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暴跌 移動支付讓錢包從出門必帶品中“除名”'

"

以前,提起出門必帶“三大件”,不少臨沂市民一定脫口而出:“錢包、手機、鑰匙。”排在“三大件”首位的錢包是人們無論如何也離不開的物品。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現在外出購物,不少市民都習慣了只帶手機出門,不管是超市、農貿市場,還是路邊隨便一家商店,買了東西直接用手機就能完成支付,不攜帶錢包或錢包裡沒有現金成了大部分人的常態。

錢包使用頻率下降,錢包銷量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有商家表示,以前每天走量三四十個,現在一兩週賣不了1個,更有商家直言“9.9元包郵都沒人要,想轉行”。

"

以前,提起出門必帶“三大件”,不少臨沂市民一定脫口而出:“錢包、手機、鑰匙。”排在“三大件”首位的錢包是人們無論如何也離不開的物品。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現在外出購物,不少市民都習慣了只帶手機出門,不管是超市、農貿市場,還是路邊隨便一家商店,買了東西直接用手機就能完成支付,不攜帶錢包或錢包裡沒有現金成了大部分人的常態。

錢包使用頻率下降,錢包銷量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有商家表示,以前每天走量三四十個,現在一兩週賣不了1個,更有商家直言“9.9元包郵都沒人要,想轉行”。

銷量暴跌 移動支付讓錢包從出門必帶品中“除名”

10日,在臨沂市區紅旗路與新華路交會處附近一箱包店內,工作人員稱店內錢包都是牛頭皮材質,全部低價處理。

在超市、商店、咖啡館……不少人結賬時都不再“掏錢包”,而是“掏手機”。移動支付盛行的現在,你還隨身攜帶錢包嗎?近日,記者就此在蘭山區、北城新區、河東區隨機採訪了50個路人,發現超7成的人不再隨身攜帶錢包,近2成的人即使攜帶了錢包,裡面也沒有多少現金。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吃飯、購物,還是打車、各種繳費,基本上用1部手機都能解決。現在誰還帶錢包呀。”家住北城新區的張丹丹告訴記者,作為1名90後,日常生活中,她已經習慣不帶錢包出門。

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和張丹丹一樣,已經習慣不帶錢包出門的人不在少數。“兩年前移動支付不像現在這麼普遍,支持移動支付的商家也不如現在這麼多,那時候基本每天都帶著錢包出門。近兩年,大多數商家都能使用移動支付。漸漸地,使用錢包的頻率就下降了。”家住蘭山區的王永濤說。

調查顯示,50名路人中有38名80後、90後、00後,他們更熱衷於比較方便的移動支付,錢包基本從出門必帶物件清單中“除名”。

記者注意到,有一些市民喜歡攜帶錢包、使用現金支付的原因是移動支付花錢太快,很難存住錢。“平時都會帶著錢包出門,這樣我一次取了多少錢,花多久,心裡大概能有個數。”市民孫女士表示,她有段時間也習慣使用移動支付,但由於錢不經手,對消費的金額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感覺銀行卡中的錢在不知不覺中就花出去了。所以,錢包仍是她出門必帶的物件。

線下:以前每天走量三四十個 現在一兩週賣不了1個

10日,在市區新華路與啟陽路交會處附近一箱包店,老闆李女士將剛剛上新的鏈條包稍作保養後,便將其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從事箱包生意已經10多年了。目前,店裡有手拿包、手提包、斜挎包、揹包、商務包、拉桿箱等大類,近400款包包,價格從三四十元到五六百元不等。目前,銷售最火爆的便是斜挎包。

“錢包銷量真是斷崖式下跌,特別不好賣。去年進的貨,現在還沒賣完,還剩下四五款了,全都低價處理。”李女士指著角落裡一個0.5米寬的櫃子說,在2013年之前,移動支付還不是很普及,那時錢包銷量是店裡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那時候,光錢包櫃就三四個,可以擺一面牆,每天走量也在三四十個,現在一兩週賣不了1個。”李女士說,

在新華路與紅旗路交會處的另一知名箱包店,最顯眼的位置擺著流行的幾款手拿包和鏈條包,錢包則被放在了收銀臺後面的1個貨架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錢包是去年剩的尾貨,只有2個款式、3種顏色選擇。

