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批判性角度回顧國際清算銀行關於加密貨幣的報告

銀行 觀點 鏈聞速遞 2018-07-25

國際清算銀行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簡稱為 BIS) 在 6 月 17 日發佈的年度報告中稱加密貨幣是法定貨幣的糟糕替代品。國際清算銀行的專家們在一份格式嚴謹、充滿腳註和圖表的文件中提出了一種關於貨幣的特殊歷史觀點,他們認為強大的中心化制度安排相對於無序的分佈式賬簿來說是更為優越的。那他們的論點到底多有說服力呢?

簡單瞭解 BIS

在深入研究文章所主張的實質之前,我們需要先簡要回顧一下它的來源。國際清算銀行是由全球 60 家最大的央行所擁有的機構,它們共同控制著全球 GDP 的 95%。該銀行的使命是促進各國央行之間的合作,以維護全球貨幣和金融穩定。國際清算銀行管轄權的某些特定領域包括了制定資本充足率標準,以及確保央行儲備的流動性和透明度。除了合作和監管職能之外,國際清算銀行還充當「央行銀行的銀行」,比如在金融交易中充當交易對手。

簡而言之,與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地位類似的全球巨頭相比,這家機構在公眾眼中的形象往往並不那麼突出,但是它顯然是當前全球金融體系的支柱之一。此外,由於它對金融穩定的關注,可以說這也使國際清算銀行成為全球現狀的主要守護者。請牢記這一點,它為國際清算銀行解決任何潛在的破壞性金融技術的廣泛願景提供了一個框架。

關於貨幣歷史的入門書

國際清算銀行的分析師在他們的加密貨幣論點中使用賽格威(Segway)作為歷史草圖,描繪了一幅在數個世紀中各種形式的貨幣出現和消失的情境。這些貨幣中一些是「去中心化的」,比如私人發行的、競爭型發行或者是壟斷的 (由主權的) 貨幣形式。這種說法會讓加密貨幣信仰者認為是該機構對一些神聖詞彙的濫用;但很明顯的是,至少在 BIS 報告的背景下,「去中心化」的含義與區塊鏈社區所習慣理解的含義截然不同。

從一個積極的角度來看,這篇報告揭示了資產支持型貨幣的陳舊觀念的概念背離,它表現在對「去中心化」形式之一——私人銀行發行的貨幣——的批評中:「銀行發行的貨幣只有在作為支持它的資產時才是好的。」作為貨幣交換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信任和社會慣例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文章作者很早就指出,在他們看來最好的一種信任是中心化的、制度上的信任。因此,國際清算銀行毫不意外地將獨立的正式央行視為支持信任協議演變的極致:

在當代,正是獨立的中央銀行為人們提供了對貨幣信心的可靠、值得信懶的、彈性的方法。

接一下作者談到了為「當前貨幣和支付系統」,它描述了一種安全、經濟、可擴展、能夠確保支付確定性或「最終性」的全球貨幣協議。作者開始討論加密貨幣的「難以實現的承諾」。

信任到底值多少錢?

國際清算銀行以區分基於許可賬簿的加密貨幣和非許可賬簿的加密貨幣作為其論點的開頭,並指出前者與傳統貨幣一樣依賴特定的機構作為信任的來源。主要矛盾都指向了不受許可的系統。此外,接下來的評論只討論了依賴於工作量證明一致算法的加密貨幣——而沒有考慮到使用權益證明的系統也可能被設計成不受許可的。

這種對加密貨幣商業基本技術細節的不重視在文中的其他地方多次出現。它最終造成了這樣一種印象,即在討論加密技術時,作者只提到了比特幣和比特幣,他對快速湧現出來的新幣種、新平臺和新解決方案毫不知情。因此,作者聲稱加密貨幣所帶來的主要效率問題是產生共識的成本,這並不能解釋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會有減少這種成本的一整套補救措施。我們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看待這個問題,比如作者在對前面提到的中心化的、產生信任的機構進行稱讚時並沒有提到通過中央銀行的全球系統來維持信任的成本。

三個缺點

在國際清算銀行的經濟學家看來,加密貨幣成為一種主要貨幣的最嚴重障礙在於它們是否有能力培育出積極的網絡外部性,從而促進經濟活動。這些缺陷包括了擴展能力、估值的穩定性以及確保支付「最終結果」的能力。

我們很難對第一個問題進行爭論。長期以來,可擴展性一直是所有真正去中心化的貨幣系統的絆腳石,而圍繞這個問題的最有希望的方法包括在設計中加入不同程度和形式的中心化 (比如 EOS)。儘管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相關人員正在認真制定解決方案,如閃電網絡和以太坊的 Casper 協議。兩者都至少為作者的擔憂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如激增的電力消耗和交易吞吐量。除了這個警告,作者的論述類似於人們對比特幣 1.0 的批評。

在這一部分中作者提出的第二個問題——由於非彈性供應造成了加密貨幣價值的極度不穩定性——這個觀點也是合理的。沒有人希望他們日常交易的主要工具在一夜之間任意貶值 20%。然而,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似乎是有爭議的,即「缺乏一個授權保證貨幣穩定的中央發行機構」。該報告完全忽視了穩定貨幣領域的發展,一批高質量的金融科技人才正在這個領域中致力於解決加密貨幣的波動性,甚至是供應的非彈性問題。例如,無抵押穩定幣種採用智能合約來執行與中央銀行相同功能,這樣它們就能根據市場的供求情況來調節貨幣的供應量。然而,作者在所有穩定的幣種中只提到了 Dai。

最後,作者關於「交易的終結性」的這一論點看起來並不那麼使人信服。兩位作者稱關於交易是否能填補「加密貨幣信任的脆弱基礎」的假設是缺乏確定性的。這些批評主要是因為一些在短鏈上的交易可能最終最終會被長鏈所上的交易所淹沒,這一點促使國際清算銀行的分析人士將每條鏈支付的最終結果當做「概率」問題。儘管沒有可靠的統計數據表明鏈上回滾的交易佔比是多少,但加密社區沒有考慮過這一點,因為這種情況是微不足道的,同時那些失敗交易的數量也很少。”

總而言之,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恰恰反映了人們所期待的中央銀行集團中對加密貨幣的批評。它提出了一個沒有任何其他事物可以替代它們所支持的現狀的世界圖景。在討論分佈式加密貨幣不適合作為主要經濟交換手段的原因時,作者僅對比特幣的固有缺陷進行了討論。與此同時,它們完全忽略了許多其他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認真並值得認真考慮。這種選擇背後的原因可能是隻對那些已經啟動並正在運行的系統有偏好。然而,對於那些只接受自己的全球經濟版本的人來說,這也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搜索「ChainNewsCom」並關注鏈聞公眾號,發送「國際清算銀行報告」即可獲得這份 24 頁的研究報告。

鏈聞 ChainNews:提供每日不可或缺的區塊鏈新聞。


原文作者:Kirill Bryanov
鏈聞編譯:Ajina
版權聲明: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 鏈聞 ChainNews 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