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歷史上在東亞、歐洲、非洲、美洲都曾發生過。

雨果曾寫過一首《面紗》的詩歌就是講名譽謀殺的:少女因為太熱掀起了面紗,結果被路過的男子看到,她的4個哥哥以“玷汙家族榮譽”而齊齊用刀刺死了她。

“......

你們怎麼啦,你們怎麼啦,哥哥?

你們低下頭,充滿了憂傷。

你們的眼睛裡閃耀著怒火,

好像墓園裡的燈兒一樣。

你們被扯破了腰帶,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經三回

從你們的手指下,從刀鞘外

閃出刀身上的寒輝

......

啊,我的面紗!啊,我雪白的面紗!

請別避開我這鮮血直流的雙手,

哥哥呀,請扶我站起來!

因為這失去光輝的雙眼上頭,

死神的面紗正在展開。”

哥倫比亞作家馬克爾斯也寫過一部由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書中他挑戰傳統貞操觀念,控訴了名譽謀殺的殘忍和烏合之眾的冷漠。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歷史上在東亞、歐洲、非洲、美洲都曾發生過。

雨果曾寫過一首《面紗》的詩歌就是講名譽謀殺的:少女因為太熱掀起了面紗,結果被路過的男子看到,她的4個哥哥以“玷汙家族榮譽”而齊齊用刀刺死了她。

“......

你們怎麼啦,你們怎麼啦,哥哥?

你們低下頭,充滿了憂傷。

你們的眼睛裡閃耀著怒火,

好像墓園裡的燈兒一樣。

你們被扯破了腰帶,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經三回

從你們的手指下,從刀鞘外

閃出刀身上的寒輝

......

啊,我的面紗!啊,我雪白的面紗!

請別避開我這鮮血直流的雙手,

哥哥呀,請扶我站起來!

因為這失去光輝的雙眼上頭,

死神的面紗正在展開。”

哥倫比亞作家馬克爾斯也寫過一部由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書中他挑戰傳統貞操觀念,控訴了名譽謀殺的殘忍和烏合之眾的冷漠。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而為何名譽謀殺今天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埃及、約旦等地時常發生,除了父權地位的統治、和女性貞操觀、宗教、部落制度、血緣家族的絕對忠誠也不無關係。

稍感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些遭受父權制殘害的女性,名譽謀殺也成為了許多作家、導演、攝影師的創作主題。

獲第88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它紀錄了19歲巴基斯坦少女因“名譽問題”被父親和哥哥槍擊毀容的事件。影片上映後,直接推動了巴基斯坦律法對名譽謀殺的定罪。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歷史上在東亞、歐洲、非洲、美洲都曾發生過。

雨果曾寫過一首《面紗》的詩歌就是講名譽謀殺的:少女因為太熱掀起了面紗,結果被路過的男子看到,她的4個哥哥以“玷汙家族榮譽”而齊齊用刀刺死了她。

“......

你們怎麼啦,你們怎麼啦,哥哥?

你們低下頭,充滿了憂傷。

你們的眼睛裡閃耀著怒火,

好像墓園裡的燈兒一樣。

你們被扯破了腰帶,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經三回

從你們的手指下,從刀鞘外

閃出刀身上的寒輝

......

啊,我的面紗!啊,我雪白的面紗!

請別避開我這鮮血直流的雙手,

哥哥呀,請扶我站起來!

因為這失去光輝的雙眼上頭,

死神的面紗正在展開。”

哥倫比亞作家馬克爾斯也寫過一部由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書中他挑戰傳統貞操觀念,控訴了名譽謀殺的殘忍和烏合之眾的冷漠。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而為何名譽謀殺今天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埃及、約旦等地時常發生,除了父權地位的統治、和女性貞操觀、宗教、部落制度、血緣家族的絕對忠誠也不無關係。

稍感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些遭受父權制殘害的女性,名譽謀殺也成為了許多作家、導演、攝影師的創作主題。

獲第88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它紀錄了19歲巴基斯坦少女因“名譽問題”被父親和哥哥槍擊毀容的事件。影片上映後,直接推動了巴基斯坦律法對名譽謀殺的定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河中女孩》導演奇諾伊說:

