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再往南就是陰山與中原的緩衝帶“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州相當於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五代十國亂世梟雄時期,“幽雲十六州”歸後梁,後梁被滅了又歸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想過把當皇帝的癮,自知實力不濟,只能與鄰居契丹合謀打後唐。贏了契丹是父皇,石敬瑭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割給遼國。這樣誘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936年9月,契丹軍南下幫石敬瑭滅了後唐,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如願做了兒皇帝。“幽雲十六州”成了遼的屬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將後周的恭帝柴宗訓掀下帝位,自己當上了宋太祖。

為了拿回“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在與遼國不停地在陰山腹地和陰山緩衝帶“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戰鬥著,期間湧現出楊家將等幾代人與遼國抗衡的英雄故事。打到膠著狀態時,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遼國蕭太后遣使議和,形成了“檀淵之盟”。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再往南就是陰山與中原的緩衝帶“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州相當於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五代十國亂世梟雄時期,“幽雲十六州”歸後梁,後梁被滅了又歸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想過把當皇帝的癮,自知實力不濟,只能與鄰居契丹合謀打後唐。贏了契丹是父皇,石敬瑭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割給遼國。這樣誘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936年9月,契丹軍南下幫石敬瑭滅了後唐,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如願做了兒皇帝。“幽雲十六州”成了遼的屬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將後周的恭帝柴宗訓掀下帝位,自己當上了宋太祖。

為了拿回“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在與遼國不停地在陰山腹地和陰山緩衝帶“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戰鬥著,期間湧現出楊家將等幾代人與遼國抗衡的英雄故事。打到膠著狀態時,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遼國蕭太后遣使議和,形成了“檀淵之盟”。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檀淵之盟”就是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國歸還“幽雲十六州”中的涿、瀛、莫三州;宋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於邊境設置互市。結束了宋遼打了25年的戰爭,但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中的其他的十三個州。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北宋還是遼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不停地征戰中遼國也損耗無數,以至於被女真人在大遼的眼皮底下鑽了空子。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建都立國,開始雄霸北方草原,最終將遼國的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打得躲進陰山腹地,不敢露頭,後被完顏宗望以計誘出,在陰山南部的應州俘獲。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和宋欽宗等宗室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拉到東北種地去啦。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免於此難,建立了南宋。南宋自然在與金國也是不停地戰鬥著,期間也湧現出岳飛等抗金英雄。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再往南就是陰山與中原的緩衝帶“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州相當於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五代十國亂世梟雄時期,“幽雲十六州”歸後梁,後梁被滅了又歸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想過把當皇帝的癮,自知實力不濟,只能與鄰居契丹合謀打後唐。贏了契丹是父皇,石敬瑭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割給遼國。這樣誘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936年9月,契丹軍南下幫石敬瑭滅了後唐,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如願做了兒皇帝。“幽雲十六州”成了遼的屬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將後周的恭帝柴宗訓掀下帝位,自己當上了宋太祖。

為了拿回“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在與遼國不停地在陰山腹地和陰山緩衝帶“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戰鬥著,期間湧現出楊家將等幾代人與遼國抗衡的英雄故事。打到膠著狀態時,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遼國蕭太后遣使議和,形成了“檀淵之盟”。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檀淵之盟”就是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國歸還“幽雲十六州”中的涿、瀛、莫三州;宋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於邊境設置互市。結束了宋遼打了25年的戰爭,但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中的其他的十三個州。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北宋還是遼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不停地征戰中遼國也損耗無數,以至於被女真人在大遼的眼皮底下鑽了空子。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建都立國,開始雄霸北方草原,最終將遼國的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打得躲進陰山腹地,不敢露頭,後被完顏宗望以計誘出,在陰山南部的應州俘獲。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和宋欽宗等宗室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拉到東北種地去啦。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免於此難,建立了南宋。南宋自然在與金國也是不停地戰鬥著,期間也湧現出岳飛等抗金英雄。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後來蒙古的興起讓南宋看到滅金的希望,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歷經23年,最後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誰料這蒙古和金國一樣,都不是“善茬”,捎帶著就把南宋給滅了。

(四)

蒙古伐金是在蒙古鐵騎最為強盛時期的一場強強對決。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後當時就想伐金,只因金是大國,未敢輕舉妄動。故而先去西征,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等國後,成吉思汗又做了五年的戰備後才著手攻金之策。尤其是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部,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歷經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汗的征戰,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1279年滅南宋。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再往南就是陰山與中原的緩衝帶“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州相當於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五代十國亂世梟雄時期,“幽雲十六州”歸後梁,後梁被滅了又歸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想過把當皇帝的癮,自知實力不濟,只能與鄰居契丹合謀打後唐。贏了契丹是父皇,石敬瑭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割給遼國。這樣誘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936年9月,契丹軍南下幫石敬瑭滅了後唐,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如願做了兒皇帝。“幽雲十六州”成了遼的屬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將後周的恭帝柴宗訓掀下帝位,自己當上了宋太祖。

