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庇護下,印度搶當“世界工廠”?一場產業爭奪戰或已打響'

"

印度2019年4月到6月的經濟數據表現不佳:GDP增幅為5%,同比驟降3%。按照這個趨勢,印度2019全年經濟增速或跌到6%以下。在經歷接近4年的高速增長後,印度失去了“增速最快經濟體”的桂冠。在莫迪成為印度首腦以來,這個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速達到了7.3%。

"

印度2019年4月到6月的經濟數據表現不佳:GDP增幅為5%,同比驟降3%。按照這個趨勢,印度2019全年經濟增速或跌到6%以下。在經歷接近4年的高速增長後,印度失去了“增速最快經濟體”的桂冠。在莫迪成為印度首腦以來,這個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速達到了7.3%。

在美國庇護下,印度搶當“世界工廠”?一場產業爭奪戰或已打響

莫迪已經放出豪言,要在2025年之前令印度的GDP總量達到50000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不過,而今的現狀證明,從亞洲第三到世界第三,跨越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

現在危機的味道已經漸漸變濃。經濟增速之所以顯著放緩,一個重要原因是製造業增速限於停滯。為了扭轉頹勢,印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可謂是雷厲風行:

印度在8月28日宣佈放寬外國投資在製造業、零售業等領域的規定,不再嚴格限制本地採購的比例和期限。

"

印度2019年4月到6月的經濟數據表現不佳:GDP增幅為5%,同比驟降3%。按照這個趨勢,印度2019全年經濟增速或跌到6%以下。在經歷接近4年的高速增長後,印度失去了“增速最快經濟體”的桂冠。在莫迪成為印度首腦以來,這個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速達到了7.3%。

在美國庇護下,印度搶當“世界工廠”?一場產業爭奪戰或已打響

莫迪已經放出豪言,要在2025年之前令印度的GDP總量達到50000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不過,而今的現狀證明,從亞洲第三到世界第三,跨越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

現在危機的味道已經漸漸變濃。經濟增速之所以顯著放緩,一個重要原因是製造業增速限於停滯。為了扭轉頹勢,印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可謂是雷厲風行:

印度在8月28日宣佈放寬外國投資在製造業、零售業等領域的規定,不再嚴格限制本地採購的比例和期限。

在美國庇護下,印度搶當“世界工廠”?一場產業爭奪戰或已打響

據路透社8月29日報道,印度正在展開新一輪“魅力攻勢”,目標就是蘋果、富士康、緯創、和碩等企業為主要目標,鼓勵這些實體將製造工廠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轉移出來,並藉機分一杯羹。

印度方面在8月14日召開會議,劃定包括汽車、電子、醫藥、電信在內的9個行業,經過討論擬出一份“目標企業清單”。新德里方面計劃在8月26日至9月5日分別與這些企業進行溝通,希望為他們提供優厚的條件。

就在外界都以為一直以低效和磨蹭而聞名的印度再次“慢半拍”之際,新德里卻以一種超乎尋常的速率向促進外商投資機構“InvestIndia”提交了相關規劃與優惠政策的構架。

總而言之,印度高調加入了爭奪產業發展空間的“大戰”,具體做法就挖鄰國的牆腳。當然,收穫肯定是有一些的,譬如富士康在印度已經開設了2家組裝工廠,未來不僅將對這2家工廠進行擴容,還將再新建2家工廠。富士康坦承:不會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短暫的遲疑後,印度終於反應過來,開始像越南一樣利用美國提供的機遇。特朗普擴大了爭端,在前不久還命令美國企業從“世界工廠”轉移,甚至聲稱不把生產線直接遷回美國也可以,只要遷出來即可。而人力成本較低、市場空間廣闊的印度成為很多企業的落腳點。總的來說,印度這種承接製造業轉移的國家其實都是受到了美國的庇護。

莫迪的“印度製造”戰略已經實施了4年,最終目的就是將印度打造成製造業強國。其中一個具體計劃就是在5年之內將印度的手機制造規模擴大到現在的16倍,即在2024年將現在250億美元的規模一舉擴大到4000億美元。

不過,印度的騰飛被如下幾個因素拖了後腿:

1、印度的硬傷出在基礎設施上。富士康、戴爾、偉創力等企業在印度建立了工業園區,但道路、電力和足夠的水資源依然無法滿足需要,嚴重限制了產業發展,鴻海在印度的蘋果生產線年產量僅有100萬部。