“現在哪有人買錢包,都是手機支付了。這些貨都是牛頭皮材質,原價299元,現在99元低價處理。”該工作人員說,“貨都是好貨,但顧客不買賬。上一次賣錢包還是半個月前,1個女孩給男朋友買的錢夾。”

除了箱包店,錢包也逐漸從飾品店撤出份額。10日,記者走訪多家飾品店發現,7成已經不在銷售錢包和零錢包,剩下的商家雖然還在銷售錢包和零錢包,但均被擺在了角落裡,而且錢包款式單一,存貨數量也不超過20個。

線上:9.9元包郵都沒人要 有商家想轉行

不止線下錢包難賣,線上錢包銷量也很慘淡。阿里數據顯示:過去3年,整個箱包類的搜索量和增長率均穩步上升,但“錢包”的搜索量在2017年首次呈下降趨勢。至2018年,很多生產錢包的工廠業務量大減,已經轉型做箱包。

在淘寶網專門售賣錢包的戴先生告訴記者,以前行情好的時候,1天能賣百餘個錢包。如今,1天只能賣出去四五個錢包。有時,甚至1個也賣不出去。

戴先生告訴記者,他在網上賣包已有八九年了。“以前賣男士、女士手提包,但這些包比較大,包裝起來麻煩,稍微包裝不好的話,就有可能造成損壞。錢包體積小,包裝容易,所以開店沒多久就開始專門賣錢包了。”據戴先生介紹,他一般都是從廣州、路橋進貨,再將貨存到蘭山區的1個倉庫裡。然後,通過網店分銷到全國,1年下來,能有百萬元的營業流水。

但是,近兩年,他慢慢發現,現在錢包和零錢包在國內特別難賣,基本已經處於打折清倉都賣不出去的地步。記者在戴先生的網店裡發現,35款錢包全部都在清倉半價處理中。打完折後,最便宜的錢包賣9.9元,最貴的也才100多元。“我現在不僅清倉處理,還搞活動,買錢包就送手包。即使這樣,銷量也不是很好。”記者看到,截至11日,在戴先生的店裡,銷量最好的1款錢包才賣了73件。而35款錢包中,至今成交量為0件的錢包就達20餘款。

“從去年四五月份開始,明顯感覺到錢包不好賣了,基本上每款錢包我都在賠錢賣。”戴先生告訴記者,受移動支付的影響,現在連做生意都摸不到現金了,錢包自然沒人用了。“就連我這個賣錢包的,出門都不帶錢包了,更不要說其他人了。”戴先生打趣道。

戴先生還向記者透露,之前租用的錢包存儲倉庫已經不再續租,待剩餘尾貨處理完畢後,他打算重新尋覓一門賺錢的生意。

專家 錢包將成時代印記 電子支付將更智能化

錢包銷量逐年下滑,使用錢包的市民也越來越少,錢包真的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嗎?

臨沂大學商學院教授朱建成認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支付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手機等移動支付手段,貨幣的使用頻率越來越少。相應的錢包使用與購買越來越少,從供求關係與發展趨勢看,錢包將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

“買蔬菜水果、坐公交車、買衣服……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對於正在消失的錢包來說,這只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當支付遇上互聯網,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在所難免。”朱建成說,“可以說電子錢包正在顛覆錢包固有形態,錢包正以虛擬的方式重現。”

朱建成表示,當前電子錢包不僅具有原本錢包儲存的功能,還成為一個理財平臺,可以購買各種理財產品,實現增值和收益。比如微信的零錢包,不僅可以做到隨用隨取,每天還能有2.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除了支付快捷、方便的原因外,電子錢包能真正實現‘錢生錢’,這也是傳統的錢包衰落的原因之一。”

另外,朱建成還認為,電子支付並不是終點,各種“腦洞大開”的支付方式已經在路上。從最初的短信支付到後來誕生的掃碼支付、指紋支付、聲波支付、掌紋支付(靜脈支付)、刷臉支付、光子支付等,支付的“安全”“快捷”維度一次次突破了新高度。

“5G時代到來,大量人工智能即將出現,將對整個社會形態帶來顛覆式的變化。相信移動支付手段也會不斷推陳出新,越來越智能化、數字化。”朱建成說。

文/片 臨報融媒記者 孫飛霞 褚菲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