為了拿回“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在與遼國不停地在陰山腹地和陰山緩衝帶“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戰鬥著,期間湧現出楊家將等幾代人與遼國抗衡的英雄故事。打到膠著狀態時,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遼國蕭太后遣使議和,形成了“檀淵之盟”。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檀淵之盟”就是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國歸還“幽雲十六州”中的涿、瀛、莫三州;宋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於邊境設置互市。結束了宋遼打了25年的戰爭,但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中的其他的十三個州。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北宋還是遼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不停地征戰中遼國也損耗無數,以至於被女真人在大遼的眼皮底下鑽了空子。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建都立國,開始雄霸北方草原,最終將遼國的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打得躲進陰山腹地,不敢露頭,後被完顏宗望以計誘出,在陰山南部的應州俘獲。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和宋欽宗等宗室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拉到東北種地去啦。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免於此難,建立了南宋。南宋自然在與金國也是不停地戰鬥著,期間也湧現出岳飛等抗金英雄。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後來蒙古的興起讓南宋看到滅金的希望,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歷經23年,最後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誰料這蒙古和金國一樣,都不是“善茬”,捎帶著就把南宋給滅了。

(四)

蒙古伐金是在蒙古鐵騎最為強盛時期的一場強強對決。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後當時就想伐金,只因金是大國,未敢輕舉妄動。故而先去西征,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等國後,成吉思汗又做了五年的戰備後才著手攻金之策。尤其是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部,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歷經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汗的征戰,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1279年滅南宋。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為了北被控陰山,扼守草原。忽必烈定都北京,還在錫林郭勒盟修建了元上都,並實施兩都巡行制。

元末農民大起義中,創建大明的朱元璋沒費多大勁兒就從蒙古人手裡奪回了北京和上都兩座都城。正因為朱元璋沒費勁,使得元末帝妥歡帖睦爾跨過陰山,元廷輕鬆地退居漠北,以殘餘之力與大明進行長期鬥爭。

朱元璋六次北出陰山,進入草原。此段時間裡,明朝以陰山為屏障,只要探聽到北元的動靜,就從陰山上向北策馬揚鞭,只要站在陰山上,北元就無險可守。所以大明的這場戰爭在北元面前,就是秋風掃落葉。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再往南就是陰山與中原的緩衝帶“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州相當於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五代十國亂世梟雄時期,“幽雲十六州”歸後梁,後梁被滅了又歸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想過把當皇帝的癮,自知實力不濟,只能與鄰居契丹合謀打後唐。贏了契丹是父皇,石敬瑭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割給遼國。這樣誘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936年9月,契丹軍南下幫石敬瑭滅了後唐,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如願做了兒皇帝。“幽雲十六州”成了遼的屬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將後周的恭帝柴宗訓掀下帝位,自己當上了宋太祖。

為了拿回“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在與遼國不停地在陰山腹地和陰山緩衝帶“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戰鬥著,期間湧現出楊家將等幾代人與遼國抗衡的英雄故事。打到膠著狀態時,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遼國蕭太后遣使議和,形成了“檀淵之盟”。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檀淵之盟”就是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國歸還“幽雲十六州”中的涿、瀛、莫三州;宋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於邊境設置互市。結束了宋遼打了25年的戰爭,但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中的其他的十三個州。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北宋還是遼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不停地征戰中遼國也損耗無數,以至於被女真人在大遼的眼皮底下鑽了空子。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建都立國,開始雄霸北方草原,最終將遼國的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打得躲進陰山腹地,不敢露頭,後被完顏宗望以計誘出,在陰山南部的應州俘獲。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和宋欽宗等宗室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拉到東北種地去啦。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免於此難,建立了南宋。南宋自然在與金國也是不停地戰鬥著,期間也湧現出岳飛等抗金英雄。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後來蒙古的興起讓南宋看到滅金的希望,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歷經23年,最後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誰料這蒙古和金國一樣,都不是“善茬”,捎帶著就把南宋給滅了。

(四)

蒙古伐金是在蒙古鐵騎最為強盛時期的一場強強對決。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後當時就想伐金,只因金是大國,未敢輕舉妄動。故而先去西征,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等國後,成吉思汗又做了五年的戰備後才著手攻金之策。尤其是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部,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歷經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汗的征戰,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1279年滅南宋。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為了北被控陰山,扼守草原。忽必烈定都北京,還在錫林郭勒盟修建了元上都,並實施兩都巡行制。

元末農民大起義中,創建大明的朱元璋沒費多大勁兒就從蒙古人手裡奪回了北京和上都兩座都城。正因為朱元璋沒費勁,使得元末帝妥歡帖睦爾跨過陰山,元廷輕鬆地退居漠北,以殘餘之力與大明進行長期鬥爭。

