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另外,我覺得豎著裝顯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顯卡的顏值得以體現。像很多高端顯卡,風扇都帶RGB燈效,橫著裝的話,風扇朝下,玩家根本看不到。而豎著裝,顯卡RGB風扇的燈光雖然不能正視,但不至於像ATX2.0機箱一樣被"埋沒"。顯卡的背面也如此。


2、 頂部出線 PK 背部出線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另外,我覺得豎著裝顯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顯卡的顏值得以體現。像很多高端顯卡,風扇都帶RGB燈效,橫著裝的話,風扇朝下,玩家根本看不到。而豎著裝,顯卡RGB風扇的燈光雖然不能正視,但不至於像ATX2.0機箱一樣被"埋沒"。顯卡的背面也如此。


2、 頂部出線 PK 背部出線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ATX2.0架構的機箱,背部線材一般包括顯示器HMDI線或其他、鼠標線、鍵盤線、網線、電源線等。這麼多線材堆一起,插拔的位置又不一,就會像上圖一樣亂糟糟的。電腦主機擺在桌子底下還好,一旦擺在桌面,背部的線材很容易讓人心煩。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另外,我覺得豎著裝顯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顯卡的顏值得以體現。像很多高端顯卡,風扇都帶RGB燈效,橫著裝的話,風扇朝下,玩家根本看不到。而豎著裝,顯卡RGB風扇的燈光雖然不能正視,但不至於像ATX2.0機箱一樣被"埋沒"。顯卡的背面也如此。


2、 頂部出線 PK 背部出線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ATX2.0架構的機箱,背部線材一般包括顯示器HMDI線或其他、鼠標線、鍵盤線、網線、電源線等。這麼多線材堆一起,插拔的位置又不一,就會像上圖一樣亂糟糟的。電腦主機擺在桌子底下還好,一旦擺在桌面,背部的線材很容易讓人心煩。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鑫谷開元K1機箱由於主板與顯卡調轉了安裝位置,顯卡與主板I/O口全部集中在頂部。而開元K1機箱在頂部設有I/O口儲線盒,深度有64mm,輕鬆收納像DIV、HDMI、DP、USB、網線等線材,再通過尾部紮線帶束線整出。如下圖: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另外,我覺得豎著裝顯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顯卡的顏值得以體現。像很多高端顯卡,風扇都帶RGB燈效,橫著裝的話,風扇朝下,玩家根本看不到。而豎著裝,顯卡RGB風扇的燈光雖然不能正視,但不至於像ATX2.0機箱一樣被"埋沒"。顯卡的背面也如此。


2、 頂部出線 PK 背部出線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ATX2.0架構的機箱,背部線材一般包括顯示器HMDI線或其他、鼠標線、鍵盤線、網線、電源線等。這麼多線材堆一起,插拔的位置又不一,就會像上圖一樣亂糟糟的。電腦主機擺在桌子底下還好,一旦擺在桌面,背部的線材很容易讓人心煩。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鑫谷開元K1機箱由於主板與顯卡調轉了安裝位置,顯卡與主板I/O口全部集中在頂部。而開元K1機箱在頂部設有I/O口儲線盒,深度有64mm,輕鬆收納像DIV、HDMI、DP、USB、網線等線材,再通過尾部紮線帶束線整出。如下圖: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顏哥覺得這樣的設計挺讚的,特別像我這樣有強迫症,又不願意把這麼好看RGB主機放在桌下的人。齊整出線,終於可以不用面對一堆線材纏繞而煩心。


3、 溫度對比:ATX3.0真的散熱堪憂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風道。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另外,我覺得豎著裝顯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顯卡的顏值得以體現。像很多高端顯卡,風扇都帶RGB燈效,橫著裝的話,風扇朝下,玩家根本看不到。而豎著裝,顯卡RGB風扇的燈光雖然不能正視,但不至於像ATX2.0機箱一樣被"埋沒"。顯卡的背面也如此。