"

印度2019年4月到6月的經濟數據表現不佳:GDP增幅為5%,同比驟降3%。按照這個趨勢,印度2019全年經濟增速或跌到6%以下。在經歷接近4年的高速增長後,印度失去了“增速最快經濟體”的桂冠。在莫迪成為印度首腦以來,這個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速達到了7.3%。

在美國庇護下,印度搶當“世界工廠”?一場產業爭奪戰或已打響

莫迪已經放出豪言,要在2025年之前令印度的GDP總量達到50000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不過,而今的現狀證明,從亞洲第三到世界第三,跨越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

現在危機的味道已經漸漸變濃。經濟增速之所以顯著放緩,一個重要原因是製造業增速限於停滯。為了扭轉頹勢,印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可謂是雷厲風行:

印度在8月28日宣佈放寬外國投資在製造業、零售業等領域的規定,不再嚴格限制本地採購的比例和期限。

在美國庇護下,印度搶當“世界工廠”?一場產業爭奪戰或已打響

據路透社8月29日報道,印度正在展開新一輪“魅力攻勢”,目標就是蘋果、富士康、緯創、和碩等企業為主要目標,鼓勵這些實體將製造工廠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轉移出來,並藉機分一杯羹。

印度方面在8月14日召開會議,劃定包括汽車、電子、醫藥、電信在內的9個行業,經過討論擬出一份“目標企業清單”。新德里方面計劃在8月26日至9月5日分別與這些企業進行溝通,希望為他們提供優厚的條件。

就在外界都以為一直以低效和磨蹭而聞名的印度再次“慢半拍”之際,新德里卻以一種超乎尋常的速率向促進外商投資機構“InvestIndia”提交了相關規劃與優惠政策的構架。

總而言之,印度高調加入了爭奪產業發展空間的“大戰”,具體做法就挖鄰國的牆腳。當然,收穫肯定是有一些的,譬如富士康在印度已經開設了2家組裝工廠,未來不僅將對這2家工廠進行擴容,還將再新建2家工廠。富士康坦承:不會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短暫的遲疑後,印度終於反應過來,開始像越南一樣利用美國提供的機遇。特朗普擴大了爭端,在前不久還命令美國企業從“世界工廠”轉移,甚至聲稱不把生產線直接遷回美國也可以,只要遷出來即可。而人力成本較低、市場空間廣闊的印度成為很多企業的落腳點。總的來說,印度這種承接製造業轉移的國家其實都是受到了美國的庇護。

莫迪的“印度製造”戰略已經實施了4年,最終目的就是將印度打造成製造業強國。其中一個具體計劃就是在5年之內將印度的手機制造規模擴大到現在的16倍,即在2024年將現在250億美元的規模一舉擴大到4000億美元。

不過,印度的騰飛被如下幾個因素拖了後腿:

1、印度的硬傷出在基礎設施上。富士康、戴爾、偉創力等企業在印度建立了工業園區,但道路、電力和足夠的水資源依然無法滿足需要,嚴重限制了產業發展,鴻海在印度的蘋果生產線年產量僅有100萬部。

在美國庇護下,印度搶當“世界工廠”?一場產業爭奪戰或已打響

2、技能人才也供給不足。印度所能提供的勞動力在素質方面往往不能與工作需求形成比較滿意的匹配。印度的確坐擁“人口紅利”,13億人口裡35歲以下的青壯年就佔到65%,不過大多數都從事的是低附加值產業。其根本原因恐怕就是因為沒有建立一個完備的工業化人才教育和儲備體系。這也導致印度目前失業率達到6%,系40多年來的最高值。

3、印度的不良貸款率在全球數一數二,不健康的銀行業無法為重振經濟提供足夠的投資。之前看過不少關於印度神廟的黃金珠寶堆成小山的新聞,但這些財富並未轉化為促進製造業發展的資本。

4、印度充其量僅有一隻腳搭上了移動互聯網的快車,智能手機滲透率不到25%,消費沒有升級,電商和物流體系相對落後。

困難擺在這裡,但不是不能克服。回想起40年前的神州,再看看現在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變化是天翻地覆的,其成就是舉世矚目的。對新德里而言,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誰還不是摸著石頭過河?不過印度未必能夠擁有這樣的戰略機遇期。當印度漸漸被養肥,美國人就該磨刀霍霍準備過年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