朱元璋六次北出陰山,進入草原。此段時間裡,明朝以陰山為屏障,只要探聽到北元的動靜,就從陰山上向北策馬揚鞭,只要站在陰山上,北元就無險可守。所以大明的這場戰爭在北元面前,就是秋風掃落葉。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明正統年間,蒙古瓦剌部悄悄崛起,首領也先繼汗位後,每年都越過陰山向內地騷擾。1450年7月,也先縱馬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明英宗親率數十萬大軍在土木堡戰敗,大明的皇帝也被俘。勝利來得有那麼蹊蹺,遠遠超出了也先的預期。俘獲的明英宗被也先帶進陰山深處,。直道第二年也先才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朝嘉靖年間,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將整個陰山山脈的南北盡收自己囊中。扼守陰山,阿勒坦汗在多次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開放邊貿。1571年雙方達成協議,明朝封阿勒坦汗為順義王,開放11處邊境貿易口岸。阿勒坦汗死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陰山腳下建起了歸化城,這座城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的最早的輪廓。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再往南就是陰山與中原的緩衝帶“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州相當於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五代十國亂世梟雄時期,“幽雲十六州”歸後梁,後梁被滅了又歸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想過把當皇帝的癮,自知實力不濟,只能與鄰居契丹合謀打後唐。贏了契丹是父皇,石敬瑭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割給遼國。這樣誘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936年9月,契丹軍南下幫石敬瑭滅了後唐,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如願做了兒皇帝。“幽雲十六州”成了遼的屬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將後周的恭帝柴宗訓掀下帝位,自己當上了宋太祖。

為了拿回“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在與遼國不停地在陰山腹地和陰山緩衝帶“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戰鬥著,期間湧現出楊家將等幾代人與遼國抗衡的英雄故事。打到膠著狀態時,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遼國蕭太后遣使議和,形成了“檀淵之盟”。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檀淵之盟”就是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國歸還“幽雲十六州”中的涿、瀛、莫三州;宋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於邊境設置互市。結束了宋遼打了25年的戰爭,但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中的其他的十三個州。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北宋還是遼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不停地征戰中遼國也損耗無數,以至於被女真人在大遼的眼皮底下鑽了空子。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建都立國,開始雄霸北方草原,最終將遼國的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打得躲進陰山腹地,不敢露頭,後被完顏宗望以計誘出,在陰山南部的應州俘獲。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和宋欽宗等宗室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拉到東北種地去啦。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免於此難,建立了南宋。南宋自然在與金國也是不停地戰鬥著,期間也湧現出岳飛等抗金英雄。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後來蒙古的興起讓南宋看到滅金的希望,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歷經23年,最後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誰料這蒙古和金國一樣,都不是“善茬”,捎帶著就把南宋給滅了。

(四)

蒙古伐金是在蒙古鐵騎最為強盛時期的一場強強對決。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後當時就想伐金,只因金是大國,未敢輕舉妄動。故而先去西征,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等國後,成吉思汗又做了五年的戰備後才著手攻金之策。尤其是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部,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歷經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汗的征戰,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1279年滅南宋。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為了北被控陰山,扼守草原。忽必烈定都北京,還在錫林郭勒盟修建了元上都,並實施兩都巡行制。

元末農民大起義中,創建大明的朱元璋沒費多大勁兒就從蒙古人手裡奪回了北京和上都兩座都城。正因為朱元璋沒費勁,使得元末帝妥歡帖睦爾跨過陰山,元廷輕鬆地退居漠北,以殘餘之力與大明進行長期鬥爭。

朱元璋六次北出陰山,進入草原。此段時間裡,明朝以陰山為屏障,只要探聽到北元的動靜,就從陰山上向北策馬揚鞭,只要站在陰山上,北元就無險可守。所以大明的這場戰爭在北元面前,就是秋風掃落葉。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明正統年間,蒙古瓦剌部悄悄崛起,首領也先繼汗位後,每年都越過陰山向內地騷擾。1450年7月,也先縱馬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明英宗親率數十萬大軍在土木堡戰敗,大明的皇帝也被俘。勝利來得有那麼蹊蹺,遠遠超出了也先的預期。俘獲的明英宗被也先帶進陰山深處,。直道第二年也先才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朝嘉靖年間,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將整個陰山山脈的南北盡收自己囊中。扼守陰山,阿勒坦汗在多次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開放邊貿。1571年雙方達成協議,明朝封阿勒坦汗為順義王,開放11處邊境貿易口岸。阿勒坦汗死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陰山腳下建起了歸化城,這座城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的最早的輪廓。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被稱為永樂大帝。他獲得帝位後,知道陰山山脈的重要,索性把都城由南京遷回北京。“天子守國門”,看誰還敢出來胡鬧。同時繼承朱元璋的遺志,在燕山、陰山等地修築長城,直到1620年明朝的長城修築才停住。

但最後還是沒有守住,明崇禎帝時,被擅長漁獵的八旗滿人得了便宜。

(五)

