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再次“甩鍋”,盟友被拉下水,預示著伊朗問題的走向'

"

白宮近來在伊朗問題的一系列舉動,讓外界極度“不舒適”。

先是拉攏盟友對伊朗實施制裁,而後又通過“各種方式”將盟友拉下水,愣是將伊朗海域搞得“天翻地覆”。

即便如此,美國此類舉動不減反增,新的“甩鍋”政策也已經出臺,並且“堂而皇之”。

據俄衛星通訊社消息,美國海軍中將邁克爾·吉爾迪表示,白宮爭取使霍爾木茲海峽90%護航行動由盟友負責完成。吉爾迪進一步指出,美國軍事力量的介入只為自家油船提供護航保障,至於其他事務,則由盟友的艦船負責。

美國軍方發言人向外界傳遞出了眾多信息:第一、美國只為自己負責,並不會“援助”他國,甚至盟友;第二、美國或派遣少量艦船進入伊朗海域,但只限於油輪護航;第三、美伊爭端似乎已經成為了多國事務,白宮只是一個“配角”。

"

白宮近來在伊朗問題的一系列舉動,讓外界極度“不舒適”。

先是拉攏盟友對伊朗實施制裁,而後又通過“各種方式”將盟友拉下水,愣是將伊朗海域搞得“天翻地覆”。

即便如此,美國此類舉動不減反增,新的“甩鍋”政策也已經出臺,並且“堂而皇之”。

據俄衛星通訊社消息,美國海軍中將邁克爾·吉爾迪表示,白宮爭取使霍爾木茲海峽90%護航行動由盟友負責完成。吉爾迪進一步指出,美國軍事力量的介入只為自家油船提供護航保障,至於其他事務,則由盟友的艦船負責。

美國軍方發言人向外界傳遞出了眾多信息:第一、美國只為自己負責,並不會“援助”他國,甚至盟友;第二、美國或派遣少量艦船進入伊朗海域,但只限於油輪護航;第三、美伊爭端似乎已經成為了多國事務,白宮只是一個“配角”。

白宮再次“甩鍋”,盟友被拉下水,預示著伊朗問題的走向

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完全不顧後果,將皮球踢給別人,此等甩鍋行為,無疑讓眾多國家反感。

俄方就此事做出了迴應,表示希望伊朗問題不要影響維也納會議。同時,英國也在快速部署自己的力量。

公開的消息是,英版的“海灣護航聯盟計劃”似有一些進展。包括德國、法國、丹麥、西班牙在內的國家,都表達了興趣。為了促使該計劃能夠早日實施,英國除了加大和各方的會晤外,也開始將軍事力量派駐伊朗海域。

目前,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遊弋著兩艘英國的戰艦,分別是“蒙特羅斯”號和“鄧肯”號導彈驅逐艦。同期,英國派遣巴林的地面部隊也將出徵。

上述事實非常巧合地“佐證”了美國方面的說法,即美國或將慢慢“淡化”自己在海灣地區的政治存在,將該地區的主導位置交付“他國”(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能夠接替美國“位置”的國家只有英國了。

"

白宮近來在伊朗問題的一系列舉動,讓外界極度“不舒適”。

先是拉攏盟友對伊朗實施制裁,而後又通過“各種方式”將盟友拉下水,愣是將伊朗海域搞得“天翻地覆”。

即便如此,美國此類舉動不減反增,新的“甩鍋”政策也已經出臺,並且“堂而皇之”。

據俄衛星通訊社消息,美國海軍中將邁克爾·吉爾迪表示,白宮爭取使霍爾木茲海峽90%護航行動由盟友負責完成。吉爾迪進一步指出,美國軍事力量的介入只為自家油船提供護航保障,至於其他事務,則由盟友的艦船負責。

美國軍方發言人向外界傳遞出了眾多信息:第一、美國只為自己負責,並不會“援助”他國,甚至盟友;第二、美國或派遣少量艦船進入伊朗海域,但只限於油輪護航;第三、美伊爭端似乎已經成為了多國事務,白宮只是一個“配角”。

白宮再次“甩鍋”,盟友被拉下水,預示著伊朗問題的走向

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完全不顧後果,將皮球踢給別人,此等甩鍋行為,無疑讓眾多國家反感。

俄方就此事做出了迴應,表示希望伊朗問題不要影響維也納會議。同時,英國也在快速部署自己的力量。

公開的消息是,英版的“海灣護航聯盟計劃”似有一些進展。包括德國、法國、丹麥、西班牙在內的國家,都表達了興趣。為了促使該計劃能夠早日實施,英國除了加大和各方的會晤外,也開始將軍事力量派駐伊朗海域。

目前,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遊弋著兩艘英國的戰艦,分別是“蒙特羅斯”號和“鄧肯”號導彈驅逐艦。同期,英國派遣巴林的地面部隊也將出徵。

上述事實非常巧合地“佐證”了美國方面的說法,即美國或將慢慢“淡化”自己在海灣地區的政治存在,將該地區的主導位置交付“他國”(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能夠接替美國“位置”的國家只有英國了。