“我真覺得在這個國家沒有女人是安全的,直到我們開始樹立模範,直到我們開始把謀害女性的男人送進監獄。”

土耳其最受歡迎的女作家艾麗芙·沙法克也寫過這樣一個名為《名譽》的故事。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歷史上在東亞、歐洲、非洲、美洲都曾發生過。

雨果曾寫過一首《面紗》的詩歌就是講名譽謀殺的:少女因為太熱掀起了面紗,結果被路過的男子看到,她的4個哥哥以“玷汙家族榮譽”而齊齊用刀刺死了她。

“......

你們怎麼啦,你們怎麼啦,哥哥?

你們低下頭,充滿了憂傷。

你們的眼睛裡閃耀著怒火,

好像墓園裡的燈兒一樣。

你們被扯破了腰帶,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經三回

從你們的手指下,從刀鞘外

閃出刀身上的寒輝

......

啊,我的面紗!啊,我雪白的面紗!

請別避開我這鮮血直流的雙手,

哥哥呀,請扶我站起來!

因為這失去光輝的雙眼上頭,

死神的面紗正在展開。”

哥倫比亞作家馬克爾斯也寫過一部由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書中他挑戰傳統貞操觀念,控訴了名譽謀殺的殘忍和烏合之眾的冷漠。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而為何名譽謀殺今天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埃及、約旦等地時常發生,除了父權地位的統治、和女性貞操觀、宗教、部落制度、血緣家族的絕對忠誠也不無關係。

稍感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些遭受父權制殘害的女性,名譽謀殺也成為了許多作家、導演、攝影師的創作主題。

獲第88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它紀錄了19歲巴基斯坦少女因“名譽問題”被父親和哥哥槍擊毀容的事件。影片上映後,直接推動了巴基斯坦律法對名譽謀殺的定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河中女孩》導演奇諾伊說:

“我真覺得在這個國家沒有女人是安全的,直到我們開始樹立模範,直到我們開始把謀害女性的男人送進監獄。”

土耳其最受歡迎的女作家艾麗芙·沙法克也寫過這樣一個名為《名譽》的故事。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艾麗芙·沙法克

這段故事的歷史以20世紀50年代在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村莊開始。

彭貝和雙胞胎妹妹賈米拉出生在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小村莊裡。那是一個閉塞的父權制社會。在這種環境下,女性是男人的附庸品,一個生育的工具。

母親們會為自己生女兒而難過。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母親就因為想要男孩而不停生育,最終難產去世。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歷史上在東亞、歐洲、非洲、美洲都曾發生過。

雨果曾寫過一首《面紗》的詩歌就是講名譽謀殺的:少女因為太熱掀起了面紗,結果被路過的男子看到,她的4個哥哥以“玷汙家族榮譽”而齊齊用刀刺死了她。

“......

你們怎麼啦,你們怎麼啦,哥哥?

你們低下頭,充滿了憂傷。

你們的眼睛裡閃耀著怒火,

好像墓園裡的燈兒一樣。

你們被扯破了腰帶,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經三回

從你們的手指下,從刀鞘外

閃出刀身上的寒輝

......

啊,我的面紗!啊,我雪白的面紗!

請別避開我這鮮血直流的雙手,

哥哥呀,請扶我站起來!

因為這失去光輝的雙眼上頭,

死神的面紗正在展開。”

哥倫比亞作家馬克爾斯也寫過一部由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書中他挑戰傳統貞操觀念,控訴了名譽謀殺的殘忍和烏合之眾的冷漠。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而為何名譽謀殺今天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埃及、約旦等地時常發生,除了父權地位的統治、和女性貞操觀、宗教、部落制度、血緣家族的絕對忠誠也不無關係。

稍感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些遭受父權制殘害的女性,名譽謀殺也成為了許多作家、導演、攝影師的創作主題。

獲第88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它紀錄了19歲巴基斯坦少女因“名譽問題”被父親和哥哥槍擊毀容的事件。影片上映後,直接推動了巴基斯坦律法對名譽謀殺的定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河中女孩》導演奇諾伊說:

“我真覺得在這個國家沒有女人是安全的,直到我們開始樹立模範,直到我們開始把謀害女性的男人送進監獄。”

土耳其最受歡迎的女作家艾麗芙·沙法克也寫過這樣一個名為《名譽》的故事。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艾麗芙·沙法克

這段故事的歷史以20世紀50年代在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村莊開始。

彭貝和雙胞胎妹妹賈米拉出生在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小村莊裡。那是一個閉塞的父權制社會。在這種環境下,女性是男人的附庸品,一個生育的工具。

母親們會為自己生女兒而難過。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母親就因為想要男孩而不停生育,最終難產去世。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早年喪母的雙胞胎姐妹相依為命。而小村子一些古老的習俗,也成為了縈繞她們一生的陰影。大多數苦澀的回憶都與女人的名譽觀有關。最令人心碎就是她們的姐姐曾因私奔被父親“定罪”,死於名譽謀殺。

而姐姐彭貝成年後和丈夫移居英國,被兒子發現了婚外情後,她的兒子用名譽殺死了她……

在這些一個個或真實事件或文學作品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女性在當今這個文明社會中的地位和尊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歷史上在東亞、歐洲、非洲、美洲都曾發生過。

雨果曾寫過一首《面紗》的詩歌就是講名譽謀殺的:少女因為太熱掀起了面紗,結果被路過的男子看到,她的4個哥哥以“玷汙家族榮譽”而齊齊用刀刺死了她。

“......

你們怎麼啦,你們怎麼啦,哥哥?

你們低下頭,充滿了憂傷。

你們的眼睛裡閃耀著怒火,

好像墓園裡的燈兒一樣。

你們被扯破了腰帶,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經三回

從你們的手指下,從刀鞘外

閃出刀身上的寒輝

......

啊,我的面紗!啊,我雪白的面紗!

請別避開我這鮮血直流的雙手,

哥哥呀,請扶我站起來!

因為這失去光輝的雙眼上頭,

死神的面紗正在展開。”

哥倫比亞作家馬克爾斯也寫過一部由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書中他挑戰傳統貞操觀念,控訴了名譽謀殺的殘忍和烏合之眾的冷漠。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而為何名譽謀殺今天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埃及、約旦等地時常發生,除了父權地位的統治、和女性貞操觀、宗教、部落制度、血緣家族的絕對忠誠也不無關係。

稍感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些遭受父權制殘害的女性,名譽謀殺也成為了許多作家、導演、攝影師的創作主題。

獲第88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它紀錄了19歲巴基斯坦少女因“名譽問題”被父親和哥哥槍擊毀容的事件。影片上映後,直接推動了巴基斯坦律法對名譽謀殺的定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河中女孩》導演奇諾伊說:

“我真覺得在這個國家沒有女人是安全的,直到我們開始樹立模範,直到我們開始把謀害女性的男人送進監獄。”

土耳其最受歡迎的女作家艾麗芙·沙法克也寫過這樣一個名為《名譽》的故事。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艾麗芙·沙法克

這段故事的歷史以20世紀50年代在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村莊開始。

彭貝和雙胞胎妹妹賈米拉出生在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小村莊裡。那是一個閉塞的父權制社會。在這種環境下,女性是男人的附庸品,一個生育的工具。

母親們會為自己生女兒而難過。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母親就因為想要男孩而不停生育,最終難產去世。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早年喪母的雙胞胎姐妹相依為命。而小村子一些古老的習俗,也成為了縈繞她們一生的陰影。大多數苦澀的回憶都與女人的名譽觀有關。最令人心碎就是她們的姐姐曾因私奔被父親“定罪”,死於名譽謀殺。

而姐姐彭貝成年後和丈夫移居英國,被兒子發現了婚外情後,她的兒子用名譽殺死了她……

在這些一個個或真實事件或文學作品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女性在當今這個文明社會中的地位和尊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的開頭是這麼寫的:

“我們家住在一所綠色的房子裡。

我們的一個鄰居,一個出色的裁縫,經常打他的妻子。

晚上,我們聽著喊聲、哭聲和咒罵聲。

早晨,我們像往常一樣繼續生活。

周圍的人都假裝沒聽見,也沒看見。

希望我們都做那些聽見,看見的人。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歷史上在東亞、歐洲、非洲、美洲都曾發生過。

雨果曾寫過一首《面紗》的詩歌就是講名譽謀殺的:少女因為太熱掀起了面紗,結果被路過的男子看到,她的4個哥哥以“玷汙家族榮譽”而齊齊用刀刺死了她。

“......