明末,女真人努爾哈赤在東北建立了後金。開始虎視眈眈地圖謀天下。這個時期,陰山南北為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控制。明朝為了保住陰山這座屏障,不惜重金賞賜林丹汗,以察哈爾部與女真人展開戰爭,自己想坐收漁翁之利。可惜女真人的“南不封王北不斷親”的聯姻政策太囂張,努爾哈赤時就同漠南蒙古聯姻共39次,不用動一槍一刀,僅通過娶媳嫁女,努爾哈赤便將蒙古科爾沁部、喀爾喀部等編入八旗。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再往南就是陰山與中原的緩衝帶“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州相當於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五代十國亂世梟雄時期,“幽雲十六州”歸後梁,後梁被滅了又歸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想過把當皇帝的癮,自知實力不濟,只能與鄰居契丹合謀打後唐。贏了契丹是父皇,石敬瑭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割給遼國。這樣誘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936年9月,契丹軍南下幫石敬瑭滅了後唐,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如願做了兒皇帝。“幽雲十六州”成了遼的屬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將後周的恭帝柴宗訓掀下帝位,自己當上了宋太祖。

為了拿回“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在與遼國不停地在陰山腹地和陰山緩衝帶“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戰鬥著,期間湧現出楊家將等幾代人與遼國抗衡的英雄故事。打到膠著狀態時,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遼國蕭太后遣使議和,形成了“檀淵之盟”。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檀淵之盟”就是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國歸還“幽雲十六州”中的涿、瀛、莫三州;宋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於邊境設置互市。結束了宋遼打了25年的戰爭,但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中的其他的十三個州。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北宋還是遼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不停地征戰中遼國也損耗無數,以至於被女真人在大遼的眼皮底下鑽了空子。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建都立國,開始雄霸北方草原,最終將遼國的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打得躲進陰山腹地,不敢露頭,後被完顏宗望以計誘出,在陰山南部的應州俘獲。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和宋欽宗等宗室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拉到東北種地去啦。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免於此難,建立了南宋。南宋自然在與金國也是不停地戰鬥著,期間也湧現出岳飛等抗金英雄。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後來蒙古的興起讓南宋看到滅金的希望,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歷經23年,最後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誰料這蒙古和金國一樣,都不是“善茬”,捎帶著就把南宋給滅了。

(四)

蒙古伐金是在蒙古鐵騎最為強盛時期的一場強強對決。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後當時就想伐金,只因金是大國,未敢輕舉妄動。故而先去西征,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等國後,成吉思汗又做了五年的戰備後才著手攻金之策。尤其是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部,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歷經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汗的征戰,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1279年滅南宋。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為了北被控陰山,扼守草原。忽必烈定都北京,還在錫林郭勒盟修建了元上都,並實施兩都巡行制。

元末農民大起義中,創建大明的朱元璋沒費多大勁兒就從蒙古人手裡奪回了北京和上都兩座都城。正因為朱元璋沒費勁,使得元末帝妥歡帖睦爾跨過陰山,元廷輕鬆地退居漠北,以殘餘之力與大明進行長期鬥爭。

朱元璋六次北出陰山,進入草原。此段時間裡,明朝以陰山為屏障,只要探聽到北元的動靜,就從陰山上向北策馬揚鞭,只要站在陰山上,北元就無險可守。所以大明的這場戰爭在北元面前,就是秋風掃落葉。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明正統年間,蒙古瓦剌部悄悄崛起,首領也先繼汗位後,每年都越過陰山向內地騷擾。1450年7月,也先縱馬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明英宗親率數十萬大軍在土木堡戰敗,大明的皇帝也被俘。勝利來得有那麼蹊蹺,遠遠超出了也先的預期。俘獲的明英宗被也先帶進陰山深處,。直道第二年也先才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朝嘉靖年間,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將整個陰山山脈的南北盡收自己囊中。扼守陰山,阿勒坦汗在多次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開放邊貿。1571年雙方達成協議,明朝封阿勒坦汗為順義王,開放11處邊境貿易口岸。阿勒坦汗死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陰山腳下建起了歸化城,這座城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的最早的輪廓。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被稱為永樂大帝。他獲得帝位後,知道陰山山脈的重要,索性把都城由南京遷回北京。“天子守國門”,看誰還敢出來胡鬧。同時繼承朱元璋的遺志,在燕山、陰山等地修築長城,直到1620年明朝的長城修築才停住。

但最後還是沒有守住,明崇禎帝時,被擅長漁獵的八旗滿人得了便宜。

(五)

明末,女真人努爾哈赤在東北建立了後金。開始虎視眈眈地圖謀天下。這個時期,陰山南北為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控制。明朝為了保住陰山這座屏障,不惜重金賞賜林丹汗,以察哈爾部與女真人展開戰爭,自己想坐收漁翁之利。可惜女真人的“南不封王北不斷親”的聯姻政策太囂張,努爾哈赤時就同漠南蒙古聯姻共39次,不用動一槍一刀,僅通過娶媳嫁女,努爾哈赤便將蒙古科爾沁部、喀爾喀部等編入八旗。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皇太極即位後幾計重拳就將林丹汗打得西逃青海,陰山南北就此控制在後金手裡。