白宮再次“甩鍋”,盟友被拉下水,預示著伊朗問題的走向

隨著海灣局勢的升級,關於伊朗問題的處理,已經形成了三種主流輿論:

1. 美方主張加大對伊朗的制裁,並不惜通過多國的介入,讓伊朗問題擴大化、政治化、複雜化。據最新的消息,白宮除了對伊朗領導人哈梅內伊制裁,也已經凍結了伊朗外長扎裡夫的資產。

2. 英方倡議各方保護自家的油輪,並派出軍事力量參與。倫敦之所以比他國更加主動,在於海灣的石油權益是己方維持貿易平衡,並在中東保持戰略影響力的“抓手”。

3. 俄方主張組建多國參與的和平組織,為海灣局勢穩定做出貢獻。

上述事件揭示了一個事實:伊朗危機或已在“降溫”,從之前的武力對抗,演變成當下的政治博弈。

當然,伊朗的強硬舉動,也預示著美國的極限壓制或已經“失效”。

從當下霍爾木茲海峽的通行情況來看,包括美、英、俄、等國的油船都在來回穿梭。這也說明了伊朗問題的複雜性,即牽一髮而動全身。

"

白宮近來在伊朗問題的一系列舉動,讓外界極度“不舒適”。

先是拉攏盟友對伊朗實施制裁,而後又通過“各種方式”將盟友拉下水,愣是將伊朗海域搞得“天翻地覆”。

即便如此,美國此類舉動不減反增,新的“甩鍋”政策也已經出臺,並且“堂而皇之”。

據俄衛星通訊社消息,美國海軍中將邁克爾·吉爾迪表示,白宮爭取使霍爾木茲海峽90%護航行動由盟友負責完成。吉爾迪進一步指出,美國軍事力量的介入只為自家油船提供護航保障,至於其他事務,則由盟友的艦船負責。

美國軍方發言人向外界傳遞出了眾多信息:第一、美國只為自己負責,並不會“援助”他國,甚至盟友;第二、美國或派遣少量艦船進入伊朗海域,但只限於油輪護航;第三、美伊爭端似乎已經成為了多國事務,白宮只是一個“配角”。

白宮再次“甩鍋”,盟友被拉下水,預示著伊朗問題的走向

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完全不顧後果,將皮球踢給別人,此等甩鍋行為,無疑讓眾多國家反感。

俄方就此事做出了迴應,表示希望伊朗問題不要影響維也納會議。同時,英國也在快速部署自己的力量。

公開的消息是,英版的“海灣護航聯盟計劃”似有一些進展。包括德國、法國、丹麥、西班牙在內的國家,都表達了興趣。為了促使該計劃能夠早日實施,英國除了加大和各方的會晤外,也開始將軍事力量派駐伊朗海域。

目前,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遊弋著兩艘英國的戰艦,分別是“蒙特羅斯”號和“鄧肯”號導彈驅逐艦。同期,英國派遣巴林的地面部隊也將出徵。

上述事實非常巧合地“佐證”了美國方面的說法,即美國或將慢慢“淡化”自己在海灣地區的政治存在,將該地區的主導位置交付“他國”(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能夠接替美國“位置”的國家只有英國了。

白宮再次“甩鍋”,盟友被拉下水,預示著伊朗問題的走向

隨著海灣局勢的升級,關於伊朗問題的處理,已經形成了三種主流輿論:

1. 美方主張加大對伊朗的制裁,並不惜通過多國的介入,讓伊朗問題擴大化、政治化、複雜化。據最新的消息,白宮除了對伊朗領導人哈梅內伊制裁,也已經凍結了伊朗外長扎裡夫的資產。

2. 英方倡議各方保護自家的油輪,並派出軍事力量參與。倫敦之所以比他國更加主動,在於海灣的石油權益是己方維持貿易平衡,並在中東保持戰略影響力的“抓手”。

3. 俄方主張組建多國參與的和平組織,為海灣局勢穩定做出貢獻。

上述事件揭示了一個事實:伊朗危機或已在“降溫”,從之前的武力對抗,演變成當下的政治博弈。

當然,伊朗的強硬舉動,也預示著美國的極限壓制或已經“失效”。

從當下霍爾木茲海峽的通行情況來看,包括美、英、俄、等國的油船都在來回穿梭。這也說明了伊朗問題的複雜性,即牽一髮而動全身。

白宮再次“甩鍋”,盟友被拉下水,預示著伊朗問題的走向

意思是,各方都有參與伊朗事務的理由,各方都有和伊朗發生摩擦的可能。

伊朗危機衍生至此,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美伊爭端,而是多國參與的大國博弈。

此番美國軍方的發聲,既凸顯了白宮面對伊朗抗爭的無奈,也預示著美國對外方針的走向。美國或已經放棄了武力圍剿的策略,轉而向經濟制裁的方式靠攏。

當然,隨著美國態度的轉變,其他國家或有了參與伊朗事務的機會。

目前,英國已經涉足其中,並和德黑蘭“硬槓上了”。而“中立方”俄羅斯已經決定和伊朗年內實施軍演。

也就是說,5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已經有過半牽扯其中。

這種“終極力量”的參與,在瓦解美國單邊主義的同時,也將多邊主義的觸角深入到中東區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