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英國 歐洲 大學 牛津大學 啟德留學長沙 2017-04-11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英國曾經有一個稱號“日不落帝國”,它的領土橫跨歐洲、亞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六個大洲,全盛時期的日不落帝國領土面積3300萬平方公里,絕對是當時最強大,領土最廣闊的國家。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如果我們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又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

對於英國的上流社會(包括擁有大片土地的世襲高門、在工業革命後發達的銀行家、實業家、殖民地總督、帝國政府的高官)來講,這是最好的時代。因為全英國的中產階級和下層階級在當時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他們服務,光是在倫敦就有數十萬僕役為貴族家庭服務。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住在建於 18 世紀的大豪宅,家裡僕人無數,弄一個有上萬本書的圖書室(基本不看),帶著幾十條靈緹去樹林裡打狐狸。閒暇時間去練馬場騎幾圈,或者參加幾場舞會。在牛津大學讀書,和銀行家的女兒結婚,在外交部工作。

那些中產階級,比如律師、公務員、低級軍官、牧師之流來講,這是一個看得見未來的時代。僱一個女傭,租住在城裡,孩子們上文法學校讀書。大學可能讀伯明漢大學、曼切斯特大學之類在 19 世紀建立的學校。日子過的比上流社會的人拮据得多,但是他們就是帝國的基石。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如果你是當時的下層階級,如產業工人、佃農、僕歐,那真的是對下層百姓最不友好的時代了。大多數人在三十多歲的時候牙齒就已經掉光了,然後在四五十歲時死於勞累。小孩子在學校會被嚴厲的老師用教鞭狠狠地抽打,在家裡還要幫工。因為城市的衛生系統十分糟糕,因此時常爆發霍亂或者鼠疫,每次都會有上千人死亡。殖民地的原住民的生活也是兩極分化的。印度土邦的王公和馬來亞的蘇丹們們過著窮奢極惡的生活。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早期工業社會下的人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可以從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或者狄更斯的《霧都孤兒》中找到答案,他們的著作中反映了倫敦、曼徹斯特或利物浦中的疾病、擁擠與底層生活圖景。在1851年出版的《英國勞工與窮人》中,記者亨利·梅休估計倫敦的妓院數量超過了學校和慈善機構(且不論是不是霧都孤兒裡那種慈善機構)的總和。而在女作家伊麗莎白·蓋斯凱爾的著作中,她這樣描繪曼徹斯特人的生活環境:

在這種半倒塌的小宅子裡,在蒙上一層油布的破窗後面,在門框已半腐朽了的裂開的門後面或陰暗潮溼的地下室中,在這種難以想象的骯髒惡臭的環境中,在這種似乎是被刻意毒化了的空氣中,在這種條件下生活的人們的確不能不下降到人類的最低階段......在每一個這樣的小破房子裡,最多包括兩間屋子、一間閣樓,有時再加上一間地下室,平均每戶要住上20個人。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這還都是英格蘭本土最繁榮的東南部分的生活,生活在帝國其他角落的臣民——愛爾蘭人、非洲人、印度人的境遇可想而知。19世紀歐洲創造的巨大工業財富僅僅是少數人的財產,對大多數人而言,生活仍然是充滿變數和不安全(有時是可怕)的,疾病、失業和饑荒能夠在瞬間摧毀一個人的個人幸福,更何況在繁榮的結尾還有危機與浩劫等著人們。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的體驗就是,你可能等不到未來兌現她的承諾..……

全盛時期的英國我們是體驗不了了,但我們可以去體驗新世紀的英國。

沿著泰晤士河畔漫步,每隔一小時我們都會聽到沉重而鏗鏘的鐘聲,這是大笨鐘的聲音,他被視為倫敦的象徵,凡到倫敦觀光的人,無不想到鐘樓周圍,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在這裡還有格林威治。格林威治位於倫敦東南的泰晤士河畔,這裡有昔日的皇家天文臺、國家航海博物館、皇家海軍學院以及風景秀麗的公園。格林威治久負盛名,近100年來,各國出版的地圖都以經過倫敦格林威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時區”的起點,並用它的計時儀器來校準本國時間。站在格林威治了望臺上眺望,泰晤士河岸的絢麗風光一目瞭然,倫敦的景緻也一覽無餘。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還有威斯敏斯特教堂、大英博物館、中國城……

更多的體驗都需要我們去實踐,美好的英國等著你!

更多學遊線路,請添加啟德長沙QQ號:3190667982進行諮詢

啟德學遊2017夏令營|英國及最近線路:

2017夏令營丨牛津大學科技創業營

成為商界精英的必經之路

【搶位中】2017年8月美國SAT考團

這也許是拿到斯坦福offer的一條捷徑!

華爾街的夢想照進現實,是什麼樣子?

更多出國留學、全球學遊、海歸就業的資訊,歡迎關注啟德留學長沙微信號(EIC-CS)

添加啟德長沙QQ號:3190667982 留學相關問題隨時為你解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