清軍從山海關進入北京,陰山地區得以休養生息。到康熙親征準噶爾部時,陰山之南是後勤保障基地,陰山之北是戰略前沿陣地。

康熙34年,噶爾丹率3萬騎兵再次進犯。康熙皇帝龍顏大怒,統率3路大軍二次親征噶爾丹。康熙皇帝的中路軍接近噶爾丹大營時,噶爾丹得知康熙御駕親征,遂盡棄帳房、器械等逃去。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再往南就是陰山與中原的緩衝帶“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州相當於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五代十國亂世梟雄時期,“幽雲十六州”歸後梁,後梁被滅了又歸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想過把當皇帝的癮,自知實力不濟,只能與鄰居契丹合謀打後唐。贏了契丹是父皇,石敬瑭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割給遼國。這樣誘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936年9月,契丹軍南下幫石敬瑭滅了後唐,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如願做了兒皇帝。“幽雲十六州”成了遼的屬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將後周的恭帝柴宗訓掀下帝位,自己當上了宋太祖。

為了拿回“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在與遼國不停地在陰山腹地和陰山緩衝帶“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戰鬥著,期間湧現出楊家將等幾代人與遼國抗衡的英雄故事。打到膠著狀態時,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遼國蕭太后遣使議和,形成了“檀淵之盟”。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檀淵之盟”就是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國歸還“幽雲十六州”中的涿、瀛、莫三州;宋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於邊境設置互市。結束了宋遼打了25年的戰爭,但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中的其他的十三個州。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北宋還是遼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不停地征戰中遼國也損耗無數,以至於被女真人在大遼的眼皮底下鑽了空子。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建都立國,開始雄霸北方草原,最終將遼國的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打得躲進陰山腹地,不敢露頭,後被完顏宗望以計誘出,在陰山南部的應州俘獲。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和宋欽宗等宗室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拉到東北種地去啦。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免於此難,建立了南宋。南宋自然在與金國也是不停地戰鬥著,期間也湧現出岳飛等抗金英雄。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後來蒙古的興起讓南宋看到滅金的希望,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歷經23年,最後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誰料這蒙古和金國一樣,都不是“善茬”,捎帶著就把南宋給滅了。

(四)

蒙古伐金是在蒙古鐵騎最為強盛時期的一場強強對決。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後當時就想伐金,只因金是大國,未敢輕舉妄動。故而先去西征,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等國後,成吉思汗又做了五年的戰備後才著手攻金之策。尤其是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部,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歷經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汗的征戰,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1279年滅南宋。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為了北被控陰山,扼守草原。忽必烈定都北京,還在錫林郭勒盟修建了元上都,並實施兩都巡行制。

元末農民大起義中,創建大明的朱元璋沒費多大勁兒就從蒙古人手裡奪回了北京和上都兩座都城。正因為朱元璋沒費勁,使得元末帝妥歡帖睦爾跨過陰山,元廷輕鬆地退居漠北,以殘餘之力與大明進行長期鬥爭。

朱元璋六次北出陰山,進入草原。此段時間裡,明朝以陰山為屏障,只要探聽到北元的動靜,就從陰山上向北策馬揚鞭,只要站在陰山上,北元就無險可守。所以大明的這場戰爭在北元面前,就是秋風掃落葉。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明正統年間,蒙古瓦剌部悄悄崛起,首領也先繼汗位後,每年都越過陰山向內地騷擾。1450年7月,也先縱馬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明英宗親率數十萬大軍在土木堡戰敗,大明的皇帝也被俘。勝利來得有那麼蹊蹺,遠遠超出了也先的預期。俘獲的明英宗被也先帶進陰山深處,。直道第二年也先才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朝嘉靖年間,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將整個陰山山脈的南北盡收自己囊中。扼守陰山,阿勒坦汗在多次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開放邊貿。1571年雙方達成協議,明朝封阿勒坦汗為順義王,開放11處邊境貿易口岸。阿勒坦汗死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陰山腳下建起了歸化城,這座城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的最早的輪廓。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被稱為永樂大帝。他獲得帝位後,知道陰山山脈的重要,索性把都城由南京遷回北京。“天子守國門”,看誰還敢出來胡鬧。同時繼承朱元璋的遺志,在燕山、陰山等地修築長城,直到1620年明朝的長城修築才停住。

但最後還是沒有守住,明崇禎帝時,被擅長漁獵的八旗滿人得了便宜。

(五)

