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她用45年,輾轉15個貧困國家,幫助那裡的人們,找到生活的希望,自己卻終生未婚;

她賣房子、吃過期食物也要留在中國,把一家虧本的店給開下去。

從盧安克到瑞秋,這些跨越千山萬水,也要來中國的外國人們,用日復一日的歲月,讓我們看清了,愛的本質。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在四川成都,有一家小小的禮品店。門面不夠精緻,從外面看,還有點亂糟糟的。

當你推開門的時候,也許能瞧見,一個滿頭白髮,卻穿著非常“中國”的英國老奶奶。

大家都叫她瑞秋,這家店,是她「砸鍋賣鐵」,還賣了自己唯一的房子,才生存下來的「寶貝」。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店裡的東西,不夠精緻,也不夠時尚,每一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這些故事,來自8個國家,13個少數民族,700多個人,講述的是成千上萬名貧困人群的悲歡離合。

而這個73歲的外國老人,竟終生未婚,用了自己一輩子,去幫助這些家庭,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45年,幫助15個國家,最後她決定,留在中國。

50多年前,瑞秋也是個正宗的美人。短髮,明眸,一笑起來,比太陽還要閃耀。但比起樣貌,更讓人心動的,是她的心。

她出生在英國南部的一個小城鎮裡,媽媽經常會帶她去幫助一些生活困難的人。

浸潤在家庭的溫暖裡,小瑞秋漸漸長成了一個善良又溫柔的姑娘。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瑞秋的成長軌跡,

如果按照這樣平穩的發展下去,

也許她會和媽媽一樣,

找到值得相伴一生的男人,

生幾個可愛的孩子,

平淡而幸福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可一切都在她決定去讀醫學時發生了改變。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瑞秋一家的全家福,左二為瑞秋

一次生物課上,瑞秋正在學習解剖,這個過程,讓她突然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本,關於非洲行醫的書。

裡面說,在貧窮的非洲,除了飢餓,疾病也是一大殺手。可在那兒,每10萬人裡,才有1名醫生。而這些極少數,卻能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

這對小瑞秋的觸動很大,當即就決定,放棄自己一直喜歡的運動,去做一份更有意思,和意義的職業——醫生。

夢想在心裡種下之後,迅速發芽,她按照自己的意願,考進了布裡斯托爾大學的醫學系,正式開啟了她的傳奇人生。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大學時期的瑞秋(左二)

布裡斯托爾大學允許學生去不同的環境下學習,在別人都去了倫敦、巴黎這種發達的城市時,她卻選擇了尼泊爾的偏遠村落。

村落的貧困超乎想象,不僅什麼醫療設備都沒有,而且連最基本的交通都成問題。

一些住得更偏遠的人,想來看病,光來的時間,就要花上1個月,而在這段時間裡,甚至有很多人,因為路途的顛簸,在來的路上,就去世了。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這樣的事情太多,縱使她除了休息的時間,都在幫人們治療,也抵不過龐大的患病人群,每段時間,都會有人因為醫治不及時而離世。

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微弱了,就算拼盡全力,也無法改變現狀。

想了很久,瑞秋想到了一個辦法——培訓一群鄉村醫生,從根本解決問題。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她終於培養出了一批能並肩作戰的夥伴,有了他們的幫助,瑞秋放心的去了下一個國家。

45年的時間,她輾轉15個貧困國家,為那裡的人們提供醫療幫助,在不丹的時候,她甚至為那裡的人們寫了一本「救命書」。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1989年,瑞秋第一次來到了中國,在西藏5000米的地方,待了8年,和西藏甘南縣的衛生局合作,志願培養了7批鄉村醫生。

但這段時間,她卻發現,有很多隻是骨折,或者腿部感染的人,寧願截肢,也不願意接受治療。

這都只是因為,他們既負擔不起高額的醫療費,也不想因為自己,而給家庭造成太大的壓力,而截肢,是能讓他們活下來最省錢的方法。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治的了病,卻治不了窮,醫療在貧窮面前,被擊得粉碎。

到底有什麼方法,能幫助他們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瑞秋陷入了困境。

直到有一天,她聽見一個專門收購殘疾人放養蜂蜜的公益組織說了一句話,「只要手還能用,蜜蜂就會做好剩下的所有事情」,讓她找到了方向——教他們一項技能,自力更生。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人們在學習

開一間小店,賣房子也不能倒,只因為扛起的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殘疾,或是患慢性病的人,沒辦法做正常的工作,只能做些小活。

但他們最大的困難,不是學習技能,而是,找到市場並賣出他們的東西。

想要找到這樣的地方並不容易,大部分人做的東西,比較簡單,無法跟上潮流的腳步。沒有需求,自然沒有人願意去做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當所有努力似乎都要在這裡戛然而止的時候,迎來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瑞秋第一時間趕到了災區,為災民提供急救和物資。

在這裡,她接觸到了更多貧困家庭,但同時,她也發現了,四川人民,似乎天生就心靈手巧,能製作出精美的小禮品。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成都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刺繡作品

