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圖自京東網友評論,左為rog phone2

誠然ROG Phone 2的抹布屏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採用天馬屏,但似乎ROG並未採用類DC調光,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屏幕本身上。這原因多半也無法脫離OLED屏固有的缺陷,所以我們不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在某家廠商。

抹布屏即色彩不純,低亮度顯示白色畫面的時候屏幕大範圍的明暗不一致,且有嚴重偏色現象的屏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黑灰色紋路。這些顯示缺陷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字體邊緣泛綠、色溫過冷或過暖。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圖自京東網友評論,左為rog phone2

誠然ROG Phone 2的抹布屏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採用天馬屏,但似乎ROG並未採用類DC調光,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屏幕本身上。這原因多半也無法脫離OLED屏固有的缺陷,所以我們不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在某家廠商。

抹布屏即色彩不純,低亮度顯示白色畫面的時候屏幕大範圍的明暗不一致,且有嚴重偏色現象的屏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黑灰色紋路。這些顯示缺陷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字體邊緣泛綠、色溫過冷或過暖。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典型的抹布

總而言之,除了屏幕本身性能的差距外,其質量問題也是常有,這並非是生產技術或加工工藝的問題,而是來自於屏幕的基本特性。這也就是說,低質量的屏幕是一定會出現的,只不過是概率問題。

那麼“抹布屏”出現的原理是什麼?除卻部分將頻閃當作抹布的看法,現在OLED屏手機都流行採用類DC調光,但OLED屏調光和LCD屏不同,LCD屏色彩調節和背光調節是分離的,因為它像素點並不發光,而由背面燈組控制照亮,OLED則是像素點自發光,這也正是OLED優勢之處,可單個調節的亮度使其具備近乎於無窮的對比度。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圖自京東網友評論,左為rog phone2

誠然ROG Phone 2的抹布屏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採用天馬屏,但似乎ROG並未採用類DC調光,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屏幕本身上。這原因多半也無法脫離OLED屏固有的缺陷,所以我們不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在某家廠商。

抹布屏即色彩不純,低亮度顯示白色畫面的時候屏幕大範圍的明暗不一致,且有嚴重偏色現象的屏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黑灰色紋路。這些顯示缺陷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字體邊緣泛綠、色溫過冷或過暖。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典型的抹布

總而言之,除了屏幕本身性能的差距外,其質量問題也是常有,這並非是生產技術或加工工藝的問題,而是來自於屏幕的基本特性。這也就是說,低質量的屏幕是一定會出現的,只不過是概率問題。

那麼“抹布屏”出現的原理是什麼?除卻部分將頻閃當作抹布的看法,現在OLED屏手機都流行採用類DC調光,但OLED屏調光和LCD屏不同,LCD屏色彩調節和背光調節是分離的,因為它像素點並不發光,而由背面燈組控制照亮,OLED則是像素點自發光,這也正是OLED優勢之處,可單個調節的亮度使其具備近乎於無窮的對比度。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LCD和OLED像素排列對比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OLED屏調節亮度也就是在控制像素髮光強度,會影響色彩顯示,亮度越高顏色越鮮豔,亮度越低顏色越暗沉。而且由於OLED屏子像素採用有機發光材質,不同顏色像素光效本就難以一致,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其壽命衰減幅度也不一致(藍色、紅色子像素壽命短,所以提高像素面積而降低一半的數量,造成AMOLED屏分辨率低),這會進一步降低顯示均一性。

三星也是在這麼多年改進之後才解決了色偏問題。但這也只是在正常採用PWM調光的情況下,在低亮度時,PWM調光並未真實降低屏幕亮度,而是採用頻閃的方式使得人眼產生錯覺。頻閃的原理就是利用顯示週期內明暗的比例來模擬亮度高低。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圖自京東網友評論,左為rog phone2

誠然ROG Phone 2的抹布屏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採用天馬屏,但似乎ROG並未採用類DC調光,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屏幕本身上。這原因多半也無法脫離OLED屏固有的缺陷,所以我們不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在某家廠商。

