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救命血清 中科院“蛇博士”:不做會後悔一輩子

飛奔48小時 救助千里之外被劇毒蛇咬傷的患者

中科院“蛇博士”:不做會後悔一輩子

千里送救命血清 中科院“蛇博士”:不做會後悔一輩子

近日,一個被銀環蛇咬傷的陝西咸陽小夥子,得到了千里之外北京一位同齡人的義務救助——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博士研究生史靜聳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協助當地醫院挽救了傷者的生命。直到傷者的父母把錦旗送到古脊椎所,大家才知道他的義舉。他說:“有些事,不做會後悔一輩子。”

千里送救命血清

史靜聳是中科院古脊椎所2016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亞洲蝮蛇的分類學以及遊蛇科的骨骼形態和系統發育。6月2日半夜11點,正在所裡工作的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咸陽有人被蛇咬傷求助的消息後,馬上聯繫傷者家人,用自己的知識分辨出,咬人的正是有“中國第一毒蛇”之稱的銀環蛇。

銀環蛇,因為有強烈的神經毒素,被它咬傷的人如果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史靜聳的第一反應是去北京304醫院尋找抗銀環蛇毒血清。“幹我們這行的都知道,被毒蛇咬傷了要去304醫院,我上次‘中招’也是在那裡治好的。”午夜時分,他一邊電話叮囑傷者的父親讓醫院上呼吸機維持基本生命體徵,一邊飛奔回宿舍向室友借了1000元現金,然後打車直奔304醫院。果然,304醫院有且僅有一支銀環蛇血清,但按醫院規定不能隨便拿走。於是史靜聳在陝西當地醫院和304醫院之間做起了溝通工作,在他的積極協調下,兩家醫院最終達成一致,304醫院破例辦理了血清調出手續。

下一個問題是:怎麼把血清及時送去西安?史靜聳的決定是:自己坐飛機送血清去西安!凌晨時分,在他的電話遙控下,他的同學在所裡備好運輸血清必需的保溫盒和冰袋,他取了就直奔首都機場。又一個挑戰來了:當天上午飛西安的航班基本售罄。此時傷者父親的電話打來:“我兒子情況越來越不好……”史靜聳在首都機場三個航站樓之間奔波,終於買到一張上午的機票。同時,在陝西當地醫院的不懈努力下,幸運地找到血清廠家的分公司,在當地找到了另外三支救命的藥品,並在交警部門的協助下全速送往醫院。

6月3日下午1點,史靜聳終於把這支救命血清送到了當地醫院。傷者注射了一支血清後,他又把自己的經驗和文獻資料提供給當地醫院醫生,溝通治療方案。徵得家屬的同意後,經過專業評估和觀察,醫院分次把剩餘三支血清都注射給傷者。6月4日下午,傷者開始好轉並恢復意識。史靜聳謝絕了傷者家屬的食宿安排,坐上火車回北京了。

“不做會後悔一輩子”

史靜聳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了事情的經過後,就一再強調,這事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我只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了該做的事情,其實患者能夠轉危為安,這後面有無數人付出的無數努力:陝西當地醫院醫生與北京304醫院醫生連夜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溝通,才能破例調出第一支抗銀環蛇蛇毒血清;陝西院方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聯繫上血清廠家在陝西本地的分公司,調運來三支血清,並由交警一路綠燈護送到醫院;還有我的兩個同學,大半夜的一個借我錢,一個給我準備保溫盒;去西安的機票錢傷者家屬給我了,回北京的火車票單位也要給我報銷,我真的只是貢獻了點知識、出了點力氣……”

對於自己主動救助千里之外一個陌生人,他的解釋只有一句話:“有些事,不做會後悔一輩子。”

發現新物種的“蛇博士”

“90後”史靜聳老家瀋陽,是個身高1.85米的壯漢。接受採訪讓他有點兒不適應,他更習慣跑到荒郊野外、深山老林去找蛇,蹲在實驗室裡研究蛇。他從小喜歡動物,更喜歡上了蛇這種讓多數人膽寒的物種,“覺得蛇很有魅力”。

在大連讀本科時,他迷上了當地的蛇島,在島上一住就是一兩個星期。在瀋陽攻讀動物學碩士期間,他的足跡踏遍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到處尋找和研究蝮蛇。在經歷了一次嚴重的蝮蛇咬傷後,終於重新修訂了三北地區的蝮蛇種類。

2016年來北京,在中科院古脊椎所攻讀博士之後,他和同事合作發表成果,在青海人跡罕至之處發現了兩個新物種——紅斑高山蝮和若爾蓋蝮。明年他就要博士畢業了,他未來的志向很簡單:找個研究所或大學,繼續研究蛇。

採訪結束,史靜聳還不忘叮囑北青報記者:“少寫我的事吧,最好多向百姓普及防蛇、治蛇傷的知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被毒蛇咬傷要儘快前往專業醫院,不要輕信民間偏方。”

文/本報記者 雷嘉 供圖/中科院古脊椎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