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潔如瑞士的琉森湖”——關於《月光曲》的故事

音樂 樂器 琉森湖 薔薇 香港國際音樂家協會 2017-05-21

“皎潔如瑞士的琉森湖”——關於《月光曲》的故事

一提起著名的鋼琴音樂家貝多芬,很多人都會想起他那首著名的《月光鳴奏曲》(又叫《月光曲》)。這名扼住命運的咽喉、戰勝苦痛傳達快樂的鋼琴英雄,竟也有如此細膩的音樂作品,猶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一般。

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聽後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盪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名,從而享譽世界。

“皎潔如瑞士的琉森湖”——關於《月光曲》的故事

自《月光曲》問世之後,便有著許多關於它的故事流傳於世間。而在國內流傳最廣的,莫過於改編為小學語文教材的《月光曲》課文。傳說在一天晚上,貝多芬在維也納的郊外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走近發現是一名盲人姑娘在彈奏他的作品,可一直彈不好,便和身邊的哥哥抱怨:“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而哥哥感嘆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無法帶著妹妹去觀看。貝多芬聽聞後十分感動,進屋給盲人姑娘彈奏了剛才她演奏的那首曲子。然後趁著月色輝映之下,靈感溢出,創作出了《月光曲》……

“皎潔如瑞士的琉森湖”——關於《月光曲》的故事

貝多芬給盲人姑娘彈奏月光曲

這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但事實上,這只是一段圍繞著《月光曲》誤傳的軼事。是精明的出版商根據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的那一句精彩的評論而杜撰出的動人“故事”。故事寫得很好,但終歸沒有傳遞出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真正心境和意圖。

“皎潔如瑞士的琉森湖”——關於《月光曲》的故事

貝多芬正在創作

而細細地品過這首優美的鋼琴作品,可以發現,三個樂章之中,第一樂章的嘆息的主題融入了貝多芬對於自己耳聾疾患的憂鬱思緒;而第二樂章表現了那種回憶的甜夢,也像憧憬未來的藍圖;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而這部作品最美麗的,便是第一樂章,讓人想起月光。

縱觀整首《月光曲》,他的風格主體上是強烈悲憤、感情熾熱激烈的。而後來經過求證,證實了貝多芬創作這一首《月光曲》,是為了表達與朱麗葉·圭查蒂(1784—1856)第一次戀愛失敗後的痛苦心情。

“皎潔如瑞士的琉森湖”——關於《月光曲》的故事

朱麗葉·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兒,比貝多芬小14歲,兩人真誠相愛,因門第的鴻溝,又迫使兩人分手。貝多芬在遭受這一沉重打擊之後,把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批判和內心的痛苦全部融入了這一首曲子之中。可以說,這首《月光曲》是貝多芬獻給朱麗葉最真摯也是最無奈的愛。

相比起那個虛構的感人故事,《月光曲》背後的創作背景更像是一出悲劇,是代表著貝多芬一生的小縮影之一。但即使現實是坎坷的,貝多芬仍舊在作品中表達出了對命運抗爭的心態,還有對愛情永不放棄、持之以恆地去追求的精神。這出憂鬱的悲劇,最後還是湧現出了積極向上的力量。也許,這就是貝多芬音樂作品的真正魅力吧!

“皎潔如瑞士的琉森湖”——關於《月光曲》的故事

5月20日,這個美妙的日子也即將到來。小編希望更多的有情人能夠在這一天終成眷屬,讓《月光曲》的愛情悲劇不再上演,把貝多芬積極樂觀向上的鋼琴精神發揚光大!

更多精彩賽事資訊和音樂故事

請關注香港國際音樂家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