抹布屏即色彩不純,低亮度顯示白色畫面的時候屏幕大範圍的明暗不一致,且有嚴重偏色現象的屏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黑灰色紋路。這些顯示缺陷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字體邊緣泛綠、色溫過冷或過暖。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典型的抹布

總而言之,除了屏幕本身性能的差距外,其質量問題也是常有,這並非是生產技術或加工工藝的問題,而是來自於屏幕的基本特性。這也就是說,低質量的屏幕是一定會出現的,只不過是概率問題。

那麼“抹布屏”出現的原理是什麼?除卻部分將頻閃當作抹布的看法,現在OLED屏手機都流行採用類DC調光,但OLED屏調光和LCD屏不同,LCD屏色彩調節和背光調節是分離的,因為它像素點並不發光,而由背面燈組控制照亮,OLED則是像素點自發光,這也正是OLED優勢之處,可單個調節的亮度使其具備近乎於無窮的對比度。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LCD和OLED像素排列對比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OLED屏調節亮度也就是在控制像素髮光強度,會影響色彩顯示,亮度越高顏色越鮮豔,亮度越低顏色越暗沉。而且由於OLED屏子像素採用有機發光材質,不同顏色像素光效本就難以一致,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其壽命衰減幅度也不一致(藍色、紅色子像素壽命短,所以提高像素面積而降低一半的數量,造成AMOLED屏分辨率低),這會進一步降低顯示均一性。

三星也是在這麼多年改進之後才解決了色偏問題。但這也只是在正常採用PWM調光的情況下,在低亮度時,PWM調光並未真實降低屏幕亮度,而是採用頻閃的方式使得人眼產生錯覺。頻閃的原理就是利用顯示週期內明暗的比例來模擬亮度高低。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低亮度條件下,類DC調光則控制像素微弱發光,白色畫面自然會偏灰暗。在一陣噱頭過後,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都上馬了類DC調光,但卻無法避免偏色問題。而三星這個屏幕供應者卻還在堅持PWM,同樣的還有蘋果,這不是什麼大企業慣性,聽不見用戶呼聲,它們比誰都明白,只是選擇傾向不同。

在你真正使用的時候,一個無法證明是否有傷害的PWM調光和一個能明顯看出偏色問題的類DC調光,作為業界處於領先位置的他們來說,肯定選擇前者。因為,營銷對於它們重要性相比於產品體驗和品牌影響力較低。而對於處於市場低位的廠商來說,話題度的邊際效益要遠高於霸主們,所以選擇後者的效益大過前者帶來的損失。可見,最高的選擇權在生產者手裡,用戶實際選擇的是它們能提供的。

在這說了調光這麼多事,但你仔細琢磨也能發現,屏幕各項顯示標誌都是相互影響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手機屏幕存在普遍的問題的原因。它的原理決定著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說回120Hz刷新率和2k分辨率,在手機上這樣的參數也只有雷蛇手機2才有,它採用的是LCD屏,OLED屏中較為接近的也只有一加7pro,它是90Hz刷新率的2k分辨率。對於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屏幕來說,實現難度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本身,二是功耗——手機永遠無法擺脫的痛。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圖自京東網友評論,左為rog phone2

誠然ROG Phone 2的抹布屏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採用天馬屏,但似乎ROG並未採用類DC調光,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屏幕本身上。這原因多半也無法脫離OLED屏固有的缺陷,所以我們不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在某家廠商。

抹布屏即色彩不純,低亮度顯示白色畫面的時候屏幕大範圍的明暗不一致,且有嚴重偏色現象的屏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黑灰色紋路。這些顯示缺陷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字體邊緣泛綠、色溫過冷或過暖。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典型的抹布

總而言之,除了屏幕本身性能的差距外,其質量問題也是常有,這並非是生產技術或加工工藝的問題,而是來自於屏幕的基本特性。這也就是說,低質量的屏幕是一定會出現的,只不過是概率問題。