你們怎麼啦,你們怎麼啦,哥哥?

你們低下頭,充滿了憂傷。

你們的眼睛裡閃耀著怒火,

好像墓園裡的燈兒一樣。

你們被扯破了腰帶,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經三回

從你們的手指下,從刀鞘外

閃出刀身上的寒輝

......

啊,我的面紗!啊,我雪白的面紗!

請別避開我這鮮血直流的雙手,

哥哥呀,請扶我站起來!

因為這失去光輝的雙眼上頭,

死神的面紗正在展開。”

哥倫比亞作家馬克爾斯也寫過一部由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書中他挑戰傳統貞操觀念,控訴了名譽謀殺的殘忍和烏合之眾的冷漠。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而為何名譽謀殺今天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埃及、約旦等地時常發生,除了父權地位的統治、和女性貞操觀、宗教、部落制度、血緣家族的絕對忠誠也不無關係。

稍感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些遭受父權制殘害的女性,名譽謀殺也成為了許多作家、導演、攝影師的創作主題。

獲第88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它紀錄了19歲巴基斯坦少女因“名譽問題”被父親和哥哥槍擊毀容的事件。影片上映後,直接推動了巴基斯坦律法對名譽謀殺的定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河中女孩》導演奇諾伊說:

“我真覺得在這個國家沒有女人是安全的,直到我們開始樹立模範,直到我們開始把謀害女性的男人送進監獄。”

土耳其最受歡迎的女作家艾麗芙·沙法克也寫過這樣一個名為《名譽》的故事。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艾麗芙·沙法克

這段故事的歷史以20世紀50年代在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村莊開始。

彭貝和雙胞胎妹妹賈米拉出生在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小村莊裡。那是一個閉塞的父權制社會。在這種環境下,女性是男人的附庸品,一個生育的工具。

母親們會為自己生女兒而難過。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母親就因為想要男孩而不停生育,最終難產去世。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早年喪母的雙胞胎姐妹相依為命。而小村子一些古老的習俗,也成為了縈繞她們一生的陰影。大多數苦澀的回憶都與女人的名譽觀有關。最令人心碎就是她們的姐姐曾因私奔被父親“定罪”,死於名譽謀殺。

而姐姐彭貝成年後和丈夫移居英國,被兒子發現了婚外情後,她的兒子用名譽殺死了她……

在這些一個個或真實事件或文學作品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女性在當今這個文明社會中的地位和尊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的開頭是這麼寫的:

“我們家住在一所綠色的房子裡。

我們的一個鄰居,一個出色的裁縫,經常打他的妻子。

晚上,我們聽著喊聲、哭聲和咒罵聲。

早晨,我們像往常一樣繼續生活。

周圍的人都假裝沒聽見,也沒看見。

希望我們都做那些聽見,看見的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巴基斯坦立法阻止“榮譽謀殺” 凶手可面臨25年監禁,2016.10

知乎,榮譽謀殺行為到底源於什麼?2015.3

每日人物,巴基斯坦網紅被親弟弟殺死,每年還有5000名女性死於“榮譽謀殺” 2017.7

The Pixel Project:About Honour Killing

BBC News: Vigil held against honour-based violence 2019.7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歷史上在東亞、歐洲、非洲、美洲都曾發生過。

雨果曾寫過一首《面紗》的詩歌就是講名譽謀殺的:少女因為太熱掀起了面紗,結果被路過的男子看到,她的4個哥哥以“玷汙家族榮譽”而齊齊用刀刺死了她。

“......

