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說“真話”引發英美外交“車禍”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一國大使向國內報告情況當然要說真話,這既是大使的工作本分,也是外交常識。但英國駐美大使金·達羅克只因說了“真話”——在外交密件中說特朗普政府“運行不暢”“無能”和“混亂”,不僅被迫主動辭職,而且讓美英關係遭遇“車禍”,雙方“口水戰”一直不斷。

事實上,達羅克辭職並未讓英美外交“口水戰”畫上句號,而且伴隨著英國首相相位之爭而繼續發酵。達羅克通過捨棄自身職位來保全英美關係大局,以圖“丟車保帥”,但“美主英從”的大格局決定著,此舉恐怕不能如願,“口水戰”留下的爛攤子不是一下子就能拾掇清爽的。

作為一國大使,達羅克通過外交密件向國內發回自己真實看法乃是職責所在,不說真話誤導國內政府決策反倒是失職,這也是特雷莎·梅政府力挺達羅克的原因。梅首相表示,一國政府需要官員提供“全面和坦率的建議”。可問題是,外交密電有意無意地被洩露讓兩國關係陷入尷尬、難堪之局面。向來講究睚眥必報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當然不會善罷甘休,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大罵達羅克,稱他“滑稽”,是“傲慢自負的傻瓜”,不會再與其“打交道”。幾天來,英美雙方隔著大西洋互噴“口水”好不熱鬧,不怕事大的國際媒體也樂於隔岸看戲。

“口水戰”讓傳統英美特殊夥伴關係蒙上陰影,許多觀察家在質疑英美關係的前景。在講求“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眼裡,美英“特殊夥伴關係”之分量本來就呈遞減趨勢,無事還挑事譏諷一二。前不久,特朗普訪問英國,對英國“脫歐”政策指手畫腳讓輿論大譁;媒體曝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試圖干涉英國內政介入英國首相選舉,讓英國政界群情激憤;而今,隨著特雷莎·梅政府進入倒計時,特朗普政府更是無所顧忌,公開指責特雷莎·梅的“脫歐”政策“愚蠢”。一國領導人公開指責另一盟國領導人施政“愚蠢”,這在西方外交史上都很罕見。此外,美國還突然取消了英美貿易部長級談判,被外界解讀為施壓的一個新手段。加拿大《環球郵報》認為,這場爭吵是英美兩個跨大西洋盟友在過去100多年間發生的最嚴重爭端,它也凸顯出各國在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火暴脾氣方面所面對的錯綜複雜的局面。

特朗普政府“高舉高打”逼迫英國換大使的做法被不少英美輿論詬病,許多人指責特朗普欺凌英國政府。工黨議員麥克法頓稱達羅克辭職是英國民主和國家地位的“黑暗時刻”。 英國《衛報》網站寫道,達羅克辭職了,現在英國可能淪為美國的附庸國。影子外交大臣艾米莉·索恩伯裡則說,這件事讓英國政府淪為笑柄。

著名英國政治家丘吉爾有句名言:“英國與歐洲在一塊,但從不屬於歐洲。”這句話生動地形容了英美特殊關係在美歐關係中的紐帶作用。但受“脫歐”影響,英國在歐美聯盟中的獨特地位在下降。因此,“美主英從”的格局將進一步極化,英美特殊夥伴關係有可能變形異化為英美“主僕關係”也未可知。有媒體援引達羅克的話說,“英國正處於一個螺旋式下降的開端,過程中很可能出現一些帶來恥辱和導致失敗的事件”。在此背景下,達羅克辭職不管是個人主動還是倫敦暗示,總算是給特朗普政府一個面子,有個臺階下。可是,特朗普政府願不願下這個臺階還是問號。“口水戰”留下的傷口不是一下子能癒合,兩國關係起碼在梅政府剩下的日子裡很難陰轉晴。在梅首相看來,反正不久就要下臺,積壓的對美怒火該放就放,犯不著再藏著掖著。

當前,英國政治正處於“空窗期”, “洩密門”也成為當前英國政治的一個“試金石”,成為首相相位之爭的重要話題與砝碼。外交大臣亨特和前外交大臣約翰遜正在競爭保守黨領袖職位,是否支持達羅克成為影響最終票數的變數之一。在保守黨領袖角逐中落後的外交大臣亨特一直旗幟鮮明地力挺達羅克,他在推特上寫道:“捍衛英國意味著捍衛世界上最優秀的外交官,這件事絕不應該發展到這種地步。”與特朗普“惺惺相惜”的約翰遜一開始在電視直播中不明確表態支持達羅克,引發輿論反彈。保守黨議員莫里斯要求約翰遜為沒有支持達羅克道歉。英國外交部歐美事務國務大臣艾倫·鄧肯批評約翰遜的行為“可恥”,等於將英國大使“扔到公共汽車下”。面對輿情洶湧,約翰遜開始改口。英國政客和輿論的種種反應反過來證明,曾經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已然有著敏感的“弱國心態”,面對不講理的特朗普政府而又無可奈何。

放眼未來,“洩密門”引發的外交“車禍”最終被清理,英美特殊夥伴關係依然存在。只不過,英方在“英美二人轉”中的話語權將呈加速度墜落。所以,達羅克的接班人不好當,關於美國boss的一些“真話”,恐怕還是少說為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