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音樂 命運交響曲 樂器 演唱會 國家大劇院 2017-06-09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提及“香榭麗舍”,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那條位於法國首都巴黎,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街道”的——香榭麗舍大道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東起協和廣場,向著西邊兩公里外戴高樂廣場上那不朽的凱旋門的指引走去,一路的繁華與高雅接踵而至。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無論是為了黃昏時分凱旋門背後的暮色落下、

為了冬日裡滿街排開販賣香腸、

肥皂與熱紅酒的商鋪;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還是為了欣賞LV、

雷諾等國際知名品牌賦予這裡的雍容華貴,

這條街道都是享受最純粹“法式浪漫”的聖地。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香榭麗舍劇院

對於熱愛表演藝術的朋友們來講,

說起“香榭麗舍”

或許還會想到著名的香榭麗舍劇院;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1913年5月29日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首演於巴黎香榭麗舍劇院

以及一百多年前,

在那個舞臺上,

轟動一時的芭蕾舞劇《春之祭》的首演。

除此之外,香榭麗舍劇院的常駐樂團——香榭麗舍管弦樂團在世界樂壇也可謂是大名鼎鼎。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香榭麗舍管弦樂團

正如香榭麗舍大道呈現了17世紀起至今不同年代法國曆史的縮影,香榭麗舍管弦樂團致力於將作品原汁原味呈現給觀眾,用作曲家所在時代的樂器,重現從海頓到馬勒不同時期作曲家作品的原貌。

香榭麗舍管弦樂團創辦者之一是“古樂大師”菲利普•赫爾維格。對於不少中國樂迷而言,菲利普•赫爾維格錄製的巴赫、貝多芬等作曲家的唱片,絕對是CD架上的珍藏。

菲利普•赫爾維格指揮作品 貝多芬:莊嚴彌撒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菲利普•赫爾維格

2008年,時年61歲的菲利普•赫爾維格到訪中國。在上海舉行音樂會後,有媒體這樣形容這位指揮大師:“花白的頭髮,精緻的眼鏡,儒雅的微笑;上臺時不拿指揮棒,卻每次都像走上講臺一般夾著樂譜……指揮家赫爾維格看上去更像一個大學教授……”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年輕時的赫爾維格抱著對醫學的濃厚興趣,在大學裡學的是醫學及精神病學。但從小就與音樂結緣的赫爾維格,從未放棄過音樂。23歲時,他組建了著名的根特古樂合唱團。25歲之後,赫爾維格完全將精力投入到音樂上來。在根特古樂合唱團之外,他繼續創辦了數個樂團。而他創立的每個樂團,又有不同的“主打”。比如,根特古樂合唱團專注於巴洛克聲樂作品,歐洲古樂合唱團專攻文藝復興時期復調音樂,而即將在他的率領下亮相國家大劇院的香榭麗舍管弦樂團,則以還原18世紀與19世紀的音樂為主。在赫爾維格看來,也只有如此,才能把不同時期的音樂特色,呈獻給當代的觀眾。

演繹巴赫的音樂,怎能同對待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一模一樣?這就好比你臨摹一幅梵·高的畫,卻堅持使用畢加索的筆法,那還可能是梵·高嗎?

——赫爾維格

不論是巴赫,還是貝多芬,亦或是布魯克納,在音樂的詮釋上,赫爾維格完全尊重作曲家的創作意圖,並且,通過對編制、樂器、音響等的“本真”還原,帶領當代的觀眾,去觸碰作曲家的靈魂。

此次音樂會,赫爾維格將與香榭麗舍管弦樂團為觀眾演出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和《A大調第七交響曲》。而赫爾維格對於貝多芬,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一般人演出貝多芬都會誇張他的‘戲劇性’,但我認為一切都在樂譜上”。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本場音樂會中,菲利普·赫爾維格將帶領香榭麗舍管弦樂團在上半場演出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所謂的《命運交響曲》)。這首英雄意志戰勝宿命論、光明戰勝黑暗的壯麗凱歌在世界交響曲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貝多芬於1804年開始構思並著手創作此曲,1807-1808年完成。

