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Ride a White Swan》

190×151cm,2017年


藝術大師的時間旅行


曾經有人非常好奇地問格倫·布朗:是否渴望擺脫歷史,在畫布上描繪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他卻非常堅定地回答:“不,即使我坐在田野裡畫著花,莫奈、雷諾阿、拉圖爾也會影響著我。”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Ride a White Swan》

190×151cm,2017年


藝術大師的時間旅行


曾經有人非常好奇地問格倫·布朗:是否渴望擺脫歷史,在畫布上描繪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他卻非常堅定地回答:“不,即使我坐在田野裡畫著花,莫奈、雷諾阿、拉圖爾也會影響著我。”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crophiliac Springtime》

200×323.6cm,2013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Ride a White Swan》

190×151cm,2017年


藝術大師的時間旅行


曾經有人非常好奇地問格倫·布朗:是否渴望擺脫歷史,在畫布上描繪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他卻非常堅定地回答:“不,即使我坐在田野裡畫著花,莫奈、雷諾阿、拉圖爾也會影響著我。”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crophiliac Springtime》

200×323.6cm,2013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rsham Songs》

82×129.5cm,2016年


格倫·布朗從未想過擺脫藝術大師的影響,而是通過將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前的畫作扭曲、變形,以一種時間旅行的方式,把那時的藝術家帶到人們面前。

這跨越數百年的自信源於格倫·布朗相信人類感知情緒的方式和前人是相同的——我們依然期待愛,我們依然害怕死亡。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Ride a White Swan》

190×151cm,2017年


藝術大師的時間旅行


曾經有人非常好奇地問格倫·布朗:是否渴望擺脫歷史,在畫布上描繪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他卻非常堅定地回答:“不,即使我坐在田野裡畫著花,莫奈、雷諾阿、拉圖爾也會影響著我。”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crophiliac Springtime》

200×323.6cm,2013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rsham Songs》

82×129.5cm,2016年


格倫·布朗從未想過擺脫藝術大師的影響,而是通過將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前的畫作扭曲、變形,以一種時間旅行的方式,把那時的藝術家帶到人們面前。

這跨越數百年的自信源於格倫·布朗相信人類感知情緒的方式和前人是相同的——我們依然期待愛,我們依然害怕死亡。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atre》

122×93cm,2006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Ride a White Swan》

190×151cm,2017年


藝術大師的時間旅行


曾經有人非常好奇地問格倫·布朗:是否渴望擺脫歷史,在畫布上描繪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他卻非常堅定地回答:“不,即使我坐在田野裡畫著花,莫奈、雷諾阿、拉圖爾也會影響著我。”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crophiliac Springtime》

200×323.6cm,2013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rsham Songs》

82×129.5cm,2016年


格倫·布朗從未想過擺脫藝術大師的影響,而是通過將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前的畫作扭曲、變形,以一種時間旅行的方式,把那時的藝術家帶到人們面前。

這跨越數百年的自信源於格倫·布朗相信人類感知情緒的方式和前人是相同的——我們依然期待愛,我們依然害怕死亡。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atre》

122×93cm,200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uffer Well》

157×120cm,2007年


到目前為止,格倫·布朗的創作方法一直保持不變。

只不過從2003年以來,他開始從文藝復興時期和19世紀現實主義作品中尋找“抄襲”素材,因為那些畫作遠遠超出了版權範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襲的指認。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Ride a White Swan》

190×151cm,2017年


藝術大師的時間旅行


曾經有人非常好奇地問格倫·布朗:是否渴望擺脫歷史,在畫布上描繪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他卻非常堅定地回答:“不,即使我坐在田野裡畫著花,莫奈、雷諾阿、拉圖爾也會影響著我。”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crophiliac Springtime》

200×323.6cm,2013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rsham Songs》

82×129.5cm,2016年


格倫·布朗從未想過擺脫藝術大師的影響,而是通過將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前的畫作扭曲、變形,以一種時間旅行的方式,把那時的藝術家帶到人們面前。

這跨越數百年的自信源於格倫·布朗相信人類感知情緒的方式和前人是相同的——我們依然期待愛,我們依然害怕死亡。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atre》

122×93cm,200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uffer Well》

157×120cm,2007年


到目前為止,格倫·布朗的創作方法一直保持不變。

只不過從2003年以來,他開始從文藝復興時期和19世紀現實主義作品中尋找“抄襲”素材,因為那些畫作遠遠超出了版權範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襲的指認。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et's Make Love and Listen to Death from Above》231×192cm,2017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Ride a White Swan》

190×151cm,2017年


藝術大師的時間旅行


曾經有人非常好奇地問格倫·布朗:是否渴望擺脫歷史,在畫布上描繪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他卻非常堅定地回答:“不,即使我坐在田野裡畫著花,莫奈、雷諾阿、拉圖爾也會影響著我。”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crophiliac Springtime》

200×323.6cm,2013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rsham Songs》

82×129.5cm,2016年


格倫·布朗從未想過擺脫藝術大師的影響,而是通過將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前的畫作扭曲、變形,以一種時間旅行的方式,把那時的藝術家帶到人們面前。

這跨越數百年的自信源於格倫·布朗相信人類感知情緒的方式和前人是相同的——我們依然期待愛,我們依然害怕死亡。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atre》

122×93cm,200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uffer Well》

157×120cm,2007年


到目前為止,格倫·布朗的創作方法一直保持不變。

只不過從2003年以來,他開始從文藝復興時期和19世紀現實主義作品中尋找“抄襲”素材,因為那些畫作遠遠超出了版權範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襲的指認。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et's Make Love and Listen to Death from Above》231×19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is Island Earth》

274×183cm,2017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Ride a White Swan》