你們怎麼啦,你們怎麼啦,哥哥?

你們低下頭,充滿了憂傷。

你們的眼睛裡閃耀著怒火,

好像墓園裡的燈兒一樣。

你們被扯破了腰帶,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經三回

從你們的手指下,從刀鞘外

閃出刀身上的寒輝

......

啊,我的面紗!啊,我雪白的面紗!

請別避開我這鮮血直流的雙手,

哥哥呀,請扶我站起來!

因為這失去光輝的雙眼上頭,

死神的面紗正在展開。”

哥倫比亞作家馬克爾斯也寫過一部由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書中他挑戰傳統貞操觀念,控訴了名譽謀殺的殘忍和烏合之眾的冷漠。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而為何名譽謀殺今天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埃及、約旦等地時常發生,除了父權地位的統治、和女性貞操觀、宗教、部落制度、血緣家族的絕對忠誠也不無關係。

稍感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些遭受父權制殘害的女性,名譽謀殺也成為了許多作家、導演、攝影師的創作主題。

獲第88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它紀錄了19歲巴基斯坦少女因“名譽問題”被父親和哥哥槍擊毀容的事件。影片上映後,直接推動了巴基斯坦律法對名譽謀殺的定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河中女孩》導演奇諾伊說:

“我真覺得在這個國家沒有女人是安全的,直到我們開始樹立模範,直到我們開始把謀害女性的男人送進監獄。”

土耳其最受歡迎的女作家艾麗芙·沙法克也寫過這樣一個名為《名譽》的故事。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艾麗芙·沙法克

這段故事的歷史以20世紀50年代在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村莊開始。

彭貝和雙胞胎妹妹賈米拉出生在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小村莊裡。那是一個閉塞的父權制社會。在這種環境下,女性是男人的附庸品,一個生育的工具。

母親們會為自己生女兒而難過。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母親就因為想要男孩而不停生育,最終難產去世。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早年喪母的雙胞胎姐妹相依為命。而小村子一些古老的習俗,也成為了縈繞她們一生的陰影。大多數苦澀的回憶都與女人的名譽觀有關。最令人心碎就是她們的姐姐曾因私奔被父親“定罪”,死於名譽謀殺。

而姐姐彭貝成年後和丈夫移居英國,被兒子發現了婚外情後,她的兒子用名譽殺死了她……

在這些一個個或真實事件或文學作品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女性在當今這個文明社會中的地位和尊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的開頭是這麼寫的:

“我們家住在一所綠色的房子裡。

我們的一個鄰居,一個出色的裁縫,經常打他的妻子。

晚上,我們聽著喊聲、哭聲和咒罵聲。

早晨,我們像往常一樣繼續生活。

周圍的人都假裝沒聽見,也沒看見。

希望我們都做那些聽見,看見的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巴基斯坦立法阻止“榮譽謀殺” 凶手可面臨25年監禁,2016.10

知乎,榮譽謀殺行為到底源於什麼?2015.3

每日人物,巴基斯坦網紅被親弟弟殺死,每年還有5000名女性死於“榮譽謀殺” 2017.7

The Pixel Project:About Honour Killing

BBC News: Vigil held against honour-based violence 2019.7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男女平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在我們為離婚離開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爭取更多女性權益的當下,在地球上的另一邊,女性不僅不能自由選擇婚姻,結婚了也絕對不能離婚,如果她們這麼做了,很可能會遭到“處決”,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因為她們的行為給家族丟了臉。

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叫——“名譽謀殺”。阿信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這個沉重而揪心的話題。

前不久,拍攝了《黑鏡》等社會議題的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即將製作一部真實題材劇《名譽》,這次將目光聚焦在了“名譽謀殺”這個中國觀眾也許並不太熟悉的話題上。

ITV的這部新劇講述的是2006年在倫敦發生的一起真實的謀殺案件。被殺害的是一位20歲的倫敦女子巴娜茲·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是伊拉克裔英國人,1996年隨庫爾德父親移民英國。當她17歲時,被迫接受家人的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庫爾德人。