2、 頂部出線 PK 背部出線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ATX2.0架構的機箱,背部線材一般包括顯示器HMDI線或其他、鼠標線、鍵盤線、網線、電源線等。這麼多線材堆一起,插拔的位置又不一,就會像上圖一樣亂糟糟的。電腦主機擺在桌子底下還好,一旦擺在桌面,背部的線材很容易讓人心煩。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鑫谷開元K1機箱由於主板與顯卡調轉了安裝位置,顯卡與主板I/O口全部集中在頂部。而開元K1機箱在頂部設有I/O口儲線盒,深度有64mm,輕鬆收納像DIV、HDMI、DP、USB、網線等線材,再通過尾部紮線帶束線整出。如下圖: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顏哥覺得這樣的設計挺讚的,特別像我這樣有強迫症,又不願意把這麼好看RGB主機放在桌下的人。齊整出線,終於可以不用面對一堆線材纏繞而煩心。


3、 溫度對比:ATX3.0真的散熱堪憂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風道。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刑天是具有代表性ATX2.0機箱,從散熱位置就可以看出,一共提供8個12cm風扇位來搭建立體風道。我們在前置裝了240mm水冷,其餘位置均裝上風扇。遵循著"前進後出,下進上出"的風道原則,這樣立體的風道是目前比較認可的。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另外,我覺得豎著裝顯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顯卡的顏值得以體現。像很多高端顯卡,風扇都帶RGB燈效,橫著裝的話,風扇朝下,玩家根本看不到。而豎著裝,顯卡RGB風扇的燈光雖然不能正視,但不至於像ATX2.0機箱一樣被"埋沒"。顯卡的背面也如此。


2、 頂部出線 PK 背部出線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ATX2.0架構的機箱,背部線材一般包括顯示器HMDI線或其他、鼠標線、鍵盤線、網線、電源線等。這麼多線材堆一起,插拔的位置又不一,就會像上圖一樣亂糟糟的。電腦主機擺在桌子底下還好,一旦擺在桌面,背部的線材很容易讓人心煩。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鑫谷開元K1機箱由於主板與顯卡調轉了安裝位置,顯卡與主板I/O口全部集中在頂部。而開元K1機箱在頂部設有I/O口儲線盒,深度有64mm,輕鬆收納像DIV、HDMI、DP、USB、網線等線材,再通過尾部紮線帶束線整出。如下圖: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顏哥覺得這樣的設計挺讚的,特別像我這樣有強迫症,又不願意把這麼好看RGB主機放在桌下的人。齊整出線,終於可以不用面對一堆線材纏繞而煩心。


3、 溫度對比:ATX3.0真的散熱堪憂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風道。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刑天是具有代表性ATX2.0機箱,從散熱位置就可以看出,一共提供8個12cm風扇位來搭建立體風道。我們在前置裝了240mm水冷,其餘位置均裝上風扇。遵循著"前進後出,下進上出"的風道原則,這樣立體的風道是目前比較認可的。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的一種水平風道,前面可以加裝三個風扇,用於進風,後面兩個風扇位,用於出風(兼顧水冷散熱器)。上下位置沒有再預留位置安裝風扇。這種水平風道,雖然風扇位置不多,但三個風扇對著顯卡直吹,顯卡是最受益的。如果另外一個PCI-E插槽裝PCI-E SSD,那同樣SSD的散熱效果也不錯。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另外,我覺得豎著裝顯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顯卡的顏值得以體現。像很多高端顯卡,風扇都帶RGB燈效,橫著裝的話,風扇朝下,玩家根本看不到。而豎著裝,顯卡RGB風扇的燈光雖然不能正視,但不至於像ATX2.0機箱一樣被"埋沒"。顯卡的背面也如此。


2、 頂部出線 PK 背部出線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ATX2.0架構的機箱,背部線材一般包括顯示器HMDI線或其他、鼠標線、鍵盤線、網線、電源線等。這麼多線材堆一起,插拔的位置又不一,就會像上圖一樣亂糟糟的。電腦主機擺在桌子底下還好,一旦擺在桌面,背部的線材很容易讓人心煩。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鑫谷開元K1機箱由於主板與顯卡調轉了安裝位置,顯卡與主板I/O口全部集中在頂部。而開元K1機箱在頂部設有I/O口儲線盒,深度有64mm,輕鬆收納像DIV、HDMI、DP、USB、網線等線材,再通過尾部紮線帶束線整出。如下圖: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顏哥覺得這樣的設計挺讚的,特別像我這樣有強迫症,又不願意把這麼好看RGB主機放在桌下的人。齊整出線,終於可以不用面對一堆線材纏繞而煩心。


