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改報告披露|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平穩有序成效顯現

2017年8月24日,雷海潮履新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將滿3個月之際接受記者專訪。同期,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官方披露北京醫改4月多以來的成效及未來改革計劃。

來源 |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2017年3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4月8日實施。改革四月餘,邁出堅實步伐,發生積極變化,總體平穩有序,各方反響良好。

國務院李克強總理專門在國辦《關於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情況的報告》上做出重要批示,劉延東副總理先後五次做出重要批示,肯定北京醫改工作和成效,希望北京醫改為全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醫療機構的基層診療量、技術勞動收入、可分配收入、醫保保障和醫療救助力度出現了“五上升”局面;藥費和藥佔比、二三級醫院診療量、大型設備檢查費、醫保患者負擔則出現了“五下降”趨勢。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近日在北京二三級醫院中對患者開展的獨立調查顯示,91.7%的患者支持改革,82.2%的患者認為醫改有利於分級診療,83.8%的患者對醫療收費持肯定態度,90%以上的患者滿意就醫狀況。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健全高效運管體制。

劉延東副總理親自主持召開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會議,專題聽取了北京市醫改工作報告,會議決定成立北京醫藥分開改革協調小組,國家有關部委、軍隊、武警和北京市共同組成,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同志、北京市長蔡奇同志擔任雙組長,統籌協調推進改革。

2017年3月2日和7月7日,李斌、蔡奇同志兩次主持召開協調小組工作會,傳達國務院領導重要批示,對深化醫改做出部署。央地、軍地協作,委、市協力,堅定信心,系統謀劃,實現了各類機構同步推進、各項改革同步進行,體現了改革的綜合性、協同性,形成良好局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市政府專題會、常務會、市委常委會、市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聽取並審議相關工作報告。市有關部門在改革前抽調骨幹力量成立改革辦公室,24小時值守,連續工作了2個月,全力以赴推動改革。

二是堅持三醫聯動,強調部門協同。

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突出三醫聯動和部門協同,形成了管用有效的工作機制。圍繞醫療、醫藥、醫保制定了近30個改革文件,包括取消醫療機構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取消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實施藥品陽光采購,擠壓藥品價格的虛高空間;按有升有降和發展短板原則規範調整435項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及價格,使價格反映成本等政策措施,還包括促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改善醫療服務,加強綜合監管,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等綜合改革措施。

三是系統整體謀劃,同城同步推進。

參加改革的醫療機構堅持屬地原則,按照統一部署同步實施改革。除市區所屬公立醫院外,還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軍隊武警醫院、國企醫院以及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所屬所管醫院。政府購買服務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社會辦醫療機構,採取協議方式,自願申請參與改革,改革範圍、規模空前,達到3700多所。

4月7日晚,數萬名醫務人員工作在一線,在面向近10萬住院患者和數千名急診患者不間斷服務的情況下,2605所醫療機構按時完成信息系統切換。

四是深入宣傳解讀,廣泛動員社會。

高度重視媒體和網絡這一引導輿論的主陣地,用正面聲音引導輿論。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專家學者、醫務人員等積極持續發聲,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深入淺出解讀政策、引導輿論,迴應社會關切。協調各大主流媒體保持高頻正面宣傳態勢,集中報道、宣傳各項改革舉措和成效。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市屬媒體等進行了持續深入宣傳,正面評價一直保持在99%以上,創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全市十六個區深入動員,做到了政策解讀機構全覆蓋、人員全培訓。參加改革醫療機構按照統一部署和要求積極行動,特別是委(局)屬管和軍隊武警醫院高度重視、精心準備,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五是提升保障水平,加強救助力度。

加強城鄉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力度,將醫事服務費納入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報銷範圍,並針對長期住院的精神病人等調整報銷政策,實施按床日付費,並規定了支付上限,減輕個人負擔,為改革提供支撐和保障。

