

永遠不要覺得他們是因為「事多」、「矯情」,當然也不要武斷地把「抑鬱情緒」歸為「抑鬱症」。抑鬱症是一條黑狗,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它。

► @Aurora_02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賣安眠藥給16歲的我。

► @拿了柚子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 @周北枳

精神病不清楚自己有病,所以傷害別人;

抑鬱症明白自己有問題,所以傷害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大臉盤子小酒窩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別人以為我懶,我有意志,也有力氣,但我病了,這是一種意志控制不了力氣的病,因此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

► @_有莘之野_

我沒有抑鬱症,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她有抑鬱症。

平日裡看起來那麼開朗明媚的女孩子。她給我看過她的隨筆,是冷到骨子裡的絕望。白天把窗簾拉的死死的,甚至用枕頭把縫隙塞住。明明活在黑暗裡,卻被迫在陽光下微笑。有時他們不願與外界透漏,生怕得到諷刺與懷疑。

但當一個人跟你傾吐,請一定,傾聽。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o懵孟o

我曾經中度抑鬱重度焦慮。我很怕別人說我是精神病。

而且太多人把抑鬱症和矯情劃等號。他們不理解不包容,當初我也會討厭自己覺得身邊人的不幸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我每天無緣無故的發火發完火又自我厭棄,我甚至休學了。

很幸運,我現在好起來了,12月我要去留學了,一切都會好的,你看我就過來了。

► @淺水溺

我患有抑鬱症已經有三年了,期間無論多痛苦都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當父母責備我懶惰、做事不負責不認真、脾氣壞的時候,我很多次都想告訴他們我的抑鬱症有多嚴重。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因為害怕如果自己承認得了抑鬱症就註定是個幹不成大事的loser。

那些沒有經歷過抑鬱的人,做不到理解也請尊重。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患者是怎樣理解感情的?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在「抑鬱症患者」這個稱謂之前,別忘了他們也擁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 @斯卡格拉克

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愛是負擔。

► @匿名用戶

對不起,讓你喜歡上我這麼糟糕的一個人;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又向你傳播消極情緒;對不起,不能和你在同一個城市不能在你身邊陪你;對不起,我不敢做出承諾。

但是我愛你,用被抑鬱症折磨得所剩無幾的全部熱量愛你。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林雨清

若叫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羊大爺

I am sorry. That is all I can say.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不論在哪一刻,請確保他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這個問題我問過他。

他說“和你在一起之後,就感覺像是撿到了一隻流浪的小狗狗,髒兮兮的,想要給你洗個澡,你還汪汪咬我。”

我說“那你一開始心裡一定嫌棄這隻流浪狗吧。”

他說“沒有啊。我只是很心疼。可憐的小狗狗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連別人對她好都感到害怕。”

► @Ye Ben

那是08年的冬天,我陪她去看心理醫生,因為她有自殺傾向,醫生鄭重的和我說,讓我24小時不要離開她,看好她。後來我們在一起,再後來結婚,有了娃。

從開始的完全依戀,到後來可以獨立承擔藝術項目。(現為裝置藝術家,還打算開攝影工作室)。

從開始無緣由一哭一小時,到後來遇到再難的事兒都可以一笑置之。

生活還在繼續,可能她的抑鬱偶爾還會光臨,但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坎兒,邁不過去。

愛,是最好的藥。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他跟我說:“你別這樣,我挺害怕的。”

► @如花姐

我猜應該愛情可能會把TA從地獄帶回天堂,

也可能會讓TA墜入更深的地獄。

► @春風仍遲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扶蘇

我什麼都不能做,唯有抱緊她,

不斷逗她開心。

她的笑如同春天第一縷陽光一樣活潑,

可惜,是春天。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理解和包容,說起來很簡單的兩個詞,當真正運用起來,卻需要極大的堅持才能一直做到。

► @Void

我要說的,就是一句話:

別用正常人的眼光理解他們的世界。

實用一點的就是:

不要在他們狀態不好的時候,

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匿名用戶

愛一個抑鬱患者會很艱難,因為他們經常會太焦慮或抑鬱,無法給你的生活帶來正能量。當你無法理解一個人在經歷什麼的時候,去認真聆聽會相當困難。

所以要保證,你自己也有自己充足的空間梳理內心。

► @匿名用戶

我最希望別人

像上帝一樣 保持沉默

► @匿名用戶

如果你做了能做的一切,他都無動於衷,

那你可以放棄你的努力,

但一定不要放棄你的朋友,就這樣。

就陪伴就好了。

► @池澤

不要強迫患者改變想法。

很多抑鬱症患者的想法普通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這些想法其實就像感冒了會打噴嚏一樣,都是抑鬱症的症狀,在病好轉之前是改變不了的,強迫改變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抑鬱症痊癒是一種什麼體驗?

“雖然每天都下著雨,溼漉漉的,但是總會有太陽出來,照到你窗臺上的那一天啊。”

► @沙鷗

我不知道抑鬱症完全痊癒是什麼體驗,

但我知道抑鬱症好轉的標誌是:

開始怕死了。

開始對一些和死亡有關的圖片、視頻、文字感到恐懼了。

開始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知道防火防電防交通事故了。

而這種體驗,是我以前從未有過的。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tianyu wu

像是肖申克的救贖最後,安迪從滿是大糞汙垢的下水管道爬出來,在滂沱大雨中張開雙臂的那種自由感。

► @糖醋小妞

依舊會因為一些事情非常低落,非常敏感,情緒奔潰,哭成傻逼。比常人更容易感到無力,負面,自卑。

但是,哭個幾天之後,會有一種釋懷和放下的感覺,好像也沒有那麼大不了。情緒會慢慢回到正常線。

情緒化的感受折騰,但是最終,還是能理性的說服自己。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Infinity723

沒有所謂的痊癒。

你要明白,高興的你,抑鬱的你,都是你。

什麼時候你能坦然接受這一點,什麼時候這就不再是一個問題。

► @匿名用戶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要用你一生的時間和它戰鬥。

一個出色的戰士,能夠永遠佔據上風,牢牢控制住局勢。

► @匿名用戶

有希望。

“謝謝當時那個藥店阿姨,不把安眠藥賣給16歲的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