3、 溫度對比:ATX3.0真的散熱堪憂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風道。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刑天是具有代表性ATX2.0機箱,從散熱位置就可以看出,一共提供8個12cm風扇位來搭建立體風道。我們在前置裝了240mm水冷,其餘位置均裝上風扇。遵循著"前進後出,下進上出"的風道原則,這樣立體的風道是目前比較認可的。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的一種水平風道,前面可以加裝三個風扇,用於進風,後面兩個風扇位,用於出風(兼顧水冷散熱器)。上下位置沒有再預留位置安裝風扇。這種水平風道,雖然風扇位置不多,但三個風扇對著顯卡直吹,顯卡是最受益的。如果另外一個PCI-E插槽裝PCI-E SSD,那同樣SSD的散熱效果也不錯。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這種直來直去的風道,好處就是簡直粗暴,直著吹過來,不會像立體風道一樣,造成風量的削減,到底在實際表現如何呢?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另外,我覺得豎著裝顯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顯卡的顏值得以體現。像很多高端顯卡,風扇都帶RGB燈效,橫著裝的話,風扇朝下,玩家根本看不到。而豎著裝,顯卡RGB風扇的燈光雖然不能正視,但不至於像ATX2.0機箱一樣被"埋沒"。顯卡的背面也如此。


2、 頂部出線 PK 背部出線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ATX2.0架構的機箱,背部線材一般包括顯示器HMDI線或其他、鼠標線、鍵盤線、網線、電源線等。這麼多線材堆一起,插拔的位置又不一,就會像上圖一樣亂糟糟的。電腦主機擺在桌子底下還好,一旦擺在桌面,背部的線材很容易讓人心煩。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鑫谷開元K1機箱由於主板與顯卡調轉了安裝位置,顯卡與主板I/O口全部集中在頂部。而開元K1機箱在頂部設有I/O口儲線盒,深度有64mm,輕鬆收納像DIV、HDMI、DP、USB、網線等線材,再通過尾部紮線帶束線整出。如下圖: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顏哥覺得這樣的設計挺讚的,特別像我這樣有強迫症,又不願意把這麼好看RGB主機放在桌下的人。齊整出線,終於可以不用面對一堆線材纏繞而煩心。


3、 溫度對比:ATX3.0真的散熱堪憂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風道。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刑天是具有代表性ATX2.0機箱,從散熱位置就可以看出,一共提供8個12cm風扇位來搭建立體風道。我們在前置裝了240mm水冷,其餘位置均裝上風扇。遵循著"前進後出,下進上出"的風道原則,這樣立體的風道是目前比較認可的。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的一種水平風道,前面可以加裝三個風扇,用於進風,後面兩個風扇位,用於出風(兼顧水冷散熱器)。上下位置沒有再預留位置安裝風扇。這種水平風道,雖然風扇位置不多,但三個風扇對著顯卡直吹,顯卡是最受益的。如果另外一個PCI-E插槽裝PCI-E SSD,那同樣SSD的散熱效果也不錯。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這種直來直去的風道,好處就是簡直粗暴,直著吹過來,不會像立體風道一樣,造成風量的削減,到底在實際表現如何呢?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用AIDA 64軟件進行滿載測試,測試時長30min,用魯大師來測試各個硬件的溫度,包括CPU、顯卡、主板和硬件。

"

顏數碼之前寫過兩期文章--《鑫谷全新ATX3.0機箱開箱》與《鑫谷全新ATX3.0機箱裝機體驗》,對於這款ATX3.0機箱,做了一個全面的解析。

在評論區,有不少小夥伴詢問,ATX3.0與ATX2.0對比有哪些具體的改變?另外,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開元K1機箱顯卡豎著裝,顯卡位置會擋住一部分前進風,散熱效果肯定比ATX2.0架構差,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找來一臺比較有代表性ATX2.0機箱--鑫谷刑天,同樣一套硬件裝機,實際對比看看。


裝機配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一、顯卡橫著裝 PK 顯卡豎著裝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橫著裝,如上圖