那麼“抹布屏”出現的原理是什麼?除卻部分將頻閃當作抹布的看法,現在OLED屏手機都流行採用類DC調光,但OLED屏調光和LCD屏不同,LCD屏色彩調節和背光調節是分離的,因為它像素點並不發光,而由背面燈組控制照亮,OLED則是像素點自發光,這也正是OLED優勢之處,可單個調節的亮度使其具備近乎於無窮的對比度。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LCD和OLED像素排列對比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OLED屏調節亮度也就是在控制像素髮光強度,會影響色彩顯示,亮度越高顏色越鮮豔,亮度越低顏色越暗沉。而且由於OLED屏子像素採用有機發光材質,不同顏色像素光效本就難以一致,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其壽命衰減幅度也不一致(藍色、紅色子像素壽命短,所以提高像素面積而降低一半的數量,造成AMOLED屏分辨率低),這會進一步降低顯示均一性。

三星也是在這麼多年改進之後才解決了色偏問題。但這也只是在正常採用PWM調光的情況下,在低亮度時,PWM調光並未真實降低屏幕亮度,而是採用頻閃的方式使得人眼產生錯覺。頻閃的原理就是利用顯示週期內明暗的比例來模擬亮度高低。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低亮度條件下,類DC調光則控制像素微弱發光,白色畫面自然會偏灰暗。在一陣噱頭過後,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都上馬了類DC調光,但卻無法避免偏色問題。而三星這個屏幕供應者卻還在堅持PWM,同樣的還有蘋果,這不是什麼大企業慣性,聽不見用戶呼聲,它們比誰都明白,只是選擇傾向不同。

在你真正使用的時候,一個無法證明是否有傷害的PWM調光和一個能明顯看出偏色問題的類DC調光,作為業界處於領先位置的他們來說,肯定選擇前者。因為,營銷對於它們重要性相比於產品體驗和品牌影響力較低。而對於處於市場低位的廠商來說,話題度的邊際效益要遠高於霸主們,所以選擇後者的效益大過前者帶來的損失。可見,最高的選擇權在生產者手裡,用戶實際選擇的是它們能提供的。

在這說了調光這麼多事,但你仔細琢磨也能發現,屏幕各項顯示標誌都是相互影響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手機屏幕存在普遍的問題的原因。它的原理決定著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說回120Hz刷新率和2k分辨率,在手機上這樣的參數也只有雷蛇手機2才有,它採用的是LCD屏,OLED屏中較為接近的也只有一加7pro,它是90Hz刷新率的2k分辨率。對於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屏幕來說,實現難度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本身,二是功耗——手機永遠無法擺脫的痛。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目前唯有達到120Hz & 2k的手機屏幕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圖自京東網友評論,左為rog phone2

誠然ROG Phone 2的抹布屏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採用天馬屏,但似乎ROG並未採用類DC調光,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屏幕本身上。這原因多半也無法脫離OLED屏固有的缺陷,所以我們不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在某家廠商。

抹布屏即色彩不純,低亮度顯示白色畫面的時候屏幕大範圍的明暗不一致,且有嚴重偏色現象的屏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黑灰色紋路。這些顯示缺陷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字體邊緣泛綠、色溫過冷或過暖。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典型的抹布

總而言之,除了屏幕本身性能的差距外,其質量問題也是常有,這並非是生產技術或加工工藝的問題,而是來自於屏幕的基本特性。這也就是說,低質量的屏幕是一定會出現的,只不過是概率問題。

