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打撈老歌的《金曲撈》有多火?大咖爭相上金曲霸榜單

音樂 華語音樂 薛之謙 金志文 納蘭驚夢 2017-06-09

專注打撈老歌的《金曲撈》有多火?大咖爭相上金曲霸榜單

納蘭驚夢/文

前段時間,沉寂已久的小剛周傳雄在江蘇衛視《金曲撈》裡復出引發一陣回憶殺,這位承包了80後滿滿回憶的情歌教父還調侃黃舒駿、黃國倫兩位前輩做了音樂逃兵。加上如今活躍在綜藝節目中的薛之謙、大張偉、劉維,乃至金志文、王櫟鑫等等,越來越多的歌手都依賴通過上綜藝節目來保持曝光度,進而喚起觀眾對於其音樂的關注。像薛之謙在《金曲撈》中首度電視首發新歌《動物世界》,就讓這首歌再度爆紅。

專注打撈老歌的《金曲撈》有多火?大咖爭相上金曲霸榜單

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首因為《金曲撈》而成功上榜的金曲:薛之謙傾情打撈張信哲的《王子公主》,48小時內就登上了QQ音樂熱歌榜單的亞軍位置;薛之謙和主持人中最會唱歌的李好合作的《為了遇見你》也登上榜單第十,金志文喚醒梁詠琪的《沉迷》,播放量比之前高了89倍。更為令人咋舌的是好妹妹樂隊,他們合作演繹的《杜鵑鳥的黃昏》、《屋簷下的思念》及與費玉清的合唱版三首歌,破紀錄地包攬酷狗榜單的前三甲。由此亦可見,這檔以打撈音樂大咖蒙塵金曲的節目,確實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不僅保留作品本身的動人情懷,又通過具有時代氣息的改編,使其散發出跳脫時代的無窮魅力。更因節目高品質的口碑,讓這些蒙塵重新煥發新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傳播成效,也真心挖掘出音樂圈未被完全開發的價值之地。

專注打撈老歌的《金曲撈》有多火?大咖爭相上金曲霸榜單

回想在早年間華語樂壇最紅火的時代,唱片公司往往不惜巨資用於唱片的宣傳推廣,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開支便是用於打榜的費用。所謂打榜,便是歌手在出專輯期間,會將專輯的歌曲挑出來特定的一首來到各大電視臺、電臺進行宣傳。在當時媒介渠道相對單一,信息來源主要集中於幾大主要電視臺和電臺的年代,這些可以用於打歌的媒介資源是相當稀缺的。也就有了縱然尊貴如天王巨星在宣傳期上節目也只領通告費,為了能夠在榜單上有好名次花費重金等或明或暗的行業規則。

專注打撈老歌的《金曲撈》有多火?大咖爭相上金曲霸榜單

即使是如今,想要推藝人新歌上電臺榜單就要先購買所謂的電臺廣告也是稀鬆平常的事,廣告購買的越多藝人新歌上榜的可能性就越大。這種以廣告的名義表面上做宣傳廣告,實際上是電臺在賣榜。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也可以說明了有些金曲為什麼沒有能夠火的原因,一是基本只有主打歌才能夠享受到唱片公司鼎力的打榜資源支持,畢竟唱片宣傳的預算有天花板,不可能每首歌都能夠有機會用於打榜;二是有太多類似歌曲打榜,變相也擠佔了其它非主打歌上榜的機會,淪為蒙塵金曲,也就不足為奇。

專注打撈老歌的《金曲撈》有多火?大咖爭相上金曲霸榜單

至於經過《金曲撈》的打撈,讓這些蒙塵金曲收穫到發片當時都未曾有過的關注,不得不說是得益於這檔節目廣泛的收視基礎和值得肯定的口碑。尤其是在如今媒介環境更加複雜,獲取信息來源更加多元化的今天,內容的傳播更依賴於本身過硬的品質。正因為自開播以來較為穩健的收視表現,累積了一大批忠實的音樂愛好者,也由於節目對於音樂品質本身的把握,使得像李克勤、費玉清、譚詠麟、張信哲、葉倩文、陶喆、楊千嬅等大牌歌手都願意參與到節目中。事實也證明,《金曲撈》的走紅完全是順理成章。

專注打撈老歌的《金曲撈》有多火?大咖爭相上金曲霸榜單

可以說,《金曲撈》抓準了供需兩端的“痛點”:一方面是由於音樂環境的不景氣,導致了現在仍在沉心做音樂的人越來越少,包括像黃舒駿、黃國倫、包小柏這些曾經優秀的音樂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奔走在電視節目中,至於還能夠做音樂的精力和時間可想而知,歌壇則被越來越多的網絡音樂、速食音樂所充斥,歌曲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則是聽眾對於音樂的消費需求依舊旺盛,並且由於欣賞品味的提升,已經越來越不滿足於口水歌、網絡神曲這些膚淺的音樂。至於《金曲撈》打通了沉睡金曲和聽眾需求之間的關聯,形成了有機的聯動,並籍由輕鬆有趣的節目模式,挖掘出觀眾的興趣點。至於被大眾所認可,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