顯卡水平安裝,會受重力影響,長時間放置在主板PCI插槽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甚至可能會損壞顯卡或者PCI插槽。尤其是像RTX2080 Super這樣非公版高端卡,體積比較大,重量不輕,更是會增加這樣的風險。過去為了解決顯卡水平安裝帶來弊端,通行做法是額外購買顯卡支架,或是通過顯卡延長線來強行垂直放置。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顯卡豎著裝,如上圖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全新ATX3.0架構,通過架構上的改進,將主板上旋轉90度,I/O插槽上置,從而實現顯卡的垂直安裝。通過實際裝機,可以看到,不僅在硬件兼容性上,沒有受到影響,在垂直安裝之後,顯卡的重量主要由頂部的PCI檔板部分承擔,顯卡本身重量對PCI插槽的壓力比較小,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提到ATX2.0架構遇到的問題。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另外,我覺得豎著裝顯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顯卡的顏值得以體現。像很多高端顯卡,風扇都帶RGB燈效,橫著裝的話,風扇朝下,玩家根本看不到。而豎著裝,顯卡RGB風扇的燈光雖然不能正視,但不至於像ATX2.0機箱一樣被"埋沒"。顯卡的背面也如此。


2、 頂部出線 PK 背部出線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ATX2.0架構的機箱,背部線材一般包括顯示器HMDI線或其他、鼠標線、鍵盤線、網線、電源線等。這麼多線材堆一起,插拔的位置又不一,就會像上圖一樣亂糟糟的。電腦主機擺在桌子底下還好,一旦擺在桌面,背部的線材很容易讓人心煩。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鑫谷開元K1機箱由於主板與顯卡調轉了安裝位置,顯卡與主板I/O口全部集中在頂部。而開元K1機箱在頂部設有I/O口儲線盒,深度有64mm,輕鬆收納像DIV、HDMI、DP、USB、網線等線材,再通過尾部紮線帶束線整出。如下圖: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顏哥覺得這樣的設計挺讚的,特別像我這樣有強迫症,又不願意把這麼好看RGB主機放在桌下的人。齊整出線,終於可以不用面對一堆線材纏繞而煩心。


3、 溫度對比:ATX3.0真的散熱堪憂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風道。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刑天是具有代表性ATX2.0機箱,從散熱位置就可以看出,一共提供8個12cm風扇位來搭建立體風道。我們在前置裝了240mm水冷,其餘位置均裝上風扇。遵循著"前進後出,下進上出"的風道原則,這樣立體的風道是目前比較認可的。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而鑫谷開元K1機箱採用的一種水平風道,前面可以加裝三個風扇,用於進風,後面兩個風扇位,用於出風(兼顧水冷散熱器)。上下位置沒有再預留位置安裝風扇。這種水平風道,雖然風扇位置不多,但三個風扇對著顯卡直吹,顯卡是最受益的。如果另外一個PCI-E插槽裝PCI-E SSD,那同樣SSD的散熱效果也不錯。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這種直來直去的風道,好處就是簡直粗暴,直著吹過來,不會像立體風道一樣,造成風量的削減,到底在實際表現如何呢?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用AIDA 64軟件進行滿載測試,測試時長30min,用魯大師來測試各個硬件的溫度,包括CPU、顯卡、主板和硬件。

ATX2.0與ATX3.0架構對比:鑫谷開元K1機箱帶來哪些改變?

CPU上,ATX3.0機箱的i7-8700K溫度為77度,而ATX2.0機箱CPU溫度也達到76度,差距並不大。另外,主板與硬盤也是溫度差距可以視為誤差之內。反倒是顯卡,滿載情況下,ATX3.0機箱裡的顯卡核心溫度只有73度,而ATX2.0機箱的顯卡溫度達到76度。由於水平風道,三個風扇對著顯卡直吹,散熱效果是十分不錯的。

小結:總得來說,滿載極端情況下,ATX3.0整體散熱水平不會輸給ATX2.0,顯卡散熱上會更友好一些。況且我們平時使用,不可能連續半小時滿載運行,只要把五個風扇位利用滿,機箱內部的散熱問題不用擔心。


寫在最後:

對比ATX2.0機箱,ATX3.0架構有它顛覆的一面,垂直安裝頂部集中出線水平風道都有創新性改進。另外在細節的設計,鑫谷開元K1很上心,整個裝機過程也十分友好,兼容主流或高端硬件沒有任何問題。

至於大家最關注的散熱問題上,ATX3.0架構散熱沒有令人失望,長時間遊戲,顯卡可以在比較冰涼的環境下工作,搭配水冷散熱器,對CPU幾乎沒有影響。可能搭載風冷,散熱效果會稍差一些,後續我們有機會也可以測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