那麼“抹布屏”出現的原理是什麼?除卻部分將頻閃當作抹布的看法,現在OLED屏手機都流行採用類DC調光,但OLED屏調光和LCD屏不同,LCD屏色彩調節和背光調節是分離的,因為它像素點並不發光,而由背面燈組控制照亮,OLED則是像素點自發光,這也正是OLED優勢之處,可單個調節的亮度使其具備近乎於無窮的對比度。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LCD和OLED像素排列對比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OLED屏調節亮度也就是在控制像素髮光強度,會影響色彩顯示,亮度越高顏色越鮮豔,亮度越低顏色越暗沉。而且由於OLED屏子像素採用有機發光材質,不同顏色像素光效本就難以一致,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其壽命衰減幅度也不一致(藍色、紅色子像素壽命短,所以提高像素面積而降低一半的數量,造成AMOLED屏分辨率低),這會進一步降低顯示均一性。

三星也是在這麼多年改進之後才解決了色偏問題。但這也只是在正常採用PWM調光的情況下,在低亮度時,PWM調光並未真實降低屏幕亮度,而是採用頻閃的方式使得人眼產生錯覺。頻閃的原理就是利用顯示週期內明暗的比例來模擬亮度高低。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低亮度條件下,類DC調光則控制像素微弱發光,白色畫面自然會偏灰暗。在一陣噱頭過後,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都上馬了類DC調光,但卻無法避免偏色問題。而三星這個屏幕供應者卻還在堅持PWM,同樣的還有蘋果,這不是什麼大企業慣性,聽不見用戶呼聲,它們比誰都明白,只是選擇傾向不同。

在你真正使用的時候,一個無法證明是否有傷害的PWM調光和一個能明顯看出偏色問題的類DC調光,作為業界處於領先位置的他們來說,肯定選擇前者。因為,營銷對於它們重要性相比於產品體驗和品牌影響力較低。而對於處於市場低位的廠商來說,話題度的邊際效益要遠高於霸主們,所以選擇後者的效益大過前者帶來的損失。可見,最高的選擇權在生產者手裡,用戶實際選擇的是它們能提供的。

在這說了調光這麼多事,但你仔細琢磨也能發現,屏幕各項顯示標誌都是相互影響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手機屏幕存在普遍的問題的原因。它的原理決定著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說回120Hz刷新率和2k分辨率,在手機上這樣的參數也只有雷蛇手機2才有,它採用的是LCD屏,OLED屏中較為接近的也只有一加7pro,它是90Hz刷新率的2k分辨率。對於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屏幕來說,實現難度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本身,二是功耗——手機永遠無法擺脫的痛。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目前唯有達到120Hz & 2k的手機屏幕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雷蛇手機2&一加7pro屏幕分別是LCD&OLED陣營代表之作

從技術層面講,高刷新率需要較高的響應速度,響應速度應該要低於刷新週期,這樣畫面才能流暢。60Hz理論上需要16ms,120Hz理論上需要8ms,這都是在標準黑白替換情況下,實際上顯示的畫面顏色過渡是十分自然緊密的,要完成所有的灰階轉換要耗費更多時間,相反如果只要求部分灰階轉化那麼需要更少時間。有時候兩幀複雜度不同,刷新週期不一致,就會出現忽然性卡頓。

除了響應速度和刷新週期的關係,高刷新率還需要較高的處理速度,對驅動IC性能要求也更高。對於LCD屏來說,頻繁刷新並不會影響像素壽命,而OLED屏頻繁的電流轉換對顯示壽命是個很大的考驗。所以,OLED屏高刷新率並非那麼容易。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圖自京東網友評論,左為rog phone2

誠然ROG Phone 2的抹布屏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採用天馬屏,但似乎ROG並未採用類DC調光,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屏幕本身上。這原因多半也無法脫離OLED屏固有的缺陷,所以我們不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在某家廠商。

抹布屏即色彩不純,低亮度顯示白色畫面的時候屏幕大範圍的明暗不一致,且有嚴重偏色現象的屏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黑灰色紋路。這些顯示缺陷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字體邊緣泛綠、色溫過冷或過暖。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典型的抹布

總而言之,除了屏幕本身性能的差距外,其質量問題也是常有,這並非是生產技術或加工工藝的問題,而是來自於屏幕的基本特性。這也就是說,低質量的屏幕是一定會出現的,只不過是概率問題。

