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英國 法國 黃金 歐洲 亞歐研究寮 亞歐研究寮 2017-09-29

文|艾慄斯

1420年,經歷了80年英法鏖戰,英國暫時佔得上風成為歐洲中心。胖揍了法國一頓、一番燒殺擄虐之後,英國人搶了一大船“寶物”哼著小曲小心翼翼護送過英吉利海峽。這些戰利品被鎖在箱子裡一路重兵護送到英王的宮殿,開箱驗貨時每個人都喜不自禁。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猜猜是什麼好東西呢?

不是金銀珠寶、也不是玉璽王冠,一箱又一箱沉甸甸的戰利品,都是中世紀的手抄書。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為什麼要搶書?

因為在那個時候,書可比黃金貴重,尤其是這種專為國王而寫的“國王之書”。

讓我們先看看這都是些什麼書。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每一位法國國王登基以後,除了必備的王冠、權杖,還有有一本專為其手工製作的羊皮書,裡面詳細記錄這位國王的家族譜系和豐功偉業,配有那個時代最高水準的謄寫和繪畫水平。

這些書就是法國王位合法神聖性的宣誓、代表著法國國家文化最高水平,也是解讀法國最高統治者的最直觀路徑,難怪英國要將其作為首要戰利品予以搶佔。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當然,同時期的英國國王也有自己的“國王之書”,不過英國的畫風和裝幀技術跟鄰居相比就差了那麼一截……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歷時千年之久的手抄本,英文名稱叫做“ illuminated manuscript”,其中“manuscript”指的是手抄書,“illuminated”意為照亮。中世紀的人們相信只有以虔誠之心書寫在上好犢皮,加之以真金白銀裝飾的書籍才夠照亮智慧的靈魂。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這就使得中世紀手抄書製作過程異常複雜、代價極其高昂,說其貴比黃金也毫不誇張。

要製作中世紀的手抄書,首先得有一張完美的犢皮,皮子通常由牛犢、綿羊、山羊皮經褪毛、清洗、刮削而成。這種書本的材質經久耐用,可以歷經千年保存完好,雖然不及現代紙張輕薄,但足夠堅韌、可隨意摺疊,因此從七、八世紀起就取代了埃及的紙莎草紙,成為中世紀書籍製作的不二之選。

優質的皮子經過多道工序以後,柔順如天鵝絨。一般來說製作一百頁紙的書大概需要需要八張羊皮,基礎紙張做好以後修道院的修士們就該登場了。

著名的《凱爾之書》(book of kells)又稱修道院之書,其中的分欄、大小寫、各種尺寸標題、圖畫,儼然成為現代報刊版式鼻祖。大體來說一本手抄書的製作需要抄寫和裝飾兩大部分工作內容。

正如“權力遊戲”大學城中的薩姆枯燥的抄經生涯一樣,從事書籍抄寫是除禱告以外修士們的主要工作,他們是中世紀唯一掌握了讀寫技能的非貴族階級。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抄寫是一個需要多人明確分工並耗時長達好幾個月的工程,一個修道院的十幾名修士每天勞動長達七小時,歷經幾個月才能完成。

排版確定、文字部分抄寫好以後就開始裝幀:先用羽毛管和墨水勾勒一遍草圖,予以金箔貼金, 再添上名貴的著色,比如“群青”的原料青石就來自於阿富汗一帶。

最後這些為最高統治者專門定做的書還要鑲以象牙、寶石的封面,藏入國王的私人圖書館,成為王權的精神圖騰與財富的炫耀品,所以英國興致勃勃將法王的書籍其納入戰利品的範疇,無疑是對一個國家文化和物質的雙重掠奪。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十三世紀時,大學開始興起,書籍作為信息的傳播工具不再只侷限於皇宮。為了降低裝幀費用,原本每一頁的花式首字母位置予以留空,這樣貧者咬咬牙也可以買得起,而富者買回家之後則會另僱人再進行描金裝幀。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手抄本開始被印刷術取代,印刷本以鯨吞的速度快速投向普通民眾,印刷術的羅馬字體代替了手抄本的哥特字體,書本不再是屬於上層貴族的奢侈品,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英國打贏法國搶奪的戰利品,今天人人都有,當時卻比黃金貴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