將社會救助對象的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封頂線提高50%,醫保患者和困難群眾得到有效保障。改革以來,城鄉醫療保險患者個人負擔總體下降,社會救助對象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人均負擔均減少了30%左右。社會保障制度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六是促進分級診療,理順就醫秩序。

分級按職稱設置醫事服務費,釋放明確的引導基層首診的價格信號,調整醫保報銷政策,向基層傾斜,促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與去年同期相比,三級醫院、二級醫院門急診量分別減少12.5%和5%,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1.5%,城區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0%左右。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大醫院的戰時狀態得到有效緩解。門急診中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號就診人次分別減少9.9%和22.8%,看專家難的問題有了緩解,有限的專家名醫資源能更好地服務於危重急難患者。三級醫院更加註重住院服務提供,平均住院日明顯縮短,服務效率改善。

七是消除逐利機制,突出公共利益。

保護和調動各方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將改革的方向和原則要求與各方面的利益訴求有機結合,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通過取消藥品加成和設立醫事服務費及規範醫療服務項目,消除了醫療機構追求藥品收入的逐利機制,為加強公益性奠定了良好基礎,新的補償機制得以建立併發揮作用。監測表明,醫事服務費可置換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藥品加成收入,醫療機構收入含金量提高。

與去年同期相比,醫療機構2017年6月可分配收入增長21.9%。經對醫療機構可支配收入情況調查瞭解,5、6、7月份總體上趨勢良好。通過規範醫療服務項目和收費,解決了一部分醫療服務項目收費顯著低於成本的問題,中醫、兒科、婦產、護理、傳染等部分短板專業得到發展支撐。

八是控費成效顯現,費用穩中有降。

4月8日改革實施以來,醫藥費用僅增長2.2%,剔除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物價指數2%漲幅後接近零增長。藥品陽光采購金額累計206.4億元,共節省藥品費用16.4億元,藥品價格平均下降超過8%。僅藥品陽光采購一項,預計今年可節省藥品費用30億元以上,高於預期。

二、三級醫院藥佔比由去年同期的42%下降到34%,且仍在下降。門急診次均藥費與去年同期相比三級、二級醫院分別減少了7.4%和9.8%,一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5.4%。住院例均藥費在三級、二級和一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別減少了17.7%、15.9%和17.2%。

九是加強科學監管,踐行精細管理。

加強綜合監管制度建設,保證改革各項政策落地實施。科學制定監測方案,精心設計監測評價指標和信息採集渠道、對象和辦法,及時全面掌握改革進展和態勢,為調整完善改革政策提供有力依據。以繡花精神強化細節和精準管理,不出漏洞和破綻。

開展住院服務DRGs(疾病診斷相關組)評價,強化多部門綜合監管,加強對醫療服務、藥品供應保障、價格與收費、醫院管理、費用報銷等監管力度,巡查醫療機構近6000所次,實現了全覆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改革政策落實不走樣。

十是改革改善結合,提升服務體驗。

在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的同時,注重改善和優化醫療服務,把深化改革與改善服務有機結合,增強患者獲得感。

全市十六區的18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了“先診療、後結算”服務方式,受到群眾普遍歡迎。繼續落實對特殊人群的優待政策,對60歲以上本市老年人實行減免醫事服務費個人負擔一塊錢的做法深得民心,四個月來累計減免850萬人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區獲得105種常用藥品,四個月來開出2個月藥品長處方一萬餘張,減少了部分慢性病患者往返醫療機構開藥的次數與時間,大大方便了患者。重點人群與家庭醫生簽約率超過75.4%。

二三級醫院改進預約就診服務,預約時間更加精確。加強院內層級就診,增加知名專家團隊服務。改善門診和住院環境,完善無障礙設施,改善營養配餐,實施各種便民服務和幫老助殘措施。政策發佈以來,12320每週受理的居民諮詢投訴量呈逐步下降趨勢,12358價格舉報量保持較低水平。

下一步,北京市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李克強總理、劉延東副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健康北京建設,為群眾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持續改善居民健康水平。

北京醫改報告披露|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平穩有序成效顯現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