明末,女真人努爾哈赤在東北建立了後金。開始虎視眈眈地圖謀天下。這個時期,陰山南北為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控制。明朝為了保住陰山這座屏障,不惜重金賞賜林丹汗,以察哈爾部與女真人展開戰爭,自己想坐收漁翁之利。可惜女真人的“南不封王北不斷親”的聯姻政策太囂張,努爾哈赤時就同漠南蒙古聯姻共39次,不用動一槍一刀,僅通過娶媳嫁女,努爾哈赤便將蒙古科爾沁部、喀爾喀部等編入八旗。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皇太極即位後幾計重拳就將林丹汗打得西逃青海,陰山南北就此控制在後金手裡。

清軍從山海關進入北京,陰山地區得以休養生息。到康熙親征準噶爾部時,陰山之南是後勤保障基地,陰山之北是戰略前沿陣地。

康熙34年,噶爾丹率3萬騎兵再次進犯。康熙皇帝龍顏大怒,統率3路大軍二次親征噶爾丹。康熙皇帝的中路軍接近噶爾丹大營時,噶爾丹得知康熙御駕親征,遂盡棄帳房、器械等逃去。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西路軍費揚古大將軍從呼和浩特出發,越過陰山,率軍北進,得報噶爾丹蹤跡,將噶爾丹誘至昭莫多。費揚古分兵4隊開始甕中捉鱉。噶爾丹只得奪路北逃,清軍乘夜追擊15公里以外,俘殲數千人,收降3000人,擊斃噶爾丹之妻阿奴。噶爾丹僅率數十騎西逃。康熙36年噶爾丹服毒自殺。

這場戰爭清朝打出了大清帝國的國威,僅用於運送糧草的大車就有7000多輛,每輛用4匹騾馬拉拽,使用畜力3萬匹,用糧人員1萬餘人,當時用糧隊伍在陰山裡綿延50多裡。

進入民國,軍閥混戰。陰山腳下的呼和浩特、包頭、集寧雖然幾易其主,但均為山南的平川上作戰較多,陰山這道天然屏障依然靜靜地屹立在內蒙古大草原上。

"

多少王朝面對陰山扼腕長嘆,一屏陰山,幾多安危。

40多年來,一直就在陰山腳下,過去多次尋找陰山的偉大和不凡,每次都滿懷期望,每次又抱憾而歸。以至於每次有人說起陰山,我總是一言以蔽之:窮山惡水。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不登陰山,豈知陰山?站在山巔,舉目四望,長城迂迴曲折。說到長城,陰山上不僅有長城,還有趙、秦、漢、金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全國的長城長度加起來才10萬多裡,而在內蒙古的長城長度就有3萬多裡。更令人驚是,這些長城大都圍繞陰山來修築,或者在陰山之上,或者在陰山南北。

陰山就是一道天然長城。的確陰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陰山不但是一條自然分界線,而且也是農耕與遊牧區域的分界線。

歷史漫漫鋪開,朝代逐個過往。得陰山者,得天下。從戰國趙武靈王建雲中城開始,歷代王朝都在上演爭奪陰山的大劇。無論是中原漢族還是北方遊牧民族,每欲問鼎天下,必先逐鹿陰山。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平,天下定。細觀秦、漢、唐等朝代,漢族王朝先在中原建立了政權,但是得陰山之前,江山總有些搖晃,得陰山後才得到的定海神針。遼、金、元等北方遊牧民族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政權,如果不越陰山,同樣難成霸業。如此一來,決戰陰山,就成為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這道題怎樣回答,事關整個王朝的命運和前程。

(一)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因為羅馬帝國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秦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最為緊迫的一件事情就是抵禦匈奴。他先將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在陰山中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左右設一座烽火臺。修築長城的同時,秦直道也在開建。在這兩大工程完工後,秦始皇以直道為劍,長城為盾。手握這兩件國之重器,每每與匈奴發生戰爭,無往而不勝。使得匈奴遠遁大漠戈壁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

沒有了外患,秦始皇將精力放在了開創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新時代。這應該是他比凱撒在世界舞臺上更具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匈奴的騎兵時常從漠北偷偷摸摸越過陰山,在秦朝境內侵奪掠殺,秦始皇只顧尋找禦敵之策。那還有精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說:“當漢高祖削平天下、統一中原、得意洋洋、擊築高歌之時,四周諸種族已經把中原文化區域包圍得水洩不通了……這些蠻族中,最為中原種族之威脅的是北方的匈奴。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武裝,又接近中原種族政權的中心。”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於是以陰山南北為戰場,漢匈之間的戰爭展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的江山一直在搖晃著,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圍困7天7夜後,通過賄賂王后得以解圍,之後劉邦對匈奴奉行和親之策,暫時穩定北方局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幾代人的養精蓄銳,這個大漢巨人不再害怕匈奴的騎兵,決戰陰山的時機成熟。漢武帝由戰略防禦改為戰略進攻。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10多次,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他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統率5萬騎兵過陰山北擊匈奴。漢兵抵達之時,恰逢單于列陣而待。衛青命令以5000騎攻擊匈奴,而單于也命令萬騎出戰。一時間,狼奔豕突,煙塵滾滾。此戰衛青漢軍捕斬首虜19000餘級,霍去病部得首虜70443級。漠北決戰,成為漢匈關係的轉折點。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南北的取得,使漢朝由弱者變為強者。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漢朝卻因此迎來了“文景之治”的春天。到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統治的時候,南匈奴內遷歸順西漢。使得西漢和東漢400多年江山穩固地控制在劉家子孫的手裡。即使王莽篡權那也只是漢朝歷史長河中的一泓漣漪。

