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演第七屆“海派文化藝術節” 上海滬劇院赴臺演出

藝術 滬劇 鄧世昌 臺灣 人民網 2017-04-30

人民網上海4月29日電 (記者 曹玲娟)昨晚,由滬劇表演藝術家、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領銜的上海滬劇院為臺灣民眾獻上了大氣磅礴的原創大型滬劇《鄧世昌》。演出吸引了1200多名臺灣觀眾走進劇場,近距離聆聽“上海的聲音”,領略海派文化的獨特魅力。

參演第七屆“海派文化藝術節” 上海滬劇院赴臺演出

滬劇《鄧世昌》赴臺演出

這也是上海滬劇院時隔兩年之後再度赴臺灣開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動,參演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上海文化聯誼會、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與臺北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第七屆“海派文化藝術節”。演出獲得臺灣觀眾的熱烈反響, 觀眾紛紛起立鼓掌。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鍾永豐、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現場觀看演出並與演員合影留念。

原創大型滬劇《鄧世昌》是上海滬劇院為紀念甲午戰爭爆發120週年和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重點打造的精品劇目,以“甲午海戰”為背景,講述了鄧世昌與劉步蟾、何如真、丁汝昌等眾多人物的戰友情、夫妻情、同僚情,用滬劇形式演繹甲午海戰中海上英雄正氣浩然震寰宇的家國情懷。該劇由導演陳薪伊執導,蔣東敏、莊一編劇,滬劇演員朱儉領銜主演,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滬劇演員李建華、錢思劍、凌月剛、洪立勇等聯合主演。

誕生於上海本土的滬劇,以“西裝旗袍戲”“才子佳人戲”聞名於世,原創大型滬劇《鄧世昌》在保持滬劇特色的同時,將歷史和當代對接打通,在舞美、音樂、唱腔、動作等方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創新,舞臺效果上具有強烈的當下審美的特徵。通過展現鄧世昌所處時代年輕人的情懷、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重塑鄧世昌這一民族英雄的形象,演繹了一出充滿陽剛之氣的男人戲,令觀眾感受到一種“向上”的民族精神,傳達了兩岸中華民族兒女愛好和平的美好心聲,也令臺北觀眾領略到海派文化的獨特魅力。

為提升此次赴臺交流的效果,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和海派藝術精粹,上海文化聯誼會還組織校園行團隊於4月25日赴臺灣戲曲學院和中國文化大學舉辦首次“中華文化校園行”藝術講座,由茅善玉為臺灣師生們講述“滬劇與上海文化”。茅善玉結合上海與臺灣兩座“雙子城”的文化共性,以及自己的藝術生涯,深入淺出的暢談上海城市的語言特徵、文化記憶和世俗風情,引發了臺灣師生的深深共鳴。

據悉,4月30日,上海滬劇院還將在臺北城市舞臺演出滬劇傳統經典《借黃糠》。該劇由上海滬劇院導演週中庸執導,由上海滬劇院青年演員韓朝群、朱麟飛、錢瑩擔當主演,以“百善孝為先”的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為臺灣觀眾帶來一出極富韻味的親情大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