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擴大開放吸引外資銀行來華髮展

金融業擴大開放吸引外資銀行來華髮展

“從嚴格限制外資機構的經營地域和經營範圍到給予外資全面的國民待遇,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從未停止。其中中國銀行業、保險業在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的基礎上,不斷自主擴大開放,不斷向世界打開大門。”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近日在2019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

去年至今,金融業推出了多項開放措施,《關於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相關事項的通知》《關於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通知》《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等相繼出臺和發佈。另外,繼2018年宣佈15條銀行保險業開放措施後,銀保監會又於近期再次宣佈12條新的對外開放措施,包括在內外資一致的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放開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持有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保險機構的持股比例的限制。

王兆星分析說,我國銀行保險業這一輪新的開放措施,覆蓋範圍廣、力度大,將進一步提升中國銀行保險業的開放度和國際化程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此次開放新政的提出是對前一階段金融開放總體方向、政策原則的落實和深化。比如,同時取消外資銀行對中資商業銀行的持股比例上限,體現了外資和中資的一致性標準;再如,取消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審批,允許外資銀行開業時即可經營人民幣業務,也是促進市場更充分競爭的體現。

據悉,截至今年4月,共有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215家外國銀行在華設立了41家外國銀行法人、115家外國銀行的分行和153家代表處;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59家外資保險機構和14家外資保險中介機構,下設分支機構達1800多家。例如,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2018年4月成為中國首家獲准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瑞士銀行成為首家在內地申請控股證券公司的外資機構;安聯(中國)保險獲准籌建,將成為中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熊貓債發行指引細則落地等。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裴奕根稱,伴隨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花旗銀行獲得了多項重要業務資格,如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代理、債券承銷、債券通報價機構等。花旗銀行也是我國首批為跨國企業搭建全功能跨境資金池架構的銀行之一。

“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機構充分發揮了跨境經營的優勢,不斷加大在華的資源投入,不斷豐富產品服務體系,其參與中國經濟發展和提供的服務已遠遠超出其資產份額所反映的價值。”王兆星認為,對外開放全面提升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水平和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優化了資金、技術、人才等市場要素的配置,促進了科技創新的進步,更好地滿足了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的金融服務需求。

據王兆星透露,目前各項開放措施正陸續落地,市場、國際反應非常積極,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表達了在華進一步發展和擴大投資的意願,並已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提出准入申請。

“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意味著英國的金融機構有更多機會參與中國市場。”英中貿易協會總裁 Matthew Rous表示,英國在行業監管、項目融資、風險管理、綠色金融和法律服務方面經驗豐富,在中國釋放進一步開放金融業的信號之後,多家英國的金融機構,特別是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正在積極地考察中國市場,計劃進入中國擴展業務。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表示,該行將繼續把握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升級和互聯網+等發展機遇,同時,繼續支持並參與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擴大開放,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

對於未來,王兆星建議,按照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原則,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持續優化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准入條件,不斷擴大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經營範圍和空間。同時,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地減少和優化行政審批,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一步減少外資機構的行政許可事項,將更多事前審批轉變為事中、事後的監管。此外,要進一步優化監管規則,提高監管有效性,堅持風險為本的監管理念,充分考慮包括外資機構在內的不同類型的機構的業務特點和風險特徵,不斷建設更具有兼容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監管規則體系,促進外資銀行在華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貿易報記者 周東洋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