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姜譚高級中學副校長柴雙政:教師應以精湛的教學藝術贏得尊重

作者簡介: 柴雙政,正高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陝西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領軍人才”,首批“陝西省教學名師”,陝西省特級教師;在全國50餘家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和文學作品200餘篇80餘萬字。現為寶雞市姜譚高級中學副校長。

曾有老師向我道出肺腑之言,說看到許多成功的教學能手以及一些公開課的施教老師多為一些“高顏值的俊男靚女”,他們“眉眼俊朗,容顏如花,身姿曼妙,講課字正腔圓,性格外向活潑”,而自己“資質平平,性格內向,不過中人”,認為“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進而對自己的語文教學工作產生懷疑和動搖,甚至有“前景茫茫”之感……

我先要承認,在人際交往(包括賽教類活動)中,“高顏值”的確易於“未成曲調先有情”,先“顏”奪人,此種情況自古而然,當今更甚。但我更想要說,作為一名語文老教師及“資深評委”,我所看到的許多公開課,施教老師更多的是以其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教學藝術贏得了老師們的尊重。

不過,在這裡,我還是想談一談語文教師的“顏值”,我以為語文教師是有“顏值”的,其“高顏值”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語文情懷是語文教師的氣場。通俗點說就是語文教師要像一個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情感豐富、能愁善感、敢愛敢恨。語文文本本是古今中外文人騷客思想和情感的結晶,無不凝結著他們情感的悲喜、思想的苦樂、對世事的洞明、對人情的練達,甚至包含著血與火的吶喊、聲與淚的控訴……但這些思想和情感一旦形成文字,便似乎處於蟄伏和靜止狀態,而此時,語文教師便是學生和教材之間的橋樑,把處於蟄伏和靜態的文字喚醒、激活,迴歸甚至超越作者的初衷和原態,讓它們穿越時空,強烈地投射到學生的心靈。但能否完成這個重任,施教者的學識、性情、意志、個性、才氣起著決定作用,而不是身材和臉蛋。具有豐富的教學情感,融理性的分析與情感的激勵為一體,撥動學生的“情”弦,使之心靈震顫,其教學就是成功的;反之,當怒不怒,當喜不喜,目無“原”人,胸無“丘壑”,無論講什麼文體都是“說明文”式的語言,條分縷析,“客觀冷靜”得可怕,便難免讓學生產生“寶山空回”之感。要有語文情懷,施教者首先要有一顆溫潤的心,即要有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教師自己感情世界豐富、細膩,其作用成果就越多,傳達給學生的也就越多,文本印象也就越深刻。以豐富情感去作用課堂,點燃學生的熱情,只有這樣,課堂才有活力,語文課才有魅力,語文教學方能更上境界,這種語文情懷恰是一名語文教師區別於數理化等學科教師的最鮮明的標誌。

其次,雄厚積澱是語文教師的顏面。莊子有言: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一個缺乏深厚積澱的語文教師,其課堂是難以達到左右逢源、出神入化的境地的。過去,我們常佩服某位老師是“活字典”,其實也就是佩服其雄厚的積澱。我們總不至於在“頤指氣使”“薪盡火傳”“春秋鼎盛”“芝蘭玉樹”等成語經過高考成為“著名”成語後才始知其義吧?當然,語文教師雄厚的積澱不獨體現在文字的識記上,豐富的語言知識儲備、精深的文學閱讀、開闊的文化視野,甚至對現代科技知識的涉足,均在其範圍之內;我們還必須承認,優秀的教學設計有著教師靈感的火花,而靈感則是長期積澱、閱讀的厚積薄發。那種不懂科技也敢教授科技文,不讀原著也敢大講原著節選的做法,的確是藝“低”人膽大的表現,但在自主、合作、探究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授課者恐怕會捉襟見肘,難免遇到尷尬、喪失顏面,甚至露出怯來、現了原形吧?

孔子曾說:“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用之於語文教師,即要求其博覽群書,成為雜家。也許有人會說,大數據時代,再積澱也積澱不過電腦,再記憶也記憶不過百度啊。但我們如果課上課下每逢問題便打開電腦、手機,其課堂節奏可想而知,教師的形象許會一落千丈,長此以往,學生恐怕不僅不會“青睞”老師,反會毫無顧忌以“低顏值”的“白眼對之”。如果我們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則必然腹有詩書“顏”自高。

再次,教材體驗是語文教師的個性。王陽明《嚴師箴》有言“教不由誠,曰惟自欺”,意思是講不出真的體悟,是自己欺自己。由於種種原因,許多語文教師通常的備課程序是:讀課文、查字典、讀教參、讀現成教案、備課。由於缺乏讀課文後的重要一環——自行解構課文,其授課也就往往人云亦云,只是照本宣科地複述教參和教案,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激情,缺少自身體溫。

自行解構課文,也就是對課文的獨具個性的體驗,這並不是說非要讓教師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和觀點,而是說,把課文的思想內涵、深廣意義、藝術特色等通過自己的理解分析,自行“悟”出,而不是憑藉讀教材和現成教案“讀”出來。如果自行“悟”出的和教材、教案上是吻合的,那是頗令人欣喜的,因為它畢竟是自己個體的審美體驗和文學體驗;如果和教材、教參不吻合,也許反映了我們的思維侷限,也許那就是你真知灼見的火花閃耀。經過這個環節,語文課堂中的講授(尤其是文學講授),便是從語文教師的血肉之軀、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而不是用嗓子簡單複製出來的,它自然而流暢,會充溢著生命的鮮活與質感。這樣的講授,必將把學生吸附、浸泡於課堂,使其受到全身心的感染,學生的人生形態、情感形態才能與作品中的人生形態、情感形態相溝通,從而深化、豐富、拓展學生對人生、世界的體驗和認識,培養出良好的語文素養,如此,教師的授課才可能獨具才情,進而形成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教師才會在學生眼裡顯得可敬可佩;反之,教師長期依賴教參和現成教案,也必將導致其分析能力和審美功能的萎縮,一旦脫離教參便束手無策,這也許是一些教師在解答一些高考、中考現代文閱讀題時常感到困難的一個原因吧。

第四,讀寫功底是語文教師的雙翼。廣讀博覽的效能我們在談到“積澱”時已經說過。這裡專談“寫”。“能寫!”也是人們通常稱讚某個語文教師有才華的習慣用語。語文教師的寫作包括文體性寫作和教研性寫作。在這裡,我更想強調的是前者。教研性寫作能力作為新時期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一名有豐富的積累和獨特感悟的語文教師,其教研性寫作能力強應是順理成章的。而文體性寫作卻是我們直接面對、無可迴避的。實用文體中的軍訓講話稿、開學典禮發言稿、徵文展示的“前沿”“後記”,甚至介紹學校情況的“解說詞”,也常常會“找語文教師來寫”,這些無不考驗著一名語文教師的顏面。處理學生作文包括“評”與“改”兩個環節,其中“改”比“評”更重要,它往往是學生作文升格的一步重要階梯,而教師的參與則是典型示範,會給學生莫大的啟悟,其作用一石三鳥。

當然,語文教師的這種寫作,不同於也毋需與“子建之才”相媲美,它更多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會,各種兵器樣樣都用。一般性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理論熟稔於心,操作精務於手;對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雜文、報告文學、童話、寓言等也皆通七分,這樣,以“善文者而教文”,是會使學生七竅疏通,知文好文而善文的。教師“才華橫溢”的“高顏值”的美好形象也會永駐學生心中。

來源:《教師報》2019年2月27日,作者:柴雙政 原標題:語文教師的““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