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丨兩次世界大戰挨兩次打,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有這麼一個國家,其地理位置遠離歐洲、東亞列強,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卻兩次被列強佔領並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他就是伊朗。作為絲綢之路上的大國,伊朗也有一段悲慘的近現代史。

悲慘世界丨兩次世界大戰挨兩次打,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的遺蹟

在一戰時期,伊朗還叫做波斯,處於卡扎爾(Qajar)王朝末代沙阿(Shah,波斯語君主之意)艾哈邁德(Ahmad,1898-1930)的統治之下。此時的波斯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三年前才結束的資產階級革命給這個古老的國家帶來了深遠的影響,1906年新成立的議會開始與國王爭奪權力。內憂不斷的同時,外患也一點不消停。伊朗位於絲綢之路的中段,是連接東亞和西亞的要地,蘊含著豐富的石油、礦石等資源。自19世紀初,俄羅斯和英國兩大列強就不斷地蠶食波斯的國土,企圖將這片土地收入囊中。在1914年一戰爆發時,俄羅斯和英國分別在波斯的南北擁有巨大的特權,波斯已經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悲慘世界丨兩次世界大戰挨兩次打,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卡扎爾王朝末代沙阿艾哈邁德

一戰爆發之後,率先對波斯發難的是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對波斯出手主要包括四個目的,一是通過攪動民族矛盾佔領波斯西北部地區,二是阻斷俄羅斯從裡海周邊獲取油氣資源的路線,三是防止英軍從東邊侵入奧斯曼控制下的伊拉克地區,四是爭取通過武力威脅讓波斯轉投同盟國陣營。

悲慘世界丨兩次世界大戰挨兩次打,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進入波斯境內的奧斯曼帝國士兵

德國在一戰前夕成立了東方情報局,推動印度、波斯、埃及等地的反英情緒,希望能挑起殖民地叛亂牽扯英、俄等協約國的兵力。很快,英、俄兩國帶領奧斯曼帝國治下的亞美尼亞人、庫爾德人及亞述人在中東開闢戰線,奧斯曼帝國在德國大批情報人員的幫助下與協約國進行了波斯戰役。面對發生在自己國土之內的戰爭,波斯人根本無法干涉,而且經常會受到交戰雙方的襲擊。可以說,一戰中的波斯慘得不得了。

悲慘世界丨兩次世界大戰挨兩次打,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俄羅斯入侵波斯的部隊

1917年俄國大革命發生後,失去了支持的亞述人原本計劃與波斯協商停戰,但激進分子仍然襲擊波斯軍隊,最終導致全面的失敗,亞述人失去了獲取獨立的好機會。另一方面,英國將波斯作為干涉俄國革命的橋頭堡,加強了對於波斯油田及政權的軍事控制。一戰結束之後,波斯實質上被納入了英國的勢力範圍,幾乎成了殖民地。

悲慘世界丨兩次世界大戰挨兩次打,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駐紮在波斯的英軍

1921年,波斯軍官禮薩·汗(Reza Khan)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並於1925年奪取王位,建立了巴列維(Pahlavi)王朝,後在1935年將國家改名為伊朗。縱觀整個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一直深受西方國家的影響甚至把持。二戰期間,伊朗依然秉持中立政策,但禮薩·汗本人非常親德,這給英國和蘇聯帶來了擔憂。為了杜絕隱患,蘇聯和英國於1941年7月12日達成協議,從南北兩個方向出兵佔領伊朗。

悲慘世界丨兩次世界大戰挨兩次打,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蘇軍進入大不里士

1941年8月4日,蘇軍進入伊朗北部,同時英、澳、印混合部隊從伊朗南部登陸,並順手將伊朗僅有的2艘近代化軍艦擊沉。迫於巨大的壓力,禮薩·汗宣佈退位,並將王位傳給長子默罕默德·禮薩·巴列維(Mohammad Reza Pahlavi,1919-1980)。後來,英國、蘇聯及1943年1月登陸的美國與伊朗簽訂協議,伊朗同意盟軍駐紮在伊朗並提供運輸協助,而盟軍尊重伊朗領土及主權,承諾於戰爭結束後6個月內全部撤離。1943年12月的德黑蘭會議又確定並重申了這一點。

悲慘世界丨兩次世界大戰挨兩次打,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伊朗從意大利購買的虎(Babr)號炮艦被澳軍擊沉

英、美兩國在二戰結束後迅速著手撤離伊朗,但蘇聯卻打起了小算盤。1945年9月26日,蘇聯扶植伊朗西北部的阿塞拜疆民主黨“起義”,成立阿塞拜疆民族政府(Azerbaijan People's Government)。12月15日,蘇軍又扶植庫爾德人建立了馬哈巴德共和國(Republic of Mahabad)。在伊朗的請求下,英美停止撤離並大舉增兵與蘇聯進行對峙,一場新的世界大戰險些爆發。在英美軍事、政治、經濟的頻頻施壓之下,蘇聯最終於1946年5月25日撤離伊朗。失去了蘇聯的直接支持,阿塞拜疆民族政府及馬哈巴德共和國很快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1946年12月,伊朗軍隊攻入大不里士,並在次年2月進入庫爾德斯坦,兩支反叛勢力的領導人逃往蘇聯,伊朗終於迎來了和平與統一。

悲慘世界丨兩次世界大戰挨兩次打,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二戰期間在伊朗執勤的蘇聯騎兵和英國裝甲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