由於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茲曾試圖自殺,她後來逃離家庭,回到父親家中。

後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娜茲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馬特·蘇萊馬尼。兩人一見鍾情,迅速墜入了愛河。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段羅曼史的開始竟會釀成一起謀殺。


報警也逃不掉的悲劇

巴娜茲和馬特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次,兩人在倫敦街頭親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來傳給了巴娜茲的父親。

巴娜茲的父親勃然大怒,她父親和叔叔根據“家規”,判定巴娜茲已經給家庭帶來了恥辱,於是決定買凶殺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默哈莫德

巴娜茲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親的暴力相向。在被父親謀殺未遂後,她於醫院裡錄下了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現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說出了威脅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帶頭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視頻中,她對於暴力的驚恐,對於家庭的絕望,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了下來。

巴娜茲生前至少報過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報警記錄視頻

也是,光天化日下,誰會相信一個面目慈祥的父親會殺死自己的女兒呢!

但這樣血腥殘忍的悲劇終究還是發生了。在消失了4個月後,巴娜茲的屍體最終被警方發現,她被鎖在一個手提箱中,從傷痕判斷,她是被勒死後棄屍的。

倫敦法庭最後判定這起名譽謀殺案的主犯巴娜茲的父親和叔叔有罪。然而,當陪審團宣佈判決後,他們臉上沒有任何一絲悔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娜茲的父親被捕

案件被曝光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天空衛視(SKY NEWS)、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衛報》、《獨立報》、VICE等媒體都對此次謀殺事件進行了報道。

追溯事件發生始末的紀錄片《巴娜茲:一個愛情故事》僅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就達到了近48萬人次。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然而,巴娜茲的悲劇只是這個世界上有關名譽謀殺的冰山一角。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名譽殺人事件可能高達5000件。

但英國《衛報》在巴基斯坦、埃及、約旦等地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年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遠遠高於聯合國公佈的數字,他們的結論是每年2萬女性為此遇害。

為什麼在今天,這種野蠻而殘忍的悲劇會一次次地發生?


什麼是名譽謀殺?

關於名譽謀殺,也稱榮譽謀殺(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國家,這類案件較為普遍。

隨著移民浪潮席捲全球,部分遷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將這種習俗帶到當地,甚至在中國的寧夏地區也發生過此類案件。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的對象通常是一個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則是這個家庭的男性成員,如父親、叔伯或兄弟。

他們會以家中的女人給家庭蒙羞為由,給女性定罪。而這些所謂的恥辱行為包括:“失貞”和“不檢點”,常見的情況有被懷疑通姦,打扮時髦舉止輕浮,拒絕包辦婚姻,想要離婚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在極端情況下,連強姦受害者也會被家族處決,因為被強姦後名聲不好,讓家族名譽受損。

反正只要女性被認定她們的行為有辱家族的“聲譽”,她們就將被處以極刑。名譽謀殺的手段也極為殘忍,包括槍擊、石砸、焚燒、活埋、窒息、刀刺等。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死於名譽謀殺的女性

一些國家的傳統將名譽謀殺視為“家務事”,只要獲得倖存者的原諒,罪犯就能輕易地就地逃脫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東國家,關於這類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譽謀殺的受害者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愛莎。

她因長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選擇逃離,在被抓回來後被夫家“定了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嶺中,幸而被人救下後安置在慈善組織。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鮮血淋漓的戰爭照片更具殺傷力,刊登後立刻震撼了全球。

雖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來,之後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復了外貌。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比比·愛莎整容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魯奇就沒那麼幸運了。

90後女孩巴魯奇是巴基斯坦的“網紅模特”,她經常會在網上Po她的個人的性感照片和視頻,但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擊,說她“不知廉恥”。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巴魯奇在Facebook上發佈的一些照片

2016年7月,26歲的她在老家遭到親弟弟的勒殺。凶手被捕後毫無悔意,表示:

“我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藥把她弄暈,然後殺了她。她讓我家蒙羞。”

巴魯奇的死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國內外社會壓力下,巴基斯坦議會於2016年10月通過法案,規定名譽謀殺實施者將面臨至少25年監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屬原諒”漏洞終於被堵住。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反對名譽謀殺的維權人士

但具體這項法律實施程度如何?名譽謀殺會因此被遏制嗎?