那麼“抹布屏”出現的原理是什麼?除卻部分將頻閃當作抹布的看法,現在OLED屏手機都流行採用類DC調光,但OLED屏調光和LCD屏不同,LCD屏色彩調節和背光調節是分離的,因為它像素點並不發光,而由背面燈組控制照亮,OLED則是像素點自發光,這也正是OLED優勢之處,可單個調節的亮度使其具備近乎於無窮的對比度。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LCD和OLED像素排列對比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OLED屏調節亮度也就是在控制像素髮光強度,會影響色彩顯示,亮度越高顏色越鮮豔,亮度越低顏色越暗沉。而且由於OLED屏子像素採用有機發光材質,不同顏色像素光效本就難以一致,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其壽命衰減幅度也不一致(藍色、紅色子像素壽命短,所以提高像素面積而降低一半的數量,造成AMOLED屏分辨率低),這會進一步降低顯示均一性。

三星也是在這麼多年改進之後才解決了色偏問題。但這也只是在正常採用PWM調光的情況下,在低亮度時,PWM調光並未真實降低屏幕亮度,而是採用頻閃的方式使得人眼產生錯覺。頻閃的原理就是利用顯示週期內明暗的比例來模擬亮度高低。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低亮度條件下,類DC調光則控制像素微弱發光,白色畫面自然會偏灰暗。在一陣噱頭過後,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都上馬了類DC調光,但卻無法避免偏色問題。而三星這個屏幕供應者卻還在堅持PWM,同樣的還有蘋果,這不是什麼大企業慣性,聽不見用戶呼聲,它們比誰都明白,只是選擇傾向不同。

在你真正使用的時候,一個無法證明是否有傷害的PWM調光和一個能明顯看出偏色問題的類DC調光,作為業界處於領先位置的他們來說,肯定選擇前者。因為,營銷對於它們重要性相比於產品體驗和品牌影響力較低。而對於處於市場低位的廠商來說,話題度的邊際效益要遠高於霸主們,所以選擇後者的效益大過前者帶來的損失。可見,最高的選擇權在生產者手裡,用戶實際選擇的是它們能提供的。

在這說了調光這麼多事,但你仔細琢磨也能發現,屏幕各項顯示標誌都是相互影響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手機屏幕存在普遍的問題的原因。它的原理決定著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說回120Hz刷新率和2k分辨率,在手機上這樣的參數也只有雷蛇手機2才有,它採用的是LCD屏,OLED屏中較為接近的也只有一加7pro,它是90Hz刷新率的2k分辨率。對於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屏幕來說,實現難度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本身,二是功耗——手機永遠無法擺脫的痛。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目前唯有達到120Hz & 2k的手機屏幕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雷蛇手機2&一加7pro屏幕分別是LCD&OLED陣營代表之作

從技術層面講,高刷新率需要較高的響應速度,響應速度應該要低於刷新週期,這樣畫面才能流暢。60Hz理論上需要16ms,120Hz理論上需要8ms,這都是在標準黑白替換情況下,實際上顯示的畫面顏色過渡是十分自然緊密的,要完成所有的灰階轉換要耗費更多時間,相反如果只要求部分灰階轉化那麼需要更少時間。有時候兩幀複雜度不同,刷新週期不一致,就會出現忽然性卡頓。

除了響應速度和刷新週期的關係,高刷新率還需要較高的處理速度,對驅動IC性能要求也更高。對於LCD屏來說,頻繁刷新並不會影響像素壽命,而OLED屏頻繁的電流轉換對顯示壽命是個很大的考驗。所以,OLED屏高刷新率並非那麼容易。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刷新率越高每秒顯示圖像數量越高,畫面越加流暢

從功耗層面講,120Hz刷新率意味著1s內,顯示120幀圖像,同時間內電流要不斷調節的次數更多,功耗自然上漲。而2k分辨率需要更多的線路驅動像素。這還只是屏幕自身功耗,屏幕顯示畫面要經過處理器渲染,120Hz+2k渲染量數倍提升,整機功耗會很難看。從一加7pro的各方實測來看,增加幅度超過20%,這還只是90Hz刷新率。採用超2K分辨率+120Hz的iPad Pro也只能採用動態刷新來降低功耗。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圖自京東網友評論,左為rog phone2

