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商人:一旦看準就敢於大膽行動

一旦看準就敢於大膽行動

猶太商人生意經要訣

一旦看準,就大膽行動。幸運喜歡光臨勇敢的人冒險是表現在人身上的一種勇氣和魄力,當別人看不見希望的時候,你卻看見了發財的機會。冒險與收穫常常是結伴而行的,險中有夷,危中有利。做人必須學會正視行動的正面意義,並把它作為走向成功的唯一條件。

猶太商人:一旦看準就敢於大膽行動

猶太人認為,經歷風險是所有超越平凡、脫穎而出的成功者的必須階段。所以猶太人在時機面前從不等待,他們都是積極行動的信奉者。

猶太人桑福特·韋爾讀完大學之後,多次應徵經紀所的招聘,結果屢屢失敗,他一度覺得前途非常迷茫。然而,韋爾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絕不甘心命運的擺佈,他很快又投入到新的創業中去。

1955年,韋爾在華爾街當信差,週薪35美元。次年,他做了股票經紀人。1960年,他聯合了3名經紀人集資3萬美元創辦了一家公司。從此,韋爾在華爾街大展宏圖。

隨著業務的發展,公司兼併了一些商號,韋爾也獨霸了整個公司。韋爾是一個目光敏銳、判斷力極準確的經濟強人,他能夠抓住許多有利時機,大膽去幹,從而發展自己的事業,躋身於高手如林的金融界。

在20世紀70年代,股票行情一直不穩定,股票價格也飄忽不定,較小的經紀所往往朝不保夕,紛紛倒閉,但韋爾的經紀所不但沒有遭受損失,反而擴大了規模。他不僅乘機吞併了大批較小的商號,而且接管了一部分經濟不景氣的大商號。韋爾接管洛布·羅茲公司,就是一件令同行交口稱讚的壯舉。

洛布·羅茲公司也是一家投資商號,它的經濟實力在華爾街與韋爾經營的希爾森公司不相上下,然而它的機構不夠靈活,管理方法有些落後。韋爾看到這一點之後,就提出與洛布·羅茲公司合併。在合併談判過程中,韋爾先躲在幕後操縱,然後在關鍵時刻親自出馬,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最後取得合併成功。

1974年,在韋爾的苦心經營下,希爾森·洛布·羅茲公司宣告成立,它成了華爾街第二大證券公司。韋爾以此為基點不斷擴充,使這家公司在1981年銷售額達到9.36億美元。

韋爾就是這樣既擺脫了困境,又賺了大錢,從而在華爾街鞏固了地位。然而,韋爾並不是輕易地搞吞併的。他常說:“涉及到合併的談判,人人都會緊張,因為處處都有陷阱。”

猶太商人:一旦看準就敢於大膽行動

1981年6月,韋爾做了一件令人費解,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事,他居然把辛辛苦苦花費了20年時間創建的希爾森公司出售給擁有80億美元銷售額的美國捷運公司。雖然美國捷運公司是一家經營賒賬卡、旅遊支票和銀行等業務的大公司,但韋爾初入美國捷運公司,並不被重用。

因此,許多人認為韋爾吃虧不小,然而一段時間後,人們就不得不對韋爾的決策歎服。現在韋爾在捷運公司的職位僅次於董事長和總裁,他的股份總額有2700萬美元個人年收入高達190萬美元。

當然,韋爾為發展捷運公司也是兢兢業業。在他的一手策劃下,捷運公司用5.5億美元買進了南美貿易發展銀行所屬的外國銀行機構,這家銀行機構經營外匯、通貨市場、珠寶貿易、銀行業務等,因此這樁大生意的成交,不僅是韋爾津津樂道的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而且使韋爾在捷運公司身價百倍,成為華爾街的熱門人物。

由於公司的董事長常要外出應酬,所以美國捷運公司的實權掌握在韋爾手中。在韋爾的領導下,公司各部門齊心協力,互相配合,使捷運公司的利潤不斷增值。

韋爾管理公司有方,突出的一點是善於協調上下級的關係。他常說:“領導的責任在於給下級鼓勁。我善於和下級融治相處不時傾聽他們的呼聲。同樣,下級有責任發表意見,不讓問題愈積愈多,最終不可收拾。當領導的要當機立斷,不能含含糊糊使下級無所適從,或讓有些人鑽了空子。”

韋爾的成功經驗有許多,然而最重要的卻是他能夠抓住時機敢想敢做。創業之初,對於合併與否,他果斷地拍板;後來他吃小虧獲大利,與捷運公司合併,現已成為該公司第二號人物。

美國哈佛大學有一門成功學,叫“行動成功學”,其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告訴人們:一旦看準,就大膽行動。

幸運喜歡光臨勇敢的人,冒險是表現在人身上的一種勇氣和魄力。冒險與收穫常常是結伴而行的。險中有夷,危中有利。“一旦看準,就大膽行動”已成為許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甚至有人認為,成為成功人士的主要因素便是行動,做人必須學會正視行動的正面意義,並把它作為走向成功的唯一條件。因為成功就像“冷美人”,只愛熱情似火、主動示愛的“男人”。

想發財就要有冒險精神,因為你的想法要超出別人,才有可能獲得勝利,如果你的想法與別人的一樣,你就不會成功。冒險就是你要在別人不敢做某事時,你就大膽地去做。當別人看不見希望的時候,你卻看見了發財的機會。

“立即執行!”可以影響你各方面的生活。它能幫助你去做你所不想做而又必須做的事,同時也能幫助你去做那些你想做的事。

它能幫助你抓住寶貴的時機,這些時機一旦失去,就決不會再回來。

猶太商人:一旦看準就敢於大膽行動

王安在哈佛求學期間,曾經在哈佛實驗室進行有關計算機存儲問題的研究。哈佛大學有一條既定方針,那就是當技術一旦發展成熟到商業應用的程度,它就會強行停止該項技術的研究。而就在王安取得突破性進展後,離哈佛停止該項技術研究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王安對計算機的研究具有濃厚興趣,他本希望將來能在這一領域大顯身手,可是哈佛卻要斷送他的美好前程,令他非常懊惱。於是,他想到了去申請專利,但這樣會將自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因為他工作上的最佳搭檔艾肯博士一再聲稱,計算機不受任何專利限制,一旦自己去申請專利,必然會招致艾肯的猜忌,甚至會因此反目成仇。王安猶豫了,可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還是果斷地作出了改變一生的決定。

說幹就幹。1949年10月21日,王安正式向專利局提出了“脈衝轉移控制器”的專利申請。這件事傳到哈佛實驗室後,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指責他是叛徒,還有一部分人為他擔心,害怕他遭受艾肯的譴責和懲罰。但王安毫無懼色,他不再為決定後悔,他要不惜一切代價為自己謀出路。

出乎意料的是,艾肯對待這件事很冷靜,沒有暴跳如雷,他只對王安聳了聳肩,攤了攤手,一切就都過去了。至此,王安終於憑藉果斷為自己開創了一個龐大的電腦帝國。

猶太商人:一旦看準就敢於大膽行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