目前看起來並不樂觀。



名譽謀殺的背後

名譽謀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的,名譽謀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初的遊牧時期,那個沒有法律的野蠻時代獲得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絕對權威,因此一個族群的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視作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損族群的事情,就會以家族名義接受懲罰。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謀殺歷史上在東亞、歐洲、非洲、美洲都曾發生過。

雨果曾寫過一首《面紗》的詩歌就是講名譽謀殺的:少女因為太熱掀起了面紗,結果被路過的男子看到,她的4個哥哥以“玷汙家族榮譽”而齊齊用刀刺死了她。

“......

你們怎麼啦,你們怎麼啦,哥哥?

你們低下頭,充滿了憂傷。

你們的眼睛裡閃耀著怒火,

好像墓園裡的燈兒一樣。

你們被扯破了腰帶,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經三回

從你們的手指下,從刀鞘外

閃出刀身上的寒輝

......

啊,我的面紗!啊,我雪白的面紗!

請別避開我這鮮血直流的雙手,

哥哥呀,請扶我站起來!

因為這失去光輝的雙眼上頭,

死神的面紗正在展開。”

哥倫比亞作家馬克爾斯也寫過一部由真實的案件改編而來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書中他挑戰傳統貞操觀念,控訴了名譽謀殺的殘忍和烏合之眾的冷漠。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而為何名譽謀殺今天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埃及、約旦等地時常發生,除了父權地位的統治、和女性貞操觀、宗教、部落制度、血緣家族的絕對忠誠也不無關係。

稍感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些遭受父權制殘害的女性,名譽謀殺也成為了許多作家、導演、攝影師的創作主題。

獲第88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它紀錄了19歲巴基斯坦少女因“名譽問題”被父親和哥哥槍擊毀容的事件。影片上映後,直接推動了巴基斯坦律法對名譽謀殺的定罪。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河中女孩》導演奇諾伊說:

“我真覺得在這個國家沒有女人是安全的,直到我們開始樹立模範,直到我們開始把謀害女性的男人送進監獄。”

土耳其最受歡迎的女作家艾麗芙·沙法克也寫過這樣一個名為《名譽》的故事。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艾麗芙·沙法克

這段故事的歷史以20世紀50年代在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村莊開始。

彭貝和雙胞胎妹妹賈米拉出生在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小村莊裡。那是一個閉塞的父權制社會。在這種環境下,女性是男人的附庸品,一個生育的工具。

母親們會為自己生女兒而難過。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母親就因為想要男孩而不停生育,最終難產去世。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早年喪母的雙胞胎姐妹相依為命。而小村子一些古老的習俗,也成為了縈繞她們一生的陰影。大多數苦澀的回憶都與女人的名譽觀有關。最令人心碎就是她們的姐姐曾因私奔被父親“定罪”,死於名譽謀殺。

而姐姐彭貝成年後和丈夫移居英國,被兒子發現了婚外情後,她的兒子用名譽殺死了她……

在這些一個個或真實事件或文學作品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女性在當今這個文明社會中的地位和尊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名譽》的開頭是這麼寫的:

“我們家住在一所綠色的房子裡。

我們的一個鄰居,一個出色的裁縫,經常打他的妻子。

晚上,我們聽著喊聲、哭聲和咒罵聲。

早晨,我們像往常一樣繼續生活。

周圍的人都假裝沒聽見,也沒看見。

希望我們都做那些聽見,看見的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巴基斯坦立法阻止“榮譽謀殺” 凶手可面臨25年監禁,2016.10

知乎,榮譽謀殺行為到底源於什麼?2015.3

每日人物,巴基斯坦網紅被親弟弟殺死,每年還有5000名女性死於“榮譽謀殺” 2017.7

The Pixel Project:About Honour Killing

BBC News: Vigil held against honour-based violence 2019.7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每年有5000名女性,遭受自己家人的“名譽謀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