誠然ROG Phone 2的抹布屏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採用天馬屏,但似乎ROG並未採用類DC調光,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屏幕本身上。這原因多半也無法脫離OLED屏固有的缺陷,所以我們不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在某家廠商。

抹布屏即色彩不純,低亮度顯示白色畫面的時候屏幕大範圍的明暗不一致,且有嚴重偏色現象的屏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黑灰色紋路。這些顯示缺陷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字體邊緣泛綠、色溫過冷或過暖。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典型的抹布

總而言之,除了屏幕本身性能的差距外,其質量問題也是常有,這並非是生產技術或加工工藝的問題,而是來自於屏幕的基本特性。這也就是說,低質量的屏幕是一定會出現的,只不過是概率問題。

那麼“抹布屏”出現的原理是什麼?除卻部分將頻閃當作抹布的看法,現在OLED屏手機都流行採用類DC調光,但OLED屏調光和LCD屏不同,LCD屏色彩調節和背光調節是分離的,因為它像素點並不發光,而由背面燈組控制照亮,OLED則是像素點自發光,這也正是OLED優勢之處,可單個調節的亮度使其具備近乎於無窮的對比度。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LCD和OLED像素排列對比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OLED屏調節亮度也就是在控制像素髮光強度,會影響色彩顯示,亮度越高顏色越鮮豔,亮度越低顏色越暗沉。而且由於OLED屏子像素採用有機發光材質,不同顏色像素光效本就難以一致,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其壽命衰減幅度也不一致(藍色、紅色子像素壽命短,所以提高像素面積而降低一半的數量,造成AMOLED屏分辨率低),這會進一步降低顯示均一性。

三星也是在這麼多年改進之後才解決了色偏問題。但這也只是在正常採用PWM調光的情況下,在低亮度時,PWM調光並未真實降低屏幕亮度,而是採用頻閃的方式使得人眼產生錯覺。頻閃的原理就是利用顯示週期內明暗的比例來模擬亮度高低。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低亮度條件下,類DC調光則控制像素微弱發光,白色畫面自然會偏灰暗。在一陣噱頭過後,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都上馬了類DC調光,但卻無法避免偏色問題。而三星這個屏幕供應者卻還在堅持PWM,同樣的還有蘋果,這不是什麼大企業慣性,聽不見用戶呼聲,它們比誰都明白,只是選擇傾向不同。

在你真正使用的時候,一個無法證明是否有傷害的PWM調光和一個能明顯看出偏色問題的類DC調光,作為業界處於領先位置的他們來說,肯定選擇前者。因為,營銷對於它們重要性相比於產品體驗和品牌影響力較低。而對於處於市場低位的廠商來說,話題度的邊際效益要遠高於霸主們,所以選擇後者的效益大過前者帶來的損失。可見,最高的選擇權在生產者手裡,用戶實際選擇的是它們能提供的。

在這說了調光這麼多事,但你仔細琢磨也能發現,屏幕各項顯示標誌都是相互影響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手機屏幕存在普遍的問題的原因。它的原理決定著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說回120Hz刷新率和2k分辨率,在手機上這樣的參數也只有雷蛇手機2才有,它採用的是LCD屏,OLED屏中較為接近的也只有一加7pro,它是90Hz刷新率的2k分辨率。對於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屏幕來說,實現難度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本身,二是功耗——手機永遠無法擺脫的痛。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目前唯有達到120Hz & 2k的手機屏幕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雷蛇手機2&一加7pro屏幕分別是LCD&OLED陣營代表之作

