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日本股市傳來大消息,全世界投資者矚目!

銀行 日本 經濟 安倍晉三 蔣冬文 2017-06-07

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總是善於與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結為盟友,並躲老大的背後悄悄學習、強大自己。

在一戰之前,英國是世界老大,這個國家就學習英國,並且與之結盟;在二戰之後,美國變成世界老大,這個國家就極盡卑躬屈膝之能討好並學習美國。

放下身段學習世界最強者,也讓這個國家成為了亞洲最發達、最現代化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一、日本股市突破20000點大關

股市上,當我們的股民在羨慕美國股市天天創出新高的時候,殊不知,日本股市此時卻躲在了美股的光芒下“悶聲發大財”。

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在6月2日的早盤大漲1%,突破20000點大關,為2015年12月來的首次。

截至收盤,日經225指數上漲1.60%,收在了20177點,穩穩站上了20000點大關。

剛剛,日本股市傳來大消息,全世界投資者矚目!

與我們股市面臨的各種利空不同,日本股市目前的內外環境都處在以一個比較好的時候,外部的利好是美國股市屢創新高的拉動,而內部利好是日元的貶值。

日本股市的大漲,也令本國官員如沐春風。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就表示,正是由於日本經濟的良性循環影響了市場,日經225指數才會突破兩萬點大關。

二、安倍經濟學帶動股市大漲

一提到日本的股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股市的暴跌讓無數平民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的確,日本當年的股市泡沫破滅與經濟崩盤有密切關係,但最近幾年的日本股市,卻走出了我們投資者夢寐以求的慢牛市。

剛剛,日本股市傳來大消息,全世界投資者矚目!

經歷了2008-2012年漫長的橫盤築底之後,日本股市於2012年底走出了一波長達兩年半的牛市,直到2015年下半年才出現了回調。

然而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日本股市又一次開啟了上漲之路,幾乎是一口氣漲了快一年,直到今天突破了20000點整數大關。

日本股市的牛市發跡於2012年底,那麼這幾年日本的經濟發生了什麼事呢?

自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日本名義GDP增長2.1%,創出1993-1998年(這五年裡日本經濟持續擴張)以來最快增長步伐。

經濟的良好表現讓股市上漲,還得歸功於被廣大我們民眾吐槽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安倍政府在2012年12月執政後,推行了一系列刺激本國經濟增長的政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

具體來說,安倍經濟學有三支箭。第一支箭是激進的貨幣政策,第二支箭是靈活的財政政策,第三隻箭是發掘經濟長期增長動能的結構改革。

我們都知道,日本受困於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經濟一直處於通縮之中。而長期的通縮,又讓日本經濟如同一潭死水,根本無力振作起來。

所以安倍為了改變通縮的頑疾,在其經濟政策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進行激進的貨幣刺激。

儘管這一政策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評,但是幾年過去了,現在的效果似乎還不錯:

1.目前,日本的名義GDP已經回到了1997年以來的高點;

2.2017年4月日本失業率僅為2.8%,較2009年7月創下的峰值5.5%下滑,這也是自1994年11月以來最低失業率。

3.經濟數據顯示,日本通脹或將啟動上升模式。

自安倍經濟學推出以來,日本基準股指東證股價指數的總回報已經上漲了136%,遠遠跑贏了同期MSCI世界指數26%的漲幅。

而現在,有著靚麗的經濟數據做支撐,日本股市繼續走強仍然是大概率的事件!

三、日本的金融監管值得我們學習

除了安倍經濟學的作用之外,日本金融監管水平的提升也是其股市這幾年走牛的又一大原因。

說到日本的金融監管,其80年代的重大失誤給日本經濟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當時管理日本金融的叫大藏省,它當時不僅掌握了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權力,而且實際上也是日本的央行。

在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快速升值,大藏省連續5次調低基準利率,將國內的利率水平打到了2.5%的極低水平,給當時的日本經濟提供了足夠多的流動性。

流動性的泛濫,帶來的就是股價的大漲,但大藏省卻對此喜聞樂見、毫無作為。監管形同虛設也就罷了,大藏省對當時的一些金融亂象甚至採取了鼓勵的態度。

於是,各種違規資金進入到了股市,風險越來越大。

時間到了1989年,日本政府終於意識到了股市的巨大泡沫,開始著手清理泡沫。

在去泡沫過程,日本的央行與大藏省卻又開啟了“比狠模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貨幣政策與監管同時死死收緊。

在貨幣政策上,1989年日本央行先是一次性加息0.75%,將官方利率提升到3.25%,隨後又在短短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加息4次,直接將基準利率提至6%的高點。

於是,金融市場上大量的流動性被收回,資金無比緊張。

在監管方面,日本大藏省又開始禁止限制證券公司開展各種業務,要求各證券公司完全廢止“特別金錢委託”,以此削弱資金進入股市的動力。

在加息政策和監管的高壓之下,投入到日本股市的資金,基本被徹底堵死。

如此激進、快速的“比狠式監管”帶來的結果就是直接刺破了日本的股市泡沫,讓日本經濟陷入停滯,從此日本開始了“失去的二十年”。

然而,日本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善於總結與反思。在意識到不顧市場承受能力的過度監管的巨大破壞作用之後,日本開始了深刻的反思。

在2000年,日本設立了金融廳,代替大藏省掌握金融政策的制定權與監管檢查權。同時開始實施新的《日本銀行法》,規定日本央行的監管權力與政策的獨立性。

經過一系列改革,在2007年次貸危機到來的時候,日本金融監管的水平比之前有了長遠進步。

次貸危機到來之後,日本央行馬上降息、購買長期國債,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由此保證了金融市場的穩定。

與此同時,日本的金融廳也積極利用本國央行創造的環境,推出了短期應急、中期、長期等有層次的金融監管措施。

比如說,在短期應急中,由於股票和債券的價格波動加大,很多金融機構的自有資本出現了較大的虧損,為此,日本的金融廳就暫時放鬆了對它們的監管,先幫助其度過危機,等到這些金融機構穩定之後,再對它們恢復原有的監管。

總的來說,在面對次貸危機時,日本的金融監管保持了一個鬆緊結合、張弛有度的節奏。

得益於高超的監管水平,日本成功度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本國金融機構所受到的衝擊是世界幾大主要經濟體中最小的。

總結一下就是:80年代日本金融監管的放任自流催生了巨大的經濟泡沫,而隨後的“比狠式”監管又導致了泡沫快速破滅,經濟陷入長期停滯。在吸取了教訓之後,日本採取了穩健的監管政策,讓國家成功度過了金融危機。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回顧日本的金融監管,其成敗得失都對目前我們的金融監管有著巨大的啟示作用,我們一定要從中學到經驗教訓!

更多交流歡迎關注新浪微博:Owen蔣冬文

剛剛,日本股市傳來大消息,全世界投資者矚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