1808年12月22日,在維也納皇家劇院的音樂會中由貝多芬親自指揮首演,但這部聲望極高作品的首演並不成功。由於十九世紀初的維也納皇家劇院環境和條件較差,再加上演出時間長使得觀眾產生疲勞,更重要的是樂隊在首演前只排練了一次,諸多因素使得這部偉大作品的首演沒有得到較強反響。但在一年半後的一場音樂會中,這部作品終於收穫了強烈的迴應和數不清的讚譽,從此以後相繼被各大樂團作為音樂會重點曲目進行演出,也為之後的許多作曲家及音樂評論家帶來深刻影響。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C小調第五交響曲》共分為四個樂章,其中第一樂章的開始,在沒有任何提示與拐彎抹角下,“命運”主題直撲而來,貝多芬也寫下了“命運在敲門”的警語,便成為了人們腦海中耳熟能詳的經典。同時貝多芬在這部作品中完成了交響樂創作的一次偉大革新,使各個樂章之間具有內在的串聯,讓整部作品成為體現一箇中心思想的整體,創造了更鮮明洗煉、典型集中的形象,具有偉大的、劃時代的意義。此時近乎完全耳聾的貝多芬徘徊在痛苦與希望、現實與理想的鬥爭中,這部作品正是他全部思想和情感的完美詮釋。

與《貝三》和《貝九》一同,這三部交響曲都是貝多芬最具革新性的作品,更是值得聽眾們反覆欣賞、揣摩的佳作。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

本次音樂會的下半場,樂團將為我們帶來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交響曲》,這部作品雖然沒有副標題,但人們喜歡稱它為“舞蹈性的交響曲”或“舞蹈的頌讚”等等。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貝多芬於1811-1812年間創作的這部作品,但就作品的問世時間來看,與其創作的前一部《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相隔了四年之久。回想1808年之前,貝多芬雖不算是一位“高產作曲家”,但在此之前的10年中卻創作了一部又一部充分體現其才華、思想,值得細細咀嚼剖析的佳作。那麼我們不禁會產生疑問:在貝多芬事業沉寂,創作熱情低迷的這四年裡,他究竟都做了什麼?事實上,在這幾年中,貝多芬的戀人們相繼離開他,昔日甜蜜美好的愛情生活一去不復返;病痛的折磨也愈發嚴重,耳疾使他幾乎喪失了聽力;與此同時,在剛剛經歷了法軍侵襲的維也納,經濟蕭條,貨幣不斷貶值,這一切都使得貝多芬的衣食住行無法得到保障,導致更加無心於音樂創作。

可生活總歸要儘可能美好的繼續下去,四年後,貝多芬終於拋棄了世俗給他的困擾,以更加充滿激情和希望的方式迴歸,成就了又一經典作品——《A大調第七交響曲》。正如人們常說的,黑暗過後的黎明格外美好。關於這部作品更多的內涵,邀請您來親自理解、品味。

愛樂者說|來自“香榭麗舍”的古典主義再現

6月15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指揮菲利普·赫爾維格帶領法國香榭麗舍管弦樂團以最古典的方式為我們獻上“作曲家時代”的《貝五》《貝七》。

愛樂者:李舒逸

行業:音樂學院學生

“命運之舞”菲利普·赫爾維格

與法國香榭麗舍管弦樂團

貝多芬專場音樂會

地點:國家大劇院 · 音樂廳

曲目

第五交響曲 貝多芬 曲

——中場休息——

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 曲

*節目以現場為準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票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文字編輯|崔磊、張譯丹

頁面排版、圖片編輯|康譯丹

國家大劇院

藝術改變生活

微信號:ncpa6655000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