從技術層面講,高刷新率需要較高的響應速度,響應速度應該要低於刷新週期,這樣畫面才能流暢。60Hz理論上需要16ms,120Hz理論上需要8ms,這都是在標準黑白替換情況下,實際上顯示的畫面顏色過渡是十分自然緊密的,要完成所有的灰階轉換要耗費更多時間,相反如果只要求部分灰階轉化那麼需要更少時間。有時候兩幀複雜度不同,刷新週期不一致,就會出現忽然性卡頓。

除了響應速度和刷新週期的關係,高刷新率還需要較高的處理速度,對驅動IC性能要求也更高。對於LCD屏來說,頻繁刷新並不會影響像素壽命,而OLED屏頻繁的電流轉換對顯示壽命是個很大的考驗。所以,OLED屏高刷新率並非那麼容易。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刷新率越高每秒顯示圖像數量越高,畫面越加流暢

從功耗層面講,120Hz刷新率意味著1s內,顯示120幀圖像,同時間內電流要不斷調節的次數更多,功耗自然上漲。而2k分辨率需要更多的線路驅動像素。這還只是屏幕自身功耗,屏幕顯示畫面要經過處理器渲染,120Hz+2k渲染量數倍提升,整機功耗會很難看。從一加7pro的各方實測來看,增加幅度超過20%,這還只是90Hz刷新率。採用超2K分辨率+120Hz的iPad Pro也只能採用動態刷新來降低功耗。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iPad pro這種大電池設備也無法常開120Hz

可見顯示效果和功耗之間有道難以翻過的坎兒,現有的解決辦法要麼是二者取其一,要麼是降低部分指標。也正應了那句話,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但後話也說了,我們可以促成矛盾雙方相互轉變,共同促進事物的發展。只是這樣的神乎轉變不只是何年何月。

"

一塊理想的手機屏幕是什麼樣的?一串數字在腦海蹦出: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但是在當下這樣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而不得完美。這些日子,ROG Phone 2“抹布屏”的問題持續發酵,起初令人興奮的120Hz屏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對追求至極顯示性能的人來說是一場空喜。似乎又回到了那個2k屏剛剛抬頭的年代,最後也是被其它因素拖累,而歸曇花一現。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圖自京東網友評論,左為rog phone2

誠然ROG Phone 2的抹布屏出現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採用天馬屏,但似乎ROG並未採用類DC調光,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屏幕本身上。這原因多半也無法脫離OLED屏固有的缺陷,所以我們不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限制在某家廠商。

抹布屏即色彩不純,低亮度顯示白色畫面的時候屏幕大範圍的明暗不一致,且有嚴重偏色現象的屏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黑灰色紋路。這些顯示缺陷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比如字體邊緣泛綠、色溫過冷或過暖。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典型的抹布

總而言之,除了屏幕本身性能的差距外,其質量問題也是常有,這並非是生產技術或加工工藝的問題,而是來自於屏幕的基本特性。這也就是說,低質量的屏幕是一定會出現的,只不過是概率問題。

那麼“抹布屏”出現的原理是什麼?除卻部分將頻閃當作抹布的看法,現在OLED屏手機都流行採用類DC調光,但OLED屏調光和LCD屏不同,LCD屏色彩調節和背光調節是分離的,因為它像素點並不發光,而由背面燈組控制照亮,OLED則是像素點自發光,這也正是OLED優勢之處,可單個調節的亮度使其具備近乎於無窮的對比度。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LCD和OLED像素排列對比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OLED屏調節亮度也就是在控制像素髮光強度,會影響色彩顯示,亮度越高顏色越鮮豔,亮度越低顏色越暗沉。而且由於OLED屏子像素採用有機發光材質,不同顏色像素光效本就難以一致,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其壽命衰減幅度也不一致(藍色、紅色子像素壽命短,所以提高像素面積而降低一半的數量,造成AMOLED屏分辨率低),這會進一步降低顯示均一性。

