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響史詩《趙佗》河源首演獲圓滿成功

音樂 趙佗 藝術 南越王 人民網 2017-06-15

6月11日晚,大型交響史詩《趙佗》(又名《南越王》)在河源市桃花水母大劇院首演獲得圓滿成功。

大型交響史詩《趙佗》河源首演獲圓滿成功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公元前219年,又舉兵指向百越,前214年,統一嶺南,南征副將趙佗任南海郡之龍川縣令;公元前204年天下大亂,南海郡尉任囂病危之際,託趙佗接任郡尉,並授計趙佗閉關絕道,自立為南越國以穩定南越諸地。

南越國是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王朝政權,它奠定了今日嶺南的基本疆域。南越國建立伊始,趙佗實施“和輯百越”政策,引入中原農耕技術與先進文化,使嶺南地區迅速從百越征戰、刀耕火種的氏族社會平穩進入農耕文明時代,同時又將異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進嶺南以至中原地區,開啟嶺南文明千年輝煌,對中華民族統一和中華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後趙佗為避免南北再起戰禍而歸附漢朝,維護了國家統一,避免了戰火,功勳永垂青史。

大型交響史詩《趙佗》河源首演獲圓滿成功

《趙佗》一經問世,立刻得到了文藝界和社會的高度關注。而作為南越王國的興王地,河源市委、市政府經過論證,決定將其搬上舞臺。事實上,這部作品講好的並不單單是“河源故事”,更是“廣東故事”,還是“中國故事”。

廣東省一直致力於挖掘本土資源、打造文藝精品,趙佗的人物形象與南越王朝歷史,更是為文藝創作提供了難得的素材。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有感於時代的呼喚,在完成紀念百年辛亥革命的大型交響組歌《孫中山》的創作後,又於趙佗龍川建縣2230年的時刻,即2015年成功創作了《趙佗》(又名《南越王》),期待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先賢,更期待全社會通過藝術精品回眸歷史、審視今天、昭示未來。

大型交響史詩《趙佗》河源首演獲圓滿成功

廣東省省樂家協會專職副主席金旭庚注意到了該作品後,立刻聯手省內著名作曲家劉長安、藍程寶、解承強、霍音等進行音樂創作;珠江交響樂團、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合唱團150多人也積極參加排練。憑藉實力派擔綱、強強聯手,創作團隊經歷了一年多的打磨,最終誕生了全新的舞臺作品《趙佗》。

從構思文學臺本、啟動創作工作到排練合練成熟,《趙佗》歷經近兩年的文本打磨,以及一年音樂創作的磨合,終於讓這位嶺南人文始祖走出歷史的故紙堆,以音樂史詩的形象重返時代舞臺的前沿。

大型交響史詩《趙佗》河源首演獲圓滿成功大型交響史詩《趙佗》河源首演獲圓滿成功

大型交響史詩《趙佗》共分序曲《大秦壯歌》、第一樂章《南疆開化》、第二樂章《嶺南統一》、第三樂章《和輯百越》、第四樂章《大義歸漢》、尾聲《漢風天下》等六大部分、10個小節。每一樂章都有不同主題,描述了趙佗在秦漢兩朝時期,為了保證嶺南地區的穩定與發展,曾自立為南越王;作為嶺南的開拓先驅,他將中原的中華文明和耕作技術帶到了百越,又將海洋文化傳輸給嶺南以至中原內地,同時推行“和輯百越”政策,使得嶺南地區一派文明祥和、蒸蒸日上,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畫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