(二)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隋唐的門檻時,陰山的偉岸更加凸顯出來。隋唐之際,突厥做了陰山的主人。這個古老的北方遊牧民族,此時主據漠北,力控西域,勢傾中原。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時,突厥的沙缽略可汗與營州刺史高寶寧合謀,進攏邊地,攻佔山海關。千金公主又極力勸說沙缽略替她孃家北周報仇,於是突厥大舉進攻。縱馬越過陰山,在隋朝的北方抄掠殺傷,弄得“六畜鹹盡” 。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面對突厥的侵犯,隋文帝三管齊下,堅決還擊。一是派遣河間王楊弘、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併為行軍元帥,分道迎擊突厥,打敗了沙缽略的進攻。二是加強防禦工事,在陰山興築長城和沿邊的城堡,穩定北疆的局勢。三是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建議,利用突厥首領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最終沙缽略可汗在開皇四年上表稱臣,願意“永為藩附”。

楊堅的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北亞的局勢。、

唐太宗坐上唐王朝天子的寶座後,兩眼始終盯著陰山。李世民與陰山的淵源在於晉陽起兵前夕,他通過心腹向陰山霸主突厥借了2000騎兵,組成反隋主力。在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唐連續向突厥稱臣納。

然而,頡利可汗即位後,想南下中原狠撈一把,沒想到深謀遠慮的唐太宗不僅不再向突厥低頭,而且主動出擊。一舉將其老巢蕩平。

公元630年初,唐朝大將李靖率領3000精騎由山西朔州直趨頡利可汗駐地定襄(今和林格爾縣一帶)。唐軍的到來大出頡利可汗的意料,“兵不傾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驚恐的頡利可汗匆匆狼狽逃竄,而李靖則乘機奪取定襄。捷報傳至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加讚揚:“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此時,李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以東)趕到陰山,將大軍埋伏在陰山的白道嶺上,頡利可汗想從白道嶺撒軍,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殺得大敗。頡利可汗經過此次慘敗,已經無力正面抗衡,只得率殘兵敗將掉轉馬頭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前後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唐太宗把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收入了版圖,從而使唐王朝空前統一,為大唐“貞觀之治”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宋朝的大部分時間裡,是個沒有內亂、沒有軍閥割據的時代,但這個朝代最大的社會危機就是外患。

唐朝末年,中原諸侯爭霸。在這種征戰的態勢下,諸侯自顧不暇,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管北方草原。因此契丹首領耶律阿寶機在北方草原上迅速成長,由北向南,將整個陰山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陰山再往南就是陰山與中原的緩衝帶“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州相當於現在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五代十國亂世梟雄時期,“幽雲十六州”歸後梁,後梁被滅了又歸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想過把當皇帝的癮,自知實力不濟,只能與鄰居契丹合謀打後唐。贏了契丹是父皇,石敬瑭為兒皇帝。並把“幽雲十六州”割給遼國。這樣誘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936年9月,契丹軍南下幫石敬瑭滅了後唐,石敬瑭建立了“後晉”,如願做了兒皇帝。“幽雲十六州”成了遼的屬地。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將後周的恭帝柴宗訓掀下帝位,自己當上了宋太祖。

為了拿回“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在與遼國不停地在陰山腹地和陰山緩衝帶“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戰鬥著,期間湧現出楊家將等幾代人與遼國抗衡的英雄故事。打到膠著狀態時,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遼國蕭太后遣使議和,形成了“檀淵之盟”。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檀淵之盟”就是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國歸還“幽雲十六州”中的涿、瀛、莫三州;宋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於邊境設置互市。結束了宋遼打了25年的戰爭,但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中的其他的十三個州。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北宋還是遼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不停地征戰中遼國也損耗無數,以至於被女真人在大遼的眼皮底下鑽了空子。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建都立國,開始雄霸北方草原,最終將遼國的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打得躲進陰山腹地,不敢露頭,後被完顏宗望以計誘出,在陰山南部的應州俘獲。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徽宗和宋欽宗等宗室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拉到東北種地去啦。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免於此難,建立了南宋。南宋自然在與金國也是不停地戰鬥著,期間也湧現出岳飛等抗金英雄。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後來蒙古的興起讓南宋看到滅金的希望,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歷經23年,最後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誰料這蒙古和金國一樣,都不是“善茬”,捎帶著就把南宋給滅了。