190×151cm,2017年


藝術大師的時間旅行


曾經有人非常好奇地問格倫·布朗:是否渴望擺脫歷史,在畫布上描繪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他卻非常堅定地回答:“不,即使我坐在田野裡畫著花,莫奈、雷諾阿、拉圖爾也會影響著我。”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crophiliac Springtime》

200×323.6cm,2013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rsham Songs》

82×129.5cm,2016年


格倫·布朗從未想過擺脫藝術大師的影響,而是通過將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前的畫作扭曲、變形,以一種時間旅行的方式,把那時的藝術家帶到人們面前。

這跨越數百年的自信源於格倫·布朗相信人類感知情緒的方式和前人是相同的——我們依然期待愛,我們依然害怕死亡。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atre》

122×93cm,200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uffer Well》

157×120cm,2007年


到目前為止,格倫·布朗的創作方法一直保持不變。

只不過從2003年以來,他開始從文藝復興時期和19世紀現實主義作品中尋找“抄襲”素材,因為那些畫作遠遠超出了版權範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襲的指認。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et's Make Love and Listen to Death from Above》231×19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is Island Earth》

274×183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izewell C》

75×60cm ,2016年


"

藝術界從來不乏抄襲事件

常常有正火的藝術家被指出各種抄襲

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

確實讓小編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定義了

他竟然毫不避諱提起所謂“借鑑”

他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抄襲呢?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藝術家格倫·布朗


格倫·布朗(Glenn Brown)在創作中十分愛挪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並在他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的這一行為常常遭到其他藝術家的不滿,“抄襲”的罵名不絕於耳。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被指抄襲的作品《Ornamental Despair》

在2002年以57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格倫·布朗“抄襲”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僅許多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創作的原材料,他還將眼光放到了藝術史中偉大的作品上。

像委拉茲開斯、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庫爾貝、雷諾阿、梵·高、達利的畫作都曾被他“抄襲”過。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On the Way to the Leisure Centre》

122×244×2.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Marie Berna/Die Toteninsel》

160×100cm,2014年


對變化的著迷


其實,格倫·布朗並不是簡單的抄襲,他享受把已有畫作從熟悉轉化到陌生的過程。

格倫·布朗對圖像在複製時的變化十分著迷,這一點從他素材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他從不將他人原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而是從明信片上、書中或是網上的複製品中獲取素材。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Poor Art》

108.5×74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In My Time of Dying》

133×99cm,2014年


那些經過二次傳播的畫作,由於存在著印刷或是格式轉化過程中的不準確,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紋理不清、顏色失真和大小景別的變化,格倫·布朗把這些偶然的變化作為自己繪畫策略的一部分。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ydream Nation》

112×80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Come to Dust》

115×71cm,2017年

但那些微小的變化對於格倫·布朗來說還遠遠不夠。

當他從上述媒介中選定一幅藝術家的畫作後,他會把這幅作品放到電腦上,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截取、扭曲、拉伸、翻轉圖像、改變圖像顏色來製造一種陌生感,以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hallow Deaths》

70×57.5cm,2000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Dawn Fades》

71.5×62cm,2000年


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圖像才是格倫·布朗真正要在畫布上呈現的,“雖然我使用的是借來的圖像,但我把它們用你從未見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 Alabama Song》

147×120cm,200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A Sailor's Life》

163×120cm,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ie Mutter des Kunstlers》

200×162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igger of the World》

172×138cm ,2011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ife on the Moon》

100×78.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War in Peace》

116×87cm,2009年


格倫·布朗不僅追求圖像的變化和重組,在作品的命名上,他同樣尋求變化和不同。他的作品名稱往往和作品沒有關聯——許多作品都以專輯名、電影名、科幻文學名而命名。

沒有了具有說明性的標題後的作品,變得更加不穩定,它們隨著人們的想象不斷變化著主題。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w Plastic Experiences》

156×115cm,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Ride a White Swan》

190×151cm,2017年


藝術大師的時間旅行


曾經有人非常好奇地問格倫·布朗:是否渴望擺脫歷史,在畫布上描繪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他卻非常堅定地回答:“不,即使我坐在田野裡畫著花,莫奈、雷諾阿、拉圖爾也會影響著我。”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Necrophiliac Springtime》

200×323.6cm,2013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Darsham Songs》

82×129.5cm,2016年


格倫·布朗從未想過擺脫藝術大師的影響,而是通過將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前的畫作扭曲、變形,以一種時間旅行的方式,把那時的藝術家帶到人們面前。

這跨越數百年的自信源於格倫·布朗相信人類感知情緒的方式和前人是相同的——我們依然期待愛,我們依然害怕死亡。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eatre》

122×93cm,200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uffer Well》

157×120cm,2007年


到目前為止,格倫·布朗的創作方法一直保持不變。

只不過從2003年以來,他開始從文藝復興時期和19世紀現實主義作品中尋找“抄襲”素材,因為那些畫作遠遠超出了版權範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襲的指認。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Let's Make Love and Listen to Death from Above》231×192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This Island Earth》

274×183cm,2017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izewell C》

75×60cm ,2016年


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再創造”也可以被當做是藝術嗎?


格倫·布朗《Sizewell C》局部

75×60cm ,2016年


所以看完這些

你覺得他是抄襲嗎?

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分享內容僅供學習交流

小編自己整理了一份最全面素描學習資料,畢竟素描是所有繪畫的基礎。從最基礎的握筆排線到人物頭像五官學習資料都有整理,送給每一位小夥伴, 有想學習素描,還有工作中想提升自己能力的,和興趣愛好熱愛美術正在學習的小夥伴歡迎加入學習。

關注小編頭條號,私信關鍵字【素描】後添加vx即可免費領取!如果沒有私信功能說明你是精簡版頭條,請下載專業版頭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