於是,開一間禮品店,收購他們的工藝品,然後自己去賣,成了瑞秋唯一能想到的辦法。

從醫45年,連工資都沒怎麼拿過的瑞秋,要去做生意,這個決定,讓她身邊所有的人都說:「別去做,你一定會失敗的。」

但她卻打定了主意,只是說了一句:「如果我全力以赴去嘗試,它仍然失敗了,那就失敗了吧。你知道,失敗就失敗吧,但至少努力試過了。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2013年,她在成都的武侯區,開了一間名為「岩羊」的禮品店。

開這間店花了30萬,幾乎是瑞秋的全部家底。

店裡擺放著的2萬多件手工藝品,都是由身體有殘疾、貧困手藝人和一些少數民族同胞製作的。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岩羊手工禮品店內

裡面有家裡兩個孩子都患有嚴重的地中海貧血症,最小的孩子患有唐氏綜合徵的餘先生手工皮雕。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餘先生家的手工皮包及家庭簡介

有高位截癱,出門只能靠輪椅的李大姐製作的羊駝和沙畫瓶。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有需要供9個孩子上學,西藏的一位媽媽製作的手工飾品。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這些禮品的創作者,

來自8個國家、13個少數民族、

700多人,每一個人的背後,

都是一個家庭。

瑞秋用最能保護他們尊嚴的方式,

來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的難題。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在開店前,她把店按照英國社會企業的模式註冊了公司,本希望能夠用賺來的50%來回饋社會。

然而,在無情的現實面前,根本沒有利潤可言。

不會做宣傳,也不懂寫下自己的故事,路過的人都只是把它當成又一個「土味」小店來看待。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一位10歲成都小朋友眼中的岩羊

從2013年開始,到2017年初,「岩羊」小店虧了整整4年,作為店主的瑞秋,甚至沒有一分錢工資。

到最後,已經無法靠營收維持運轉的時候,她義無反顧的賣掉了自己唯一的房子。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房子賣了,瑞秋只能住在一個小小的出租房裡。

沒有收入,就一盤菜分三頓吃。逛超市,就只買那種臨期打折的食物,甚至過期了,都捨不得扔掉。

這樣的日子,她過了很久,一直到2017年7月,才終於被媒體發現,迎來了轉機。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紅火過後,迴歸平靜

經過媒體報道後的「岩羊」小店,

紅火了好一陣子,

曾有一個星期的收入,

達到了8萬塊,這要是在以前,

相當於2、3個月的流水。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專程來店和瑞秋交流的母女

遠在國外的朋友紛紛要來支持她,

Martin和Debra,

一年前答應要幫瑞秋裝修,

今年6月,懷著孕的Debra夫婦,

從荷蘭飛到成都兌現承諾。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正在幫忙裝修的朋友們

美國、澳大利亞的朋友也找到瑞秋,

紛紛要從她這裡購買手工藝品。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還有志願者來免費幫他們拍攝產品圖、開網店。一切似乎都在好起來,很多人因為這家店,也走上了慈善的道路。

可這能影響的,其實只有一小部分人,更多人,是在關注了一段時間後,就被明星緋聞、大片上映......等等的衝擊下,對它慢慢失去了興趣。

一切又歸於平靜,只不過,從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永遠不要小瞧一個老太太

去年,在爆紅的那段時間,瑞秋被查出了癌症。店裡人手不夠,她硬拖了6個月才回國治療。

但面對死亡的威脅,她卻十分坦然。

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我患了癌症。我已接受了治療。但我不確定是否治癒了或者癌症已經消失了。時間會證明一切。這只是生活的另一部分,不是嗎?實際上我很享受所有的治療和其它一切。我發現這很有意思。它仍可能致我於死地。顯然我們最終都要面臨死亡。所以這就像我不久前讀到的俗話所說的,‘如果我們認為明天我們可能會死,那麼總有一天會是正確的。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瑞秋(左四)在殘障權益分享交流會上發言

經過放療後的瑞秋,病情漸漸穩定下來,不顧家人反對,又回到了成都,繼續她的小事業。

很多人都不理解,問她,中國不是你的國家,你為什麼要為這裡付出所有?

瑞秋卻說:「英國不需要我,那裡的事情有人做。我要留在這裡,做沒人願意做的事。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瑞秋和她收藏的T恤

或許這就是大愛吧,它跨越國籍,甚至種族。

它是純淨的、長久的,讓生命變得美好和溫暖。讓人生,變得完整和有意義。它能夠,也值得擁有所有人的目光。

因為,這種感情,還藏著希望。

賣房子、吃剩菜,只為能留在中國,73歲的她卻是700個家庭的希望

Ray身著她喜歡的母校衛衣,衛衣上寫著「永遠不要小瞧一個老太太」。


圖片及文章部分內容參考來源:Bule Sheep官方微信公眾號、CCTV4《外國人在中國》節目、更成都「岩羊小店」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