三星也是在這麼多年改進之後才解決了色偏問題。但這也只是在正常採用PWM調光的情況下,在低亮度時,PWM調光並未真實降低屏幕亮度,而是採用頻閃的方式使得人眼產生錯覺。頻閃的原理就是利用顯示週期內明暗的比例來模擬亮度高低。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低亮度條件下,類DC調光則控制像素微弱發光,白色畫面自然會偏灰暗。在一陣噱頭過後,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都上馬了類DC調光,但卻無法避免偏色問題。而三星這個屏幕供應者卻還在堅持PWM,同樣的還有蘋果,這不是什麼大企業慣性,聽不見用戶呼聲,它們比誰都明白,只是選擇傾向不同。

在你真正使用的時候,一個無法證明是否有傷害的PWM調光和一個能明顯看出偏色問題的類DC調光,作為業界處於領先位置的他們來說,肯定選擇前者。因為,營銷對於它們重要性相比於產品體驗和品牌影響力較低。而對於處於市場低位的廠商來說,話題度的邊際效益要遠高於霸主們,所以選擇後者的效益大過前者帶來的損失。可見,最高的選擇權在生產者手裡,用戶實際選擇的是它們能提供的。

在這說了調光這麼多事,但你仔細琢磨也能發現,屏幕各項顯示標誌都是相互影響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手機屏幕存在普遍的問題的原因。它的原理決定著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說回120Hz刷新率和2k分辨率,在手機上這樣的參數也只有雷蛇手機2才有,它採用的是LCD屏,OLED屏中較為接近的也只有一加7pro,它是90Hz刷新率的2k分辨率。對於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屏幕來說,實現難度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本身,二是功耗——手機永遠無法擺脫的痛。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目前唯有達到120Hz & 2k的手機屏幕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雷蛇手機2&一加7pro屏幕分別是LCD&OLED陣營代表之作

從技術層面講,高刷新率需要較高的響應速度,響應速度應該要低於刷新週期,這樣畫面才能流暢。60Hz理論上需要16ms,120Hz理論上需要8ms,這都是在標準黑白替換情況下,實際上顯示的畫面顏色過渡是十分自然緊密的,要完成所有的灰階轉換要耗費更多時間,相反如果只要求部分灰階轉化那麼需要更少時間。有時候兩幀複雜度不同,刷新週期不一致,就會出現忽然性卡頓。

除了響應速度和刷新週期的關係,高刷新率還需要較高的處理速度,對驅動IC性能要求也更高。對於LCD屏來說,頻繁刷新並不會影響像素壽命,而OLED屏頻繁的電流轉換對顯示壽命是個很大的考驗。所以,OLED屏高刷新率並非那麼容易。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刷新率越高每秒顯示圖像數量越高,畫面越加流暢

從功耗層面講,120Hz刷新率意味著1s內,顯示120幀圖像,同時間內電流要不斷調節的次數更多,功耗自然上漲。而2k分辨率需要更多的線路驅動像素。這還只是屏幕自身功耗,屏幕顯示畫面要經過處理器渲染,120Hz+2k渲染量數倍提升,整機功耗會很難看。從一加7pro的各方實測來看,增加幅度超過20%,這還只是90Hz刷新率。採用超2K分辨率+120Hz的iPad Pro也只能採用動態刷新來降低功耗。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iPad pro這種大電池設備也無法常開120Hz

可見顯示效果和功耗之間有道難以翻過的坎兒,現有的解決辦法要麼是二者取其一,要麼是降低部分指標。也正應了那句話,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但後話也說了,我們可以促成矛盾雙方相互轉變,共同促進事物的發展。只是這樣的神乎轉變不只是何年何月。

120Hz、2K?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也

波長400-480nm之間的短波藍光對視網膜危害程度大

要從技術層面解決問題總是困難的,代價總是高昂。作為廠商來說,不如加大營銷力度,增加“包裝”厚度,既能縮減成本,又能提高效益。你們猜下一個手機屏幕營銷概念是什麼?我覺該得輪到“藍光”了,這是被權威機構和理論研究證明了是對人眼有較大危害的問題。在這方面下文章,也算是互有所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