(四)

蒙古伐金是在蒙古鐵騎最為強盛時期的一場強強對決。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後當時就想伐金,只因金是大國,未敢輕舉妄動。故而先去西征,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等國後,成吉思汗又做了五年的戰備後才著手攻金之策。尤其是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部,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歷經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汗的征戰,通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1279年滅南宋。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為了北被控陰山,扼守草原。忽必烈定都北京,還在錫林郭勒盟修建了元上都,並實施兩都巡行制。

元末農民大起義中,創建大明的朱元璋沒費多大勁兒就從蒙古人手裡奪回了北京和上都兩座都城。正因為朱元璋沒費勁,使得元末帝妥歡帖睦爾跨過陰山,元廷輕鬆地退居漠北,以殘餘之力與大明進行長期鬥爭。

朱元璋六次北出陰山,進入草原。此段時間裡,明朝以陰山為屏障,只要探聽到北元的動靜,就從陰山上向北策馬揚鞭,只要站在陰山上,北元就無險可守。所以大明的這場戰爭在北元面前,就是秋風掃落葉。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明正統年間,蒙古瓦剌部悄悄崛起,首領也先繼汗位後,每年都越過陰山向內地騷擾。1450年7月,也先縱馬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明英宗親率數十萬大軍在土木堡戰敗,大明的皇帝也被俘。勝利來得有那麼蹊蹺,遠遠超出了也先的預期。俘獲的明英宗被也先帶進陰山深處,。直道第二年也先才將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朝嘉靖年間,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將整個陰山山脈的南北盡收自己囊中。扼守陰山,阿勒坦汗在多次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開放邊貿。1571年雙方達成協議,明朝封阿勒坦汗為順義王,開放11處邊境貿易口岸。阿勒坦汗死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陰山腳下建起了歸化城,這座城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的最早的輪廓。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被稱為永樂大帝。他獲得帝位後,知道陰山山脈的重要,索性把都城由南京遷回北京。“天子守國門”,看誰還敢出來胡鬧。同時繼承朱元璋的遺志,在燕山、陰山等地修築長城,直到1620年明朝的長城修築才停住。

但最後還是沒有守住,明崇禎帝時,被擅長漁獵的八旗滿人得了便宜。

(五)

明末,女真人努爾哈赤在東北建立了後金。開始虎視眈眈地圖謀天下。這個時期,陰山南北為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控制。明朝為了保住陰山這座屏障,不惜重金賞賜林丹汗,以察哈爾部與女真人展開戰爭,自己想坐收漁翁之利。可惜女真人的“南不封王北不斷親”的聯姻政策太囂張,努爾哈赤時就同漠南蒙古聯姻共39次,不用動一槍一刀,僅通過娶媳嫁女,努爾哈赤便將蒙古科爾沁部、喀爾喀部等編入八旗。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皇太極即位後幾計重拳就將林丹汗打得西逃青海,陰山南北就此控制在後金手裡。

清軍從山海關進入北京,陰山地區得以休養生息。到康熙親征準噶爾部時,陰山之南是後勤保障基地,陰山之北是戰略前沿陣地。

康熙34年,噶爾丹率3萬騎兵再次進犯。康熙皇帝龍顏大怒,統率3路大軍二次親征噶爾丹。康熙皇帝的中路軍接近噶爾丹大營時,噶爾丹得知康熙御駕親征,遂盡棄帳房、器械等逃去。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西路軍費揚古大將軍從呼和浩特出發,越過陰山,率軍北進,得報噶爾丹蹤跡,將噶爾丹誘至昭莫多。費揚古分兵4隊開始甕中捉鱉。噶爾丹只得奪路北逃,清軍乘夜追擊15公里以外,俘殲數千人,收降3000人,擊斃噶爾丹之妻阿奴。噶爾丹僅率數十騎西逃。康熙36年噶爾丹服毒自殺。

這場戰爭清朝打出了大清帝國的國威,僅用於運送糧草的大車就有7000多輛,每輛用4匹騾馬拉拽,使用畜力3萬匹,用糧人員1萬餘人,當時用糧隊伍在陰山裡綿延50多裡。

進入民國,軍閥混戰。陰山腳下的呼和浩特、包頭、集寧雖然幾易其主,但均為山南的平川上作戰較多,陰山這道天然屏障依然靜靜地屹立在內蒙古大草原上。

決戰陰山 每個王朝問鼎天下前的最後一道必答題

​抗日戰爭時期,陰山又一次躍入國際視野。1938年5月,毛澤東從陝北的窯洞裡發出給朱德、彭德懷、賀龍、關嚮應、肖克等的電令:“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陰山山脈的中段)建立遊擊根據地甚關重要,請你們迅即考慮此事”。此後八路軍120師組建八路軍大青山支隊,2300餘人進入大青山與當地的蒙漢抗日遊擊隊成功會師。在陰山中段與日寇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戰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